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vapor adsorption in activated carbon modified with hydrophilic organic salts
1
作者 姚小龙 李立清 +1 位作者 李海龙 池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478-486,共9页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hydrophilic organic salts were used to modify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in order to prepare hydrophilic carbon materials.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surface area analyzer and ...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hydrophilic organic salts were used to modify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in order to prepare hydrophilic carbon materials.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surface area analyzer and SEM-EDX. The hydrophilic organic salts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were introduced into activated carbon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During adsorption experiments, the water vapor adsorption amount in modified samples increases by 0.57-17.12 times in temperature range from 303 to 323 K and at relative pressure below 0.50. Water molecules combined with surface hydrophilic groups through H-bonding exhibit good thermo stabilit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xygen content and properties of the hydrophilic organic salts on water vapor adsorption were studied. It is indicated that water vapor adsorption in modified samples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urface oxygen content. The carboxylate radicals in the hydrophilic organic salts greatly affect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of the modified samples, while the metal ions in them exhibit limited influence. Different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odified samples can be explained with the electronegativity of elements presented by Pau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vapor ADSORPTION activated carbon MODIFICATION hydrophilic organic sal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铜活性炭对CO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宗志敏 刘建周 +4 位作者 张卫红 许海霞 刘光芬 梁存桢 魏贤勇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3-96,共4页
本研究用两种铜盐的酸性水溶液分别浸渍活性炭制备了CO吸附剂,考察了载体、铜盐和活化过程对所制备的吸附剂吸附C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蒸发溶剂后,在200℃、减压条件下活化载铜活性炭1h,可以得到性能较好的CO吸附剂;吸附... 本研究用两种铜盐的酸性水溶液分别浸渍活性炭制备了CO吸附剂,考察了载体、铜盐和活化过程对所制备的吸附剂吸附C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蒸发溶剂后,在200℃、减压条件下活化载铜活性炭1h,可以得到性能较好的CO吸附剂;吸附剂中起吸附CO作用的是Cu+,适当增加锅盐含量并选用细粒果壳活性炭可以改善吸附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铜盐 一氧化碳 载铜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体系在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 被引量:10
3
作者 居沈贵 刘晓勤 +2 位作者 马正飞 姚虎卿 时钧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79-83,共5页
用动态法测定了含CO、CO2、CH4的单组分、二元、三元混合气体在负载铜吸附剂上吸附平衡数据,实验揭示了这一体系吸附平衡的规律,为吸附过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测定的平衡数据进行关... 用动态法测定了含CO、CO2、CH4的单组分、二元、三元混合气体在负载铜吸附剂上吸附平衡数据,实验揭示了这一体系吸附平衡的规律,为吸附过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测定的平衡数据进行关联,仅用修正的纯组分模型参数就能很好地关联二元、三元的吸附平衡,满足了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吸附平衡 多组分 一氧化碳 负载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床中椰壳活性炭负载季铵盐催化CO_2连续环加成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春华 张育莲 +1 位作者 张峻宁 熊春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8-882,共5页
