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
1
作者 李璨然 周松 +2 位作者 杨青林 余闻达 罗玉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101,共8页
为提高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选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CPVC/ABS和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冲击、热变形温度、热重... 为提高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选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CPVC/ABS和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冲击、热变形温度、热重分析、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研究了CPVC和ABS-g-MAH质量分数对ABS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30%的CPVC使ABS的极限氧指数由20.0%增至26.6%,拉伸强度(41.55 MPa)提高22.8%,但韧性和热稳定性降低。将ABS-g-MAH等量替代ABS,ABS-g-MAH可改善CPVC/ABS的力学性能和界面黏附。与CPVC/ABS(质量分数30∶70)的力学性能相比,ABS-g-MAH/CPVC/ABS(质量分数17.5∶30∶52.5)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6%、51.9%和13.7%。适量添加ABS-g-MAH能提高ABS-g-MAH/CPVC/ABS的热变形温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增容剂 力学性能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I):通用塑料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江菱 孟坤 +1 位作者 唐茂株 刘朝艳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4,共15页
文章收集了2023年7月—2024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和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和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顺序... 文章收集了2023年7月—2024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和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和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再生塑料、塑料助剂、催化剂和可持续包装技术的创新,展示了塑料行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新产品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英锋 施燕支 +4 位作者 张华 陈玉红 John Lau Steven Wilbur 李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1-194,共4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五种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此类塑料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 建立了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五种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此类塑料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体系、消解温度、恒温时间以及酸用量等进行了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7~6.5ng·g-1;用加标回收的方法评价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加标回收率为89.8%~110.8%;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8%~11.3%。该方法检出限低、精确度好、准确度高、简单快速、无需基体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微波消解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g-GMA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索延辉 陈志成 +1 位作者 孙树林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共聚物(ABS-g-GMA)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缺口冲击韧性。动态力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MA引入到ABS中,随GMA含量的增加,PBT与ABS... 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共聚物(ABS-g-GMA)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缺口冲击韧性。动态力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MA引入到ABS中,随GMA含量的增加,PBT与AB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PBT的熔点降低,共混体系的扭矩、温度提高,这些结果表明GMA提高了PRT与ABS之间的相容性;增容反应导致ABS在PBT基体中均匀、稳定分散,有利于共混物性能的改善;交联反应导致交联聚集网状结构的生成,使共混物性能变差。冲击强度结果表明,1%(质量含量,下同)GMA含量就可以导致PBT/ABS-g-GMA共混物冲击韧性显著改善,当ABS-g-GMA1含量为30%时, 共混物冲击强度高达850 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接枝共聚物 增韧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凝聚剂对G-ABS凝聚效果和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姜 李睿 +1 位作者 宋振彪 陆书来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32,共4页
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生产过程中进行聚丁二烯(PB)、聚丁二烯和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G-ABS)的聚合时,往往使用了复合乳化剂以提高聚合效果。单一凝聚剂无法使G-ABS胶乳中的复合乳化剂完全失去乳化能力,凝聚效果较差。... 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生产过程中进行聚丁二烯(PB)、聚丁二烯和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G-ABS)的聚合时,往往使用了复合乳化剂以提高聚合效果。单一凝聚剂无法使G-ABS胶乳中的复合乳化剂完全失去乳化能力,凝聚效果较差。在凝聚过程中使用辅助凝聚剂,能够明显改善凝聚效果,增加凝聚颗粒的粒径和致密度。使用辅助凝聚剂A时,使用量为干基1.5%时效果最好;使用辅助凝聚剂B时,其用量为0.3%时效果最佳。两种辅助凝聚剂对ABS产品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但辅助凝聚剂A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粉料的氧化诱导期,而辅助凝聚剂B使ABS产品白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凝聚 辅助凝聚剂 熟化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g-MAH对PC/ASA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丁志超 董成磊 +1 位作者 张宁 黄兆阁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4,共3页
