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 of complete creep processes and triaxial stress-strain curves of rock
1
作者 李云鹏 王芝银 +1 位作者 唐明明 王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11-315,共5页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riaxial compressive creep tests for five kinds of rock under the different stress loading,unloading and cycle-loading-unloading conditions,the creep deformation is not only a function of str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riaxial compressive creep tests for five kinds of rock under the different stress loading,unloading and cycle-loading-unloading conditions,the creep deformation is not only a function of stress and time,but also it ha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to the triaxial stress-strain curves of rock.The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often-strain,harden-strain and ideal plasticity presented by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ve test curves under the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were utilized,and the creep characteristics,the creep starting stress and the different entire creep process curves of rock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creep experiment results,and the relations of the triaxial stress-strain curves to the creeping starting stress,the terminating curve,the different creep processes,and the different creep fracture properties were established.The relation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re verified partially by the creep experiment results of five types of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TRIAXIAL stress-STRAIN curve complete CREEP process CREEP fracture properties CREEP STARTING and E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tenuation-type and failure-type curve models on accumulat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saturated normal consolidated clay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春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2047-2053,共7页
Based on dynamic triaxial test results of saturated soft clay, similarities of variations between accumulated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accumulated deformation were analyzed. The Parr's equation on accumulated deformat... Based on dynamic triaxial test results of saturated soft clay, similarities of variations between accumulated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accumulated deformation were analyzed. The Parr's equation on accumulated deformation was modified to create an attenuation-type curve model on accumulat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saturated normal consolidation clay. In this model, dynamic strength was introduced and a new parameter called equivalent dynamic stress level was added. Besides,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variations between failure-type and attenuatiun-type curves, a failure-type curve model was created on accumulat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saturated normal consolidation clay. Two models can take cycle number, coupling of static and dynamic deviator stress, and consolidation way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odels are verified by test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more than 0.98 for optimization of test results based on the two models, and 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optimized and test curves, which shows that the two models are suitable to predict variations of accumulated pore water pressur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ases and consolidation ways. In order to improve prediction accuracy, it is suggested that loading cases and consolidation ways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in-situ conditions when dynamic triaxial test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stants in th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normal consolidation clay equivalent dynamic stress level accumulated pore water pressure model attenuation-type curve failure-type cur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及塑性-损伤模型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发兴 吴霞 +7 位作者 吕飞 王文君 孙浩 SADAT Said Ikram 许云龙 王恩 王莉萍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0-711,共22页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约束混凝土工作原理。分析表明,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混凝土压损伤比将由单轴受压时为1左右线性递减至小于0.5,八面体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轴向峰值应力提升为某一定值,压损伤比取值减小引发非弹性体积膨胀减小至不变,因而导致混凝土由单轴受压脆性破坏向多轴受压塑性破坏转变,该理论为钢管混凝土柱中发挥混凝土耗能潜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据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确定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参数,包括膨胀角、拉压子午线强度比值和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并建议常温静力荷载下多类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常温地震荷载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以及火灾升温环境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建立约束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介绍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应用,模型中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而钢管与钢梁采用壳单元,可模拟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与约束作用,当采取增强约束拉筋强柱构造方法时可提升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结构的承载力、抗震与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比 强度理论 塑性-损伤模型 三轴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实体-壳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研究
