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气窠囊”理论探讨脑瘤的病机及证治思路
1
作者 季漪 朱玲艳 +1 位作者 夏雪萍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9-973,共5页
全国名中医吴勉华教授在虚气和窠囊学说基础上,提出虚气窠囊理论,将其应用于脑瘤的病机分析及临床辨治,认为脑瘤的基本病机是元气虚损,虚气内生,痰瘀互结,毒聚成窠。提出扶正调气、化痰逐瘀、攻毒散结的复合治法,临证治疗结合病程阶段... 全国名中医吴勉华教授在虚气和窠囊学说基础上,提出虚气窠囊理论,将其应用于脑瘤的病机分析及临床辨治,认为脑瘤的基本病机是元气虚损,虚气内生,痰瘀互结,毒聚成窠。提出扶正调气、化痰逐瘀、攻毒散结的复合治法,临证治疗结合病程阶段进行分期干预,初期扶正调气除虚气,中期化痰逐瘀消窠基,晚期攻毒散结破窠囊,全程谨守扶正不留邪、破窠不伤正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窠囊 脑瘤 中医理论 虚气内生 痰瘀毒聚 复合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毒、瘀理论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
2
作者 任妮娜 凌益 +2 位作者 马武开 曾苹 姚血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47,共4页
痛风在过去称为“富贵病”“贵族病”,目前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痛风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中医历代医家对痛风认识深刻,中医治疗痛风疗效显著。根据中医文献和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脾肾亏虚是痛风发病的根本原因,... 痛风在过去称为“富贵病”“贵族病”,目前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痛风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中医历代医家对痛风认识深刻,中医治疗痛风疗效显著。根据中医文献和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脾肾亏虚是痛风发病的根本原因,毒热是痛风发病的重要条件,毒蕴血瘀是痛风发病的病机关键,内外相引为发为痛风。文章通过详细阐述虚、毒、瘀理论应用于痛风病机,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中医、中西结合治疗痛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毒蕴血瘀 因虚致实 脾肾亏虚 中医药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探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病因病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中瑞 燕树勋 +6 位作者 邵明义 韩景辉 潘研 朱蓉 甄倩 李真 符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梳理和科学研究,文章提出了“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的观点,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以壮火为枢,煎灼水谷为陈气,中期以阴火为枢,引动陈气为痰瘀,晚期以虚火为枢,固化痰瘀为癥积。在治疗上,以除热消积为治疗原则,依据内热的偏重以及“陈气-痰瘀-癥积”的动态演变灵活用药。早期清透壮火,除陈气,中期调理气火,除痰瘀,晚期补虚除热,消癥积,冀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内热 陈气 痰瘀 癥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病机探析肺癌肿瘤微环境 被引量:6
4
作者 梁帅 尹怡 +5 位作者 王俊涛 蒋立峰 龙云凯 任振杰 骆文龙 王祥麒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7,共8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基本经历了3场变革——传统的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主要通过适应性免疫系统来监视并杀伤肿瘤细胞,当下...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基本经历了3场变革——传统的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主要通过适应性免疫系统来监视并杀伤肿瘤细胞,当下热门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正是通过增强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达到抗癌的目的。而免疫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一部分,可见,干预TME已然成为攻克癌症的着眼点。根据中医取类比象思维推测肺癌TME,并将其病机归纳为:免疫逃逸类似营卫失和、肺卫不固;缺氧微环境类似肺脾肾气虚;酸性微环境类似痰湿阻肺;炎性微环境类似痰瘀癌毒积聚。提示以肺癌TME与中医病机契合点为指导,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遣方用药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逃逸 酸性微环境 炎性微环境 中医病机 营卫失和 肺脾肾气虚 痰瘀癌毒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痰、瘀、毒”对老年共病衰弱的辨证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敖小君 朱丽莎 +2 位作者 岳澍雨 黄秋阳 董碧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227,共4页
共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年限,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共病合并衰弱导致老人机体脆弱性增加,失能、多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恶化快、病死率高,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学科就诊、多重用药、药物相关性消化道出血... 共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年限,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共病合并衰弱导致老人机体脆弱性增加,失能、多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恶化快、病死率高,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学科就诊、多重用药、药物相关性消化道出血或肝肾功能损伤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根据中医学辨证体系,老年衰弱基本病机是元气亏虚、形神耗损,而共病患者病程漫长,病理产物堆积,仍兼杂有“痰、瘀、毒”,除补益之外仍需配合不同治法,从整体改善患者身体机能。临床实践显示,中医药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共病衰弱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日常生活方面的质量,降低其具体的住院率以及病死率,充分体现了中医药辨证治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共病衰弱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痰浊-痰结-痰瘀”病机演变规律 被引量:46
6
作者 刘继东 张哲 +7 位作者 贾连群 孟晓媛 宋囡 王莹 曹慧敏 裴宇鹏 咸楠星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痰浊-痰瘀-痰结"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机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基于古今文献梳理,根据AS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痰"与&q...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痰浊-痰瘀-痰结"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机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基于古今文献梳理,根据AS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痰"与"瘀"不同阶段呈现的交互状态,诠释在现代知识医学背景下AS的"痰浊-痰瘀-痰结"理论内核,为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浊 痰瘀 痰结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43
