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AE) technique in crack monitor during fatigue test of pump rods 被引量:3
1
作者 XIA Yong-fa LI Hai-ling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水泵杆 机械疲劳 声音散射法 裂缝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ustic emission precursors of static and dynamic instability for coarse-grained hard rock 被引量:18
2
作者 SU Guo-shao GAN Wei +1 位作者 ZHAI Shao-bin ZHAO Guo-f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883-2898,共16页
To investigate the acoustic emission(AE)precursors of coarse-grained hard rock instability,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ockburst and slabbing process of granite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true triaxial test system.The e... To investigate the acoustic emission(AE)precursors of coarse-grained hard rock instability,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ockburst and slabbing process of granite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true triaxial test system.The evolution of the AE signals was monitored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AE hit rate,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AE hit number,AE count rate,b-value,dominant frequency and microcrack type.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rock slabbing occurs,the AE precursors tha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final dynamic instability(rockburst)are as follows:indicators such as the AE hit rate and AE count rate suddenly increase and then suddenly decrease;the AE hit rate exhibits a“quiet period”;during the“quiet period”,a small number of high-amplitude and low-frequency hits occur,and th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shear fracture continue to increase.The AE precursors for the final static instability(spalling)are as follows:both the AE hit rate and the b-value continuously decrease,and intermittent sudden increases appear in the high-frequency hits or the AE count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BURST slabbing SPALLING acoustic emission true triaxia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quantum neural networks in localiz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被引量:6
3
作者 Aidong Deng Li Zhao Wei X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3期507-512,共6页
Due to defects of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localization,which influences by spee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model waveforms and waveform distortion in transmitting process,a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ca... Due to defects of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localization,which influences by spee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model waveforms and waveform distortion in transmitting process,a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localization of the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However,in back 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the BP algorithm is a stochastic gradient algorithm virtually,the network may get into local minimum and the result of network training is dissatisfactory.It is a kind of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the form of quantum chromosomes,the random observation which simulates the quantum collapse can bring diverse individuals,and the evolutionary operators characterized by a quantum mechanism are introduced to speed up convergence and avoid prematurity.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ing of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 has fast convergent and higher localization accuracy,so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is worth researching further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emission(ae LOCALIZATION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QGA) back 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under impact loading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希灵 李夕兵 +2 位作者 洪亮 尹土兵 饶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571-3577,共7页
