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相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PsychINFO等...目的对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相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PsychINFO等中英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1日。搜集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对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的应用范围、干预策略及结局指标评价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论ACT可有效缓解青少年的负性情绪,未来需探索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载体,拓宽应用人群,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展开更多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旨在...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平衡接纳与改变来提高心理灵活性。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相当广泛的临床问题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与CBT等传统疗法的对比中展现优势。ACT的临床效果和技术细节可做进一步研究,该疗法与CBT的融合及其在临床领域之外的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更多
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被认为是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考察ACT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文献50篇。结果发现:ACT所假设的心理灵活性、接纳、...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被认为是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考察ACT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文献50篇。结果发现:ACT所假设的心理灵活性、接纳、此时此刻、价值的中介作用都达到统计显著,认知解离这一中介变量并不显著;中介机制在网络化干预中仍然得到检验;相较之传统CBT,ACT在所假设的机制上有其区别于CBT的优势。后续临床研究应更全面地测量6大核心机制,关注对美好生活提升的影响,采用多点瞬时评价法,并尽可能使用更高级、更先进的统计方法检验其作用机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相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PsychINFO等中英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1日。搜集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对ACT在青少年负性情绪中的应用范围、干预策略及结局指标评价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论ACT可有效缓解青少年的负性情绪,未来需探索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载体,拓宽应用人群,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文摘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平衡接纳与改变来提高心理灵活性。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相当广泛的临床问题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与CBT等传统疗法的对比中展现优势。ACT的临床效果和技术细节可做进一步研究,该疗法与CBT的融合及其在临床领域之外的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摘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被认为是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考察ACT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文献50篇。结果发现:ACT所假设的心理灵活性、接纳、此时此刻、价值的中介作用都达到统计显著,认知解离这一中介变量并不显著;中介机制在网络化干预中仍然得到检验;相较之传统CBT,ACT在所假设的机制上有其区别于CBT的优势。后续临床研究应更全面地测量6大核心机制,关注对美好生活提升的影响,采用多点瞬时评价法,并尽可能使用更高级、更先进的统计方法检验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