研究了相容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ABS-g-MAH)对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PC/ASA)合金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BS-g-MAH用量的增加,PC/ASA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 研究了相容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ABS-g-MAH)对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PC/ASA)合金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BS-g-MAH用量的增加,PC/ASA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维卡软化点温度、分解温度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降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ABS-g-MAH能够明显改善PC/ASA合金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马来酸酐共聚物 相容剂 力学性能 分解温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苯乙烯对ABS树脂耐热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玉玲 巨安奇 +3 位作者 曹春雷 葛彦侠 张芳芳 张明耀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3,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α-甲基苯乙烯(α-MSt)/苯乙烯(St)/丙烯腈(AN)(α-MSAN)共聚物,用ABS 接枝共聚物与α-MSAN 熔融共混制备了耐热 ABS。研究了α-MSAN 组成对 ABS 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固定 AN 的含量,调整α-MSt/...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α-甲基苯乙烯(α-MSt)/苯乙烯(St)/丙烯腈(AN)(α-MSAN)共聚物,用ABS 接枝共聚物与α-MSAN 熔融共混制备了耐热 ABS。研究了α-MSAN 组成对 ABS 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固定 AN 的含量,调整α-MSt/St 配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发现,α-MSAN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随着α-MSt 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α-MSt 含量每增加10%,共聚物的 T_g 均提高约1~2℃;动态力学分析发现,ABS 树脂的 T_g 随着α-MSt 含量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当α-MSt/St 配比为100/0时 T_g 高达129.5℃。固定α-MSt/St 的配比为50/50,调整 AN 含量,结果发现,当 AN 含量为25%(质量分数,下同)时,ABS 树脂的 T_g 可达121℃,且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Α-甲基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耐热性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与纳米CaCO_3协同改性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宁 郭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6,共6页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降后升再降,PC质量分数在50%~60%,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先降后升再降再升;随着ACR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升后降,ACR质量分数在5%左右时,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随着纳米CaCO3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断裂拉伸应变急剧下降,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综合性能优异;ACR与纳米CaCO3复配使用时,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纳米CaCO3质量分数为4%,ACR质量分数为5%时,拉伸强度可达59 MPa,冲击强度可达108 kJ/m2;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发现,ACR改善了纳米CaCO3的界面结合与分散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纳米CACO3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协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法测定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宏雄 贝沁红 +3 位作者 朱慧红 黄金凤 杨蓓 陈谷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93,共4页
采用手动法和计时法测定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熔体密度,研究了自动法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自动法测定PS、ABS的熔体流动速率方便快捷,与手动法比较,其误差小于2%。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熔体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基四元共聚物改性PVC/ABS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鑫 苍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9,26,共7页
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四元共聚物,并以此改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场发... 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四元共聚物,并以此改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和旋转流变等方法对共聚物和改性PVC/ABS合金进行了详细表征,研究了有机硅/N-PMI投料质量比对单体转化率、共聚物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以及不同投料质量比下共聚物对PVC/ABS合金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有机硅用量会导致单体转化率降低,共聚物分子量减小且T_(g)升高;共聚物对PVC/ABS合金起到增容作用,共聚物含量为5份时,随着有机硅投料质量比的增加,改性合金的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和拉伸强度均得到提升,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频区复数黏度的频率依赖性明显下降。当有机硅/N-PMI投料质量比为3∶1时,共聚物分子量为1.55×10^(5),T_(g)达到131.6℃,改性合金的拉伸强度为58.7 MPa,维卡软化点温度为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有机硅 四元共聚物 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合金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g-MAH增韧聚酰胺6的研究
11