Acoustic emis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ystem(SHPB) on 50-mm-diameter bars of granite, limestone, sandstone and skar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distribution of hits is n... Acoustic emis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ystem(SHPB) on 50-mm-diameter bars of granite, limestone, sandstone and skar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distribution of hits is not well centralized around 50 d B, and that some hits with large amplitudes, usually larger than 70 d B, occur in the early stages of each tes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findings from static and low-loading-rate tests. Furthermore, the dominant frequency range of the recorded acoustic emission waveforms is between 300 k Hz and 500 k Hz, and frequency components higher than 500 k Hz are not significant. The hit with the largest values of amplitude, counts, signal strength, and absolute energy in each test, displays a waveform with similar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greater correlation with the waveform obtained from the elastic input bar of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waveforms of the other hit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hit with the largest values of amplitude, counts, signal strength, and absolute energy is generated by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instead of fracture within the rock speci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acoustic emission(a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 hit driven features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通道AE盲源分离的结构损伤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鹏举 王博成 +1 位作者 刘欣 刘应礼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2-1009,1043,共9页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能够实现复杂板状结构损伤定位,但多数AE检测定位方法仅针对单AE源的情况,而实际中复杂板状结构产生损伤时会伴随多个AE卷积混合信号。为了解决工程中多AE源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单通道AE盲分离-模态提...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能够实现复杂板状结构损伤定位,但多数AE检测定位方法仅针对单AE源的情况,而实际中复杂板状结构产生损伤时会伴随多个AE卷积混合信号。为了解决工程中多AE源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单通道AE盲分离-模态提取定位方法。首先,对采集的AE信号进行信号降噪,使用单通道盲源分离算法分离出无回波成分的AE信号,将多源定位转为多个单源定位问题;其次,通过提取单频模态,求取声波传播速度,估计到达时间差来进行疲劳裂纹损伤定位;最后,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和钢箱梁桥断铅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通过载荷破坏AE检测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应用于复杂板状结构多AE源定位问题,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状结构体 声发射 多源定位 ae盲分离-模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及声发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琼 宋嘉欣 +6 位作者 刘卫华 何吉祥 徐政语 张作冬 葛洪魁 邹雨时 王洋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43,共15页