7
作者 周仲瑛 金妙文 +1 位作者 顾勤 吴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 ,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 ,根在脏腑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本虚主在肝肾亏虚 ,阴虚多见 ,而涉及心、脾 ,标实主在痰瘀痹阻 ,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 ,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 ,根在脏腑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本虚主在肝肾亏虚 ,阴虚多见 ,而涉及心、脾 ,标实主在痰瘀痹阻 ,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 ,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 ,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 ,标实与痰瘀相关 ,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 ,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养肝 化痰消瘀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药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湿化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8
作者 李红山 冯琴 +3 位作者 朱德东 应豪 李德周 傅琪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8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评价祛湿化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互结证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祛湿化瘀方组(试验组)82例,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对照组)82例,疗程均为24周,以治疗后中医证候、肝功... 目的:评价祛湿化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互结证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祛湿化瘀方组(试验组)82例,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对照组)82例,疗程均为24周,以治疗后中医证候、肝功能、血脂变化、B超改善情况评价有效性。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5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6,P<0.01)。两组治疗后脘腹胀满、胁肋胀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活性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血清TG、TC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B超总改善率为87.50%,对照组B超总改善率为6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2,P<0.01)。随访12周时,试验组B超总改善率为81.94%,优于对照组的64.38%(χ2=5.685,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858,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湿化瘀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痰瘀互结型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与痰瘀火毒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斌霞 梁炜 王长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715-716,共2页
脑出血与瘀血、痰水、火热、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火毒论治脑出血 ,一要依据脑出血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瘀血、痰水、瘀热、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方用药 ;二是注意脑出血始终以气阴虚为本 ,痰瘀火毒为标 ,治疗应急则治其标 。
关键词 脑出血 瘀血 痰水 火热 毒邪 急性期 中医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畅 陈远能 +3 位作者 马媛萍 方健松 陆飞国 张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24-2326,共3页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从实验两微观方面证实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从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毒瘀痰 胃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毒痰瘀虚理论的中草药复方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辉坤 李晓东 +5 位作者 谢丹 舒梓心 蔡岳 吴登 江玉薇 鄢灯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3-989,共7页
目的:探讨从毒痰瘀虚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对肝硬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采集,通过数据集成与汇交后,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加载,再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等数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毒痰瘀虚的用药规律显... 目的:探讨从毒痰瘀虚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对肝硬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采集,通过数据集成与汇交后,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加载,再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等数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毒痰瘀虚的用药规律显示,根据用药频次,解毒常用茵陈蒿、黄连、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芩,化痰常用薏苡仁、枳实、半夏、陈皮、瓜蒌,祛瘀常用丹参、郁金、莪术、泽兰、蒲黄,补虚常用茯苓、鳖甲、白术、黄芪、党参(太子参)。针对"毒"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胆脾胃经,针对"痰"药的选择,主要为温性、辛味,归脾经与肺经,针对"瘀"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经、心经与脾经,针对"虚"药的选择,主要为平性、甘味,归脾经、肝经与肾。结论: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肝病研究所采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毒痰瘀虚 用药规律研究 数据挖掘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瘀同治法干预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气道慢性炎症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文丽 李冬梅 施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气道慢性炎症的疗效。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素吸入组、清肺化痰组、活血化瘀组、痰瘀同治组,制备咳嗽变异性哮喘痰瘀互结结合大鼠模型,灌胃给...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气道慢性炎症的疗效。