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兼具力学性能与高效阻燃性能粘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宋婉萌 王宝弘 +3 位作者 孙宇 杨家祥 刘云 王玉忠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6,共9页
针对植酸阻燃剂在轧烘焙高温整理条件下会对纤维素基织物产生严重的损伤,造成力学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通过植酸与麦芽糖醇反应合成植酸改性麦芽糖醇阻燃剂(PAMA),并将其通过轧烘焙工艺应用于粘胶织物整理。探讨了阻燃剂对粘胶织物在高... 针对植酸阻燃剂在轧烘焙高温整理条件下会对纤维素基织物产生严重的损伤,造成力学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通过植酸与麦芽糖醇反应合成植酸改性麦芽糖醇阻燃剂(PAMA),并将其通过轧烘焙工艺应用于粘胶织物整理。探讨了阻燃剂对粘胶织物在高温整理条件下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植酸与麦芽糖醇的量比为1∶3时,合成的阻燃剂显著提升了织物的阻燃性能,同时有效保持了其力学性能;处理后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提高至30.1%,高温区的热稳定性有所提升,残炭量显著增加,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82%;烟释放下降明显;断裂强力保留高达98%,相比于纯植酸整理的织物,断裂强力提升近400%;PAMA阻燃剂在高温条件下展现出优异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织物 生物基阻燃剂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植酸 麦芽糖醇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干湿循环-荷载综合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特性分析
2
作者 周志刚 何斯华 +2 位作者 黎凯 黄红明 章泽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为研究酸雨环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水泥稳定碎石受酸雨、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试件进行中性化测试和微观检测,揭示不同酸度、干湿循环周期和荷载循环次数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劣... 为研究酸雨环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水泥稳定碎石受酸雨、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试件进行中性化测试和微观检测,揭示不同酸度、干湿循环周期和荷载循环次数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劣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7个周期的干湿循环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强度会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加,并且在短期的酸雨侵蚀试验中,试件内部的中性化程度很低;在pH=3的酸雨环境中,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试件由外而内不断劣化,其强度随之降低;在同样的酸雨环境中,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综合作用对试件强度的削弱更为明显,而且两者作用的顺序不同亦会对试件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演化模型,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旧路改造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残余强度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干湿循环 荷载循环 水泥稳定碎石 强度 演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刺激素对冬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吴金怡 常静静 +6 位作者 朱雪梅 李静 陈潇 宋钊 陈雷 涂攀峰 张白鸽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
【目的】筛选出有利于培育冬瓜壮苗的生物刺激素,并确定最适宜的使用浓度。【方法】以‘铁柱2号’黑皮冬瓜为试验材料,研究8种生物刺激素(海藻精、海藻肥、多肽、褐藻寡糖、黄腐酸、虾红素、虾青素和乳糖肽)对冬瓜幼苗质量的影响,通过... 【目的】筛选出有利于培育冬瓜壮苗的生物刺激素,并确定最适宜的使用浓度。【方法】以‘铁柱2号’黑皮冬瓜为试验材料,研究8种生物刺激素(海藻精、海藻肥、多肽、褐藻寡糖、黄腐酸、虾红素、虾青素和乳糖肽)对冬瓜幼苗质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生物刺激素种类及浓度处理下冬瓜幼苗的壮苗指数和根系活力,筛选出最适宜的生物刺激素浓度进行后续试验,再对不同生物刺激素处理下冬瓜幼苗根系形态、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8种生物刺激素促进冬瓜幼苗生长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适宜浓度的生物刺激素能显著提高冬瓜幼苗的生长质量,表现为株高、茎粗、根系生长和光合能力的提升。0.2 g/L褐藻寡糖为最佳处理,该处理冬瓜幼苗的茎粗、株高、根体积、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15.03%、43.42%、359.41%、121.62%、61.11%和58.30%。0.5g/L黄腐酸和0.5g/L乳糖肽处理表现次优,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185.16%和14.34%、叶面积增加50.04%和27.79%、叶绿素a+b总量提高54.05%和51.3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冬瓜幼苗的促生效果表现为0.2g/L褐藻寡糖(得分0.97)>0.5g/L黄腐酸(0.64)>0.5g/L乳糖肽(0.62),显著优于对照(0.10)。【结论】适宜浓度的生物刺激素能显著提高冬瓜幼苗的壮苗指数和根系活力,其中褐藻寡糖在0.2g/L浓度下效果最佳,黄腐酸和乳糖肽在0.5g/L浓度下表现出良好的壮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褐藻寡糖 黄腐酸 乳糖肽 冬瓜 育苗 壮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庙子膨润土胶体释放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娜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8-1006,共9页