本文开展了页岩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基于声发射定位和声发射特征参数,研究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过程,结果表明:(1)根据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页岩水力压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主破裂阶段以及体... 本文开展了页岩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基于声发射定位和声发射特征参数,研究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过程,结果表明:(1)根据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页岩水力压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主破裂阶段以及体积破裂阶段.(2)初始阶段,压力处于上升期,声发射数量较少,b值较大,主要是混合型裂缝,声发射频率较低,表明在岩石内部形成均匀的微小裂隙,并初步形成优势方位的主裂缝.(3)主破裂阶段,随着压力的上升,直至达到储层破裂压力,声发射率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高能量声发射事件,b值降低,声发射频率较高,在井筒附近形成了拉伸型的主裂缝.(4)体积破裂阶段,压力虽然大幅降低,但岩心内部依然产生了大量的微破裂,裂缝主要沿主裂缝呈弥散式扩展并形成复杂的体积裂缝网络,这一阶段声发射b值较大,声发射数目较多,主要为剪切型裂缝.(5)实验室中的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特征,与现场水力压裂微震监测结果一致,现场水力压裂后在闷井阶段也会产生大量的微震事件.本文研究的结果对于现场水力压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物模实验 声发射 主破裂 体积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后白砂岩物理力学性质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7
作者 赵奎 沈德康 +4 位作者 曾鹏 杨贤达 熊良锋 龚囱 李从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225,共10页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次数与冻融时长对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白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种冻融时长与5种冻融循环次数的冻融试验,并对冻融循环后的白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重点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冻融时长对白砂岩物理力学...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次数与冻融时长对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白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种冻融时长与5种冻融循环次数的冻融试验,并对冻融循环后的白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重点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冻融时长对白砂岩物理力学性质及声发射特征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白砂岩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主频多重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冻融时长的增加,白砂岩的质量、纵波波速、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逐渐减小,孔隙度与峰值应变逐渐增加;②冻融循环对白砂岩孔隙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T2谱总面积的显著增长和大孔的快速扩展,且冻融时间的增加会加剧岩石内部的孔隙扩展和结构破坏;③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压密阶段上凹程度减弱,弹性阶段斜率逐渐减小,屈服阶段非线性变形加剧,破坏阶段变形量增大,且较长冻融时长,导致岩样结构劣化显著;④声发射事件率变化可划分为初始活跃阶段、稳定增长阶段和陡增高峰阶段。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累计声发射事件率不断增加,随着冻融时长的增加,累计声发射事件率增长更显著;⑤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冻融时长的增加,声发射多重分形参数Δα减小,Δf增大,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降低了声发射信号差异性,随着冻融时长的增加,声发射信号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冻融时长 物理力学性质 声发射(ae) 多重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盾构隧道预应力双层衬砌力学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亚 王士民 +2 位作者 马晓斌 刘畅 廖少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198,共11页
由于在承受高内水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近年来预应力双层衬砌结构在输水盾构隧道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揭示预应力双层衬砌结构的力学特性,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盾构隧道为原型,创新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方法并结合声发射探测技... 由于在承受高内水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近年来预应力双层衬砌结构在输水盾构隧道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揭示预应力双层衬砌结构的力学特性,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盾构隧道为原型,创新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方法并结合声发射探测技术,对预应力双层衬砌结构在施工和运行全过程的内力、接触压力、位移以及损伤破坏等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拼装阶段,管片衬砌结构能够单独承担外水土压力,在预应力张拉阶段,管片衬砌和预应力衬砌均全环受压,而随着内水压的逐级施加,结构的轴压力逐渐减小,但在1.5 MPa内水压下,结构仍保持大部分区域受压;在预应力张拉阶段,管片衬砌和预应力衬砌脱开,不考虑其相互作用,在运行阶段,脱开区域闭合,两结构协调承载;随着预应力的逐级张拉,双层衬砌结构的位移线性增加,在张拉完成时,位移值和截面椭圆率分别达到1.37 mm和0.012‰,施加1.5 MPa内水压后,位移值减小至1.30 mm,截面椭圆率增加到0.20‰;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双层衬砌结构的渐进性损伤经历了初始弹性阶段和细观损伤阶段,结构内部从缺陷压密到逐渐出现损伤,但并未出现宏观裂纹,故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盾构隧道 预应力双层衬砌 力学特性研究 相似模型试验 声发射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速率下松散颗粒直剪试验声发射特征
