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有机氟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对亚麻织物的多功能整理
1
作者 高晓辉 李玉峰 +2 位作者 付鑫鑫 冯峰 赵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5-291,共7页
为使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具有拒水、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TiO_(2))溶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可聚合的有机硅改性二氧化钛单体(Si-TiO_(2)),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有机氟单体... 为使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具有拒水、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TiO_(2))溶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可聚合的有机硅改性二氧化钛单体(Si-TiO_(2)),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有机氟单体,使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SiTiO_(2)/有机氟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TiFAc)。利用FTIR、TEM、XPS等表征了TiFAc乳胶粒的结构;通过SEM和EDS表征了采用轧-烘-焙工艺整理的亚麻织物的表面元素和形貌;分析了Si-TiO_(2)的质量浓度等对整理亚麻织物的拒水性、紫外线防护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等应用及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TiO_(2)的含量达到5%(质量分数)时,TiFAc乳液整理亚麻织物表现出优异的拒水性和防紫外线性能,其水接触角为155.79°,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为106.89。整理亚麻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相比原始亚麻织物有所提升,同时,整理亚麻织物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整理亚麻织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经过30次皂洗后水接触角仍保持在150.25°,UPF为91.13。TiFAc乳液多功能整理剂有效地提升了亚麻织物在日常及工业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TiO_(2)) 有机氟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亚麻织物 拒水 紫外防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茅星雨 张小海 房成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胶黏剂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展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提升产品环保性、降低碳足迹方面的显著优势,指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料成本高、生产技术不成熟以及产物性能差等。最后,展望了高生物基含量、高性能和多功能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产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丙烯酸酯乳液 涂料 胶黏剂 可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蜡原油乳液型防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永苍 黄钰 +7 位作者 徐海霞 但波 严东寅 于海洋 马金龙 张喻鹏 韩国强 郑存川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英买原油中石蜡碳数高,常规油溶性防蜡剂作用效果不佳且低温黏度大而难加注的问题,文章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可适用于预防高碳蜡原油蜡沉积的超长碳链三元聚合物DMS,... 针对塔里木油田英买原油中石蜡碳数高,常规油溶性防蜡剂作用效果不佳且低温黏度大而难加注的问题,文章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可适用于预防高碳蜡原油蜡沉积的超长碳链三元聚合物DMS,并着重探讨了以DMS为分散相、去离子水为连续相的乳液型防蜡剂HDMS的制备条件及其防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乳化剂T-80、S-80质量比为7:3、加量为10%时,所制得的HD-MS在10℃下的流动性良好,黏度为24.65 m Pa·s;HDMS在常温下静置28 d后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在1~28d内的粒径均在2200 nm左右、脱水量仅为0.6 mL。当作用温度为60℃、作用时间为80 min、HDMS加量为2000mg/L时,HDMS对高碳蜡原油的防蜡率最高达84%以上且具备一定的防蜡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高碳蜡原油 丙烯酸二十二酯 三元聚合物 乳液型防蜡剂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制备及凝胶含量控制
4
作者 姜云峰 侯世杰 +4 位作者 夏宇正 陈晓农 曹巍 陈轩 石淑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文中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以衣康酸单丁酯为硫化点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低凝胶含量且数均分子量约为3.00×10^(5)的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为了降低因自由基对共聚物主... 文中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以衣康酸单丁酯为硫化点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低凝胶含量且数均分子量约为3.00×10^(5)的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为了降低因自由基对共聚物主链上α-H的攻击及亲水性单体在水相中成核而生成凝胶,探索了聚合工艺条件、配方中各组分用量及后处理工艺对生胶凝胶含量及其数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聚合温度55℃和垫底单体比例25%时,可将生胶中凝胶含量从13.20%降低至3.57%;通过优化配方中链转移剂正十二烷基硫醇质量分数0.025%、缓冲剂碳酸钾质量分数0.40%和溶剂正庚烷质量分数5.0%,可将生胶凝胶含量降低至0.10%;通过添加少量聚合终止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消除残余引发剂,采用氯化钠溶液絮凝乳液防止多价金属盐与羧基的螯合,以及生胶在低于80℃干燥,可控制生胶在后处理过程中生成凝胶。