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 control of novel active steering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ZHAO Wan-zhong LI Yi-jun +2 位作者 WANG Chun-yan ZHAO Ting GU Xiao-y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151-2157,共7页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both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both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In view of the interference from road random signal and sensor noise in the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the H∞ control model of the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as built. With satisfying steering feel, good robust performance and steering stability being the control objectives, the H∞ controller for the novel active front steering (AFS) system was desig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AFS system with H∞ control strategy can attenuate the road interference quickly, and there is no resonance peak in the bode diagram. It can make the driver obtain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low frequency range, and attenuate the road interference better in the high frequency range, thus the driver can get more satisfying road feeling. Therefore, the designed H∞ controller can synthesiz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robust performance and robust stability, and has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the design of novel AF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active st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H∞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万忠 孙培坤 +1 位作者 刘顺 林逸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74-981,共8页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the novel AFS system) was introduced,which has functions of both the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nov...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the novel AFS system) was introduced,which has functions of both the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and the vehicle three-degree of freedom system,the concept and quantitative formulas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steering performance were proposed.The steering road feel and steering portability were set as the optimizing targets with th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teering portability a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of multi-variable function,a multi-variable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system parameter optimization was design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of the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the novel AFS system can improve the steering road feel,steering portability and steering stability,thu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active st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S/DYC协调控制下汽车侧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志林 汪怡平 +1 位作者 袁晓红 李文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5,共8页
针对高速汽车在侧风环境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基于车辆空气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构建了动态双向耦合模型,通过采用相平面法确定主动前轮转向(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的工作时机,实现汽车AFS和DYC的协调控制,以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针对高速汽车在侧风环境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基于车辆空气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构建了动态双向耦合模型,通过采用相平面法确定主动前轮转向(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的工作时机,实现汽车AFS和DYC的协调控制,以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侧风的作用下,有、无协调控制的车辆最大侧向位移分别为0.23 m和1.24 m,最大偏航角分别为1.92°和2.89°;最大侧向位移减小了81.5%,最大偏航角减小了33.5%,汽车的侧风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双向耦合 侧风稳定性 协调控制 主动前轮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工况下AFS与DYC可拓协调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樱 江子旺 +1 位作者 乔宝山 邓召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69,共7页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集成控制可提高商用货车的操纵稳定性。由于主动前轮转向在轮胎非线性区作用效果有限,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简单叠加的控制效果不一定能达到预期,为此这里设计了可拓协调控制系统。该系统分...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集成控制可提高商用货车的操纵稳定性。由于主动前轮转向在轮胎非线性区作用效果有限,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简单叠加的控制效果不一定能达到预期,为此这里设计了可拓协调控制系统。该系统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AFS与DYC协调切换控制层。采用试验法得到前轮临界转角,根据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反推临界转角下的稳态质心侧偏角,结合车辆实际质心侧偏角及其速度的相平面稳定域将相平面图分区,设计了3种不同协调控制策略;中层是基于指数趋近律设计的AFS与DYC滑模控制器,可得到前轮附加转角和附加横摆力矩;附加横摆力矩由下层控制器根据车辆实时状态进行制动力分配。采用TruckSim、Matlab/Simulink建立联合仿真平台,在极限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可拓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得到最优可拓协调策略,该协调控制弥补了AFS/DYC单一控制的缺陷,可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稳定性 主动前轮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 相平面 前轮临界转角 可拓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和AFS的车辆稳定性协调控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兵 颜丙超 吕绪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11-117,共7页