9
作者 吴鑫 罗筱毓 +3 位作者 李龙灿 刘永红 朱旭 林华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松散颗粒堆积体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广泛存在.为研究其力学性质和失稳过程,基于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探究松散体剪切过程的声学特征演化规律.首先,分析松散颗粒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AE特征参数;其次,结合加载过程的力学... 松散颗粒堆积体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广泛存在.为研究其力学性质和失稳过程,基于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探究松散体剪切过程的声学特征演化规律.首先,分析松散颗粒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AE特征参数;其次,结合加载过程的力学特征对AE演化阶段进行划分;最后,利用频谱变化和小波包能量占比进一步验证松散颗粒剪切破坏的AE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能量和振铃计数随剪切过程而逐步增大,且剪切速率越快,能量和振铃计数增幅越大;小事件数与大事件数的比值(b值)在剪切过程中逐渐降低,剪切速率越大,b值越小;不同速率下的颗粒抗剪强度约为140kPa,剪切力峰值集中在400N左右,振铃计数、AE能量与b值在剪切运动过程中的变化与剪切破坏阶段密切相关;频谱重心会随剪切过程逐步降低,从大约350 kHz降低至250kHz,同时,较低频带能量占比增加、较高频带能量占比减少,导致频谱重心不断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颗粒 剪切速率 声发射 频谱分析 小波包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脆性岩石的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及破坏规律
10
作者 张新春 邹有云 +5 位作者 王敬德 杨萌涛 刘增炜 孙青松 宋兆鑫 李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141-5150,共10页
为了实现岩石山区嵌岩桩基础优化设计和有效预防岩体破裂,对不同岩性脆性岩石的压缩力学行为和破坏规律进行实验和数值研究。首先,基于自制的压缩试验系统对5种常见脆性岩石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岩石山区嵌岩桩基础优化设计和有效预防岩体破裂,对不同岩性脆性岩石的压缩力学行为和破坏规律进行实验和数值研究。首先,基于自制的压缩试验系统对5种常见脆性岩石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监测系统并搭配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对不同强度脆性岩石在压缩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此外,结合非线性显式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方法,获得不同岩石临界破坏前兆特征及损伤破坏演化规律,实验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脆性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有明显声发射现象产生,振铃计数与累计能量的活跃程度能有效表征试件的内部损伤;在加载初期试件表面无明显裂纹产生,但随着压缩应力的增加,试件表面出现较多塑性变形区;需要指出的是,当应力达到峰值应力时,试件瞬间沿着塑性变形区发生破坏,不再产生新的裂纹;局部应变的分布和演化可直观预测新生裂隙的孕育和扩展。研究成果可为岩石破坏监测预警和山区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脆性岩石 声发射(ae) 数字图像技术(DIC) 破坏特征 有限元(FE)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压缩冻融裂隙砂岩疲劳破坏机理与本构模型研究
11
作者 任建喜 刘政 +3 位作者 谷禹 张凡 谢易 张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0-687,共8页
西部铁路、公路沿线的高陡裂隙岩体边坡在冻融循环与疲劳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容易诱发边坡失稳等灾害,亟需研究三轴疲劳压缩作用下冻融裂隙砂岩的破坏机理。为研究冻融裂隙砂岩宏细观疲劳破坏规律,完成了三轴疲劳压缩作用下冻融裂隙砂岩宏... 西部铁路、公路沿线的高陡裂隙岩体边坡在冻融循环与疲劳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容易诱发边坡失稳等灾害,亟需研究三轴疲劳压缩作用下冻融裂隙砂岩的破坏机理。为研究冻融裂隙砂岩宏细观疲劳破坏规律,完成了三轴疲劳压缩作用下冻融裂隙砂岩宏观力学试验,同时进行声发射监测分析,并采用核磁共振试验分析其细观破坏规律,建立内变量疲劳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剪切破坏角度与裂隙倾角呈正相关,峰值强度、应变与裂隙倾角呈负相关;砂岩主裂隙衍生支裂隙,随裂隙角度的增大,破坏程度加剧,破坏形态趋于复杂化;声发射振铃数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增加,且破坏阶段累计振铃数远大于疲劳阶段累计振铃数;砂岩在20次冻融循环后,T2图谱出现较小的左移现象,疲劳加载试验后,各峰值信号增幅明显,甚至出现新的第四峰;基于岩石内变量理论,建立以轴向残余应变为内变量的疲劳本构模型,理论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裂隙砂岩 疲劳 破坏机理 声发射 核磁共振试验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时间序列的岩爆预测模型 被引量:28
12
作者 彭琦 张茹 +2 位作者 谢和平 曲宏略 龙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6-1440,共5页
根据现场岩爆监测中声发射(AE)时间序列的特点,采用小波神经网络与突变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针对监测到的声发射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声发射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再运用突变理论对预测的声发射建立了岩... 根据现场岩爆监测中声发射(AE)时间序列的特点,采用小波神经网络与突变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针对监测到的声发射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声发射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再运用突变理论对预测的声发射建立了岩爆突变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声发射的预测精度较高,岩爆预测结果与现场情况一致,证明了该模型工程实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ae 小波神经网络 突变理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S-AE单轴压缩下的煤岩损伤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来兴平 吴学明 +1 位作者 高喜才 伍永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5-378,共4页