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素吸入组、清肺化痰组、活血化瘀组、痰瘀同治组,制备咳嗽变异性哮喘痰瘀互结结合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5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中医证候、肺支气管病理组织形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测定血清Ig E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VA大鼠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增厚,支气管壁及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ALF涂片EOS计数显著升高,血清中Ig E的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激素治疗组及各中药治疗组,肺支气管病理、EOS计数及血清Ig E含量均有显著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激素治疗组及肝肺同治组指标改善最为显著。痰瘀同治法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的中医证候,改善大鼠一般状态。结论:痰瘀同治法可改善痰瘀互结的中医证候,降低CVA模型大鼠慢性气道炎症反应,调整免疫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大鼠 痰瘀互结 痰瘀同治 气道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三阶段试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病机转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菊华 王彦云 +3 位作者 刘起华 李多娇 陈朝 黄世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5-77,共3页
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等患者脑部的主要病理改变。缺血性脑白质病与气、血、痰、瘀、毒等病理因素有关,病属本虚标实,因虚致实,虚实夹... 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缺血性脑白质病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等患者脑部的主要病理改变。缺血性脑白质病与气、血、痰、瘀、毒等病理因素有关,病属本虚标实,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其病机过程从轻到重主要分为郁虚神伤、痰瘀滞络、毒损脑络三个阶段。该病机具有气滞为先,痰浊为渐,瘀血为著,毒邪为损的动态演变规律,推动疾病从情志病逐步发展到器质性疾病,呈现螺旋式进展。缺血性脑白质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病程绵延、久治难愈,后期危害较大。该病应着眼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不同阶段针对具体病机过程进行分阶段治疗,将治疗重点放在早中期阶段,该文病机转化过程的梳理为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白质病 病机 郁虚神伤 痰瘀滞络 毒损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关林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从脾胃论治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峥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71,共3页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祛痰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患者精神情志因素以及气候环境因素,防治并用,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证 从脾胃论治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素云教授辨证治疗肺结节病经验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盼 李素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62-463,466,共3页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积聚 豁痰化瘀散结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理论探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焦晓民 阮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463-2465,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痰瘀互结证为其常见证型。为能充分了解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形成的病理基础,以期更好地指导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就痰瘀的形成及痰瘀互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做一论述。
关键词 痰瘀互结 高血压病 理论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症的病理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涛 邵凤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3-265,共3页
分析老年期痴呆症的病理基础,认为本病的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实为瘀血、痰浊阻滞机窍;虚为肾阴亏损,髓海空虚,脑府失养。且肾虚、瘀血、痰浊相互兼夹、相互影响,构成了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
关键词 病理 肾阴虚 瘀血 痰浊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易损斑块的中医病机治法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任丽 王阶 +1 位作者 冯玲 王淑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279-281,共3页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五脏虚损 气滞瘀血痰浊 毒损心络 调气 虫类药 扶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毒瘀辨治胃癌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仁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88,共2页
胃癌以癌毒为先因,以痰瘀交阻为前期基本病理,以局部肿块为临床特征,故以抗癌解毒配合化痰软坚、消瘀散结为主要治疗大法。
关键词 胃癌 癌毒 痰瘀 抗癌解毒 化痰软坚 消瘀散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中医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振环 孟予城 +6 位作者 杨淑莲 李宝生 杜昊 徐文江 郑秀颖 雷蕊 崔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860-1861,共2页
目的:研究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LAL)的中医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01例HLAL患者和228例非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NHLAL)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探求高白细胞性白血病中医临床特性。结果:HLAL患者中医症候积分... 目的:研究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LAL)的中医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01例HLAL患者和228例非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NHLAL)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探求高白细胞性白血病中医临床特性。结果:HLAL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高于NHLAL,进一步研究发现,HLAL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由低到高分别为:气阴两虚型<毒热炽盛型<瘀血痰结型。其中气阴两虚型和毒热炽盛型样本量明显少于瘀血痰结型。结论:HLAL患者可能反映了瘀血痰结的临床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中医临床特点 中医证候积分 瘀血痰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