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油气系统油气成藏动力判别与贡献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为例
1
作者
鲍李银
庞雄奇
+6 位作者
邹亮
陈宏飞
林昊
张婷
沈彬
王凯
王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5年第4期1267-1280,共14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包含常规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和页岩油气藏,其形成与分布受多动力场耦合作用的控制。通过统计分析和地质剖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风城组3类油气藏的动力边界和运移动力贡献差异。基于1 024块常规...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包含常规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和页岩油气藏,其形成与分布受多动力场耦合作用的控制。通过统计分析和地质剖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风城组3类油气藏的动力边界和运移动力贡献差异。基于1 024块常规与非常规储层样品的物性测试、1 235组高压压汞实验和1 630块样品的热解分析开展研究,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和最大孔喉半径随埋深变化的定量关系模型,明确了浮力成藏下限(BHAD)、油气成藏底限(HADL)和源岩供烃底限(ASDL)的临界参数。BHAD对应埋深4 290.86 m(孔隙度8%,渗透率1×10^(-3)μm^(2),最大孔喉半径0.800μm),HADL对应埋深约8 000.00 m(孔隙度2%,最大孔喉半径0.025μm),ASDL对应埋深约10 000.00 m。通过“四分法”定量评价浮力、非浮力(毛细管压力差)、构造应力和流体溶蚀作用的贡献量,明确了常规油气藏(BHAD之上)油气运移动力以浮力主导,主要分布在凹陷边缘的三角洲平原相中。非常规油气藏(BHAD之下)油气运移动力以毛细管压力差和生排烃动力为主,主要分布在斜坡过渡带和凹陷中心,以三角洲前缘和浅湖-半深湖亚相为主。通过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埋深定量模型与“四分法”动力贡献量评价,深化了全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理论,为准噶尔盆地及类似区域的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协同勘探与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成藏下限
油气成藏底限
源岩供烃底限
油气运移动力
全油气系统
风城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场特征与有序分布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2
作者
庞宏
刘国勇
+6 位作者
贾承造
姜福杰
姜林
王建伟
马学峰
陈迪
陈君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5年第4期1136-1151,共16页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广泛发育联合共生的页岩、致密和常规等类型的油气藏,且分布规律复杂。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成藏动力场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通过典型油气藏剖析,判识不同类型油气藏动力学边界,划分油气动力场,研究不同动力...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广泛发育联合共生的页岩、致密和常规等类型的油气藏,且分布规律复杂。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成藏动力场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通过典型油气藏剖析,判识不同类型油气藏动力学边界,划分油气动力场,研究不同动力场内油气成藏特征,建立全油气系统动力场演化控藏模式,阐明油气藏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存在浮力成藏下限、油气成藏底限、源岩供烃底限3个动力学边界,形成自由、局限和束缚3个动力场。这3个动力场分别控制常规、致密和页岩3类油气藏自上而下的有序分布。浮力成藏下限对应的临界孔隙度、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分别为10.0%,1×10^(-3)μm^(2)和0.380μm;油气成藏底限的临界孔隙度和孔喉半径分别为2.0%和0.037μm;源岩供烃底限预测临界孔隙度为1.0%,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约为3.3%。不同地区成藏动力学边界存在差异,主要受岩性和地温梯度的影响,岩性越粗,地温梯度越低,浮力成藏下限越深。在东营组沉积末期主要发育自由动力场形成的常规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期主要发育局限动力场形成的致密油气藏;现今在中-浅层主要发育油气动力场形成的常规油气藏,中-深层主要发育局限动力场形成的致密油气藏,深层束缚动力场在高柳地区和林雀次洼发育页岩油气藏。南堡凹陷林雀次洼—高柳地区从洼陷到盆地边缘呈现古近系-新近系全油气系统“页岩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常规油气藏”序列分布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成藏下限
油气成藏底限
源岩供烃底限
油气动力场
全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动力学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油气系统油气成藏动力判别与贡献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为例
1
作者
鲍李银
庞雄奇
邹亮
陈宏飞
林昊
张婷
沈彬
王凯
王睿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5年第4期1267-1280,共1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21DJ0101)。
