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te GvHD and the cutaneous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mismatche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1
作者 李夏新 黄志光 +2 位作者 罗深秋 张肇和 陈少杰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Six patients treated with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mismatche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suffered from grade I to IV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 after engrafting. Up to date, 4 patients with gr... Six patients treated with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mismatche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suffered from grade I to IV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 after engrafting. Up to date, 4 patients with grade I to II GvHD have lived for over 2920, 910, 740 and 680 days, respectively. Two other patients died of grade IV hyperacute GvHD. The results seem to indicate that patients in mismatched BMT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aGvHD within a month. The severity of aGvH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HLA mismatching.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mismatch of HLA, the earlier and the more severe the aGvHD occurrs. The cutaneous lesion of the patient with GvHD is severe and of ten complicated by mucositis. Lethal hyperacute GvHD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a patient shows following signs at beginning: (1) The symptoms appear early (within 2weeks) ;(2)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does not recover (<0. 5×109/L) to normal; and (3) high fever persists. In the epidermal ultrastructure of patients, besides acantholysis, autophagic degeneration of keratinocytes,and satellite cell dyskeratosis, there were scattered necrotic keratinocytes, breaking and thickening of basal membrane and presence of a lot of pigment in the intercellular space. These imply that the ultrastructural damages in the skin of patients with aGvHD after mismatched transplantation are more severe than after matched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1logen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ULTRA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晓阳 藏美荣 +3 位作者 锁静 孟建波 宋晓宁 王金铠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机制。方法报告1例AS合并APL及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APL达到完全缓解期,继续巩固治疗。AS、APL和DIC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人白细胞抗原-B27、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17轴和其他免疫功能。结论AS与APL、DIC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从基因到免疫功能都存在着潜在的发病机制,其中的奥妙仍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人白细胞抗原-B2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23/17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介导的精准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鹏博 朱滢 +1 位作者 尹莉芳 辛晓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进而导致大量异常分化的髓系细胞在骨髓内聚集而产生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治愈AM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进而导致大量异常分化的髓系细胞在骨髓内聚集而产生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治愈AM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的成功应用预示着血液肿瘤的治疗进入精准免疫疗法新阶段。然而CAR-T免疫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治疗周期长、价格高昂、产生脱靶效应、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因此,需要扩展嵌合抗原受体的应用或提出改进措施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CAR免疫细胞基因工程化改造新策略、原位编辑产生CAR-T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同时对体内递送基因药物的新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扩展和改进精准免疫疗法在AML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编辑 嵌合抗原受体 原位编辑 精准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瘀解毒方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损伤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邹乔 李雁 +5 位作者 陈瑜 孔煜荣 陈一凡 刘通 曾燕鹏 沈冠彤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清热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逐饮组及中药全方组,每组6只。益气清热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逐饮组、中药全方组给予对应中药浸膏12.2 g/(kg·d)连续灌胃7天,其余组均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尾静脉注射LPS建立ARDS大鼠模型,造模后16小时麻醉处死各组动物进行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肺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Rap1b、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euk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巨噬细胞表面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antigen-1,MAC-1)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Rap1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Rap1b、LFA-1及MAC-1蛋白表达均有所上调。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可明显减轻ARDS模型大鼠肺损伤,显著下调肺泡灌洗液中Rap1b、MAC-1及肺匀浆中LFA-1蛋白表达。结论 益气化瘀解毒方对LPS诱导的ARDS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Rap1b、LFA-1和MAC-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粘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解毒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Rap1b 中性粒细胞粘附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巨噬细胞表面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3