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缓冲回填材料膨润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会释放出胶体,而胶体会直接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因此,膨润土遇水释放胶体研究是处置库系统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高庙子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离... 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缓冲回填材料膨润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会释放出胶体,而胶体会直接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因此,膨润土遇水释放胶体研究是处置库系统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高庙子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离子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与浊度的关系曲线,并对这些因素影响胶体释放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阳离子种类抑制膨润土释放胶体排序依次为Li^(+)<Na^(+)<K^(+)<NH_(4)^(+)<Zn^(2+)<Mg^(2+)<H+<Ca^(2+);阴离子中除OH-对胶体释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外,其他阴离子基本对胶体释放影响不大;溶液离子强度越大,抑制膨润土胶体释放的能力越强;膨润土在中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胶体;在20~50℃之间,升高温度有利于膨润土胶体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庙子膨润土 胶体 浊度 离子强度 温度 酸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对致密碳酸盐岩力学特性影响
5
作者 苟波 王琨 +2 位作者 李骁 詹立 刘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采用超临界CO_(2)破致密碳酸盐岩具有破裂压力低,易形成复杂缝特点,但其作用的力学机理尚未清晰。选用马家沟组致密白云岩样,采用高温高压超临界CO_(2)饱和流体法,研究了岩样在超临界CO_(2)+地层水的流体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物性、声波... 采用超临界CO_(2)破致密碳酸盐岩具有破裂压力低,易形成复杂缝特点,但其作用的力学机理尚未清晰。选用马家沟组致密白云岩样,采用高温高压超临界CO_(2)饱和流体法,研究了岩样在超临界CO_(2)+地层水的流体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物性、声波响应、岩石力学特性和破裂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化学溶蚀作用引起溶蚀孔径增大,岩样孔隙度、渗透率增加,而声波速度、动态和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均下降;当浸泡时间大于1.0 d后,岩样物性参数增大和力学强度降低明显;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岩样破裂形态由单一低角度剪切缝向高角度剪切缝、共轭缝和剪切、张型复合缝等复杂形态发展;压裂短时间内(小于1.0 d)超临界CO_(2)+地层水形成的弱酸对岩石力学强度劣化程度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超临界CO_(2) 前置酸压 力学强度 破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污染红黏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6
作者 蒙剑坪 李善梅 +2 位作者 廖勇彬 张浩 李骏武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通过在红黏土中掺入不同含量富里酸粉末制样,并对试样采用蒸馏水饱和浸泡,对浸泡龄期为7 d、14 d和28 d的试样进行直剪试验,分析不同富里酸掺入量和浸泡时间对红黏土试样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富里酸的掺入会降低土样的抗剪强度... 通过在红黏土中掺入不同含量富里酸粉末制样,并对试样采用蒸馏水饱和浸泡,对浸泡龄期为7 d、14 d和28 d的试样进行直剪试验,分析不同富里酸掺入量和浸泡时间对红黏土试样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富里酸的掺入会降低土样的抗剪强度,土样的黏聚力随富里酸掺入量增加而提高,内摩擦角则随富里酸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相同富里酸掺入量下,浸泡时间越长,黏聚力越大,内摩擦角则越小。富里酸分子的羧基、羟基、羰基、甲氧基等活性官能团与土体矿物表面形成吸附作用,使得富里酸包裹在土颗粒表面,对土颗粒间形成联结作用,从而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富里酸 红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强度对乳清蛋白-透明质酸乳液凝胶结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慧勇 赵晓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1,共7页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浓度Na^(+)、Ca^(2+)对于乳清分离蛋白-透明质酸乳液凝胶结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制备乳清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物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200 mmol/L)的NaCl、CaCl2制成乳液凝胶;利用粒径电位、内...