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曼 徐曼曼 +2 位作者 王鑫 栗光明 陈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器官分配体系存在低估ACLF患者肝移植紧迫性的风险,开发更好的评估工具以确定哪些ACLF患者最有可能从肝移植中受益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流的ACLF定义、ACLF肝移植治疗适应人群的选择以及ACLF肝移植预后的评分进行综述,以期为ACLF患者肝移植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器官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预后 静态评估 动态评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25年版)》解读
2
作者 徐曼曼 邹怀宾 +2 位作者 段钟平 韩涛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4-850,共7页
202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联合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该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首次提出较为统一的慢... 202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联合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该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首次提出较为统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并针对其诊断、治疗与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对指南要点进行解读,旨在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学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生存获益的争议与思考
3
作者 杨笛 金清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2025年4月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英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ALF患者经PEX治疗后,总体生存获益或无移植生存率未见改善,引发学界广泛争论。本文总结了PEX治疗在ALF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血浆置换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SH-ACLF Ⅱ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黄彤 赵昱博 杨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OSSH-ACLFⅡ)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34例HBV-A... 目的 探讨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OSSH-ACLFⅡ)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34例HBV-ACLF合并HE患者,根据随访90 d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n=60)和死亡组(n=74)。分别计算COSSH-ACLFⅡ评分、COSSH-ACLF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和MELD 3.0评分,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各模型评分等。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评分对HBV-ACLF合并HE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效能。结果 死亡组年龄[(56.09±10.52)岁]明显大于生存组[(49.23±11.57)岁](t=2.720,P=0.007)。死亡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值均<0.05)。死亡组COSSH-ACLFⅡ、COSSH-ACLF、MELD、MELD-Na和MELD 3.0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值均<0.001)。将患者以COSSH-ACLFⅡ评分危险分层的3个区间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发现,COSSH-ACLFⅡ评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死率越高(χ^(2)=44.371,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COSSH-ACLFⅡ评分评价HBV-ACLF合并HE患者9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3,95%CI为0.837~0.919。截断值为7.25时,敏感度90.5%,特异度78.7%,预测准确度85.07%。COSSH-ACLFⅡ的AUC(0.883)优于COSSH-ACLF(0.841)、MELD 3.0(0.733)、MELD-Na(0.723)、MELD(0.716)(P值均<0.05)。结论 采用COSSH-ACLFⅡ评分可提高预测HBV-ACLF合并HE患者90 d预后的准确度,COSSH-ACLFⅡ危险分层有助于简化患者病情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全病程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
5
作者 高方媛 冯颖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1007,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不同诱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或肝外器官衰竭的复杂临床综合征,短期内病死率极高。随着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多,《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不同诱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或肝外器官衰竭的复杂临床综合征,短期内病死率极高。随着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多,《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和《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多部指南和共识相继发布,中西医结合治疗ACLF的方法日趋规范和完善。本文从早期预警和预防、急性期治疗、并发症管理和康复期调护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在ACLF全病程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以期加强临床医生对中西医治疗策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证候演变及证治思路
6
作者 张茜茜 黄玉 孙克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8-1015,共8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具有短期高病死率的急危重症,目前治疗多以消除诱因、器官支持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肝移植虽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临床应用受限,而中医药在治疗ACLF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学将ACLF归属于“黄疸”...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具有短期高病死率的急危重症,目前治疗多以消除诱因、器官支持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肝移植虽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临床应用受限,而中医药在治疗ACLF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学将ACLF归属于“黄疸”等疾病范畴,与传统黄疸多实证、热证不同,ACLF疾病谱变化导致其证候呈现由阳黄向阴黄转化的趋势。本文结合ACLF的西医发病机制与中医学理论,深入探讨ACLF的中医病机本质规律,分析其证候演变规律,并基于湿热、瘀热、脾虚三因辨治模式,综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与机制研究进展,同时评估健脾温阳药在ACLF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ACLF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证候 湿热 瘀热 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7