5
作者 潘湘涛 陆晔 +1 位作者 李建勇 夏学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中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 对 15 3例ALL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① 15 3例ALL中T淋巴细胞性ALL(T ALL) 2 2 .9%、B淋巴细胞性ALL(B ALL) 6 6 .7% ;ALL 1型 (L1) 37.9% ,ALL 2型 (L2...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中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 对 15 3例ALL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① 15 3例ALL中T淋巴细胞性ALL(T ALL) 2 2 .9%、B淋巴细胞性ALL(B ALL) 6 6 .7% ;ALL 1型 (L1) 37.9% ,ALL 2型 (L2 ) 5 6 .9%和ALL 3型 (L3 ) 5 .2 %。②ALL中髓系白血病细胞抗原 (My)阳性率33.98% ,表达单一抗原的最多为 5 9.6 % ,CD13阳性率最多为 2 3.5 % ,CD33为 2 0 .9%和CD14为 3.9% ;B ALL中My阳性率 38.6 % ,明显高于T ALL的 14 .3% ,P <0 .0 1;L2 中My阳性率为 4 2 .5 % ,明显高于L1的 2 5 .7% ,P <0 .0 1。③CD34阳性率 :B ALL中为 5 8.3% ,明显高于T ALL中的 4 0 % ,P <0 .0 5 ;但My阳性ALL和My阴性ALL中阳性率分别是 6 5 .4 %和 4 9.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LL中髓系抗原和CD34的表达与白血病形态学分型 (FAB亚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髓系抗原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PCNA、DNA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焱 朱传升 +1 位作者 刘东梅 沈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DNA表达与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以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 PCNA表达、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DNA表达与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以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 PCNA表达、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结果  ANL L患者 PCNA表达为 (5 9.86± 2 2 .4 9)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2 4 .0 1± 6 .94 ) % ;PCNA表达在白血病病程中呈动态变化 ,治疗前 PCNA标记指数 (L I)为 (6 0 .2 2±2 0 .35 ) % ,完全缓解时接近正常 [(2 6 .2 8± 12 .5 1) % ],复发时升至 (5 1.4 2± 2 1.34) % ;DNA异倍体的检出率为2 1.9%。结论  PCNA表达对观察 ANL L 患者病情有重要参考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PCNA D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王刚 白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3-579,共7页
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后不可避免地面临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最有效的治疗,通过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根除白血病细胞,能有效预防AML复发。移植技术和单倍体移植模式... 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后不可避免地面临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最有效的治疗,通过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根除白血病细胞,能有效预防AML复发。移植技术和单倍体移植模式进展使得"人人都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如基因工程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单克隆抗体、新型双特异性单抗,能特异性杀伤表达特殊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将成为AML免疫治疗的新策略。研究发现高表达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新抗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34(monocytic leukemia associated antigen-34,MLAA-34)具有抗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且MLAA-34多肽可诱导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MLAA-34可作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新的理想靶抗原。总之,新近进展有价值的免疫治疗白血病相关抗原的鉴定有可能根除化疗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有望降低AML复发,延长AML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单克隆抗体 新型双特异性单抗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及黏附分子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胡蓉华 张伟华 +1 位作者 李殿青 胡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 为探讨白介素 1β及黏附分子CD11a和CD11b在白血病细胞淤滞及向组织浸润中的作用 ,并为临床防治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5 1例初治和复发 ,且未开始化疗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 目的 为探讨白介素 1β及黏附分子CD11a和CD11b在白血病细胞淤滞及向组织浸润中的作用 ,并为临床防治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5 1例初治和复发 ,且未开始化疗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和 15例正常献血员血清中IL 1β的含量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SABC -AP测定 4 0例AML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膜或浆中CD11a和CD11b表达百分率。结果 AML组血清中IL 1β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血清 (P <0 .0 1) ;AML浸润组血清中IL 1β的量显著高于非浸润组。IL 1β与外周血白细胞呈直线相关关系 (r =0 .796 ,P <0 .0 1)。在CD11a和CD11b的表达中 ,CD11b在M4 M5的表达百分率明显高于M1 M2 及M3 (P <0 .0 1)。CD11a阳性者临床特征中外周血白细胞明显高于CD11a阴性者 (P <0 .0 1) ,且容易出现浸润征。而CD11b阳性者与年龄、血小板、浸润有关。IL 1β、CD11a和CD11b之间存在两两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黏附分子整合素包括CD11a、CD11b参与了白血病细胞组织浸润的机制 ,白血病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 1β可上调CD11a、CD11b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黏附分子 急性髓性白血病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REM-1和CA-125对早期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国平 汪东树 +1 位作者 张从雨 李贺 《安徽医学》 2017年第8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和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就诊的35例轻型胰腺炎(MAP组)和22例重型胰腺炎(SAP组)患者发病早期血...