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objective coordination optimal model for new power intelligence center based on hybrid algorithm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吉成 牛东晓 乞建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683-689,共7页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ower network planning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ower intelligence center (PIC), the key factor power flow, line investment a...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ower network planning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ower intelligence center (PIC), the key factor power flow, line investment and load that impact generation sector, transmission sector and dispatching center in PIC were analyzed and a multi-objective coordination optimal model for new power intelligence center (NPIC) was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power grid and reduce investment cost, two aspects were optimized. Th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was introduced to solve optimal power flow problem and the fitness function was improved to ensure the minimum cost of power generation. The gra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GPSO) algorithm was used to forecast load accurately, which can ensure the network with high reliability. On this basis, the multi-objective coordination optimal model which was more practical and in line with the need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was proposed, then the coordination model was effectively solved through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was obtained. The optimization of IEEE30 node system shows that th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optimal power flow. The average load forecasting of GPSO is 26.97 MW, which has an error of 0.34 MW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load. The algorithm has higher forecasting accuracy. The multi-objective coordination optimal model for NPIC can effectively process the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power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intelligence center (PIC) coordination optimal model power network planning hybrid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 Farm Coordinated Control for Power Optimization 被引量:12
2
作者 SHU Jin HAO Zhiguo +1 位作者 ZHANG Baohui BO Zhiqi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I0002-I0002,4,共1页
以降低风电场尾流损失、优化风场出力为目标,设计基于Laguerre函数非线性预测控制(nonlinear modelpredictive control,NLMPC)方案的风场集群控制器。该控制器应用风场动态尾流模型,通过NLMPC统一调整风场内各机组转速以提升风场功率... 以降低风电场尾流损失、优化风场出力为目标,设计基于Laguerre函数非线性预测控制(nonlinear modelpredictive control,NLMPC)方案的风场集群控制器。该控制器应用风场动态尾流模型,通过NLMPC统一调整风场内各机组转速以提升风场功率。在控制器设计中,使用有效风速预测误差校正对预测模型失配及超短期风速预测误差进行补偿,引入Laguerre函数降低滚动时域优化计算负担并分析了控制器对风速预测误差的鲁棒性能。仿真研究表明,集群控制器能够在不同风速条件下提升风场功率、降低优化计算负担,且对风速预测模型失配与风场自然风速预测误差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摘要 内容介绍 编辑工作 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coordination of 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s using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3
作者 M.Geethanjali S.Mary Raja Slochanal 《智能系统学报》 2009年第6期549-560,共12页
Co-ordination of 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s(DOCR) requires the selection and setting of relays so as to sequentially isolate only that por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where an abnormality has occurred.The problem of ... Co-ordination of 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s(DOCR) requires the selection and setting of relays so as to sequentially isolate only that por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where an abnormality has occurred.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ng protective relays i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consists of selecting suitable settings such that their fundamental protective function is met,given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of sensitivity,selectivity,reliability and speed.