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浓度Na^(+)、Ca^(2+)对于乳清分离蛋白-透明质酸乳液凝胶结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制备乳清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物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200 mmol/L)的NaCl、CaCl2制成乳液凝胶;利用粒径电位、内源荧光测定溶液性质。通过测定乳液凝胶质构、持水性、流变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乳液凝胶网络结构。结果表明,加入离子使乳液凝胶具有更好的质构、流变性能、持水性和更均匀更紧凑的网络结构,提高了乳液凝胶稳定性。Na^(+)浓度为50 mmol/L时,溶液电位绝对值最高,凝胶质构、流变性能、持水性较好,此时乳液凝胶有良好的网络结构。Ca^(2+)浓度为50 mmol/L时,乳液凝胶质构性能最好、保水能力最强,有良好的乳液凝胶网络结构。为乳清蛋白基乳液凝胶的凝胶特性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透明质酸 离子强度 乳液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研发及其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8
作者 冯兴武 刘正奎 +3 位作者 郑桐 尹晓静 杨琪 段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酸溶性暂堵剂对地层伤害较大,解堵较麻烦,油溶性暂堵剂不适合高含水的油层;河南油田低渗透油藏地层温度为50~120℃,注水驱油见水快,常规水溶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和聚乳酸暂堵剂水解温度大于80℃,不能完全满足低渗透油藏暂堵压裂的需求。结... 酸溶性暂堵剂对地层伤害较大,解堵较麻烦,油溶性暂堵剂不适合高含水的油层;河南油田低渗透油藏地层温度为50~120℃,注水驱油见水快,常规水溶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和聚乳酸暂堵剂水解温度大于80℃,不能完全满足低渗透油藏暂堵压裂的需求。结合颗粒类水溶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和聚乳酸暂堵剂的特性和暂堵原理,采用催化剂和抑制剂使聚乙醇酸和聚乳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聚乙醇酸和聚乳酸融合物,再加入成核剂及结晶促进剂,可得到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经测试,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在50~120℃温度下具有常规聚乙醇酸暂堵剂的溶解性能和暂堵强度;当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的总用量占比达到18%、粗粒径与细粒径质量配比接近1:1时,其封堵强度大于40 MPa,暂堵性能良好。现场试验7井次,加入改性聚乙醇酸暂堵剂后,单井施工压力最高增加了6.1 MPa,日增油5.3 t,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转向压裂 聚乙醇酸 水溶性 暂堵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
9
作者 谭波 刘湘伶 +2 位作者 曹忠露 陈平 唐琛皓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冻融烘次数的增加,处治后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在3种试验条件下的劈裂强度与残留强度比呈整体下降趋势;冻融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冻融烘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花岗岩集料 冻融循环 劈裂强度 长期水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O_(4)溶液作用下一元碱激发钨尾矿基胶凝材料强度及微观特征
10
作者 夏炜燕 刘之葵 +1 位作者 李善梅 曹佳豪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283,共8页
针对碱激发材料的耐酸性,研究以NaOH、KOH为激发剂,某钨尾矿为前驱体,设置3种碱固比(碱激发剂质量与尾矿质量之比)、考虑3种pH值的溶液,分析了H_(2)SO_(4)溶液作用下碱激发钨尾矿基胶凝材料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合扫描电镜(S... 针对碱激发材料的耐酸性,研究以NaOH、KOH为激发剂,某钨尾矿为前驱体,设置3种碱固比(碱激发剂质量与尾矿质量之比)、考虑3种pH值的溶液,分析了H_(2)SO_(4)溶液作用下碱激发钨尾矿基胶凝材料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合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试结果,探讨了H_(2)SO_(4)溶液对碱激发钨尾矿基胶凝材料试样强度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蒸馏水对一元碱激发钨尾矿基凝胶材料试样强度的软化作用强于硫酸溶液,主要是由于难溶的硫酸钙以及生成的凝胶覆盖在试样表面减缓了酸腐蚀,且膜状凝胶抵抗酸侵蚀的能力强于三维网状凝胶。硫酸溶液作用下碱激发钨尾矿基胶凝材料试样的强度受碱类型、碱浓度和溶液浓度共同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钨尾矿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 钨尾矿 硫酸 强度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石膏不同方法制备的Ⅱ型硬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学茂 张紫涵 +1 位作者 狄红丰 刘松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为促进工业固废钛石膏资源再利用,了解硬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方法以钛石膏为原料,采用加压水热法和酸浸法合成Ⅱ型硬石膏,研究不同方法合成的硬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加压水热法和酸浸法合成的硬石... 