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接纳承诺疗法矩阵改善考前焦虑案例报告
1
作者 许英美 葛璐璐 +1 位作者 宗焱 王分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59-764,共6页
目的:探究接纳承诺疗法矩阵(ACT Matrix)对高中生考前焦虑躯体症状的干预成效。方法:以1例考前焦虑躯体症状显著的高中生为对象,对其进行8次心理咨询,通过ACT Matrix进行个案概念化并指导咨询策略的制定,采用中文版接纳承诺疗法综合评... 目的:探究接纳承诺疗法矩阵(ACT Matrix)对高中生考前焦虑躯体症状的干预成效。方法:以1例考前焦虑躯体症状显著的高中生为对象,对其进行8次心理咨询,通过ACT Matrix进行个案概念化并指导咨询策略的制定,采用中文版接纳承诺疗法综合评估问卷(CompACT)、倒U型压力曲线进行咨询前后评估。结果:咨询后,来访者自评CompACT总分从56分提升到71分,压力程度评分从9分下降到6分,来访者的躯体症状明显缓解、睡眠状况改善、亲子关系好转、自我感觉良好,在学期末考试中超预期发挥。结论:接纳承诺疗法矩阵能有效指导和促进心理咨询进程,进而改善高中生因考前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考前焦虑 接纳承诺疗法矩阵 个案概念化 案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付子悦 金瑞华 +3 位作者 穆兰 武佳琪 宋丽芳 王改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40,共8页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僵化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6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入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青年住院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僵化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6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入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青年住院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心理弹性问卷(CD-RISC-10)、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及认知融合问卷(CFQ-F)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各项指标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即刻、1个月、3个月,试验组SSCI、AAQ-Ⅱ、CFQ-F得分低于对照组,CD-RISC-10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ISC-10、SSCI、AAQ-Ⅱ、CFQ-F得分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可有效降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耻感,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并改善心理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缺血性脑卒中 病耻感 行为转变理论 接纳承诺疗法 心理弹性 心理僵化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联合舍曲林对抑郁症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杨涵单 乔雯 +2 位作者 何姝 陈易 童云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813-2818,共6页
背景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呈增长趋势,已成为社会公共问题,现有治疗方法仍较局限。接纳承诺疗法(ACT)是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核心代表之一,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较局限。目的了解ACT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自杀意念... 背景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呈增长趋势,已成为社会公共问题,现有治疗方法仍较局限。接纳承诺疗法(ACT)是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核心代表之一,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较局限。目的了解ACT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4月就诊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n=70),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分为对照组(n=35)和干预组(n=35)。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联合舍曲林进行干预,干预组采用ACT联合舍曲林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通过两组干预前后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AFQ-Y8)及睡眠监测结果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对照组30例、干预组32例完成研究。经过8周治疗后,干预组的AIS、SDS、SIOSS、AAQ-Ⅱ、AFQ-Y8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总时间(TST)、睡眠效率(SE)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潜伏期(SL)和觉醒时间(WASO)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T能增加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灵活性,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自杀意念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接纳与承诺疗法 舍曲林 自杀意念 睡眠质量 心理灵活性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对中青年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复发恐惧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贾志阳 徐丽娜 王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3-2238,共6页
目的:分析接纳承诺疗法对中青年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复发恐惧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癌介入治疗的124例中青年肝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 目的:分析接纳承诺疗法对中青年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复发恐惧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癌介入治疗的124例中青年肝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接纳承诺疗法干预。采用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CRI)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比较两组病人复发恐惧及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并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FCRI、SP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降低中青年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复发恐惧感,减轻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并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肝癌 介入治疗 接纳承诺疗法 复发恐惧 自我感受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交中的愤怒沉浸与游戏霸凌应对:萨提亚模式结合接纳与承诺疗法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敬群 许孟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7,共12页