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s are best suited for protection of an interconnected sub-st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is type of protection is the difficulty in coordinating relays.To insure proper coordination,all the main/back up relay pairs must be determined.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ective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number of break points and main/back up relay pairs using relative sequence matrix(RSM).A nov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was developed using these main/back up relay pairs for 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 coordination in multi-loop networks.Since the problem has multi-optimum points,conventional mathematics based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may sometimes fail.Hence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EP) was used,as it is a stochastic multi-point search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apable of escaping from the local optimum problem,giving a better chance of reaching a global optimum.The method developed was tested on an existing 6 bus,7 line system and better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an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DOCR 计算智能 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
4
作者 叶林 张步昇 +3 位作者 郭凯蕾 裴铭 夏雪 谢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7-2539,I0007,共14页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闭环反馈型”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的风电不确定集合;其次,提出考虑改进风电功率历史预测误差不确定集的风火协同鲁棒调度方法,实现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计划的动态随机筛选;然后,采用鲁棒对偶理论将不确定调度模型进行转换,并基于反馈流松弛和有效不确定域空间辨识约束的改进分支定界法对转换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风火打捆调度模式,所提方法更好地提升风火协同调度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协同调度 风电不确定集 鲁棒优化 改进分支定界法 动态潮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电源车派遣联合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
5
作者 谢敏 谢宇星 +4 位作者 董凯元 卢燕旋 张世平 宁楠 刘明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1-3041,I0109-I0114,共17页
在电网故障预案中,考虑应急电源车派遣与网络重构进行联合优化对故障进行恢复,可以防止失电孤电网的形成并大幅减少故障电网的停电成本。针对主配网故障,提出了应急电源车派遣联合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首先,提出路径权值的概念并改... 在电网故障预案中,考虑应急电源车派遣与网络重构进行联合优化对故障进行恢复,可以防止失电孤电网的形成并大幅减少故障电网的停电成本。针对主配网故障,提出了应急电源车派遣联合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首先,提出路径权值的概念并改进Dijkstra算法构建最短路径权值矩阵,建立电力-交通网耦合模型。其次,对应急电源车派遣成本和网络重构成本进行量化,提出应急电源车派遣模型和网络重构模型。然后,基于电力-交通网耦合模型与故障恢复元件模型,考虑主配网协同优化,以网损、购电成本、停电成本、应急电源车派遣成本、网络重构成本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应急电源车派遣联合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联合应急电源车派遣和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对不同电网故障场景均有显著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预案 应急电源车派遣 网络重构 联合优化 主配协同 最短路径权值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博弈理论的多源微波加热温度均匀性优化
6
作者 杨彪 韩泽民 +3 位作者 段绍米 黄宏彬 吴照刚 彭飞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本工作研究了多源微波加热系统中材料内部整体温度均匀性的优化问题,也就是在谐振腔体存在驻波的情况下,实现温度场梯度最小的优化目标。首先,从微波频率的动态变化出发,采用热点交替的移频方法,逆转材料温域分布,实现材料间冷热点的中... 本工作研究了多源微波加热系统中材料内部整体温度均匀性的优化问题,也就是在谐振腔体存在驻波的情况下,实现温度场梯度最小的优化目标。首先,从微波频率的动态变化出发,采用热点交替的移频方法,逆转材料温域分布,实现材料间冷热点的中和,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然后,基于不同微波源之间的耦合程度差异,引入混沌博弈优化算法重构不同频率下各个微波源的馈入功率数值,在确保温度均匀性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材料的整体温度。最后,通过多源微波与SiC材料相互作用的仿真实例来分析加热过程,并开展对均匀性指标的有效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固定频率加热和扫频加热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均匀性分别提升了26.3%~70.2%和60.0%~62.7%,同时加热效率分别提高了2.5%~41.7%和14.2%~14.6%,能有效地改善微波加热的温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多微波源 功频协同 热点交替 混沌博弈优化算法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7
作者 李红伟 陈位发 +2 位作者 杨杨 万崇山 刘玲园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4,共8页
为了有效利用天然气传输调压过程中的压力能,给出了一种基于综合利用压力能发电和冷能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方案。首先,考虑天然气压力能存在发电与制冷两种利用形式,建立了含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的电-热-气-冷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其次,建立了... 为了有效利用天然气传输调压过程中的压力能,给出了一种基于综合利用压力能发电和冷能参与的综合能源系统方案。首先,考虑天然气压力能存在发电与制冷两种利用形式,建立了含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的电-热-气-冷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其次,建立了以系统日运行成本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包含购电成本、购气成本和设备运维成本等;最后,基于MATLAB平台,调用CPLEX求解器对该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合某实际工业园区的运行数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经济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不引入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相比,所提模型可降低74.9%的系统运行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压力能 综合能源系统 发电 制冷 经济优化 协调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V2G主动支撑的输配协同日前-实时优化调度