目的为促进工业固废钛石膏资源再利用,了解硬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方法以钛石膏为原料,采用加压水热法和酸浸法合成Ⅱ型硬石膏,研究不同方法合成的硬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加压水热法和酸浸法合成的硬石膏因合成方法不同,对粒径、形貌、孔隙和表面积等微观性能影响也不同;在硫铝酸盐水泥熟料中添加不同方法合成的硬石膏或天然硬石膏,且不同种类的硬石膏掺量为15%时,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抗压强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养护时间延长,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抗压强度均明显提高;与掺入天然硬石膏相比,掺入酸浸法合成硬石膏的抗压强度较低,但在硬石膏相同掺量和相同水化时间下,掺入加压水热法合成的硬石膏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抗压强度均高于掺入其他两种硬石膏的。结论加压水热法合成硬石膏在水泥熟料中应用前景广阔,是钛石膏再利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石膏 加压水热法 酸浸法 Ⅱ型硬石膏 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高成球产率自生支撑剂的构筑与性能
12
作者 吴绍伟 尹金容 +3 位作者 李真勇 曾真 许敏 任先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9,237,共9页
为了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改善自生支撑剂在井下生长过程中易粘并团聚的问题,采用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作为可相变组分、含分散剂的水溶液作为不可相变组分,设计了一种环境友好型自生支撑剂。通过调控不可相变组分中分散剂的组成... 为了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改善自生支撑剂在井下生长过程中易粘并团聚的问题,采用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作为可相变组分、含分散剂的水溶液作为不可相变组分,设计了一种环境友好型自生支撑剂。通过调控不可相变组分中分散剂的组成和用量及两组分的预混合搅拌转速等方法,确定自生支撑剂的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了自生支撑剂的形貌与结构,通过颗粒强度测定仪、恒载试验机等评价了自生支撑剂的性能。结果表明,两组分的预混合转速为120r/min。不可相变组分中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1788、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比为5000∶175∶2)。在模拟裂缝温度为100℃且完全静置反应的条件下,自生支撑剂的液-固相变时间范围为32.5~40.0min,相变后约24min时完成强度的快速增长。自生支撑剂单颗粒分散微球的产率可达78%,且可控制60%的微球尺寸分布于0.850~0.425mm(20~40目)。自生支撑剂微球单颗粒强度极大值约32N,视密度约1.18g/cm^(3),球形度高于0.9,酸溶解度低至2.47%。自生支撑剂微球的单颗粒强度与市售陶粒支撑剂相当,显著高于市售石英砂支撑剂;其耐酸性显著高于市售陶粒和石英砂支撑剂。提出的自生支撑剂体系和制备方法改善了自生支撑剂流体在缺失剪切力辅助作用下易团聚、产率低、成球率低的难题,且不需添加有机溶剂、环境友好,具有深部储层开采的极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支撑剂 相变 成球产率 抗压强度 耐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稳定剂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波 陈顺心 朱静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利用卡拉胶、黄原胶、魔芋胶和琼脂作为稳定剂,探究其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稳定剂对凝固型酸奶pH值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增加其酸度;黄原胶、魔芋胶和琼脂会提高凝固型酸奶的持水率,降低乳清析出率;4种稳定剂的添加均能... 利用卡拉胶、黄原胶、魔芋胶和琼脂作为稳定剂,探究其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稳定剂对凝固型酸奶pH值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增加其酸度;黄原胶、魔芋胶和琼脂会提高凝固型酸奶的持水率,降低乳清析出率;4种稳定剂的添加均能增加凝固型酸奶的凝胶强度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剂 凝固型酸奶 酸度 持水率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赵文静 周冰洁 +4 位作者 刘晓 李雨洋 韩康 刘爽 杨仁和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9期130-135,共6页
将氧化石墨烯(GO)表面活化后接枝共聚丙烯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制备聚羧酸改性氧化石墨烯(GO-PCE)。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GO-PCE的分子结构,并测试了掺GO-PCE水泥净浆和砂浆的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GO-PCE能明显改善水... 将氧化石墨烯(GO)表面活化后接枝共聚丙烯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制备聚羧酸改性氧化石墨烯(GO-PCE)。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GO-PCE的分子结构,并测试了掺GO-PCE水泥净浆和砂浆的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GO-PCE能明显改善水泥净浆的工作性,当GO-PCE掺量为0.03%时,比掺GO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大102.86%;当GO-PCE掺量为0.03%、0.05%时,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比掺GO的分别提高17.95%、19.44%;GO-PCE在水泥浆体中的分散性优于GO,能充分发挥GO片层的增强性能,且GO-PCE可以加速水泥的水化进程,促进水化产物成核生长,细化氢氧化钙晶体尺寸,使水泥基体结构更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羧酸 改性 流动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体系下高模碳纤维在不同电场环境中的阳极氧化行为
15