网络游戏是数字社交的重要平台。为预防游戏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愤怒沉浸,以期减少游戏霸凌行为,本研究分别考察了萨提亚模式和接纳与承诺疗法相结合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对多人在线对抗类游戏大学生用户愤怒沉浸及游戏霸... 网络游戏是数字社交的重要平台。为预防游戏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愤怒沉浸,以期减少游戏霸凌行为,本研究分别考察了萨提亚模式和接纳与承诺疗法相结合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对多人在线对抗类游戏大学生用户愤怒沉浸及游戏霸凌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二者结合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降低愤怒沉浸水平和游戏霸凌行为,相较于单独使用接纳与承诺疗法,效果更佳。成员在情感表达上有更多的改善,更能够以积极的视角关注自己的内在资源并采取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交 萨提亚模式 接纳与承诺疗法 愤怒沉浸 游戏霸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对抑郁障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冰 王丽萍 程小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6-773,共8页
目的:评估接纳承诺疗法(ACT)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全文数据库(截止到2023年10月23日),搜集接纳承诺疗法... 目的:评估接纳承诺疗法(ACT)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全文数据库(截止到2023年10月23日),搜集接纳承诺疗法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使用STATA 17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ACT能够有效降低抑郁水平(SMD=-1.22,95%CI:-2.05~-0.40,P<0.01),且具有一定维持效果(SMD=3.59,95%CI:1.57~5.62,P<0.01)。结论: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承诺疗法 抑郁障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接纳承诺疗法对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灵活性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蔡恬 刘健 沈欣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9-765,共7页
目的:探讨线上接纳承诺疗法(ACT)干预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灵活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抑郁症康复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线上ACT干预组(n=27)和等待对照组(n=31)。干预组进行为期20d的线上ACT干预,对照组保持等待。在基线、20d干预后和干预... 目的:探讨线上接纳承诺疗法(ACT)干预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灵活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抑郁症康复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线上ACT干预组(n=27)和等待对照组(n=31)。干预组进行为期20d的线上ACT干预,对照组保持等待。在基线、20d干预后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追踪时采用心理灵活性综合问卷(CompACT)、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五因素正念问卷(FFMQ)和简式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评估。结果:干预组20d干预后和追踪时的CompACT得分和MHC-SF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20d干预后和追踪时的CompACT得分、PHQ-9得分、FFMQ得分和MHC-SF得分均低于基线(P<0.001或P<0.01)。结论:线上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提高抑郁症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灵活性、正念和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其抑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承诺疗法 线上干预 抑郁症 康复期 心理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盼玉 燕美琴 闫高慧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对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相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PsychINFO等... 目的对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相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PsychINFO等中英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1日。搜集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对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的应用范围、干预策略及结局指标评价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论ACT可有效缓解青少年的负性情绪,未来需探索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载体,拓宽应用人群,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负性情绪 焦虑 抑郁 接纳承诺疗法 心理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雯欣 涂惠 +4 位作者 郭婷 张娜 陈祎慧 谢丽丽 于浪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2-1797,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PCI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为恐动症患者康复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心血管疾病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提取关键干预信息... 目的:构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PCI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为恐动症患者康复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心血管疾病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提取关键干预信息;在关系框架理论和恐惧-回避模型的指导下制定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PCI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形成最终方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93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3、0.318(均P<0.001),变异系数分别为0~0.17、0~0.14。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4个阶段、10个项目及27项具体措施。结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PCI术后恐动症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全面性,可为临床尽早开展恐动症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恐动症 接纳承诺疗法 早期运动康复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灵妃 胡德英 +2 位作者 熊宇 胡灵芝 李苗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干预组47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制定和实施团体接纳承诺疗法,连续干预8周。评价两组干预前及干预... 目的探讨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干预组47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制定和实施团体接纳承诺疗法,连续干预8周。评价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干预8周时及干预后1个月)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完成全程研究均为43例;干预后干预组疾病接受度、焦虑、自我管理能力及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制定和实施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心态,提高自护能力,促进疾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接纳承诺疗法 团体干预 疾病接受度 自我管理 焦虑 负性情绪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癌症患者死亡焦虑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11