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和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就诊的35例轻型胰腺炎(MAP组)和22例重型胰腺炎(SAP组)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TREM-1和CA-125的表达情况,并以同时期在院内体检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TREM-1和CA-125的表达变化;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早期TREM-1、CA-125变化对预测SAP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第1天,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REM-1、CA-125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血清TREM-1、CA-125的表达水平均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24小时内,TREM-1和CA-125检测诊断SAP的敏感度分别为81.82%和77.27%,特异度为90.77%和72.31%,准确度为88.51%和73.56%;TREM-1检测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CA-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TREM-1和CA-125均可反映AP的严重程度,但TREM-1检测在早期SAP评估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A-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糖链抗原-125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胞浆抗原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学兰 柴忆欢 李建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3-84,共2页
为分析儿童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AMLL)免疫表型、胞浆抗原表达特点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6 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 (AL)进行免疫分型 ,发现AMLL 7例 ,其中 5例T/BAMLL ,T/髓细胞 (M)及B/MAMLL各 1例。 2例T/BAMLL结合膜抗原胞浆抗原表达... 为分析儿童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AMLL)免疫表型、胞浆抗原表达特点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6 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 (AL)进行免疫分型 ,发现AMLL 7例 ,其中 5例T/BAMLL ,T/髓细胞 (M)及B/MAMLL各 1例。 2例T/BAMLL结合膜抗原胞浆抗原表达诊断。结果表明免疫表型、胞浆抗原检测对儿童AMLL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混合细胞性 急性白血症 胞浆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sCD14和L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德和 周金林 +3 位作者 陈朋 肖高雄 罗熠 张仕国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RDS患者153例,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轻度组67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37例;治疗后随访28 d,...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RDS患者153例,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轻度组67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37例;治疗后随访28 d,存活93例、死亡60例。同期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ARDS患者入院次日,健康志愿者体检当日,采集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14、LBP。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分析ARDS患者血清sCD14、LBP水平与PaO2/FiO2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CD14、LBP单独或联合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sCD14、LBP水平逐渐升高,PaO2/FiO2逐渐降低(P均<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ARDS患者血清sCD14、LBP水平与PaO2/FiO2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729、-0.716,P均<0.05)。存活者血清sCD14、LBP水平均低于死亡者(t分别为-5.308、-10.716,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CD14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CI:0.797~0.912),cut off值为55.24μg/L,此时其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79%、85%;血清LBP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AUC为0.834(95%CI:0.773~0.896),cut off值为95.64μg/mL,此时其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9%、75%、81%;血清sCD14联合LBP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AUC为0.929(95%CI:0.892~0.966),其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88%、95%。结论ARDS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清sCD14、LBP水平逐渐升高。血清sCD14、LBP联合检测可用于ARDS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脂多糖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军 张源源 +5 位作者 刘泽 肖飞 孙杰 俞宙 郭振辉 苏磊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动态监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APACHEⅢ评分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血浆BNP水平,同时测PCT... 目的动态监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APACHEⅢ评分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血浆BNP水平,同时测PCT、HLA-DR及APACHEⅢ评分。结果复苏治疗1周后,8例复苏成功患者(复苏成功组)血浆BNP、PCT水平及APACHEⅢ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HLA-DR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42例复苏后病情无好转或加重者(复苏不成功组)血浆BNP、PCT水平及APACHEⅢ评分呈持续或进行性上升趋势,HLA-DR呈明显下降趋势(均P<0.05);复苏1周,12例死亡(死亡组),其中3例死亡当天BNP水平高达4000 ng/L以上,7例达3000 ng/L以上;3组患者复苏前血浆BNP水平、APACHEⅢ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PCT、HLA-DR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评价老年脓毒性休克疗效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老年人 脓毒性休克 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 APACHEⅢ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ARDS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耿申 吴婷 +4 位作者 穆先敏 张晨 刘晨阳 尤强 苏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MK2)和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在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PMVEC)内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型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5只。