作者 肖婧 田思源 +2 位作者 周航 王宇 徐樑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高模量碳纤维的惰性表面导致其与树脂基体之间薄弱的界面结合,限制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性能的发挥。阳极氧化作为目前唯一可与碳纤维生产线并线运行的表面处理技术,常用的以碳酸氢铵为代表的碱性电解质在氧化高模碳纤... 高模量碳纤维的惰性表面导致其与树脂基体之间薄弱的界面结合,限制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性能的发挥。阳极氧化作为目前唯一可与碳纤维生产线并线运行的表面处理技术,常用的以碳酸氢铵为代表的碱性电解质在氧化高模碳纤维时效果有限,氧化性更强的酸性电解质体系下的阳极氧化机制缺乏系统研究。采用稀硫酸对模量为371 GPa的碳纤维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系统研究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等关键要素对高模量碳纤维表面极性结构的影响规律,继而研究表面处理效果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表面处理要素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碳纤维在保持原有表面形貌和石墨化结构的基础上,在碳纤维的无定型碳和芳香环状结构区域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后纤维表观石墨化程度降低,表面能增大,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在当硫酸浓度为1.0%(质量分数)、电流密度为0.26 mA/cm^(2)时,此时碳纤维的表面能最高,为57.7 mN/m,相比于未处理的碳纤维提高了62.08%,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达到80.9 MPa,相对于未处理对应的21.8 MPa提高了2.7倍,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碳纤维 阳极氧化 硫酸 界面性能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抛光处理对针织牛仔面料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马意智 魏赛男 +1 位作者 姚继明 欧智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为了解决机械摩擦导致的针织物表面光洁度和成品外观差的问题,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对靛蓝针织牛仔面料进行处理,对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处理后的织物毛羽分布情况、织物顶破强力、失重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羽长度0~0.2 mm、... 为了解决机械摩擦导致的针织物表面光洁度和成品外观差的问题,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对靛蓝针织牛仔面料进行处理,对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处理后的织物毛羽分布情况、织物顶破强力、失重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羽长度0~0.2 mm、0.2~0.4 mm、0.4~0.6 mm 3个范围测试中,织物毛羽指数最小、表面最光洁的处理工艺为:处理温度5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8 g/L,pH值为4,处理时间60 min。影响顶破强力的因素主次排列为:pH值>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顶破强力损失最小的方案为:处理温度4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2 g/L,pH值为5,处理时间60 min。在平磨试验中,处理温度对织物质量损失影响最大,最优方案为:处理温度5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2 g/L,pH值为6,处理时间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蓝针织牛仔布 酸性纤维素酶 织物毛羽测试仪 顶破强力 质量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工艺与断裂强力研究
17
作者 马艳艳 许云辉 刘娜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为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力学性能,对PLA纤维进行O_(2)等离子体-壳聚糖(CS)的联合整理,得到CS改性PLA(CS-PLA)纤维。分析研究了CS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纤维增重率及断裂强力的影响,探讨改性PLA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CS-PLA... 为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力学性能,对PLA纤维进行O_(2)等离子体-壳聚糖(CS)的联合整理,得到CS改性PLA(CS-PLA)纤维。分析研究了CS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纤维增重率及断裂强力的影响,探讨改性PLA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CS-PLA纤维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CS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8 h时,CS-PLA纤维的断裂强力较未改性PLA纤维提高了39.76%。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经过复合处理后PLA纤维表面有一层均匀吸附的壳聚糖。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改性后PLA纤维表面引入了羟基和氨基等官能团。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改性后纤维结晶度增加。热重分析结果显示CS-PLA纤维的热稳定性强于未改性PLA纤维。