作者 邓凯 崔佳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采用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5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血浆交换...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采用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5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血浆交换人工肝组(54例)和常规组(81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模式治疗,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组根据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情况,选择以血浆交换为中心的人工肝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工肝治疗组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527.96±1504.21)显著高于常规组(1854.75±940.23)(P=0.004);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合并糖尿病和肝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30、0.030);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以及直接胆红素/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值分别为<0.001、<0.001、0.040、0.030、0.040、0.006),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40);人工肝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感染、腹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0、0.020);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病情复杂的ACLF患者更推荐直接采取以血浆交换为中心的人工肝治疗,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动态监测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可作为人工肝疗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治疗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舒张性心功能障碍患者的特征和短期预后
8
作者 姚怡琛 王海玉 +4 位作者 戴琳 王倩 奚冉冉 万军庭 陈金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1-1578,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舒张性心功能障碍患者的特征和短期预后,协助提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3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26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组患者分为代偿肝硬化组(n=3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舒张性心功能障碍患者的特征和短期预后,协助提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3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26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组患者分为代偿肝硬化组(n=37)和失代偿肝硬化组(n=226),并根据是否发生心功能障碍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心功能障碍组(n=84)和无心功能障碍组(n=142)。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心功能障碍组和无心功能障碍组年龄(t=-4.56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Z=-3.026)、凝血酶原时间(Z=-2.450)、国际标准化比值(Z=2.779)、中度食管静脉曲张(χ^(2)=4.27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住院期间35例患者出现新发或加重的腹水(18例心功能障碍和17例无心功能障碍)、6例患者新发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9例患者新发或加重肝性脑病(3例心功能障碍和6例无心功能障碍)。黄疸是入院占比最多的失代偿事件,电生理异常是入院占比最多的心电图异常表现。随访时间90天,共有30例患者(12例心功能障碍和18例无心功能障碍)死亡。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心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OR=1.075,95%CI:1.033~1.119,P<0.001)、氨基端前脑钠素(OR=0.996,95%CI:0.992~0.999,P=0.016)、轻中度腹水(OR=0.270,95%CI:0.092~0.789,P=0.017)。结论及时关注高龄、氨基端前脑钠素下降、轻中度腹水的失代偿肝硬化并发舒张性心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利尿剂等对症治疗,可能改善舒张性心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力衰竭 舒张性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少症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9
作者 陈慧娜 孔明 +3 位作者 张思琪 徐曼曼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5-1142,共8页
目的旨在结合肌少症及其他临床指标,构建并验证一个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死亡风险的新预测模型,以提高对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CLF患者380例,采用分层随机... 目的旨在结合肌少症及其他临床指标,构建并验证一个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死亡风险的新预测模型,以提高对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ACLF患者380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6∶4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组(n=228)和测试组(n=152)。在训练组中,通过CT图像测量第三腰椎骨骼肌面积,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肌少症的诊断依据前期多中心研究建立的中国北方正常成年人L3-SMI参考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结合肌少症及临床风险因素的“肌少症-ACLF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展示。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不同模型间AUC的差异比较采用De Long检验。结果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将肌少症(HR=1.962,95%CI:1.185~3.250,P=0.009)、总胆红素(HR=1.003,95%CI:1.002~1.005,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HR=1.997,95%CI:1.674~2.382,P<0.001)和乳酸(HR=1.382,95%CI:1.170~1.632,P<0.001)纳入肌少症-ACLF模型。训练队列中,肌少症-ACLF模型预测ACLF患者90天死亡风险的AUC为0.80,较MELD-Na评分的AUC(0.73)有所提高(Z=1.97,P=0.049)。测试队列中,肌少症-ACLF模型的AUC为0.79,显著高于MELD评分(AUC=0.69)(Z=2.70,P=0.007)和MELD-Na评分(AUC=0.68)(Z=2.92,P=0.004)。