8
作者 姜涛 吴成昊 +2 位作者 李雪 张儒峰 付麟博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7-100,共14页
新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复杂,输电网面临功率平衡挑战,亟须挖掘各类资源的有功、无功支撑潜力。考虑到主动配电网对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资源的聚合作用,提出了一种计及车网互动(V2G)主动支撑的输配协同日前-实... 新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复杂,输电网面临功率平衡挑战,亟须挖掘各类资源的有功、无功支撑潜力。考虑到主动配电网对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资源的聚合作用,提出了一种计及车网互动(V2G)主动支撑的输配协同日前-实时优化调度方法。首先,考虑能量市场、灵活性市场和无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构建市场环境下电动汽车V2G响应模型,分析电动汽车有功、无功支撑潜力;然后,计及不同利益主体的信息隐私,构建输配协同日前-实时分布式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协调各类有功、无功调节资源来满足系统功率供需平衡要求;最后,在测试系统中对所提优化调度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分布式可调控资源的优化调度,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网互动 电动汽车 输配协同 聚合 能量市场 灵活性市场 无功辅助服务 实时优化调度 分布式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跟网/构网型混联多馈入系统协调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光正 胡越 +4 位作者 刘晨曦 汤波 辛焕海 马骏超 崔葛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8-600,I0016,共14页
随着传统同步机组被电力电子设备逐步取代,电力系统由原来的“物理同步”逐渐转变为“控制同步”。因此,由变流器控制环节引发的稳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含跟网/构网型设备的混联多馈入系统中构网型设备能够抑制弱电网下由... 随着传统同步机组被电力电子设备逐步取代,电力系统由原来的“物理同步”逐渐转变为“控制同步”。因此,由变流器控制环节引发的稳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含跟网/构网型设备的混联多馈入系统中构网型设备能够抑制弱电网下由跟网型设备并网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然而其在强电网下容易导致系统出现低频振荡现象。而目前电力系统仍处于向“双高”系统转变的过渡阶段,关于不同电网强度下混联多馈入系统中跟网/构网型变流器对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量化评估及其在多频段下的协调优化配置方法仍不清晰。为此,该文首先对单馈入跟网/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进行模态分析,探究不同电网强度下跟网/构网型变流器对应的主导振荡模态在多频段下的分布特性,并形成混联多馈入系统的协调优化配置原则。其次,基于模态解耦的思想对混联多馈入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等效近似,揭示多频段下系统主导振荡模态阻尼比与跟网/构网型支撑能力量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一种面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提升的跟网/构网型协调优化配置方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混联多馈入系统等效近似方法的正确性和协调优化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构网型设备 混联多馈入系统 模态解耦 电网电压支撑能力 协调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并联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协调有功控制策略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冷若寒 吴琛 +3 位作者 胡光 庄可好 谭枫 辛焕海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7-3628,I0032-I0034,共15页
构网型储能的有功控制可为系统提供有效的频率支撑,但并联机组间控制策略不协调时,会引发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不均衡、低频振荡等问题。为此,首先建立了并联构网储能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控制参数对系统的频率稳定、振... 构网型储能的有功控制可为系统提供有效的频率支撑,但并联机组间控制策略不协调时,会引发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不均衡、低频振荡等问题。为此,首先建立了并联构网储能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控制参数对系统的频率稳定、振荡抑制等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并联机组间的有功分配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并联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协调有功控制策略。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的数字仿真与基于RT-LAB的硬件在环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频率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并联储能机组间SOC均衡、功率分配优化以及振荡抑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储能 SOC均衡控制 功率分配优化 振荡抑制 自适应阻尼控制 协调有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计及灵活性的电网分区方法
11
