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子式抽吸-射流激励器的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研究
1
作者 郑飞飞 张悦 +3 位作者 谭慧俊 于航 黄子誉 张梁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4,共14页
激波/边界层干扰(SWBLI)是超声速进气道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其诱导产生的分离往往会导致进气道气动性能严重下降。针对超声速进气道内Ma2.5来流条件下的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转子式抽吸-射流激励器的控制方法... 激波/边界层干扰(SWBLI)是超声速进气道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其诱导产生的分离往往会导致进气道气动性能严重下降。针对超声速进气道内Ma2.5来流条件下的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转子式抽吸-射流激励器的控制方法,并采用动网格技术和非定常仿真方法对激励器工作过程中的非定常流动现象和流动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子逆时针转动,激励器左右两通道连通的工作腔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进而在激励器顶端两侧孔口处形成周期性的正负压差和抽吸-射流效应,从而实现与外部流场的动量交换,达到减小分离区尺度、提高流场品质的控制效果。此外,当激波入射到不同位置时,激励器左右两通道进出口与分离区的相对位置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SWBLI控制效果,当射流频率为500 Hz时,激波入射到右侧通道出口下游X=10位置处时控制效果最佳,时均结果下分离区长度可减小14.39%,瞬时最高可减小25.37%。激励器对SWBLI的控制能力随着射流频率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射流频率达到400 Hz后,继续增加射流频率,控制能力的提升速率明显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式抽吸 射流激励器 激波/边界层干扰 主动流动控制 动网格技术 脉冲式抽吸-射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成形反向添纱的电动导纱器控制研究
2
作者 严楠 胡跃勇 +1 位作者 张江龙 王朋磊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2,共5页
针对编织系统中编织效率低和变换效果差等问题,基于全成形反向添纱原理,利用电动导纱器技术实现反向添纱工艺;采用3D编织工艺和反向添纱技术将缝合部分实现自动连接,基于全成形反向添沙导纱器采用导纱器分布式控制策略,基于全新的独特... 针对编织系统中编织效率低和变换效果差等问题,基于全成形反向添纱原理,利用电动导纱器技术实现反向添纱工艺;采用3D编织工艺和反向添纱技术将缝合部分实现自动连接,基于全成形反向添沙导纱器采用导纱器分布式控制策略,基于全新的独特导纱器控制策略,对同款两色反向添纱织物正面和背面进行编织测试。研究表明,通过采用独立运动的导纱器控制技术,每个导纱器可实现单独编程和控制,实时性好,易于实现高速、高精度控制,控制成本也大大降低,成品效率提升约25%,编织效率显著提升,且成形效果更优,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缝编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添纱 全成形 电脑横机 电动导纱器技术 分布式控制 无缝编织 编织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预设性能的电液主动悬架动态面容错控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雪杰 闫帅 孙维超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1734,共9页
针对主动悬架系统中存在内部不确定性,外界干扰和执行器故障情况下的振动抑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预设性能的动态面容错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引入预设性能函数,采用对数型障碍Lyapunov函数,使车身运动位移具有预先设定的瞬态和稳态跟... 针对主动悬架系统中存在内部不确定性,外界干扰和执行器故障情况下的振动抑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预设性能的动态面容错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引入预设性能函数,采用对数型障碍Lyapunov函数,使车身运动位移具有预先设定的瞬态和稳态跟踪性能,与传统预设性能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误差转换,从而降低了控制器设计的复杂度.然后,采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在线估计悬架系统中存在的复合干扰,有效地补偿其不利影响.通过构造基于不连续投影方法的自适应律,解决了电液执行器液压缸内部泄漏故障问题,同时,引入动态面技术,避免了反步法中虚拟控制律偏微分计算困难问题.最后,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中所有状态变量是有界的,Carsim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主动悬架 预设性能 容错控制 扰动观测器 动态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纬机主动式动态送纱控制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宁 彭来湖 +2 位作者 胡旭东 吕明来 未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3-159,共7页
针对当前圆型纬编针织机送纱量不可动态无极调节导致的成圈编织时纱线松紧不可调,且存在线圈大小单一和筒型织物头尾端直径大小不可调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伺服电动机送纱量与速度跟随主轴位置与速度的圆型纬编针织机主动式动态送纱控制... 针对当前圆型纬编针织机送纱量不可动态无极调节导致的成圈编织时纱线松紧不可调,且存在线圈大小单一和筒型织物头尾端直径大小不可调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伺服电动机送纱量与速度跟随主轴位置与速度的圆型纬编针织机主动式动态送纱控制方案。依据圆纬机编织原理及送纱要求,采用ARM处理器、响应伺服电动机和正交编码针位采集器,设计实现了基于位置和速度实时控制的动态送纱控制系统。