基于MTS-AE单轴压缩条件下,对煤岩损伤、变形与破裂过程进行了测试;运用损伤变量理论,分析单轴压条件下煤样损伤破裂阶段的声发射能量-应力/应变参数与损伤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特征规律。研究结果可对现场安全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MTS-ae 煤岩损伤 单轴压缩 声发射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的煤岩破裂与动态失稳特征实验及综合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来兴平 张勇 +1 位作者 奚家米 张海燕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2,305,共5页
要进行大尺度采空区衍生动力学灾害的准确预测预报,必须进行煤岩破裂与演化为动力学失稳的定量化实验的前期研究。大柳塔煤矿1-2煤处于厚风积沙、浅埋深、薄基岩工程与地质环境中,要实现6m厚煤层一次全厚开采,采后形成大范围采空区上覆... 要进行大尺度采空区衍生动力学灾害的准确预测预报,必须进行煤岩破裂与演化为动力学失稳的定量化实验的前期研究。大柳塔煤矿1-2煤处于厚风积沙、浅埋深、薄基岩工程与地质环境中,要实现6m厚煤层一次全厚开采,采后形成大范围采空区上覆煤岩破裂并演化为动力学失稳,极易诱发衍生灾害。基于对1-2煤破裂失稳的声发射相关实验,综合分析煤岩破裂声发射总事件、能率与时间的之间的定量关系,包括加载上升阶段、初始破裂阶段、加速破裂阶段、破裂失稳后能量下降阶段与回弹阶段,这有助于确定合理的失稳前兆判据,以期对开采过程中诱发动力灾害的危险源在线辨识及预警提供定量化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煤岩破裂实验 动力学失稳 特征参数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传播规律监测急倾煤层掘进期动力现象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贵春 邹银辉 +1 位作者 李建功 张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5,共4页
为了考察急倾斜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动力现象的声发射监测效果,对声发射在煤岩体内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使用AEF-2型便携式声发射仪对东林煤矿井下煤层内的声发射传播规律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出了声发射信号的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大呈... 为了考察急倾斜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动力现象的声发射监测效果,对声发射在煤岩体内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使用AEF-2型便携式声发射仪对东林煤矿井下煤层内的声发射传播规律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出了声发射信号的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大呈指数衰减关系,且衰减系数约为0.314 1。据声发射传播规律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动力现象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当实际监测的振幅衰减系数与回归分析得出的衰减系数差距较大时,AE监测到的振幅衰减曲线上会出现异常点;当监测曲线出现异常点时,即为发生动力现象的位置大多集中在掘进面再向前掘进4~6m。利用声发射传播规律对动力现象进行监测,可实现动力灾害的超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传播规律 监测 动力现象 急倾斜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磁声法MAE检测钢结构构件应力的机理和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威 苏三庆 王社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2-325,共4页
分析了磁声发射的产生与接收、磁声发射与磁致伸缩、磁声发射的应力检测机理,应力对磁声发射的影响,磁声发射的检测系统等几个方面.从这些方面说明了用磁声发射来实施应力检测是可行的.证明磁声发射的强度既受外磁场变化影响,又受应力... 分析了磁声发射的产生与接收、磁声发射与磁致伸缩、磁声发射的应力检测机理,应力对磁声发射的影响,磁声发射的检测系统等几个方面.从这些方面说明了用磁声发射来实施应力检测是可行的.证明磁声发射的强度既受外磁场变化影响,又受应力变化影响,并且磁声发射的变化幅度与所受应力大小有一定的关系,据此可为磁声发射检测铁磁材料的应力状态提供依据.但由于磁声发射的强度和施加于构件上应力状态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结合磁声发射和巴克豪森BN两种方法各自优点的应力检测更比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声发射 钢结构构件 应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和缝隙对正交胶合木胶层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曲家磊 刘博杨 +4 位作者 张焕民 李明月 徐金梅 任海青 龚迎春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采用真空加压和气囊加压制备欧洲云杉(Picea abies)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CLT),先采用层板侧面施胶工艺,分析真空加压方式和气囊加压方式以及不同压力(0.4、0.6和0.8 MPa)对CLT胶层剪切性能的影响;再采用层板侧面不施胶工... 采用真空加压和气囊加压制备欧洲云杉(Picea abies)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CLT),先采用层板侧面施胶工艺,分析真空加压方式和气囊加压方式以及不同压力(0.4、0.6和0.8 MPa)对CLT胶层剪切性能的影响;再采用层板侧面不施胶工艺,探究相邻层板缝隙宽度(2、4和6 mm)对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声发射信号特征判断CLT层间剪切损伤类型及动态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真空与气囊加压压力对CLT胶层剪切强度和浸渍剥离存在显著影响;CLT胶层剪切木材破坏模式主要有靠近胶层木材剪切破坏,中间层沿木射线方向呈不连续破坏,以及早晚材轮界面剪切破坏;当气囊加压压力为0.8 MPa,CLT常温浸渍、煮沸浸渍和真空加压浸渍剥离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层板缝隙宽度对CLT层间剪切强度存在显著影响,当表层和横向层层板缝隙宽度增加至6 mm时,层间剪切强度相对层板侧面施胶(缝隙宽度0 mm)降低了43.7%,横向层从滚动剪切破坏转变为层板滑移和缝隙处裂纹延展到胶层开裂破坏。