作者 汤骏 陈红坤 +2 位作者 徐维炜 高鹏 吴海涛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199,共9页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加剧了电网运行不确定性,而灵活性指标在电网分区中可衡量片区电网应对不确定冲击的能力。为此,提出一种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计及灵活性的电网分区方法。兼顾片区电网灵活性供需平衡,建立表征片区电网灵活性裕度的评估指...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加剧了电网运行不确定性,而灵活性指标在电网分区中可衡量片区电网应对不确定冲击的能力。为此,提出一种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计及灵活性的电网分区方法。兼顾片区电网灵活性供需平衡,建立表征片区电网灵活性裕度的评估指标;改进电气距离并建立电气联系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同时考虑片区电网电气联系和灵活性的双层分区优化模型,上层是网架决策模型,下层是灵活性优化模型,在双层迭代中得到最终分区方案。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计及片区灵活性的分区方法不仅满足分区基本条件,还能保证各片区留有一定的灵活性裕度,提升了片区应对不确定冲击的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分区 灵活性 供需平衡 电气联系 双层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目标级联分析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发电-备用分布式协同调度
12
作者 徐苏越 彭超逸 +4 位作者 陈文哲 孙海顺 周华锋 刘耀文 韩应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93-3404,I0111-I0114,共16页
针对多区域互联系统内大规模风电的消纳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目标级联分析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发电-备用分布式调度模型。首先,构建了交直流混联系统分层分区的分布式调度框架,并设计考虑交直流联络线物理特性的分区解耦方法。其次,考虑风... 针对多区域互联系统内大规模风电的消纳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目标级联分析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发电-备用分布式调度模型。首先,构建了交直流混联系统分层分区的分布式调度框架,并设计考虑交直流联络线物理特性的分区解耦方法。其次,考虑风电出力不确定性,构造交直流混联系统鲁棒发电-备用双层优化模型,实现对区域间联络线功率和备用互济的分层分区调度,上层为区域间联络线计划的协调优化模型,下层为含虚拟电厂的区域两阶段鲁棒优化调度模型。然后,设计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快速闭环迭代方法,并嵌套改进列和约束生成算法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有效提升多区域交直流混联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所提改进算法能在有限次迭代内快速获得近似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虚拟电厂 协同优化 鲁棒优化 目标级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13
作者 黎家明 霍群海 +5 位作者 尹靖元 陆昊 周静 朱梅生 贺伟 董洪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83,共12页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ap changer,OLTC)的电能质量调节作用,提出一种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中一阶段为日前小时级调度阶段,根据分布式光伏和负荷的预测数据,通过潮流计算和迭代优化,获取DPV的有功出力结果、柔性OLTC分接头和电容器组的投切结果;二阶段为分钟级无功优化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考虑柔性OLTC和DPV的无功出力特性,调节装备无功出力的同时修正第一阶段电容器组投切组合,进一步降低各个节点最大电压偏差,使配电网电压分布更合理。搭建了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仿真模型,所提出的考虑柔性OLTC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在常规经济性最优目标下的88.07%DPV消纳水平基础上提高9.29%,同时满足全节点全时段电压偏差小于0.1pu,综合经济性提高7.8%,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 电压无功优化 协调控制方法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频率安全的送端电网输-储协同规划方法
14
作者 赵浛宇 郑繁 +3 位作者 卓庆澳 刘佳兵 周雪松 祁梦心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00-3509,I0010-I0015,共16页
为提升送端电网的惯量水平并增强其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提出一种计及惯量提升并应对多阶段不确定性的输-储协同规划模型。首先,基于鲁棒优化的思想并结合N-1准则,对电力系统节点惯量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建立多资源协调参与频率响应模型... 为提升送端电网的惯量水平并增强其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提出一种计及惯量提升并应对多阶段不确定性的输-储协同规划模型。首先,基于鲁棒优化的思想并结合N-1准则,对电力系统节点惯量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建立多资源协调参与频率响应模型;其次,提出多目标多阶段随机-分布鲁棒输-储协同规划模型,第1阶段以送端电网惯量提升及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制定输电网储能规划方案,第2阶段制定外送以及日前调度计划,第3阶段对日前调度结果进行修正;最后,通过IEEE 14节点直流送端电网和IEEE RTS-79节点多直流送端电网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节点惯量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识别系统中的脆弱节点,提高了规划结果的鲁棒性;所提不确定性模型可以避免得到保守或者冒进的规划方案,兼顾规划结果的鲁棒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端电网 联合规划 节点惯量 不确定性 随机优化 分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微能源网源荷协同优化调度研究
15
作者 许世杰 胡邦杰 +1 位作者 赵亮 王沛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框架。源侧采用可调热电比的热电联产机组耦合电制热设备供能,并考虑能源站中各机组的动态碳排特性;网侧利用碳排放流理论建立电-热两种能源的能碳耦合模型,并将获得的碳势分布传递给荷侧;荷侧依据碳信息并考虑分时能价影响,引导负荷实时调整用能行为进行低碳需求响应,并将更新后的负荷反馈给源侧重新优化各机组出力,从而实现源荷协同。通过对改进的IEEE 33节点电网和Barry岛32节点热网组成的微能源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碳耦合模型 微能源网 源荷协同 优化调度 可调热电比 动态碳排特性 低碳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全局-局部风险协调控制的多区域电力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
16
作者 高志海 桑丙玉 +4 位作者 孙鑫 彭里卓 刘阳 李克成 杨莉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94-3103,I0003-I0009,共17页