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预测的死亡风险与实际观察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好。DCA结果显示,在一定的阈值概率范围内,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中的肌少症-ACLF模型均表现出较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更高的净收益。结论本研究开发的肌少症-ACLF模型为预测ACLF患者90天死亡风险提供了更准确的工具,可支持临床决策和优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肌减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恢复期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蔡哲凯 徐龙 +4 位作者 刘文丽 肖影群 钟青梅 张伟 吴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观察HBV cccDNA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恢复期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HBV标志物、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3年10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HBV-ACLF恢复期患者30例为肝衰竭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观察HBV cccDNA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恢复期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HBV标志物、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3年10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HBV-ACLF恢复期患者30例为肝衰竭组,另选取同期9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作为对照组,检测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联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衰竭组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92±0.70)log10 copies/cell vs(−0.13±0.91)log10 copies/cell,t=2.761,P=0.009]。肝衰竭组中,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0~G2级、G3级、G4级患者的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0~S2期、S3期、S4期患者的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阴性与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与肝组织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426,P=0.043),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在HBV-ACLF恢复期明显降低,肝组织HBV cccDNA持续稳定存在,较血清及肝组织HBV DNA更能反映HBV的持续感染与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恢复期 共价闭合环状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iver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两种急性肝衰竭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世峰 薛毅珑 +2 位作者 陈小平 李新建 罗芸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评价BioLiver-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治疗两种急性肝衰竭(ALF)犬的效应.方法采用多次皮下注射醋氨酚的方法建立急性药物中毒ALF模型犬;应用手术切除80%的肝脏建立少肝ALF犬模型.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并培养于BALSS中... 目的评价BioLiver-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治疗两种急性肝衰竭(ALF)犬的效应.方法采用多次皮下注射醋氨酚的方法建立急性药物中毒ALF模型犬;应用手术切除80%的肝脏建立少肝ALF犬模型.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并培养于BALSS中,对两种ALF犬进行6h的交叉灌流,观察治疗前后犬生理、生化和组织学的变化.结果注射醋氨酚48h后可建立ALF犬模型,模型成功率为63.3%;肝大部分切除手术后24h可建立ALF模型,模型成功率为84.2%.应用作者改进的酶消化法,从每只小型猪的肝脏平均可获得(1.0~3.0)×1010个肝细胞且存活率较高.应用BioLiver-Ⅰ型BALSS对两种ALF犬进行治疗后,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明显改善,肝脏的病理损伤得以修复.药物诱发的ALF犬长期存活率高于手术组.BALSS治疗对其他脏器无明显损伤.结论 BioLiver-Ⅰ型BALSS能够安全有效地为两种ALF犬提供肝功能支持,可望成为救治ALF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急性肝衰竭 Ⅰ型 实验研究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BALSS 急性药物中毒 多次皮下注射 血液生化指标 alf 切除手术后 长期存活率 方法建立 手术切除 猪肝细胞 治疗前后 酶消化法 病理损伤 药物诱发 醋氨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2
作者 时克 张群 +1 位作者 王宪波 冯颖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8-573,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凶险,发病迅速,短期病死率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ACLF发生发展和发病机制之间密切相关。ACLF进展过程中,肠道完整性破坏,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物失调,介导免疫紊乱,进而加重全身炎症性反应。本文旨在阐明肠道...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凶险,发病迅速,短期病死率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ACLF发生发展和发病机制之间密切相关。ACLF进展过程中,肠道完整性破坏,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物失调,介导免疫紊乱,进而加重全身炎症性反应。本文旨在阐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ACLF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代谢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
13
作者 田娜 孙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4,共9页