将一种季铵盐固定在椰壳活性炭(CSAC)颗粒上,得到负载型季铵盐催化剂,于填充床反应器中无溶剂条件下连续催化CO2与环氧氯丙烷(ECH)环加成反应。采用低温氮气吸附、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了催化剂的结构、... 将一种季铵盐固定在椰壳活性炭(CSAC)颗粒上,得到负载型季铵盐催化剂,于填充床反应器中无溶剂条件下连续催化CO2与环氧氯丙烷(ECH)环加成反应。采用低温氮气吸附、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了催化剂的结构、热性能。考察了压力、温度、反应时间对环加成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CH空速为14.1 h-1(WHSV),压力为1.4 MPa,温度为140℃时,ECH转化率为50.3%,氯丙烯碳酸酯(CPC)的选择性大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活性炭 季铵盐 co2 环氧氯丙烷 环加成反应 环状碳酸酯 填充床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体系在载铜吸附剂上吸附动态性能(1)——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居沈贵 刘晓勤 +2 位作者 马正飞 姚虎卿 时钧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92-97,共6页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含CO、CO2 、CH4 的单组分、二元、三元混合气体在负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动态数据,并对其传质机理作了定性分析,阐明了该体系的吸附动态特性,为动态模型的开发和吸附过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载铜吸附剂 吸附动态 多组分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体系在载铜吸附剂上吸附动态性能(2)——数学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居沈贵 刘晓勤 +2 位作者 马正飞 姚虎卿 时钧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7-22,共6页
建立了合适的吸附动态模型 ,用于描述含 CO体系在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特性 ,利用单组分实验数据的模型参数能够对多组分动态透过曲线进行很好的预测 ,不仅可减少实验工作量 ,而且对本体系吸附过程的工业放大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也为其它... 建立了合适的吸附动态模型 ,用于描述含 CO体系在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特性 ,利用单组分实验数据的模型参数能够对多组分动态透过曲线进行很好的预测 ,不仅可减少实验工作量 ,而且对本体系吸附过程的工业放大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也为其它吸附过程数模的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铜 吸附剂 吸附动态模型 数学模型化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载PdCo催化剂的制备和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倩 陆天虹 吴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一大问题是甲醇易透过Nafion膜而使电池性能降低,因此阴极催化剂必须对甲醇氧化无电催化活性而对氧还原有好的电催化性能.本文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在不同温度下用有机Pd盐热分解来制备碳载PdCo(PdCo/C)催化剂,发...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一大问题是甲醇易透过Nafion膜而使电池性能降低,因此阴极催化剂必须对甲醇氧化无电催化活性而对氧还原有好的电催化性能.本文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在不同温度下用有机Pd盐热分解来制备碳载PdCo(PdCo/C)催化剂,发现制得的PdCo/C催化剂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及较好的PdCo合金化程度,因此对氧还原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其中,在200℃条件下制得的高度合金化的PdCo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最小,因此它表现出最好的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起始氧还原电位为0.69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热分解法 有机金属盐 碳载钯钴催化剂 电催化活性 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某净水厂引江水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旭枫 王少坡 +2 位作者 周瑶 常晶 李荣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天津某净水厂主水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水,该水厂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设预臭氧、后臭氧和活性炭强化工艺,以期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建立小试试验装置,对以上各工艺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江水的效果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絮凝剂PAC和FeCl_... 天津某净水厂主水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水,该水厂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设预臭氧、后臭氧和活性炭强化工艺,以期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建立小试试验装置,对以上各工艺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江水的效果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絮凝剂PAC和FeCl_(3)的最佳投加量均为17 mg/L;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设预臭氧或后臭氧工艺可以有效提升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增设活性炭工艺可同时提升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增设后臭氧和活性炭工艺强化去除浊度和有机物的作用最显著。预臭氧和后臭氧的最佳投加量均为1.0 mg/L,当原水中溴离子质量浓度高达150μg/L时,常规-后臭氧工艺、预臭氧-常规-后臭氧工艺中臭氧的投加量应调整为≤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 臭氧-活性炭 深度处理 引江水 溴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有机物含量泰妙菌素废盐的热处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雅 熊萍 孙秀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热处理工艺研究高有机物含量泰妙菌素废盐。通过分析泰妙菌素废盐无机、有机成分,考察不同气氛、温度下废盐的热解过程及废盐热解产物,确定泰妙菌素废盐的最佳热解工艺:氮气气氛、温度在500℃,继而得到热解活性炭,其总比表面积为227... 采用热处理工艺研究高有机物含量泰妙菌素废盐。通过分析泰妙菌素废盐无机、有机成分,考察不同气氛、温度下废盐的热解过程及废盐热解产物,确定泰妙菌素废盐的最佳热解工艺:氮气气氛、温度在500℃,继而得到热解活性炭,其总比表面积为2270 m^(2)/g、微孔比表面积为1000 m^(2)/g、介孔平均孔径为6.50 nm、微孔平均孔径为0.55 nm。将高有机物含量泰妙菌素废盐经过热处理以实现废盐的资源化利用,为类似高有机物含量废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盐 泰妙菌素 热处理 热解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碳点的表界面性能与驱油性能
10