针对新能源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后,大负荷场景下电网潮流频繁变化、断面阻塞率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全局-局部风险协调控制的多区域电力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针对区域电网电力供应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区域实时正调节... 针对新能源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后,大负荷场景下电网潮流频繁变化、断面阻塞率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全局-局部风险协调控制的多区域电力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针对区域电网电力供应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区域实时正调节能力的区内风险量化指标。其次,建立考虑区域互济能力的区外电力供应风险传导机制,综合区内-区外因素提出区域电力供应风险量化方法。然后,构建考虑全局-局部风险协调控制的电力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在日前阶段,采用全局风险控制策略,确保全网电力供需安全;在日内滚动阶段,基于日前运行边界,采用考虑断面安全约束的局部风险控制策略,确保区域电网电力供需安全。最后,采用某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的多区域省级电力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消除全局-局部风险且实现经济性最优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电力系统 电力供应风险 两阶段优化调度 区域风险传导 全局-局部风险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换电站并网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
17
作者 王晨旭 边竞 潘禹含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9-216,共8页
将电动汽车换电站(battery swapping station,BSS)作为一种具有有功调节能力的储能设备纳入电力系统中,可以提高主动配电网灵活性。采用场景抽样生成与缩减技术处理新能源和负荷功率波动引起的不确定性,考虑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有功调节... 将电动汽车换电站(battery swapping station,BSS)作为一种具有有功调节能力的储能设备纳入电力系统中,可以提高主动配电网灵活性。采用场景抽样生成与缩减技术处理新能源和负荷功率波动引起的不确定性,考虑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有功调节能力,建立了一种含电动汽车换电站并网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旨在最大限度减少有功功率损耗、电压偏差和弃电量。提出一种基于荷电状态区间且具有充、放电优先级的改进BSS建模方法,以快速获得充电良好的电池数量。采用二阶锥松弛和线性化技术将上述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的二阶锥凸优化模型,并采用数学求解器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减少弃电量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系统有功功率损耗和电压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换电站 主动配电网 场景抽样 有功无功协调优化 二阶锥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机组深度调峰控制优化及试验
18
作者 牛晨 庄义飞 任振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分析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工况运行的控制特点和需求,针对大容量机组控制策略不完善及参与深度调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水动力安全等方面问题,开展设定值函数完善、负荷变动速率自适应、低负荷煤水控制等策略优化。对某1000MW超超临... 分析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工况运行的控制特点和需求,针对大容量机组控制策略不完善及参与深度调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水动力安全等方面问题,开展设定值函数完善、负荷变动速率自适应、低负荷煤水控制等策略优化。对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控制优化后进行动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组主要控制参数动态、稳态误差均满足相关规程要求,所用控制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机组灵活性调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火电机组 超超临界 协调控制 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的源-荷-储协调优化策略
19
作者 李晓辉 刘豪 +2 位作者 董燕飞 姚振明 王雷涛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如何保障系统频率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分析电力系统频率动态响应调节过程和多类型调节手段的特点。其次,通过研究反映新能源以任意功率并网时交流系统相对强度的运行广义短路...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如何保障系统频率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分析电力系统频率动态响应调节过程和多类型调节手段的特点。其次,通过研究反映新能源以任意功率并网时交流系统相对强度的运行广义短路比,将其与频率安全约束一起引入所提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储协调优化策略中,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频率安全的源-荷-储协调优化组合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全局最优解。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通过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对所提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调节灵活、成本低,能够快速实现频率安全调节,保障新能源并网时电网强度满足要求,并抵抗频率剧烈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频率安全 运行广义短路比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煤电CCUS规模化发展的电力转型路径优化
20
作者 蔡斌 秦恺承 +4 位作者 杨明煜 薛禹胜 裴飞 李铖炜 陈绎弛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煤电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煤电CCUS的规模化发展是电力低碳转型的关键措施之一。基于计及煤电CCUS的电力转型技术-经济-排放仿真模型,在给定的参数条件下...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煤电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煤电CCUS的规模化发展是电力低碳转型的关键措施之一。基于计及煤电CCUS的电力转型技术-经济-排放仿真模型,在给定的参数条件下对不同的煤电发展路径进行仿真,评估了不同煤电CCUS发展规模下电力转型路径的电力、排放与经济类指标,以总经济代价最小为目标函数比选了最优煤电CCUS发展路径。结果表明:煤电CCUS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有潜力降低电力低碳转型的总经济代价;在电力转型优化中不应将某个年份后不再新建煤电作为约束条件,应在给定的参数条件下优化煤电CCUS发展路径并分析其对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并强调应及时根据最新的参数条件更新路径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低碳化发展 CCUS规模化 煤电与新能源协同 技术-经济-排放仿真模型 电力转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