所得生胶凝胶含量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有望制得综合性能更优的橡胶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型丙烯酸酯橡胶 乳液聚合 凝胶含量 数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PAE/St/BA共聚物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小龙 张光华 +4 位作者 刘磊 王鹏 李俊国 屈倩倩 吴桂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吐温80(Tween-80)和OP-10为乳化剂,自制的不饱和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PAE/St/BA共聚物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吐温80(Tween-80)和OP-10为乳化剂,自制的不饱和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PAE/St/BA共聚物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镜(SEM)对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饱和PAE树脂用量对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中不饱和PAE树脂用量为3%(以乳液质量计),乳液用量为0.6%(以施胶液质量计)时,PAE/St/BA共聚物乳液施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Pae树脂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乳液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BA-DMAEMA三元共聚物胶乳的电解质稳定性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樟清 李伯耿 +1 位作者 李宝芳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3-105,共3页
采用间歇及半连续乳液聚合方式,合成得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氨基乙酯三元共聚物胶乳,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复合配比及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方式和官能团单体含量对共聚物乳液耐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 采用间歇及半连续乳液聚合方式,合成得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氨基乙酯三元共聚物胶乳,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复合配比及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方式和官能团单体含量对共聚物乳液耐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体系中非离子成分增加,官能团单体含量增多和聚合温度降低,胶乳的耐电解质稳定性增大。半连续乳液聚合所得胶乳的电解质稳定性比间歇聚合得到的胶乳更好,而且随着乳化单体滴加速率的降低,胶乳的电解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乳化剂用量加大,对胶乳的电解质稳定性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共聚 电解质 稳定性 三元共聚 胶乳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羟甲基甘脲改性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李泽雨 张冰 +3 位作者 晏石林 刘仕琪 李玲欢 余剑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提高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耐水性和抗老化性能,采用四羟甲基甘脲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制备了四羟甲基甘脲改性苯丙乳液防水涂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改性苯丙乳胶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含量四羟甲基... 为提高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耐水性和抗老化性能,采用四羟甲基甘脲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制备了四羟甲基甘脲改性苯丙乳液防水涂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改性苯丙乳胶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含量四羟甲基甘脲改性苯丙乳液防水涂膜的吸水率、低温柔性以及热和紫外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涂膜的拉伸断面,研究了四羟甲基甘脲含量对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吸水率、老化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FT-IR和TG结果表明,四羟甲基甘脲和苯丙乳液中的羧基发生了化学交联反应,提高了苯丙乳液涂膜的热稳定性;SEM结果表明四羟甲基甘脲改性明显减少了苯丙防水涂膜拉伸断面的孔洞;随着四羟甲基甘脲含量的增加,苯丙乳液防水涂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低温柔性表现为先提高后降低,吸水率则先降低后增大,热和紫外老化后丙苯乳液防水涂膜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保持率均明显提高,这表明采用四羟甲基甘脲改性可有效提高苯丙乳液防水涂料的拉伸性能、耐水性、低温柔性和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涂料 苯丙乳液 四羟甲基甘脲 耐水性 抗老化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8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乳液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中微量元素的电热蒸发ICP-AES法直接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世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8-360,共3页
本文以聚四氟乙烯(PTFE)悬浮体为化学改进剂,采用悬浮体制样电热蒸发(ETV)ICP-AES法直接测定了烟叶中微量元素(Cu,Fe,Al,Cr,Mn)的含量。研究了待测物的氟化蒸发行为,考察了化学改进剂PTFE浓度、灰化温度、蒸发温度、共存离子对待测物信... 本文以聚四氟乙烯(PTFE)悬浮体为化学改进剂,采用悬浮体制样电热蒸发(ETV)ICP-AES法直接测定了烟叶中微量元素(Cu,Fe,Al,Cr,Mn)的含量。研究了待测物的氟化蒸发行为,考察了化学改进剂PTFE浓度、灰化温度、蒸发温度、共存离子对待测物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3.8ng·mL^(-1)(Cu)~13ng·mL^(-1)(Fe),相对标准偏差为2.5%(Cu)~5.7%(Cr),回收率在91.0%~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微量元素 电热蒸发 ICP—aeS 光谱分析 聚四氟乙烯 化学改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蒸发ICP-AES法直接测定人血清中微量元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世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41-1443,共3页