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和表面羟基与氨基官能团的CS-PLA纤维有利于PLA纤维染色性能和服用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纤维 壳聚糖 改性 制备工艺 断裂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合板用氯氧镁胶黏剂的改性工艺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颖 王慧珊 +2 位作者 吕少一 张龙飞 彭立民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为了提高氯氧镁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及耐水性能,采用磷酸和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改性剂,分析单一和复合添加改性剂后氯氧镁胶黏剂及其制备胶合板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磷酸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可以改善氯氧镁胶黏剂的物理力学性能,... 为了提高氯氧镁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及耐水性能,采用磷酸和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改性剂,分析单一和复合添加改性剂后氯氧镁胶黏剂及其制备胶合板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磷酸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可以改善氯氧镁胶黏剂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两种改性剂在合适比例下复合添加的效果优于单一添加。当同时添加磷酸和纳米二氧化硅,两者添加量(以MgO质量计)分别为1%和3%时,改性氯氧镁胶黏剂的软化系数可达到0.9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改性剂并没有与氯氧镁胶黏剂发生化学反应,而是通过改变518相晶体的状态和纳米级颗粒填充孔隙,阻止518相晶体水解,抑制Mg(OH)2生成,使其具有更致密的结构。改性优化氯氧镁胶黏剂制备的胶合板的干、湿态胶合强度可达到1.51、1.25 MPa,满足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0.70 MPa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镁胶黏剂 磷酸 纳米二氧化硅 518相 胶合强度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喷工艺参数对聚乳酸非织造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寅江 王惠婷 +5 位作者 徐朱宏 高颖俊 邹专勇 朱斐超 汪伦合 杨旭红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6期33-40,共8页
为提升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方法,研究模头左右侧吹风温、网下抽吸风速及接收距离等工艺参数对材料横纵向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横纵向断裂强力随着接收距离的增... 为提升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方法,研究模头左右侧吹风温、网下抽吸风速及接收距离等工艺参数对材料横纵向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横纵向断裂强力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网下抽吸速度较低时,材料横纵向断裂强力随左右侧吹风温增加而增加,材料横向断裂强力随接收距离的增加而下降。材料断裂伸长率随接收距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网下抽吸风速降低时,材料横纵向断裂伸长率随左右侧吹风温的升高而增大,材料纵向断裂伸长率随接收距离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接收距离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响应面优化获得的最佳PLA制备工艺为左右侧吹风温259.36℃,网下抽吸风速345.77 r·min^(-1),接收距离170.5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工艺参数 聚乳酸 响应面分析 断裂强力 断裂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净鑫 陈吓敏 李芳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将环状二酸酐醇解制备端羟基接枝羧基的聚醚大单体CA-HPEG,再与氨基硅氧烷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得改性聚醚LPEG,将LPEG与酰胺类单体引入共聚反应中,制备长侧链、短主链的超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SPE。对SPE进行工艺优化,并探讨SPE对水泥净浆流... 将环状二酸酐醇解制备端羟基接枝羧基的聚醚大单体CA-HPEG,再与氨基硅氧烷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得改性聚醚LPEG,将LPEG与酰胺类单体引入共聚反应中,制备长侧链、短主链的超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SPE。对SPE进行工艺优化,并探讨SPE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砂浆早期强度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LPEG及SPE的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仪对SPE的水泥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聚醚CA-HPEG的最佳酯化条件为:n(1,2-环己二甲酸酐)∶n(HPEG5000)为2∶1,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60℃。SPE的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n(LPEG)∶n(HPEG5000)=2∶3,n(AA)∶n(AM)=3∶1,n(AA+AM)∶n(LPEG+HPEG5000)=4.5,引发剂APS用量为聚醚单体质量的0.45%,链转移剂用量为聚醚单体质量的0.25%,反应温度为常温,滴加时间为3 h。最佳工艺合成的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初凝及终凝时间均有较好的缩短效果,并且早期抗压强度增强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二酸酐醇解 氨基硅氧烷 超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 终凝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