依据正交编码脉冲计数获得实时针筒位置和速度信号,分析了控制技术中关键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的实现过程及编织过程,实现伺服电动机动态位置跟随及速度跟随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控制技术实现的主动送纱装置,送纱量可动态调整,使得线圈大小可变,纱线松紧动态可调,筒型织物直径大小可变,改善了织物面料的外观和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纬机 主动式动态送纱控制方案 位置跟随 速度跟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性能及在线控制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娟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淑莹 王丽 刘洋 马宁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3-798,共6页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在线控制工艺中有机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ORP)及pH值的变化规律,建立这些控制参数与有机物去除、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指...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在线控制工艺中有机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ORP)及pH值的变化规律,建立这些控制参数与有机物去除、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根据ORP及pH曲线上的特征点适时地停止曝气与进水缺氧搅拌,能更加有效地控制CAST多段进水工艺,达到深度脱氮的目的,并尽可能降低运行成本;当进水COD为155.0-443.6mg/L和NH4^+-N质量浓度为57.98~82.40mg/L时,系统最终出水COD(化学需氧量)低于40mg/L,NH4^+-N质量浓度低于0.5mg/L,TN(总氮)质量浓度低于2.0mg/L;在17,23和30℃时,升高温度能显著提高系统反硝化效果,反硝化速率随温度上升而递增;当原水有机碳源充足时,分段进水次数增多,由于反硝化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且反应末端外碳源投加量减少;采用CAS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工艺系统除磷性能稳定,且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在线控制 CAST 深度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控制节流气体润滑轴承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元勋 杨清好 +2 位作者 陈尔昌 师汉民 陈日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针对所提出的一种主动控制节流气体润滑轴承,建立了轴承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设计了轴承系统的闭环控制器。最后对轴承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动控制节流器对轴承压力的反馈控制。
关键词 气体润滑轴承 动态特性 主动控制节流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作业起重机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吴金波 宋宇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989-1996,共8页
为补偿船用起重机在海上作业时的升沉运动,构造了基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绞车液压驱动系统。首先,建立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完整数学模型,提出了包含二次单元变量油缸位置环、二次单元马达速度环及二次单元马达位置环的三闭环控制结构... 为补偿船用起重机在海上作业时的升沉运动,构造了基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绞车液压驱动系统。首先,建立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完整数学模型,提出了包含二次单元变量油缸位置环、二次单元马达速度环及二次单元马达位置环的三闭环控制结构。然后,给出了三闭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了得到起重机货物的位移,利用钢丝绳张力设计了状态观测器。最后,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通过数字仿真从频域角度分析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动态特性,为控制策略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升沉补偿 二次控制单元 海上作业 动态特性 海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织纬编氨纶输送控制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来湖 罗昌 +3 位作者 牛冲 吕永法 胡旭东 戴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为解决低模量、高弹性、高回复率特性的氨纶在编织生产过程中送纱量难以调节控制的问题,采用快速响应的积极式送纱器作为动态输送纱线的驱动器,以可调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脉冲实现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出,以高性能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制处理... 为解决低模量、高弹性、高回复率特性的氨纶在编织生产过程中送纱量难以调节控制的问题,采用快速响应的积极式送纱器作为动态输送纱线的驱动器,以可调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脉冲实现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出,以高性能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制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位置和速度双闭环方式设计氨纶送纱实时控制器,实现氨纶的输送量动态调节和恒张力输送。研究了氨纶输送的工艺要求,阐述了送纱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提出了送纱控制器与整机控制系统的同步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的纬编织物成圈均匀整齐,无横条暗纹,弹性良好,验证了氨纶送纱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式送纱 恒张力 氨纶纱 纬编 送纱量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主动动力吸振器的浮筏隔振系统自适应控制仿真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敬刘凯 吴文伟 翁震平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9-995,共7页