作者 卢仁玲 赖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90,共8页
高界面活性纳米驱油材料的制备是纳米技术在超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应用的关键问题。考察了自制两亲碳点(CDs)的表界面活性,研究了无机盐和老化温度对两亲CDs界面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两亲CDs的油膜剥离性能和润湿反转性能,通过岩心驱... 高界面活性纳米驱油材料的制备是纳米技术在超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应用的关键问题。考察了自制两亲碳点(CDs)的表界面活性,研究了无机盐和老化温度对两亲CDs界面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两亲CDs的油膜剥离性能和润湿反转性能,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两亲CDs的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亲CDs具有与表面活性剂相似的表面张力曲线,其临界胶束浓度和平衡表面张力分别为150.21 mg/L和28.43 mN/m。在60℃、100 g/L NaCl和25 g/L CaCl_(2)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界面活性,可将油水界面张力由0.578 mN/m分别降低至0.032 mN/m和0.015 mN/m。此外,两亲CDs具有优异的油膜剥离性能和润湿反转性能,经两亲CDs处理后,油膜面积分别减少了79.3%,并且具有润湿反转能力,可将亲油玻璃片表面的水滴接触角由109.2°降至44.8°。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在85 g/L NaCl和10 g/L CaCl_(2)条件下,两亲CDs驱油效率为17.4%,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因此,两亲CDs作为一种高界面活性的耐高温耐盐纳米颗粒,在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碳点 表界面活性 耐温抗盐性 驱油性能 润湿反转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对负载铜(Ⅰ)吸附剂及其乙烯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梅华 胡成刚 +1 位作者 刘晓勤 姚虎卿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37,共5页
 将过渡金属化合物负载到高比表面载体上可以得到具有工业化前景的乙烯 乙烷分离吸附剂,采用柱动态法研究了氧化处理和负载铜(Ⅰ)改性活性炭的乙烯 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以表面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CuCl为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吸附...  将过渡金属化合物负载到高比表面载体上可以得到具有工业化前景的乙烯 乙烷分离吸附剂,采用柱动态法研究了氧化处理和负载铜(Ⅰ)改性活性炭的乙烯 乙烷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以表面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CuCl为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吸附剂较活性炭直接负载CuCl吸附剂具有较大的乙烯吸附容量和选择性,AC H2O2 CuCl吸附剂的乙烯吸附容量为21.2mL(STP) g,乙烯 乙烷分离系数达到8.7,其原因是活性炭氧化改性后,表面羧基基团明显增多,使CuCl与活性炭表面结合力加强,改善了其分散状态,提高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氧化 改性 负载 铜(I) 吸附剂 乙烯 吸附性能 影响 氧化铜 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l负载型吸附剂的深度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岳军 刘晓勤 姚虎卿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1004,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氧化铝(γ-Al2O3)、硅胶(SiO2)和改性活性炭(记为AC-H2O2)负载CuCl的脱硫吸附剂,通过常温常压下吸附剂在噻吩溶液中的静态吸附实验评价其深度脱硫性能。结果表明:极性或酸性的吸附剂表面有利于吸附噻吩;CuCl在γ-Al...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氧化铝(γ-Al2O3)、硅胶(SiO2)和改性活性炭(记为AC-H2O2)负载CuCl的脱硫吸附剂,通过常温常压下吸附剂在噻吩溶液中的静态吸附实验评价其深度脱硫性能。结果表明:极性或酸性的吸附剂表面有利于吸附噻吩;CuCl在γ-Al2O3、AC-H2O2和SiO2上的最优负载量分别为0.4mg?m?2、0.5mg?m?2和0.21mg?m?2,对应吸附剂的硫吸附量分别为9.7×10?4mg?m?2、6.2×10?4mg?m?2和2.9×10?4mg?m?2;吸附剂制备过程中添加少量稀土化合物CeO2可以使CuCl/γ-Al2O3的脱硫率提高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亚铜 氧化铝 硅胶 活性炭 噻吩 稀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钠在活性炭/水界面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东杰 白孟仙 +2 位作者 胡文莉 严明芳 邱学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8-754,共7页
为了探究木质素磺酸钠在活性炭/水界面的吸附机理,研究了温度、pH值、无机盐、脲以及直链醇对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钠在活性炭/水界面的吸附约在10 min内快速达到平衡;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及... 为了探究木质素磺酸钠在活性炭/水界面的吸附机理,研究了温度、pH值、无机盐、脲以及直链醇对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钠在活性炭/水界面的吸附约在10 min内快速达到平衡;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及脲的加入吸附速率常数增大,pH值增加,吸附速率常数先增大后减小。不同pH值条件下的木质素磺酸钠在活性炭/水界面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随着离子强度增大、脲或直链醇的加入,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增加离子强度、降低pH值及加入直链醇都可显著提高木质素磺酸钠的平衡吸附量,而脲的加入降低平衡吸附量。在中性条件下木质素磺酸钠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吸附在活性炭/水界面,疏水作用有利于加快吸附速率及增加吸附量,该吸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钠 吸附机理 活性炭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吸附用载铜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双双 李伟 +3 位作者 赵鑫 刘丽华 吴艳姣 刘守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CuC l2溶液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高容量甲醛吸附活性炭。