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是一种严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人工肝治疗及肝移植3种。其中内科药物治疗的疗效欠佳,肝移植疗效确切,但供体来源紧张... 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是一种严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人工肝治疗及肝移植3种。其中内科药物治疗的疗效欠佳,肝移植疗效确切,但供体来源紧张且费用昂贵,因此非生物型人工肝(non-bioartificial liver,NBAL)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为病变肝功能的恢复及肝移植的桥接治疗争取时间。常用的NBAL的技术有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浆吸附(plasma adsorption,PA)、白蛋白透析(albumin dialysis,AD)及联合治疗方案等可供临床治疗选择。治疗性PE通过置换血浆清除毒素,适用于肝衰竭辅助治疗;高容量PE则用于急性肝衰竭,但成本较高;PA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利用吸附清除特定毒素,减少血浆用量;AD装置则通过不同机制清除大分子毒素;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则联合多种模式提高溶质清除效率。故阐明不同NBAL技术模式在儿科急性肝衰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的临床特点,有望为NBAL支持系统治疗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肝衰竭 非生物型 人工肝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和标志物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心怡 俞霞 +3 位作者 屠慧烂 钱潇含 杨益大 施毓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0-1036,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准确评估预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对ACLF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多种预后标志物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从临床预测模型、免疫标志物、代谢标志物、遗...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准确评估预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对ACLF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多种预后标志物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从临床预测模型、免疫标志物、代谢标志物、遗传和表观遗传标志物、微生态相关标志物以及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多组学等方面,系统综述了ACLF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标志物在ACLF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依据,以更好地指导ACLF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预后 生物标记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全病程管理中的转化与落地
15
作者 何恺 李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5-1029,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病死率。为了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需要尽可能地早期识别ACLF前期的患者,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疾病进展期诊疗方案。经过中国ACLF联盟10余年的研究,开发出针对ACLF器...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病死率。为了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需要尽可能地早期识别ACLF前期的患者,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疾病进展期诊疗方案。经过中国ACLF联盟10余年的研究,开发出针对ACLF器官衰竭的预警模型,并开创了早期高风险患者的基层转诊体系,现逐步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已验证了预警模型与临床的吻合度,在ACLF的早筛、早诊、早治方面做出了充分的贡献。对于进展期ACLF的治疗路径也在逐步扩展,从创新性药物的开发,到生物人工肝和干细胞的应用,都已在临床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均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正式落地。更高效的诊断体系与新颖的治疗方式配合,定会将国内ACLF的诊治能力推向全新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早期诊断 治疗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肝菜多糖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肝衰竭
16
作者 杨超越 钟明利 +2 位作者 曹后康 高雅 张可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499,共9页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狗肝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icliptera chinensis(L.)Juss.,DC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狗肝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icliptera chinensis(L.)Juss.,DC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以及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DCP低、中、高剂量组及毒性测试组。连续给药10 d后,注射LPS+D-GalN建立ALF模型。同时,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结果生化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DCP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ALP、TBIL、γ-GT活性降低(P<0.05),肝脏中ROS、MPO、MDA含量减少(P<0.05),而SOD、GSH-Px、CAT活性增加,T-AOC水平升高(P<0.05);ELISA检测到肝脏中ICAM-1、VCAM-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HE染色显示,给予DCP后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坏死改善,DCP单独使用无明显器官毒性。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CP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主要分子的表达(P<0.05);细胞验证实验也证实了该通路受DCP抑制。结论DCP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阻断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A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肝菜多糖 脂多糖 D-半乳糖胺 急性肝衰竭 氧化应激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联合前白蛋白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美娟 李春燕 +1 位作者 徐华谦 汤善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5-861,共7页
目的探索甲胎蛋白(AFP)和前白蛋白(PAB)水平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关系及不同AFP、PAB水平患者90 d预后差异。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371例,根... 目的探索甲胎蛋白(AFP)和前白蛋白(PAB)水平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关系及不同AFP、PAB水平患者90 d预后差异。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371例,根据出院后90 d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n=216)和死亡组(n=155)。通过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AFP和PAB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AFP和PAB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二者的截断值。