根据车辆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轮胎非线性对于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包括主动横向稳定杆与AFS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主动横向稳定杆和AFS两个系统的运动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与AFS的各个子控制器,并设计了前后... 根据车辆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轮胎非线性对于车辆横摆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包括主动横向稳定杆与AFS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主动横向稳定杆和AFS两个系统的运动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主动横向稳定杆与AFS的各个子控制器,并设计了前后主动防侧倾力矩分配模糊PID控制器,实现两个子系统的协调控制,提高了车辆转向时的侧倾与横摆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车辆在转向工况下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Carsim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了两者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横向稳定杆 主动前轮转向 协调控制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KF车辆状态及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AFS控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兵 邱香 +1 位作者 吴晓建 龙乐飞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共8页
本文侧重于主动前轮转向(Active Front Steering,AFS)控制系统的应用性与可行性研究,针对紧急转向工况下轮胎呈现强非线性问题,以及AFS控制算法中部分状态量难以获取、路面附着系数对车辆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但难以直接测量等问题,设计非... 本文侧重于主动前轮转向(Active Front Steering,AFS)控制系统的应用性与可行性研究,针对紧急转向工况下轮胎呈现强非线性问题,以及AFS控制算法中部分状态量难以获取、路面附着系数对车辆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但难以直接测量等问题,设计非线性滑模控制器以综合考虑载荷转移、轮胎非线性及路面条件等对操稳性影响,同时,通过ESP系统现有的IMU传感器测量信息,运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算法为滑模控制器动态估计车辆状态信息和路面附着系数.在得到期望轮胎侧偏力后,通过非线性轮胎模型精确反求所需叠加转角,以在“轮胎-路面”附着能力范围内检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最后,高附着系数情况下的鱼钩测试仿真及低附着系数时的角阶跃转向仿真共同表明,通过IMU与UKF结合的状态估计确保了AFS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有效提高了车辆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前轮转向 无迹卡尔曼滤波 状态观测 路面附着系数 IM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状态识别的AFS与ESP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晓杰 余卓平 张立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291,共9页
给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AFS控制策略和直接横摆力矩加变滑移率联合控制的ESP控制策略。在分析两者控制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控制的一般原则。阐述了车辆状态识别算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协调控制策略,最后通过3个典型工况的仿真计算验证了... 给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AFS控制策略和直接横摆力矩加变滑移率联合控制的ESP控制策略。在分析两者控制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控制的一般原则。阐述了车辆状态识别算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协调控制策略,最后通过3个典型工况的仿真计算验证了该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前轮转向 电子稳定程序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AFS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兵 田晨 +1 位作者 宋义彤 吴晓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2,共7页
考虑路面附着条件对车辆横摆响应的影响,设计了路面附着系数修正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为了迅速准确地获取当前路面附着信息,采用了无迹卡尔曼滤波观测器观测路面附着系数,并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在传统主动转... 考虑路面附着条件对车辆横摆响应的影响,设计了路面附着系数修正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为了迅速准确地获取当前路面附着信息,采用了无迹卡尔曼滤波观测器观测路面附着系数,并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在传统主动转向控制的基础上将路面附着系数作为输入,设计了滑模控制器.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在低附着路面、对接路面均能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理想轨迹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前轮转向 无迹卡尔曼滤波 路面附着系数 状态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S前照灯弯道旋转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邓亮 陈抱雪 +2 位作者 张建彬 顾东超 孙海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4-869,共6页
提出当车辆在弯道转向时,可以通过车速和前轮转向角度作为输入信号,根据前照灯弯道照明距离应大于安全行驶距离的控制策略,以四轮动态转向模型和ABS制动模型为基础,计算前照灯的旋转角度。经由基于MATLAB/Simulink的数值计算程序和专门... 提出当车辆在弯道转向时,可以通过车速和前轮转向角度作为输入信号,根据前照灯弯道照明距离应大于安全行驶距离的控制策略,以四轮动态转向模型和ABS制动模型为基础,计算前照灯的旋转角度。经由基于MATLAB/Simulink的数值计算程序和专门设计的采用向心加速度传感器的LabVIEW实车测控系统,对比验证了AFS前照灯弯道旋转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前照灯旋转角度 向心加速度 照明距离 弯道制动距离 转弯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S与DYC的车辆侧风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易 秦小飞 +1 位作者 徐永康 聂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9,共6页
为了研究提高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侧风作用下的车辆八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分段线性轮胎特性二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分别设计了多柔性PID主动前轮转向(AFS)和LQR最优控制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 为了研究提高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主动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侧风作用下的车辆八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分段线性轮胎特性二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分别设计了多柔性PID主动前轮转向(AFS)和LQR最优控制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对比分析了在两种典型工况下,两种不同主动控制方法对高速车辆侧风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侧风直线行驶工况下DYC操作性、稳定性、轨迹保持能力方面均优于AFS,纵向动力学性能方面AFS优于DYC;侧风前轮转角正弦输入工况下AFS与DYC在操作性、稳定性、轨迹保持能力方面差别不大,纵向动力学性能方面AFS明显优于DY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侧风稳定性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主动前轮转向 风压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AFS集成转向系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万凯 罗才伟 +2 位作者 李伟 秦鹏飞 韩振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提出结合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与主动转向系统(AFS)的集成转向系统;设计一种新型主动转向耦合装置,耦合手动转向与主动转向;分析集成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变传动比;根据固定的横摆角速度增益设计变传动比曲线并对该系统的叠加转角进行... 