作者 陈志成 孙树林 +2 位作者 徐新宇 杨海东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5,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马来酸酐(MAn)接枝的ABS接枝共聚物(ABS-g-MAH)作为聚酰胺6(PA6)的增韧剂。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MAH在接枝共聚物中以接枝共聚和游离共聚两种方式存在;流变性能...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马来酸酐(MAn)接枝的ABS接枝共聚物(ABS-g-MAH)作为聚酰胺6(PA6)的增韧剂。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MAH在接枝共聚物中以接枝共聚和游离共聚两种方式存在;流变性能结果显示,随着MAH用量的增加,PA6/ABS-g-MAH共混体系扭矩逐渐上升;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ABS在PA6中发生明显的聚集,相区尺寸很大,随着MAH的引入,ABS相形态得到改善,当MAH含量高于1%时,ABS在PA6中均匀分散,表明基体与分散相的相容性得以提高;与PA6/ABS相比,PA6/ARS-MAH的脆一韧转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冲击韧性提高;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PA6/ABS-g-MAH共混体系的形变机理是PA6基体的剪切屈服和ABS-g-MAH橡胶粒子的空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乳液聚合 增韧 形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10′-(5H,5′H)-双螺磷杂吖嗪氯化物在ABS中的阻燃性能研究
12
作者 崔金海 师兆忠 姬学亮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7,共4页
介绍了10,10′-(5H,5′H)-双螺磷杂吖嗪氯化物作为阻燃剂的理论依据、制备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10,10′-(5H,5′H)-双螺磷杂吖嗪氯化物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作为阻燃剂的阻燃特性,用 SPSS 统计软件对其力学... 介绍了10,10′-(5H,5′H)-双螺磷杂吖嗪氯化物作为阻燃剂的理论依据、制备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10,10′-(5H,5′H)-双螺磷杂吖嗪氯化物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作为阻燃剂的阻燃特性,用 SPSS 统计软件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和氧指数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 ABS/10,10′-(5H,5′H)-双螺磷杂吖嗪氯化物/氢氧化铝质量比为100/22/18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2.80 MPa,冲击强度为24.7 kJ/m^2,缺口冲击强度为9.02 kJ/m^2,氧指数为26.1%;水平燃烧等级达到Ⅰ级;垂直燃烧等级达到 FV-0级。实验表明10,10′-(5H,5′H)-双螺磷杂吖嗪氯化物具有理想的阻燃特性,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10 10′-(5H 5′H)-双螺磷杂吖嗪氯化物 均匀试验设计 阻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声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霍又嘉 朱雯雯 +5 位作者 潘博坤 徐焕辉 刘杨 游峰 江学良 刘仿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39,99,共6页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土/PVC复合材料的吸声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在PVC基体中的ABS起弹性体的作用,并增加体系的阻尼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当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为1.0%时,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最佳。并且这种体系具有最佳吸声效果,在6300 Hz处吸声系数可达0.86,平均吸声系数为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声学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接枝物的制备及其对r-PET/ABS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智军 王益龙 郑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3,共4页
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ABS-g-MA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ABS(ABS-g-GMA),将其用于增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片(r-PET)/ABS共混物,发现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 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ABS-g-MA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ABS(ABS-g-GMA),将其用于增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片(r-PET)/ABS共混物,发现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ABS-g-MAH的增容效果优于ABS-g-GMA;ABS-g-MAH的接枝率为1.35%,w(ABS-g-MAH)为5%时对r-PET/ABS的增容作用最佳,此时r-PET/ABS/ABS-g-MAH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比r-PET/ABS分别提高了42%和23%。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加入ABS接枝物能使ABS在r-PET连续相中的分散更均匀,粒径尺寸更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废饮料瓶片 反应挤出机 接枝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白ABS-750SW产品开发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永田 周建 张宇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5期40-43,共4页
通过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研究,设计了ABS-750 SW生产中的聚丁二烯胶乳配方、ABS接枝聚合配方以及凝聚、掺合生产工艺,开发出超白ABS-750 SW产品.该产品的熔体流动指数为45~60g/10 min,悬臂梁冲击强度大于或等于167 J/m,... 通过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研究,设计了ABS-750 SW生产中的聚丁二烯胶乳配方、ABS接枝聚合配方以及凝聚、掺合生产工艺,开发出超白ABS-750 SW产品.该产品的熔体流动指数为45~60g/10 min,悬臂梁冲击强度大于或等于167 J/m,屈服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40 MPa,黄色指数小于或等于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聚丁二烯胶乳 掺合 熔体流动指数 悬臂梁冲击强度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黄色指数 S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杰 郑哲楠 罗英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7-765,共9页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的橡胶粒子相形态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提出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乳液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并通过共混制备嵌段型ABS树脂,研究嵌段共聚物分子...