建立了悬浮体制样电热蒸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ETVICPAES)直接测定人血清中微量元素(Cu,Cr,Fe)的方法。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悬浮体为化学改进剂,以促进待测物的蒸发,改善方法的分析性能。研究了影响待测元素信号强度的主... 建立了悬浮体制样电热蒸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ETVICPAES)直接测定人血清中微量元素(Cu,Cr,Fe)的方法。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悬浮体为化学改进剂,以促进待测物的蒸发,改善方法的分析性能。研究了影响待测元素信号强度的主要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14ng·mL-1(Cu)和29ng·mL-1(Fe),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 微量元素 直接测定 化学改进剂 信号强度 ICP-aeS法 影响 分析性能 悬浮体 聚四氟乙烯(P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用苯丙乳液的制备、复配及性能
11
作者 陈阳芳 白阳 +2 位作者 段仪豪 高腾腾 费贵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7,共10页
以硬单体苯乙烯、软单体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功能单体丙烯酸为原料,通过调整硬软单体质量比值(记为h/s)、乳化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用量和合成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h/s、不同粒径的苯丙乳液,考察了h/s和不同粒径比对复配... 以硬单体苯乙烯、软单体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功能单体丙烯酸为原料,通过调整硬软单体质量比值(记为h/s)、乳化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用量和合成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h/s、不同粒径的苯丙乳液,考察了h/s和不同粒径比对复配乳液、乳液胶膜和涂膜性能的影响,并构建了不同粒径比复配乳液模型。采用FTIR、AFM、SEM、TGA、DSC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对样品的黏度、稳定性、粒径、吸水率、水接触角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硬相占比(即硬相苯丙乳液质量占复配苯丙乳液总质量的百分数,下同)均为50%的苯丙乳液与复配乳液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复配乳液平均粒径更小(91 nm),体系更稳定,乳液胶膜吸水率更低;复配乳液中,当硬相占比从30%增至60%时,乳液胶膜的吸水率从3.95%降至2.65%,水接触角从75.45°升至104.15°,拉伸强度随着硬相占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硬相占比>60%时,乳液胶膜变脆,硬相占比50%的复配乳液胶膜的耐水性和机械性能更好,复配乳液的粒径比越大,其在室温下越难成膜。将复配乳液应用于水性涂料中,当硬相占比为30%时,粒径比基本相同的涂膜的光泽度最高,达到81.4°,粒径比较小的涂膜抗冲击性最高,为100 cm,硬相占比从30%增至50%时,不同粒径比的涂膜铅笔硬度均有所提升,其中,粒径基本相同的涂膜铅笔硬度从B增至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乳液复配 硬相占比 粒径比 机械性能 丙烯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键合纳米ATP复合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姜立萍 牛腾 +1 位作者 魏惠荣 陈佩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首先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凹凸棒晶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在纳米凹凸棒晶表面引入可共聚双键;再以有机改性纳米凹凸棒晶、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等为共聚单体,以MS-1和OP-10为复配乳化剂、以过硫酸... 首先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凹凸棒晶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在纳米凹凸棒晶表面引入可共聚双键;再以有机改性纳米凹凸棒晶、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等为共聚单体,以MS-1和OP-10为复配乳化剂、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共价键合纳米凹凸棒晶复合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性能评价结果显示,与纯丙乳液相比,该乳液具有更优的机械性能、耐介质性能和耐久性能,可用于制备使用环境较苛刻、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环境友好型涂料、黏合剂、油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乳液 环境友好乳液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 耐久 共价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光油用软硬硅丙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耐高温性能
13
作者 郑熙熙 费贵强 +3 位作者 段仪豪 郑咏佳 王志东 白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48,共10页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别为软、硬单体,通过调整BA和MMA比例制备了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低T_(g)、高T_(g)丙烯酸酯乳液,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交联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了低T_...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别为软、硬单体,通过调整BA和MMA比例制备了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低T_(g)、高T_(g)丙烯酸酯乳液,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交联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了低T_(g)、高T_(g)硅丙乳液,进一步采用软、硬乳液复配的方式制备了复配乳液,最后将低T_(g)、高T_(g)硅丙乳液和复配乳液作为水性光油连结料制备了水性光油。