提出结合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与主动转向系统(AFS)的集成转向系统;设计一种新型主动转向耦合装置,耦合手动转向与主动转向;分析集成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变传动比;根据固定的横摆角速度增益设计变传动比曲线并对该系统的叠加转角进行分析;为集成转向系统设计曲线型基本助力曲线;基于Car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整车模型并进行联合仿真,仿真表明:装备该集成转向系统的车辆在低、中、高速下均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和操作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 主动转向 集成转向系统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AFS前照灯转角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关志伟 崔惠中 郑飞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39,49,共3页
结合线性2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车辆转向时的AFS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该数学模型的系统仿真模块,得到3组不同变量(不同车速、前轮转角和道路转弯半径)下的前照灯转角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动力学因素在汽车... 结合线性2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车辆转向时的AFS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该数学模型的系统仿真模块,得到3组不同变量(不同车速、前轮转角和道路转弯半径)下的前照灯转角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动力学因素在汽车转向过程中对前照灯转角有一定影响;基于车辆动力学的AFS能够有效提高驾驶员可视范围,使车辆驾驶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s 前照灯转角 动力学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S和DYC协调控制的车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杰 高翔 陈宁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2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前轮转向(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协同工作的控制策略,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效果。设计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AFS控制器及基于最优控制的DYC控制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协调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逻辑门限值...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前轮转向(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协同工作的控制策略,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效果。设计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AFS控制器及基于最优控制的DYC控制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协调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逻辑门限值统一协调AFS和DYC的工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协调控制策略,可比单独采用AFS更好地维持车辆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稳定性控制 前轮主动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 滑模变结构控制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动轮转向系统AFS与DYC联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建伟 赵万忠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提出一种实现主动转向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功能的新型电动轮转向系统。介绍了新型电动轮转向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并建立了新型电动轮转向系统与整车机电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主动转向(AFS)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的联合... 提出一种实现主动转向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功能的新型电动轮转向系统。介绍了新型电动轮转向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并建立了新型电动轮转向系统与整车机电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主动转向(AFS)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的联合控制策略,并基于LQR最优控制理论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为验证所提出的AFS与DYC联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有侧向风作用的极限工况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FS与DYC联合控制策略是有效的,进一步提高了汽车在极限工况下行驶的侧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汽车 主动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EPS和AFS衰减路面冲击集成控制
15
作者 周兵 范璐 +1 位作者 徐蒙 胡晓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114-3118,共5页
为衰减车辆行驶时受到的路面冲击,建立了人-车-路闭环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EPS)和主动前轮转向(AFS)集成控制算法,运用阻尼补偿控制和最优控制分别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和主动前轮转向子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结果... 为衰减车辆行驶时受到的路面冲击,建立了人-车-路闭环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EPS)和主动前轮转向(AFS)集成控制算法,运用阻尼补偿控制和最优控制分别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和主动前轮转向子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结果表明,单独主动前轮转向控制不能衰减驾驶员把持力矩振动,单独电动助力转向阻尼控制对转向盘角速度振动和车辆横摆角速度振动衰减效果不佳,而集成系统可以很好地同时抑制驾驶员把持力矩振动、转向盘角速度振动和车辆横摆角速度振动,提高了驾驶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EPS) 主动前轮转向(afs) 路面冲击 集成控制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S与DYC协调控制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军 刘皓皓 +1 位作者 顾洪钢 王菁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为提高智能车辆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的路径跟踪能力与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FS(主动前轮转向)与DYC(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协调控制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方法。