文摘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包含常规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和页岩油气藏,其形成与分布受多动力场耦合作用的控制。通过统计分析和地质剖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风城组3类油气藏的动力边界和运移动力贡献差异。基于1 024块常规与非常规储层样品的物性测试、1 235组高压压汞实验和1 630块样品的热解分析开展研究,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和最大孔喉半径随埋深变化的定量关系模型,明确了浮力成藏下限(BHAD)、油气成藏底限(HADL)和源岩供烃底限(ASDL)的临界参数。BHAD对应埋深4 290.86 m(孔隙度8%,渗透率1×10^(-3)μm^(2),最大孔喉半径0.800μm),HADL对应埋深约8 000.00 m(孔隙度2%,最大孔喉半径0.025μm),ASDL对应埋深约10 000.00 m。通过“四分法”定量评价浮力、非浮力(毛细管压力差)、构造应力和流体溶蚀作用的贡献量,明确了常规油气藏(BHAD之上)油气运移动力以浮力主导,主要分布在凹陷边缘的三角洲平原相中。非常规油气藏(BHAD之下)油气运移动力以毛细管压力差和生排烃动力为主,主要分布在斜坡过渡带和凹陷中心,以三角洲前缘和浅湖-半深湖亚相为主。通过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埋深定量模型与“四分法”动力贡献量评价,深化了全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理论,为准噶尔盆地及类似区域的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协同勘探与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支撑。
关键词
浮力成藏下限
油气成藏底限
源岩供烃底限
油气运移动力
全油气系统
风城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Keywords
buoyancy-drive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epth
(BHA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epth
limit
(HADL)
active
source-rock
depth
limit
(
asdl
)
hydrocarbon migration dynamics
whole petroleum system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场特征与有序分布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2
作者
庞宏
刘国勇
贾承造
姜福杰
姜林
王建伟
马学峰
陈迪
陈君青
机构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5年第4期1136-1151,共16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部项目(2021DJ0101)。
文摘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广泛发育联合共生的页岩、致密和常规等类型的油气藏,且分布规律复杂。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成藏动力场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通过典型油气藏剖析,判识不同类型油气藏动力学边界,划分油气动力场,研究不同动力场内油气成藏特征,建立全油气系统动力场演化控藏模式,阐明油气藏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存在浮力成藏下限、油气成藏底限、源岩供烃底限3个动力学边界,形成自由、局限和束缚3个动力场。这3个动力场分别控制常规、致密和页岩3类油气藏自上而下的有序分布。浮力成藏下限对应的临界孔隙度、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分别为10.0%,1×10^(-3)μm^(2)和0.380μm;油气成藏底限的临界孔隙度和孔喉半径分别为2.0%和0.037μm;源岩供烃底限预测临界孔隙度为1.0%,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约为3.3%。不同地区成藏动力学边界存在差异,主要受岩性和地温梯度的影响,岩性越粗,地温梯度越低,浮力成藏下限越深。在东营组沉积末期主要发育自由动力场形成的常规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期主要发育局限动力场形成的致密油气藏;现今在中-浅层主要发育油气动力场形成的常规油气藏,中-深层主要发育局限动力场形成的致密油气藏,深层束缚动力场在高柳地区和林雀次洼发育页岩油气藏。南堡凹陷林雀次洼—高柳地区从洼陷到盆地边缘呈现古近系-新近系全油气系统“页岩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常规油气藏”序列分布演化模式。
关键词
浮力成藏下限
油气成藏底限
源岩供烃底限
油气动力场
全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动力学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Keywords
buoyancy-drive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epth
(BHA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epth
limit
(HADL)
active
source-rock
depth
limit
(
asdl
)
dynamic field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whole petroleum system
dynamics of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Nanpu Sag
Bohai Bay Basin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油气系统油气成藏动力判别与贡献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为例
鲍李银
庞雄奇
邹亮
陈宏飞
林昊
张婷
沈彬
王凯
王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场特征与有序分布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庞宏
刘国勇
贾承造
姜福杰
姜林
王建伟
马学峰
陈迪
陈君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