采用SEM、TGA、DSC、拉伸实验等考察了KH570含量(以混合单体质量为基准,下同)对软、硬硅丙乳液及水性光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70含量为3%制备的低T_(g)硅丙乳液(dSiPA-3)的平均粒径为116.5 nm,最低成膜温度(MFT)为16.6℃,乳胶膜的水接触角为68.6°,T_(g)为14.25℃,水性光油耐水次数高达50次,涂层附着力为0级,耐高温抗黏连可达到150℃;dSiPA-3与高T_(g)硅丙乳液(gSiPA-3)以质量比0.8∶1复配时,复配乳液的MFT为33.8℃,乳胶膜的T_(g)为14.19和63.54℃,水接触角为77.9°,水性光油耐摩擦500次,耐水50次,耐高温抗黏连温度可达到210℃,涂层附着力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乳液 硅烷偶联剂 改性 乳液复配 水性光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季鏻盐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灵晓 徐桂龙 +1 位作者 唐敏 梁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0-705,共6页
为解决丙烯酸树脂中添加抗菌剂存在迁移析出及抗菌效果不佳等问题,文中合成季鏻盐抗菌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苯基溴化鏻(Br⁃MAP),并用于合成含季鏻盐丙烯酸乳液。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季鏻盐... 为解决丙烯酸树脂中添加抗菌剂存在迁移析出及抗菌效果不佳等问题,文中合成季鏻盐抗菌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苯基溴化鏻(Br⁃MAP),并用于合成含季鏻盐丙烯酸乳液。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季鏻盐单体和含季鏻盐丙烯酸乳液进行表征。研究Br⁃MAP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TGA)、涂膜性能测试以及琼脂平皿扩散法评价含季鏻盐丙烯酸树脂的热稳定性、涂膜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Br⁃MAP用量的增大,乳液聚合稳定性提高,乳胶粒粒径变小,而涂膜吸水率增加,热稳定性下降。当季鏻盐单体质量分数为2%和6%时,分别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达到9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鏻盐单体 丙烯酸乳液 抗菌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新型水性乳液粘结剂研究
15
作者 田萌 王路晗 +2 位作者 罗旋 田艺 虎琳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4-189,共6页
粘结剂是一种能将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附于集流体上的高分子材料,其作为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电池极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电极活性物质的负载量增加,高粘附性对于粘结剂显得尤为重要... 粘结剂是一种能将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附于集流体上的高分子材料,其作为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电池极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电极活性物质的负载量增加,高粘附性对于粘结剂显得尤为重要。快充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而粘结剂的性能对电池的倍率性能有一定影响。将一种新型水性乳液粘结剂NW-B2应用于石墨负极中,对NW-B2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测试了含有粘结剂NW-B2的软包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将其与商业主流粘结剂丁苯橡胶(SBR)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W-B2具有更优异的电解液亲和性、粘附性和力学性能,最终导致其形成的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极具商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水性粘结剂 丙烯酸酯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纸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刘晓庆 王习文 杨进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3,共9页
本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在核层加入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NMA/MAA),壳层加入苯乙烯(St)制得交联改性核壳型苯丙乳液。将所得乳液涂布在薄页纸上制备阻隔... 本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在核层加入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NMA/MAA),壳层加入苯乙烯(St)制得交联改性核壳型苯丙乳液。将所得乳液涂布在薄页纸上制备阻隔纸。乳液红外光谱证实了MMA、BA、St、NMA/MAA均参与了共聚,且NMA/MAA成功接枝于乳液分子主链;微观形貌表明乳胶粒呈现核壳结构,且粒径分布均匀,粒径约111 nm。使用编号PMBS-NA3乳液(St添加量20%,交联剂添加量0.5%)制备的阻隔纸具有良好的防水性,Cobb_(1800)吸水值为8.6 g/m^(2),比使用未改性乳液所制阻隔纸下降约48.5%,并且具有优异的防油性,kit等级达到1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纸 防水防油 交联改性 苯丙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廖虎 魏铭 +4 位作者 林泳岐 王旭 朱飞 夏雪 黄挺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9-354,共6页
以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作为可聚合乳化剂,搭配吐温-80作为复合乳化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对乳液... 以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作为可聚合乳化剂,搭配吐温-80作为复合乳化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高固低粘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对乳液固含量、粘度、凝胶率、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粒径、透射电镜(TEM)、凝胶色谱(GPC)等对乳液及涂膜进行结构与成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5 h、反应温度为77℃、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制备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固含量可达60.29%,粘度为125 mPa·s,凝胶率较低仅0.93%,稳定性达标。反应性乳化剂完全聚合,成功接枝至聚合物主链,乳胶粒形貌呈现核壳球状,粒径为371.8 nm,大小适中,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堆积结构。粒径分布(PDI)和Zeta电位分别为0.055 mV和-44.9 mV,体系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电荷稳定性,可以实现体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低粘 无皂乳液 丙烯酸酯 可聚合性乳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耐沾污清漆界面调控与耐煤沾污机理研究