以扫描电镜(SEM)观测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形貌;用低温液氮吸附(N2/77K)来表征铜盐浓度的改变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活性炭表面元素组成及... 采用CuC l2溶液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高容量甲醛吸附活性炭。以扫描电镜(SEM)观测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形貌;用低温液氮吸附(N2/77K)来表征铜盐浓度的改变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活性炭表面元素组成及存在形式;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载铜活性炭的晶形结构;以常温动态吸附评价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中铜以Cu、CuC l及CuC l23种形式存在,改性活性炭微孔数量减少,介孔比例提高;同时,随铜盐浓度增加,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少,平均孔径变大;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当CuC l2浓度为0.5 mol/L时,制备的改性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容量(4.28 mg/g)是原料活性炭(1.38 mg/g)的3.1倍,甲醛在改性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铜盐 改性活性炭 吸附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g改性活性炭常温脱除低浓度羰基硫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敏 张智宏 魏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0-395,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AC-HN)为载体,Ag NO3和Cu(NO3)2为原料制备了Cu/ACHN和Ag/AC-HN吸附剂。研究了浸渍液、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负载量对吸附剂常温脱除低浓度羰基硫(COS)性能影响,并通过N2物理吸附、FE-SEM、TG-DT...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AC-HN)为载体,Ag NO3和Cu(NO3)2为原料制备了Cu/ACHN和Ag/AC-HN吸附剂。研究了浸渍液、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负载量对吸附剂常温脱除低浓度羰基硫(COS)性能影响,并通过N2物理吸附、FE-SEM、TG-DTG、XRD、FTIR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动态吸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吸附剂吸附COS的能力提升。Ag+在AC表面被还原成Ag0。Cu/AC-HN活性组分以Cu2O存在,表现出更佳的吸附能力。Cu(NO3)2改性后,吸附剂比表面积降低,AC原有官能团没有发生变化。焙烧温度对Cu/AC-HN活性组分物相有较大影响。焙烧温度升高,Cu(NO3)2逐渐分解成CuO,CuO被AC还原成Cu2O,350℃时Cu2O的量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温度,Cu2O被还原成Cu0,Cu2O量降低。AC对COS的吸附量为7.5 mg/g。当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1.5 h、铜负载量5%时,Cu/AC-HN吸附COS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到14.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活性炭 羰基硫 吸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便法分离回收血浆白蛋白并清除胆红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兵 江家骥 +7 位作者 林灼 邱仲琼 王冬银 陈怡 李勤光 胡盈莹 陈敏 蒋晓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0-341,共2页
在用人工肝治疗时 ,患者要丢失大量血浆。为了分离回收人工肝废弃血浆中的白蛋白 ,我们用中性盐NaCl盐析法沉淀分离白蛋白 ,再用碱性活性碳清除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可回收血浆中 83%的白蛋白 ,清除血浆中 74 %的胆红素 ;回收的白蛋... 在用人工肝治疗时 ,患者要丢失大量血浆。为了分离回收人工肝废弃血浆中的白蛋白 ,我们用中性盐NaCl盐析法沉淀分离白蛋白 ,再用碱性活性碳清除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可回收血浆中 83%的白蛋白 ,清除血浆中 74 %的胆红素 ;回收的白蛋白溶液中NaCl浓度比回收前增高 1 5 - 2倍 ,HBVDNA载量降至用PCR荧光定量法测不出。本法简便安全 ,回收的血浆白蛋白没有变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白蛋白 盐析 胆红素 活性碳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协同活性炭处理海产养殖废水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淦宁 张茹霞 +4 位作者 高露露 沈江南 屠美玲 阮慧敏 张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8-253,共6页
该文结合海产养殖废水的盐度效应特点,开展了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协同粉末活性炭(powder activated carbon,PAC)处理含盐废水的试验。考察了投加PAC对于MBR污染物去除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盐度变化过程中(0~35 g... 该文结合海产养殖废水的盐度效应特点,开展了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协同粉末活性炭(powder activated carbon,PAC)处理含盐废水的试验。考察了投加PAC对于MBR污染物去除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盐度变化过程中(0~35 g/L)MBR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4^+-N)、亚硝酸盐氮(nitrite nitrogen,NO_2-N)处理效果;以及含盐废水长期作用下微生物性能、膜通量、絮体粒径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0~5 g/L的盐度变化,本体溶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soluble microbile products,SMP)和污泥絮体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BR-PAC对COD的去除效率比MBR高7.3%,对NH_4^+-N、NO_2-N去除的稳定性优于MBR;两工艺条件下膜通量随盐度变化呈现类似的趋势,即敏感期衰减,稳定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养殖废水长期作用下,MBR-PAC膜通量是MBR的1.5倍,MBR-PAC的污泥粒径相对于MBR增加了52μm。盐度变化过程中,PAC由于其吸附性能及絮凝能力,能吸附本体溶液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相对于MBR,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了34.0%。MBR-PAC适用于海产养殖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 盐度冲击 粉末活性炭 海产养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前铵盐处理对活性炭纤维吸附甲烷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乃勤 乔志军 +2 位作者 李家俊 何琲 师春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2-343,351,共3页