文章针对浮筏隔振系统低频线谱噪声,设计了基于x-LMS算法的自适应前馈控制律的主动吸振控制方案,采用导纳综合方法仿真分析了浮筏隔振系统在多通道主动动力吸振装置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带主动动力吸振器的浮筏隔振系统... 文章针对浮筏隔振系统低频线谱噪声,设计了基于x-LMS算法的自适应前馈控制律的主动吸振控制方案,采用导纳综合方法仿真分析了浮筏隔振系统在多通道主动动力吸振装置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带主动动力吸振器的浮筏隔振系统对低频线谱振动有着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筏隔振 主动动力吸振器 自适应控制 滤波x-LM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经编机纱线动态张力自适应式积极调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雪娇 张琦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6,共4页
为了改善具有低延伸与低拉伸强力特性的短纤纱原料在高速经编机上高断头率及低编织效率的生产现状,基于特里科型高速经编机经纱张力波动规律与单横列内纱线消耗规律的分析,对比消极式张力杆补偿技术原理,提出一种自适应式经纱动态张力... 为了改善具有低延伸与低拉伸强力特性的短纤纱原料在高速经编机上高断头率及低编织效率的生产现状,基于特里科型高速经编机经纱张力波动规律与单横列内纱线消耗规律的分析,对比消极式张力杆补偿技术原理,提出一种自适应式经纱动态张力积极调控机构及控制方案,并搭建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系统,对比分析不同技术方案补偿下的经纱张力变化。结果表明:自适应式经纱动态张力积极调控方案能主动补偿成圈机件瞬时耗纱量与供纱量之间的差异,相比于消极式张力补偿方案,其张力峰值最大可削减51.2%,可显著降低纱线的动态张力峰值、断头率,并提高短纤纱高速经编的生产效率,是一种有效的经纱动态张力调控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机 短纤纱 纱线张力 动态张力 自适应式积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DSC滤波实现网侧有功电流前馈的APF无谐波检测控制
11
作者 李云峰 孟润泉 +1 位作者 韩肖清 翟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11-3017,共7页
用无谐波检测法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省去了谐波检测环节,减少了计算量,但传统的无谐波检测法存在APF直流电压随负荷变化而波动严重的缺点。为此,该文基于对传统无谐波检测法直流电压波动机理的分析,提出利用网... 用无谐波检测法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省去了谐波检测环节,减少了计算量,但传统的无谐波检测法存在APF直流电压随负荷变化而波动严重的缺点。为此,该文基于对传统无谐波检测法直流电压波动机理的分析,提出利用网侧正序有功电流前馈来提高无谐波检测法下APF直流电压的动态响应特性,从而抑制直流电压波动的改进方案。为简化该方案在静止坐标系下的实现,选用并设计了级联延迟信号对消(cascaded delayed signal cancellation,CDSC)滤波器来获取基波正序电流信号。由于稳态的网侧电流与电压相位相同,据此设计了有功逼近算法代替传统有功电流计算方法。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与传统无谐波检测法相比,改进方案加快了直流电压恢复速度,提高了负荷电流波动时直流电压稳定性,降低了APF损耗和网侧电流不平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谐波检测控制 级联延迟信号对消 有功电流前馈 直流电压波动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虚拟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平岗 朱维昌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动态响应特性是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DC-DC变换器的一个关键指标。为了提高DAB DC-DC变换器在系统发生扰动时的动态响应速度,在单移相控制的基础上,结合直接功率前馈控制(Direct Power Feed-Forward Control,DPFFC)策略,提... 动态响应特性是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DC-DC变换器的一个关键指标。为了提高DAB DC-DC变换器在系统发生扰动时的动态响应速度,在单移相控制的基础上,结合直接功率前馈控制(Direct Power Feed-Forward Control,DPFFC)策略,提出了一种虚拟直接功率控制(Virtual Direct Power Control,VDPC)策略,并建立了VDPC策略下系统发生扰动时的小信号模型,该控制方法无电感、无变压器变比等电路参数参与控制,提高了控制方法的兼容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对虚拟直接功率控制和直接功率前馈控制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DAB DC-DC变换器输入电压和负载发生扰动时,虚拟直接功率控制方法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性能,且能保证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响应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 单移相控制 直接功率前馈控制 虚拟直接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智能驾驶控制系统与技术平台的自主开发 被引量:9
13
作者 白傑 边宁 +4 位作者 刘永宏 刘继峰 陈赣 周剑光 方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21-129,共9页
智能驾驶控制技术,亦称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是当今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中国驾驶员特性,由中国东风汽车公司自主开发,构建了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功能开发应用技术平台。该平台用单独雷达或双眼摄像头作为环境传感器,以风神... 智能驾驶控制技术,亦称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是当今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中国驾驶员特性,由中国东风汽车公司自主开发,构建了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功能开发应用技术平台。该平台用单独雷达或双眼摄像头作为环境传感器,以风神A60为原型。基于此平台,提出了某些基本驾驶控制策略,例如带有前控的级联控制结构的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紧急制动辅助系统(EBA)等;在控制算法中,运用了Matlab/simulink编程环境和快速控制原型系统;并进行了试验场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功能。因而,该平台可用于后期的底盘集成控制系统、整车综合控制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安全 汽车电控技术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 底盘集成控制 车辆动力学 自适应巡航系统(ACC) 紧急制动辅助系统(E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