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的橡胶粒子相形态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提出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乳液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并通过共混制备嵌段型ABS树脂,研究嵌段共聚物分子结构对材料相形态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乳液共混可制得橡胶粒子均匀分散的ABS树脂,与市售产品相比,采用两嵌段共聚物为增韧剂的嵌段型ABS树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将增韧剂改为三嵌段共聚物,材料的拉伸断裂韧性能进一步提升,但缺口冲击性能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RAFT乳液聚合 嵌段共聚物 相形态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和PS-HI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晓涓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综述了多次加工和加速老化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加工温度对ABS和PS-HI性能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加工、回收ABS和PS-HI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高抗冲聚苯乙烯 降解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H)2-BA-MMA杂化接枝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芮地 王晨 +1 位作者 南婷婷 林润雄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铝酸酯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进行杂化改性,再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进一步接枝聚合,得到一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杂化的新型热稳定剂(记作CN-100)。测试了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的红外光谱,热老化烘箱法确定CN-100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 利用铝酸酯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进行杂化改性,再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进一步接枝聚合,得到一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杂化的新型热稳定剂(记作CN-100)。测试了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的红外光谱,热老化烘箱法确定CN-100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ABS/CPE)合金中的最佳用量,研究了CN-100、钙锌稳定剂与日本水滑石对ABS/CPE合金的动态、静态热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与钙锌稳定剂和日本水滑石相比,CN-100对ABS/CPE的动态和静态热稳定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氯化聚乙烯 热稳定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胺-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改性ABS
19
作者 方文拓 刘景民 +2 位作者 陈文 柳准 刘艳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8,共3页
采用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胺-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对ABS757树脂进行改性,从而提高ABS树脂的热性能,同时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增大,硬度增大,而且ABS树脂向高刚性、高模量的方向发展。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胺-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中N-苯基马来酰胺... 采用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胺-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对ABS757树脂进行改性,从而提高ABS树脂的热性能,同时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增大,硬度增大,而且ABS树脂向高刚性、高模量的方向发展。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胺-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中N-苯基马来酰胺的含量对共混物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改变三元共聚物中N-苯基马来酰胺的含量,可使共混树脂的加工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胺-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共混 改性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BM/IFR/ABS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
20
作者 王文静 杨传忠 +2 位作者 徐百平 蒋光彪 喻慧文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8,共4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勃姆石(BM)表面进行处理,制备疏水性勃姆石(Si-BM),再与膨胀型阻燃剂(IFR)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混合造粒,制备Si-BM/IFR/ABS复合材料,对Si-BM/IFR/ABS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勃姆石(BM)表面进行处理,制备疏水性勃姆石(Si-BM),再与膨胀型阻燃剂(IFR)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混合造粒,制备Si-BM/IFR/ABS复合材料,对Si-BM/IFR/ABS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H550与BM通过接枝反应改善了其在复合材料中的相容性,但不改变BM本身的晶体结构。Si-BM作为协效阻燃剂,不仅能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而且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添加Si-BM质量分数1.0%时,Si-BM/IFR/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4.409MPa,冲击强度为3.95kJ/m2,极限氧指数由27.0%升高至30.0%,UL-94垂直燃烧达到V-0级,此时,复合材料的非牛顿指数最小。Si-BM/IFR/ABS体系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随角频率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姆石 硅烷偶联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阻燃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