18
作者 王书展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8,共7页
【目的】针对煤矿巷道壁面煤尘污染,使用硅溶胶改性丙烯酸乳液制作矿用耐沾污清漆,揭示炭质煤尘与灰尘之间沾污行为的差异。【方法】基于GB/T 9780—2013中的A法建立耐煤尘沾污评价方案,研究乳液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界面亲... 【目的】针对煤矿巷道壁面煤尘污染,使用硅溶胶改性丙烯酸乳液制作矿用耐沾污清漆,揭示炭质煤尘与灰尘之间沾污行为的差异。【方法】基于GB/T 9780—2013中的A法建立耐煤尘沾污评价方案,研究乳液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界面亲疏水性及硅溶胶改性对耐煤尘沾污性能的影响。采用水接触角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煤尘对有机涂层的浸润行为与黏附机制,观察硅溶胶改性形成的微纳结构特征,同步测试了耐沾污清漆的耐水性、耐碱性及热贮存稳定性等关键指标。【结果】随着乳液T_(g)提高,涂层耐沾污性显著增强,炭质煤尘与有机涂层相似相容而增强沾污附着力,涂层疏水性的提升可通过增强与疏水性煤尘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来进一步提升其沾污稳定性,硅溶胶改性生成的片层状二氧化硅晶体通过极性相斥削弱了涂层与煤尘的结合能力。【结论】基于多效协同机制研发的矿用耐沾污清漆在煤尘沾污前后的反射系数下降率<5%,显著抑制煤尘吸附,耐沾污性能优异,适用于高煤尘污染环境的长效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耐沾污清漆 煤尘沾污 双污染机理 改性硅溶胶 丙烯酸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乳液在添加PAE/CMC增强剂的浆料中的施胶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万彬 王高升 许骥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8,共4页
针对扬声器纸盆、纸浆餐盒等抗水性要求高的模塑产品,研究了在阳离子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组成的PAE/CMC二元增强体系中苯丙乳液浆内施胶效果。结果表明,在PAE/CMC二元增强体系中,PAE与CMC的电荷比影响苯丙乳... 针对扬声器纸盆、纸浆餐盒等抗水性要求高的模塑产品,研究了在阳离子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组成的PAE/CMC二元增强体系中苯丙乳液浆内施胶效果。结果表明,在PAE/CMC二元增强体系中,PAE与CMC的电荷比影响苯丙乳液施胶效果,当PAE与CMC的电荷比在1.5~4.0之间,随着PAE和CMC的电荷比的增加,纸张施胶度快速增加,继续增加PAE与CMC的电荷比,纸张施胶度变化趋缓,当PAE与CMC的电荷比为8.0时,继续增加PAE与CMC的电荷比,纸张的施胶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浆内施胶 Pae CMC 电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self-crosslinked acrylate emulsion with high elasticity and it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立军 武凤琴 +2 位作者 李冬霜 杨建 李荣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24-328,共5页
Using butyl acrylate(BA),methyl methacrylate(MMA),methacrylic acid(MAA) and mixed emulsifier as raw materials,the self-crosslinked emulsion was prepared via pre-emulsified and semi-continuous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 Using butyl acrylate(BA),methyl methacrylate(MMA),methacrylic acid(MAA) and mixed emulsifier as raw materials,the self-crosslinked emulsion was prepared via pre-emulsified and semi-continuous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esence of N-hydroxymethyl acrylamide and poly solidum maleate. The influence of mass ratio of BA to MMA,amount of N-hydroxymethyl acrylamide and poly solidum maleate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lf-crosslinked emulsion was studied. Possible cross-linked mechanism of self-crosslinked monomer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ulsion viscosity and shear rat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crosslinked acrylate emulsion with high elasticity can be synthesized when the mass fractions of BA is 60%,MMA is 40%,and added amount of N-hydroxymethyl acrylamide is 2.5%-3.0% and added amount of poly solidum maleate is 0.3%-0.4%. The self-crosslinkage process of N-hydroxymethyl acrylamide involves two steps. One is copolymerization of N-hydroxymethyl acrylamide and acrylate,the other is cross-linkage among polymer molecules via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methylol. The emulsion is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pseudo-plastic fluid and belongs to non-Newtonian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crosslinkage acrylate emulsi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condensa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