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能量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CLT层间剪切损伤演化过程:在形变阶段,AE能量信号较少,木材纤维束发生屈曲,张拉型微裂纹开始萌生;在裂纹扩展阶段,AE累计能量呈现直线上升,高RA(rise time/amplitude)值、低AF(average frequency)值的剪切型裂纹信号增多;在破坏阶段:AE能量信号形成局部峰值,高RA值、低AF值的剪切型裂纹信号占比达到22.31%,CLT破裂形式由张拉型破坏向拉剪复合破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胶层剪切性能 层间剪切性能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技术与HHT的环锭纱拉伸断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薛亚静 林兰天 张福乐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3-79,共7页
在常规纱线拉伸强力仪上采用自主搭建的声发射检测系统,分别采集涤纶长丝和环锭纱在拉伸破坏过程中的声频,利用Matlab软件编制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程序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以获取纱线拉伸过程中各破坏源的时频特征。... 在常规纱线拉伸强力仪上采用自主搭建的声发射检测系统,分别采集涤纶长丝和环锭纱在拉伸破坏过程中的声频,利用Matlab软件编制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程序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以获取纱线拉伸过程中各破坏源的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AE信号经HHT可识别涤纶环锭纱拉伸过程所涉及的纤维断裂和纤维滑移2种模式,其特征频率分别为30,20kHz和6,3kHz,本研究为纱线拉伸断裂机理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延伸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纺纱 涤纶环锭纱 拉伸 断裂 滑移 HHT 声发射 特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流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的机械性能分析及在线无损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新龙 邹延生 +2 位作者 成立 陶博 廖瑞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3-2042,共10页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连接件作为阳极饱和电抗器的支撑件是高压换流站内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机械性能对于换流站的安全至关重要。该文对近10年的GFRP连接件故障情况进行调研,共发现53起表面裂纹故障,并对随机抽取的3支裂纹GFRP连接件的...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连接件作为阳极饱和电抗器的支撑件是高压换流站内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机械性能对于换流站的安全至关重要。该文对近10年的GFRP连接件故障情况进行调研,共发现53起表面裂纹故障,并对随机抽取的3支裂纹GFRP连接件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其开裂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发射(AE)的机械性能在线无损检测方法。首先,对全新和已出现裂纹的GFRP连接件进行理化分析,明确机械应力导致的物理损伤是机械强度失效的原因;其次,建立考虑实际振动情况的GFRP连接件三维仿真模型,分析开裂位置的应力大小,进一步明确故障原因;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的机械性能在线无损检测方法,构建GFRP连接件机械性能评估方程。结果表明,裂纹GFRP连接件机械性能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误差在1.4%~3.2%,表明声发射方法具备实现GFRP连接件机械性能在线无损评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阀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连接件 裂纹分析 声发射无损检测技术 剩余机械强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麻岩单轴压缩条件下破裂过程AE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国军 黄润秋 +2 位作者 许强 林锋 汤明高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2-477,共6页
本文针对小湾水电站坝基典型片麻岩实际,通过磨片试验分析了黑云母花岗片麻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印证了岩石强度与矿物含量以及矿物强度有关。对该片麻岩进行了单轴压缩破裂过程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了该黑云母花岗片麻岩的破裂失稳的声... 本文针对小湾水电站坝基典型片麻岩实际,通过磨片试验分析了黑云母花岗片麻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印证了岩石强度与矿物含量以及矿物强度有关。对该片麻岩进行了单轴压缩破裂过程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了该黑云母花岗片麻岩的破裂失稳的声发射过程,分析了岩石内部裂纹随时间、应力、应变变化,对应声发射发展形态,这对于分析岩石破裂失稳机制十分有意义的。试验结果表明:片麻岩属于坚硬-极坚硬岩石,声发射活动规律大体相同,存在明显AE增强点。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振铃计数率适合用来预测岩石的破裂各个阶段。片麻岩的应力-应变关系满足2次多项式关系、应变-声发射累计数关系都满足3次多项式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岩石的破坏机理以及岩石破坏的前兆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单轴压缩 小湾水电站坝基 岩石破裂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