LPS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溶于100μL的PBS中),对照组腹腔注射PBS(5mg/kg),24 h处死全部小鼠。在LPS诱导的小鼠ARDS模型中,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分离得到的PMVEC内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ICAM-1的mRNA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总MK2、磷酸化MK2、HuR以及ICAM-1表达量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VEC表面ICAM-1的表达量及肺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 LPS组小鼠肺组织W/D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0.40)vs(3.61±0.28),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LPS组中性粒细胞浸润率较对照组高[(13.92±3.23)%vs(3.24±1.24)%,P〈0.05]。LPS刺激后小鼠肺组织中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MVEC表面ICAM-1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增加(P〈0.05)。MK2总量无明显变化,磷酸化MK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HuR mRNA及蛋白总量无明显变化,但存在核质转移。结论特异性阻断或减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HuR的表达可使ICAM-1表达减少,从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ARDS病理生理改变,可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 人抗原R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承气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期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静 傅强 余杨梓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肺承气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期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2例确诊为SAP感染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慰剂,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清肺承气颗粒,疗程为7 d。分别于第1、... 目的观察清肺承气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期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2例确诊为SAP感染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慰剂,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清肺承气颗粒,疗程为7 d。分别于第1、3、7天,检测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T辅助淋巴细胞1/2(Th1/Th2)、自然调节性T细胞(Treg)。结果 28 d内观察组死亡2例(5.13%),对照组死亡7例(21.21%),P<0.05。两组第1、3天外周血HLA-DR、Th1/Th2、Treg比较,P均>0.05。第7天,观察组外周血HLA-DR、Th1/Th2、Treg分别为87.02%±15.94%、5.96±6.12、4.58%±3.67%,对照分别为51.01%±33.90%、2.53±1.74、8.87%±6.19%;两组比较,P<0.01、0.05、0.05。结论清肺承气颗粒可减轻SAP感染期患者免疫抑制、促进免疫恢复,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肺承气颗粒 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 T辅助淋巴细胞1 2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NT-proBNP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于春艳 李波 王文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88例CHF急性发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88例CHF急性发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NT-proBNP及CA125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T-proBNP及CA125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及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CHF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并可以改善患者的CA125、NT-proBNP水平,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发作 血清糖类抗原125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虞岱斌 李亚明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7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猪急性肝衰竭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中国实验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头)和治疗组(6头),两组均给予1.2g/kg体重的D-氨基半乳...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猪急性肝衰竭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中国实验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头)和治疗组(6头),两组均给予1.2g/kg体重的D-氨基半乳糖诱导建立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治疗组于给药后24h及48h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治疗。分别留取给药前、给药后6h、24h、48h、72h动物的肝穿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中PCNA的表达,观察比较肝衰竭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后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动物肝组织中PCNA表达在模型建立成功后第6h即开始升高,48小时明显升高,此后又急剧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后PC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肝衰竭时,残存肝细胞仍有再生能力,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提高PCNA的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急性肝衰竭 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CG18调控miR-324-5p/GLI1轴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敏 雷荟融 +2 位作者 成延娟 唐元艳 黄知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492,共8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lncRNA HCG18)调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讨lncRNA HCG18控微小RNA-324-5p(miR-324-5p)/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GLI1)轴对AML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lncRNA HCG18)调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讨lncRNA HCG18控微小RNA-324-5p(miR-324-5p)/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GLI1)轴对AML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ML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AML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的非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入选人员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HCG18与miR-324-5p的表达。