作者 陈付蓉 欧美军 +3 位作者 夏婉婷 肖芷蕊 燕梦瑶 许湘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 基于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构建癌症患者死亡焦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干预方案并初步应用,为改善癌症患者死亡焦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利用VR技术,... 目的 基于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构建癌症患者死亡焦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干预方案并初步应用,为改善癌症患者死亡焦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利用VR技术,基于ACT及研究小组前期调查结果等制订方案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最终干预方案。2023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初诊癌症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6例。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线下一对一进行基于ACT的癌症患者死亡焦虑VR干预,1次/周,35~45 min/次,共8周。住院期间的对照组患者,在其病房中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若已出院则通过电话进行,均1次/周,35~45 min/次,共8周。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Templer死亡焦虑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等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最终干预方案包括8个项目及39项干预措施。经过8周干预,观察组患者死亡焦虑与经验性回避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生命意义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ACT的癌症患者死亡焦虑VR干预方案科学可靠,可改善癌症患者的死亡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死亡焦虑 接纳承诺疗法 虚拟现实技术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测评大学生的信效度 被引量:327
12
作者 曹静 吉阳 祝卓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73-877,共5页
目的:检验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中文版测评大学生人群的信效度,为进行经验性回避及接纳与承诺疗法相关研究提供测量工具.方法:选取北京、四川和河南某大学学生共1749名,用随机数字法选取一半(n=879)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目的:检验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中文版测评大学生人群的信效度,为进行经验性回避及接纳与承诺疗法相关研究提供测量工具.方法:选取北京、四川和河南某大学学生共1749名,用随机数字法选取一半(n=879)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n=8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总样本中,简单随机选取366人,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检验效标效度,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和沉思反应量表(RRS)检验聚合效度和递增效度;间隔1个月,对从总体中简单随机选取的238人重测,检验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AAQ-Ⅱ的经验性回避单因子累积方差为62.5%,载荷在0.72 ~ 0.84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单因子结构拟合较好(x2/df=4.56,CFI=0.99,TLI =0.97,RMSEA=0.06,SRMR=0.02);AAQ-Ⅱ得分与SDS、SAS、MAAS、RRS得分均呈正相关(r=0.26~0.69,P<0.01).控制正念觉知或沉思反应后,AAQ-Ⅱ对焦虑、抑郁的解释力仍显著(△R2 =0.07~0.13,P<0.001).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80.结论: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中文版测评大学生人群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用于经验性回避及接纳与承诺疗法相关研究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与承诺疗法 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 经验性回避 心理灵活性 信度 递增效度 心理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137
13
作者 张维晨 吉阳 +2 位作者 李新 郭慧娜 祝卓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认知融合问卷(CFQ)中文版在一般人群中施测的信效度,为研究认知融合提供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将CFQ译为中文版,包含13个条目。选取两个样本共1022位受试进行施测,样本1(n1=789)用于条目-总分相关系数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认知融合问卷(CFQ)中文版在一般人群中施测的信效度,为研究认知融合提供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将CFQ译为中文版,包含13个条目。选取两个样本共1022位受试进行施测,样本1(n1=789)用于条目-总分相关系数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2=233)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效度和信度检验。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来检验效标效度。间隔2周后,从样本2中随机选取82人进行重测。结果:条目-总分相关系数显示认知解离分问卷(CFQ-D)的4条目均<0.3,予以删除,仅保留认知融合分问卷(CFQ-F)的9条目。修订后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1个因子,方差解释率为60.3%。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单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2.01,NFI=0.97,IFI=0.99,CFI=0.99,RM SEA=0.06)。效标效度检验显示,CFQ-F与SDS和SAS得分均呈正相关(r=0.50、0.55,均P<0.01)。CFQ-F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重测信度0.67。结论:认知融合问卷(CFQ)应只保留认知融合分问卷(CFQ-F)。CFQ-F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在我国用于认知融合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融合 认知解离 接纳与承诺疗法 信度 效度 心理测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105
14
作者 曾祥龙 刘翔平 于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0-1026,共7页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旨在...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平衡接纳与改变来提高心理灵活性。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相当广泛的临床问题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与CBT等传统疗法的对比中展现优势。ACT的临床效果和技术细节可做进一步研究,该疗法与CBT的融合及其在临床领域之外的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与承诺疗法 正念 认知行为疗法 第三代行为疗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疗模式 被引量:158
15
作者 张婍 王淑娟 祝卓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7-381,共5页
