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丙烯酰胺低质量分数接枝共聚反应及产物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仁保 岳湘安 张秋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4,共3页
对作为调剖剂的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降低,接枝共聚反应产物的储能模量即弹性明显降低,而耗损模量即粘性的降低幅度较小,反映了产物的分子质量在减小。在低质量分... 对作为调剖剂的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降低,接枝共聚反应产物的储能模量即弹性明显降低,而耗损模量即粘性的降低幅度较小,反映了产物的分子质量在减小。在低质量分数条件下,由于淀粉易沉降,造成其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时体系的不均匀反应,体系上部呈溶液状态,而下部为冻胶;反应物质量分数越低,产物上部分出液体的体积越大。提高温度,缩短反应时间,分出液体的体积会减小。添加剂AL-3有助于水溶性淀粉的分散,从而使反应后体系的分水体积减小。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溶解时间越长、搅拌越充分,淀粉溶解越好,则反应后体系的分水体积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淀粉 接枝共聚 粘弹性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硅酸钠复合凝胶体系的制备及封堵性能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仁保 侯永利 +2 位作者 刘翔 贺丰果 孙玉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对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条件后,再加入硅酸钠-USC(成胶控制剂)溶液,反应10 h后最终形成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凝胶。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硅酸钠后,其储能模量和耗损模量均大于原接枝体系。相同条... 对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条件后,再加入硅酸钠-USC(成胶控制剂)溶液,反应10 h后最终形成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凝胶。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硅酸钠后,其储能模量和耗损模量均大于原接枝体系。相同条件下,复合凝胶材料的柔量低于淀粉接枝体系,即其形变能力较差;随着温度的增加,复合凝胶的柔量降低,体系的形变能力随温度变化较敏感。封堵实验结果表明,不加硅酸钠的接枝共聚物对填砂管的封堵率达到97%,而复合凝胶材料的封堵率达到99.9%。这是由于硅酸钠凝胶的存在,增加了凝胶自身强度,生成的凝胶与岩石颗粒有一定的粘接力,从而明显提高了体系的封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丙烯酰胺 可溶性淀粉 接枝共聚 复合凝胶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纤维素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调剖堵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磊 蒲春生 +3 位作者 杨靖 陈庆栋 桑海波 赵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3-506,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得到超细纤维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调剖剂主剂的最佳配方为:2000 mg/L接枝共聚物C-PAM+1000 mg/L交联剂PF+20 mg/L控制剂氯化铵,考察了该调剖剂体系的抗盐性、耐温性及抗剪切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盐... 通过室内实验得到超细纤维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调剖剂主剂的最佳配方为:2000 mg/L接枝共聚物C-PAM+1000 mg/L交联剂PF+20 mg/L控制剂氯化铵,考察了该调剖剂体系的抗盐性、耐温性及抗剪切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盐性,在自来水中的初始黏度为30 m Pa·s,成胶后的凝胶强度为3.5×104m Pa·s,在矿化度100 g/L的模拟地层水中成胶后的凝胶强度为3×104m Pa·s。该调剖剂体系适用于60数80℃的中性油藏,形成凝胶的稳定期超过80 d。该调剖剂体系具有较强的抗剪切性,在经过高速剪切(剪切速率100 s-1)后,初始黏度保留率在60%以上,成胶后凝胶强度保留率在80%以上。综上,超细纤维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PAM可应用于调剖堵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调剖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