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生存组Hb、PAB、AFP和PLT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值均<0.05);年龄、TBil、WBC、胱抑素、肌酐、尿素、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Child-Pugh C级患者占比、2级腹水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B(OR=0.985,95%CI:0.972~0.998,P=0.024)、AFP(OR=0.998,95%CI:0.996~1.000,P=0.028)、PLT(OR=0.989,95%CI:0.982~0.996,P=0.003)、年龄(OR=1.046,95%CI:1.018~1.075,P=0.001)、TBil(OR=1.004,95%CI:1.002~1.006,P<0.001)和WBC(OR=1.237,95%CI:1.110~1.379,P<0.001)是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AFP及PAB的ROC曲线截断值将患者分为A组102例(AFP≥73.19 ng/mL且PAB≥22.55 mg/L)、B组170例(AFP≥73.19 ng/mL且PAB<22.55 mg/L;AFP<73.19 ng/mL且PAB≥22.55 mg/L)和C组99例(AFP<73.19 ng/mL且PAB<22.55 mg/L)。3组间比较,年龄、Hb、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组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χ^(2)=19.825,P<0.001)。结论AFP联合PAB能较好地预测HBV-ACLF患者的90 d预后,其中高AFP及高PAB水平的患者90 d病死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甲胎蛋白类 前白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韩冶文 李京 +2 位作者 赵凝慧 姚佳 王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L3-SM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为ACLF患者的预后评分提供实用的工具。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并确诊为ACLF的126例患者,收集患...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L3-SM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为ACLF患者的预后评分提供实用的工具。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并确诊为ACLF的126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生化指标以及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指标,计算L3-SMI。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L3-SMI和其他变量如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使用Delong检验。结果126例ACLF患者中有44例(35%)在2年内死亡,82例(65%)存活。死亡组患者年龄、腹水发生率、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值均<0.05),L3-SMI显著低于存活组[38.40(35.95~46.29)cm^(2)/m^(2)vs 44.19(40.20~48.58)cm^(2)/m^(2),Z=-2.855,P=0.004]。L3-SMI预测ACLF患者2年病死率的AUC为0.720,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80.5%;L3-SMI+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联合预测的AUC优于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二者联合预测的AUC(0.809 vs 0.757,Z=2.015,P<0.05)。结论L3-SMI对ACLF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L3-SMI+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联合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将L3-SMI或肌肉减少症包括在ACLF患者常规预后的评分中,可能会提高预测疾病进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 肌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19
作者 徐保平 彭怀文 +1 位作者 张显涛 王晓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患者,男,42岁,因癫痫给予丙戊酸钠1.5 mg·kg-1·h-1,静脉泵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回顾分析该患者诊疗过程,采用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分进行关联性评价,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丙戊酸钠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的短期预后分析
20
作者 彭宇辉 陈婧 +7 位作者 刘晓燕 李晨 孙漫漫 宁鹏 李会 严立龙 关崇丹 苏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 探讨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开发新的预后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89例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患者入组时为基线,... 目的 探讨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开发新的预后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89例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患者入组时为基线,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天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53)和死亡组(n=36),对比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Z检验对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评估模型诊断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与生存组相比,Hb(t=-2.397,P=0.019)、ALT(Z=-3.437, P=0.001)、GGT(Z=-2.617, P=0.009)、Cr(Z=-3.938, P<0.001)、BUN(Z=-3.423, P=0.001)、NH_(3)(Z=-4.406, P<0.001)、INR(Z=-3.428, P=0.001)、CRP(Z=-2.128, P=0.033)、PCT(Z=-2.441, P=0.015)、MELD评分(t=-4.817, P<0.001)、AKI发生率(χ^(2)=21.602, P<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χ^(2)=4.866, P=0.027)、休克发生率(χ^(2)=16.285, P<0.001)更高,Alb水平(Z=-2.473, P=0.013)、腹腔感染发生率(χ^(2)=5.897, P=0.015)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NH_(3)(OR=1.027,95%CI:1.006~1.049, P=0.012)、MELD评分(OR=1.103,95%CI:1.011~1.203,P=0.027)、休克发生率(OR=6.326,95%CI:1.533~26.101,P=0.011)是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新的预测模型Y=0.027×NH_(3)+0.098×MELD评分+1.845×休克-4.111。ROC曲线显示,新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61,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8.68%)诊断价值高于MELD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76,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6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6,P=0.032 6)。结论 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佳,MELD评分、NH_(3)和发生休克是此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三者联合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感染 饮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