体外培养AML细胞HL-60,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i-NC组、lncRNA HCG18 siRNA组、miR-NC组、miR-324-5p mimics组、miR-324-5p mimics+GLI1 NC组、miR-324-5p mimics+GLI1组、lncRNA HCG18 siRNA+NC inhibitor组、lncRNA HCG18 siRNA+miR-324-5p inhibitor组,分别检测检测HL-60细胞中lncRNA HCG18、miR-324-5p表达、HL-6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及GLI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324-5p与lncRNA HCG18、GLI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L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HCG18表达水平(2.85±0.32)较对照组(1.03±0.11)显著升高(P<0.01),而miR-324-5p表达水平(0.47±0.05)较对照组(1.05±0.09)显著降低(P<0.01);沉默lncRNA HCG18表达或过表达miR-324-5p后HL-60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与侵袭数、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324-5p与lncRNA HCG18、GLI1均有靶向关系;抑制miR-324-5p表达可逆转沉默lncRNA HCG18表达对HL-6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GLI1过表达可逆转过表达miR-324-5p对HL-6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lncRNA HCG18在AML细胞中高表达,抑制lncRNA HCG18表达可通过调控miR-324-5p/GLI1轴抑制AML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 微小RNA-324-5p 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 急性髓系白血病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对SAP合并感染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鲁明 王林霞 +3 位作者 孙来芳 龚裕强 孔万权 王志翊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33例SAP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成3组:SAP并发感染组(Ⅱ组)、GM-CSF治疗组(Ⅲ组)、清胰汤治疗组(Ⅳ组);选取7例SAP未并发感染患者为对照组(Ⅰ... 目的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33例SAP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成3组:SAP并发感染组(Ⅱ组)、GM-CSF治疗组(Ⅲ组)、清胰汤治疗组(Ⅳ组);选取7例SAP未并发感染患者为对照组(Ⅰ组);各组均予常规治疗,Ⅲ、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CSF或清胰汤治疗,一周后检测外周血WBC,血淀粉酶,ET,CRP,IL-6以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结果Ⅱ、Ⅲ、Ⅳ组患者在各项血清学指标均高于Ⅰ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低于Ⅰ组(P〈0.05);而Ⅲ、Ⅳ组患者各项指标较Ⅱ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SAP并发感染患者存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而清胰汤治疗能够改善这种免疫功能障碍以及过度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胰汤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 单核细胞免疫功能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DS患者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意义
19
作者 宋勇 毛宝龄 +3 位作者 钱桂生 陈正堂 施毅 夏锡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的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阐明ARDS的发病机制和在细胞凋亡水平防治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RDS组9例,对照组5例,采用TUNEL法以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的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阐明ARDS的发病机制和在细胞凋亡水平防治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RDS组9例,对照组5例,采用TUNEL法以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ARDS患者肺组织细胞凋亡及Fas/FasL系统表达的变化。结果:ARDS早期患者肺组织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主要表现为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Fas抗原、FasL在ARDS早期患者肺组织表达明显上调,并且Fas、FasL表达的增加与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呈平行关系。结论: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和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临床ARDS早期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FAS抗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髓系抗原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永宏 焦宁超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9期647-649,共3页
目的:提高对老年髓系抗原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 y+AL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老年髓系抗原阳性M y+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治疗经过、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骨髓原幼淋巴细胞占42.5%,CD 7+细胞占86.99%,cCD... 目的:提高对老年髓系抗原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 y+AL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老年髓系抗原阳性M y+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治疗经过、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骨髓原幼淋巴细胞占42.5%,CD 7+细胞占86.99%,cCD 3+细胞占77.24%,CD 33+占91.87%,CD 13+占11.80%,M PO,CD 117,CD 22,CD 19,CD 20,CD 34均阴性,给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VDP方案)化疗1周期,未缓解,之后给予长春新碱+泼尼松+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VP+AA方案)化疗2周期达缓解。结论:老年髓系M y+ALL恶性程度高,对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无效,需给予兼顾髓系和淋系的化疗方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髓系抗原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