本文对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接纳与承诺疗法(ACT)进行了文献回顾分析。介绍了ACT的功能性语境主义哲学背景和关系框架理论(RFT)的理论基础,简述了ACT的六边形心理病理模型和两阶段治疗模式。最后在回... 本文对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接纳与承诺疗法(ACT)进行了文献回顾分析。介绍了ACT的功能性语境主义哲学背景和关系框架理论(RFT)的理论基础,简述了ACT的六边形心理病理模型和两阶段治疗模式。最后在回顾ACT的实证研究领域和应用范畴的基础上,对该疗法在中国本土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与承诺疗法 语境认知行为治疗 关系框架理论 功能性语境主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康复者自我形象的团体接纳与承诺干预方案构建及其初步验证 被引量:37
16
作者 薛翠翠 刘均娥 +4 位作者 苏娅丽 王丕琳 陈双琴 李智 马志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构建乳腺癌康复者自我形象的心理干预方案,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以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团体心理干预为主要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乳腺癌康复者自我形象的团体接纳与承诺干预方案。对乳腺癌康复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乳腺癌患者自我形... 目的:构建乳腺癌康复者自我形象的心理干预方案,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以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团体心理干预为主要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乳腺癌康复者自我形象的团体接纳与承诺干预方案。对乳腺癌康复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形成了乳腺癌康复者自我形象的团体接纳与承诺干预方案,初步验证其具有可实施性。结论:乳腺癌康复者自我形象的团体接纳与承诺干预方案可应用于临床,用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我形象 接纳与承诺疗法 团体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的作用机制——基于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38
17
作者 任志洪 赵春晓 +3 位作者 卞诚 朱文臻 江光荣 祝卓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2-676,I0002-I0006,共16页
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被认为是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考察ACT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文献50篇。结果发现:ACT所假设的心理灵活性、接纳、... 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被认为是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考察ACT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文献50篇。结果发现:ACT所假设的心理灵活性、接纳、此时此刻、价值的中介作用都达到统计显著,认知解离这一中介变量并不显著;中介机制在网络化干预中仍然得到检验;相较之传统CBT,ACT在所假设的机制上有其区别于CBT的优势。后续临床研究应更全面地测量6大核心机制,关注对美好生活提升的影响,采用多点瞬时评价法,并尽可能使用更高级、更先进的统计方法检验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承诺疗法 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作用机制 中介检验 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接纳与承诺疗法对精神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魏莎 倪世芬 +2 位作者 肖明朝 高云峰 罗庆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32-1342,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网络的接纳与承诺疗法(internet-delivered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IACT)对改善抑郁、焦虑和提升幸福感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Psyco 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网络的接纳与承诺疗法(internet-delivered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IACT)对改善抑郁、焦虑和提升幸福感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Psyco 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IACT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采用抑郁和焦虑为第一结局指标,幸福感为第二结局指标。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s)描述统计结果。结果共纳入14个RCTs,包括1497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IACT能够改善抑郁[SMD=-0.33,95%CI(-0.55,-0.12),P=0.003]和焦虑[SMD=-0.23,95%CI(-0.42,-0.04),P=0.02],提升幸福感[SMD=0.21,95%CI(0.05,0.36),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ACT对改善精神症状人群的抑郁、焦虑并提升幸福感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指导的IACT对改善抑郁和提升幸福感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ACT可以改善人群的抑郁、焦虑并提升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治疗 接纳与承诺疗法 抑郁 焦虑 幸福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功能性语境主义解读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敬 何厚健 胡茂荣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3-45,共3页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是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次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依托功能性语境主义,探究ACT中的语境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功能性语境主义背景下,分析心理事件时要综合考虑其背景和功能及其相应的交互作用,提升分析...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是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次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依托功能性语境主义,探究ACT中的语境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功能性语境主义背景下,分析心理事件时要综合考虑其背景和功能及其相应的交互作用,提升分析的准确性、全面性。同时,以目标为导向,明确心理事件的内涵及其改善措施。基于此,在ACT的两大治疗过程中,充分渗透功能性语境主义,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法,提升个体的心理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与承诺疗法 功能性语境主义 第三代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悦纳进取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云龙 周红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7-1262,共6页
基于正念的第三波(认知)行为疗法,表现出一种多文化融合倾向。作为一种中国本土心理治疗,悦纳进取疗法基于心理治疗研究和实践,结合进化、发展、认知心理学和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学说要义,认为真实和谐乃健康实质,提出"健康/痛苦... 基于正念的第三波(认知)行为疗法,表现出一种多文化融合倾向。作为一种中国本土心理治疗,悦纳进取疗法基于心理治疗研究和实践,结合进化、发展、认知心理学和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学说要义,认为真实和谐乃健康实质,提出"健康/痛苦-悦纳-进取"的心理病理学和治疗学三角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符合心理治疗"知己知彼、反应适当、真实和谐、悦纳进取"四原则的"了解自我,认识痛苦;检讨应对,开放接纳;觉照无住,活在当下;明确价值,承诺行动"八步骤。悦纳进取疗法旨在通过这些原则和操作来弱化患者痛苦的记忆神经痕迹,改善其心理灵活性,重建与其价值观一致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悦纳进取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本土心理治疗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