 以沥青基炭纤维为原料,采用铵盐溶液对炭纤维浸渍处理、(H2O+CO2)活化的方法制备活性炭纤维,研究了铵盐浸渍对活性炭纤维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铵盐预处理对提高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孔容和活化产率有明显效果,是一种较好的...  以沥青基炭纤维为原料,采用铵盐溶液对炭纤维浸渍处理、(H2O+CO2)活化的方法制备活性炭纤维,研究了铵盐浸渍对活性炭纤维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铵盐预处理对提高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孔容和活化产率有明显效果,是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液。经铵盐处理得到的活性炭纤维较未处理活性炭纤维的甲烷吸附量高,但吸附量增加幅度小于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增加幅度。活性炭纤维的甲烷吸附量与微孔的孔径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吸附 甲烷 活化 铵盐 浸渍 天然气存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盐对活性炭纤维吸附2,4-二硝基酚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登勇 杨洋 +1 位作者 郑正 郭照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4,共4页
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研究了pH和盐对活性炭纤维ST-8和ST-13吸附水中2,4-二硝基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0~14范围内,吸附量先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在pH11时,吸附量最小但不为零;在pH11~14范围内,吸附量随... 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研究了pH和盐对活性炭纤维ST-8和ST-13吸附水中2,4-二硝基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0~14范围内,吸附量先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在pH11时,吸附量最小但不为零;在pH11~14范围内,吸附量随着pH增大而增大;ST-8和ST-13吸附2,4-二硝基酚的最佳pH分别为2和3。pH对吸附的影响主要是改变2,4-二硝基酚的存在形态、活性炭纤维表面的电荷和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盐的存在对吸附2,4-二硝基酚有利;低pH时,氯化钠的作用是盐析效应;在pH较大时,氯化钠的作用是屏蔽效应。在pH为11的条件下,氯化钠浓度为5.0mol/L时,ST-13可以完全消除静电斥力,而ST-8只能克服大部分的静电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吸附 2 4-二硝基酚 pH和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2种白刺光合特性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秀艳 李焕勇 +4 位作者 朱建峰 陈军华 刘正祥 唐晓倩 张华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47-2054,共8页
为了解白刺光合特性适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唐古特和西伯利亚白刺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盐为对照(CK),比较8‰Na Cl胁迫40 d后,2种白刺光合色素、光合参数、叶片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为了解白刺光合特性适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唐古特和西伯利亚白刺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盐为对照(CK),比较8‰Na Cl胁迫40 d后,2种白刺光合色素、光合参数、叶片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高盐处理后,唐古特白刺叶片叶绿素a(Chl a)、总叶绿素(Chl a+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分别下降了5.6%、2.1%和11.3%,叶绿素b(Chl b)增加了8.9%;西伯利亚白刺叶片Chl a、Chl b及Chl a+b含量分别下降了14.2%、15.4%和14.5%,Car含量下降了10.7%,但2种白刺光合色素的变化与CK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有效光辐射达到1 000μmol·m-2·s-1左右时,唐古特白刺盐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较CK低15.4%,西伯利亚白刺较CK高1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盐胁迫下,与CK相比,唐古特白刺叶片Rubisco和PEPC活性分别下降9.9%和8.3%,胞间CO2浓度(Ci)与气孔导度(Gs)分别下降0.9%和26.4%,气孔限制值(Ls)升高,表明其Pn的下降是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西伯利亚白刺叶片PEPC活性显著下降56.2%,Rubisco活性升高41.4%,Ci与Gs分别上升5.8%和35.1%,Ls降低。盐胁迫使唐古特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δ13C均值发生偏正变化,增幅分别为1.9%和1.4%,主要是盐分对其生理活动的影响所致。盐胁迫还导致唐古特白刺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下降了30.5%和38.6%,CO2补偿点(CCP)升高了61.6%,与CK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西伯利亚白刺LCP和Rd分别下降了15.9%和27.1%,CCP升高了26.8%,且与CK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上,盐胁迫造成白刺体内代谢活动减弱,但未导致2种白刺Pn的显著降低,说明其耐盐能力较强,且西伯利亚白刺盐胁迫下维持较高的Rubisco羧化效率是其耐盐能力高于唐古特白刺的内在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白刺在改良治理盐碱地中的应用提供了生理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盐胁迫 酶活性 光合参数 碳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