为保证车辆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的路径跟踪精度,在车辆2自由度模型及单点预瞄... 为提高智能车辆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的路径跟踪能力与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FS(主动前轮转向)与DYC(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协调控制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方法。为保证车辆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的路径跟踪精度,在车辆2自由度模型及单点预瞄模型的基础上,控制预瞄时间使其自适应跟踪目标路径;在DYC设计时,考虑到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量纲不同,采用无量纲方法设计横摆力矩滑模控制器,并采用单轮制动的方式实现附加横摆力矩的分配;同时,为了使AFS和DYC的工作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基于车辆失稳侧滑时的前轮临界转角,采用加权分配函数的方式保证协调控制的平顺性。基于Carsim-Simulink联合进行鱼钩工况及双移线工况下的试验仿真,并与独立控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协调控制在满足对复杂道路条件跟踪准确性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智能车辆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主动前轮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预瞄时间自适应 协调控制 路径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的AFS可变传动比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学鋆 章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29-336,共8页
为了提高车辆在低速转向轻便性和高速转向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速和路面附着系数的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函数。分析了转向系统理想传动比曲线设计过程、主动前轮转向(AFS)系统的传动机构,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1)根据车辆实际的横摆角速... 为了提高车辆在低速转向轻便性和高速转向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速和路面附着系数的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函数。分析了转向系统理想传动比曲线设计过程、主动前轮转向(AFS)系统的传动机构,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1)根据车辆实际的横摆角速度增益与理想横摆角速度增益之间的误差变化规律对理想横摆角速度增益进行修正;2)综合考虑车速和路面附着系数对转向系统传动比的影响,推导路面附着系数、车速与转向系统传动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在Carsim/Matlab中搭建变比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传动比函数可以根据不同车速和不同路面附着系数计算出合理的传动比。在低附着路面,可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转向轻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主动前轮转向(afs) 变传动比 稳定性和轻便性 路面附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驱动汽车AFS与电液复合制动集成控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袁希文 文桂林 周兵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5,共8页
针对分布式电驱动汽车,以实现车辆主动安全性同时兼顾制动能量回收为目标,提出一种主动前轮转向(AFS)与电液复合制动集成的控制策略.AFS控制器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滑移率控制器采用滑模极值搜索算法,基于分层结构(上层为期望制动力矩计... 针对分布式电驱动汽车,以实现车辆主动安全性同时兼顾制动能量回收为目标,提出一种主动前轮转向(AFS)与电液复合制动集成的控制策略.AFS控制器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滑移率控制器采用滑模极值搜索算法,基于分层结构(上层为期望制动力矩计算模块,中层为考虑执行器带宽的动态控制分配模块,下层为电机与液压复合执行器),并考虑位置与速率约束.转向制动时,考虑车辆纵向动力学对侧向动力学的影响,引入前轮转角对滑移率控制律进行了修正.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七自由度整车模型,对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分离路面直线制动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同时保证制动能量回收和制动方向稳定性;转弯制动时,可以更好地跟踪理想横摆角速度,提高了车辆的侧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电液复合制动 主动前轮转向 能量回收 控制策略 极值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向临界的AFS和ESC集成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文浩 李玉芳 陈明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6,共9页
基于前轮转向临界设计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FS)和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的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采用人-车-路闭环系统,通过计算转向临界,运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和迭代学习PD死区控制设计AFS和ESC集成控制算法。通过Carsim&Mat... 基于前轮转向临界设计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FS)和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的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采用人-车-路闭环系统,通过计算转向临界,运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和迭代学习PD死区控制设计AFS和ESC集成控制算法。通过Carsim&Matlab/Sumilink模拟极限工况下稳定性集成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转向临界设计的AFS和ESC的集成控制算法优于其单独控制算法,能更有效地控制汽车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侧向加速度,使车辆准确跟踪目标路径,提高车辆在极限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临界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 集成控制 极限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挂汽车列车AFS/DYC集成控制策略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玉喆 张祖锋 +1 位作者 牛宗元 丁能根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0-536,562,共8页
以追踪牵引车横摆角速度和折腰角为目标,在3自由度单轨车辆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主动前轮转向/直接横摆力矩控制(AFS/DYC)的集成控制策略.基于Truck Sim与Simulink搭建车辆闭环仿真模型,进行了双移线工况和鱼钩转向工况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 以追踪牵引车横摆角速度和折腰角为目标,在3自由度单轨车辆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主动前轮转向/直接横摆力矩控制(AFS/DYC)的集成控制策略.基于Truck Sim与Simulink搭建车辆闭环仿真模型,进行了双移线工况和鱼钩转向工况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附着系数为0.85、车速为105 km·h^(-1)的双移线换道操作时,在施加了集成控制的闭环系统下,车辆能够较好地跟踪参考响应,避免开环系统下的摆振现象,路径跟踪得到提升;附着系数为0.30、车速为55 km·h^(-1)的鱼钩转向时,闭环系统在该工况下运行良好,车辆顺利进入鱼钩转向,避免了在开环系统下的侧滑与折叠;所设计的AFS/DYC控制策略有效,可以改善整车的横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挂汽车列车 集成控制 前轮主动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模糊控制 横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