4
作者 邹喜红 张艺巍 +5 位作者 袁冬梅 向刚 谭云龙 邱伟本 王秦锋 熊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311,共9页
应力-应变特性是聚脲金属复合层板疲劳强度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因此提出了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在复合层板有限元模型的聚脲层和金属层之间插入cohesive单元模拟两者之间的脱粘工艺;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采用Ogde... 应力-应变特性是聚脲金属复合层板疲劳强度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因此提出了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在复合层板有限元模型的聚脲层和金属层之间插入cohesive单元模拟两者之间的脱粘工艺;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采用Ogden二阶超弹性模型建立聚脲本构模型,并分别建立金属弹、塑性和损伤阶段的本构模型,将建立的本构模型及参数应用于有限元模型中完成仿真。结果表明:试验与仿真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误差均在5%以内。两者的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建立的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金属 复合层板 本构模型 应力-应变曲线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应力-应变包络线的唯一性初探
5
作者 邵龙潭 高睿 +2 位作者 夏平心 郭晓霞 孙衍朴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土体循环加卸载外包络线是否具有唯一性在认识土体固有属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选用硅微粉和福建标准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三轴剪切试验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索等应力幅值、阶梯应力幅值和随... 土体循环加卸载外包络线是否具有唯一性在认识土体固有属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选用硅微粉和福建标准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三轴剪切试验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索等应力幅值、阶梯应力幅值和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下应力-应变外包络线与相应的单调加载应力-应变曲线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在相同密度和围压条件下,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与经历不同循环应力历程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外包络线近似一致,提出了砂土应力-应变外包络线的唯一性;讨论了循环应力历史和应力水平对曲线回归速度的影响以及应力-应变包络线唯一性在建立轴向应变累积模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应变外包络线 循环荷载 砂土 轴向累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因数对小半径曲线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
6
作者 曾志平 唐杰 +4 位作者 吴达 李平 冯宁 李沛成 田春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89-2799,共11页
为研究摩擦因数对小半径曲线轮轨接触应力以及接触斑面积的影响规律,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分别设置内轨和外轨的摩擦因数为0.2、0.3、0.4并组合成9种不同的工况,计算内轨和外轨在半径为350 m的圆曲线线路中的最大法向、纵向和切向应... 为研究摩擦因数对小半径曲线轮轨接触应力以及接触斑面积的影响规律,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分别设置内轨和外轨的摩擦因数为0.2、0.3、0.4并组合成9种不同的工况,计算内轨和外轨在半径为350 m的圆曲线线路中的最大法向、纵向和切向应力与对应的接触斑面积。研究结果表明;1)内轨应力集中于钢轨中心偏右的轨面区域,外轨应力集中于轨角区域;2)外轨法向应力约为内轨法向应力的1.28倍,外轨纵向和切向应力分布以拉力产生的负应力为主导,接触区域部分受拉、部分受压,产生蠕滑现象,导致侧磨;3)内轨和外轨的法向、切向应力变化与摩擦因数呈线性关系,纵向应力与摩擦因数具有非线性特征;4)摩擦因数的取值对法向接触斑面积无明显影响,当摩擦因数分别在0.2~0.3、0.3~0.4范围内时,内轨和外轨的纵向、切向接触斑面积变化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轮轨接触疲劳磨耗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三向应力 接触斑面积 摩擦因数 小半径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7
作者 白晓宇 苏悦 +4 位作者 秦明光 闫楠 孙淦 刘俊伟 米春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5-1139,共15页
为研究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基于拉拔静载荷试验,明确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荷载-位移曲线的变化规律,实时监测锚杆杆体应变,阐明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的荷载传递机制。试验结果表明: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的荷载... 为研究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基于拉拔静载荷试验,明确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荷载-位移曲线的变化规律,实时监测锚杆杆体应变,阐明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的荷载传递机制。试验结果表明: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线性关系,杆体位移无突变,表现出极好的弹性性能;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最高达1075.0kN,远高于普通热轧钢筋抗浮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杆体轴力随深度增大迅速减小,杆体剪应力随深度增大先快速增大后减小;随着荷载的增加,杆体轴力逐渐向深处传递,杆体剪应力峰值逐渐增大并向下移动;杆体轴力和剪应力的有效传递深度约为2L/3(L为抗浮锚杆的锚固长度);线性函数模型预测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的Q-s曲线精度高、模型参数少,能够满足工程需求。研究成果可为风化岩地基PSB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优化设计与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B精轧螺纹钢筋抗浮锚杆 Q-S曲线 轴力 剪应力 承载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包装信息融合设计方法及应用
8
作者 滑广军 金澳威 +3 位作者 刘奇龙 唐丛 周綮 周懿欣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缓冲包装信息融合设计方法,以优化缓冲包装设计的过程和效果。方法将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以通用函数形式表征,引入最优设计准则,构建缓冲设计基本方程组,阐述该方程组的数学和物理含义,将基于最... 目的探究基于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缓冲包装信息融合设计方法,以优化缓冲包装设计的过程和效果。方法将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以通用函数形式表征,引入最优设计准则,构建缓冲设计基本方程组,阐述该方程组的数学和物理含义,将基于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缓冲包装设计归结为利用2个约束条件确定3个设计参数的问题。利用缓冲包装设计的稳定性约束条件和基本方程组,推导出缓冲失稳临界方程。结果将缓冲材料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作为基础信息层,将表征缓冲设计目标的产品易损性参数[G]、表征约束条件的产品底面积参数A以及缓冲失稳临界方程等约束条件投影到基础信息层,通过多层信息的融合得到缓冲包装信息融合设计边界图,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缓冲衬垫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缓冲设计 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 失稳临界方程 边界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疲劳系统动力学分析及试验应力修正
9
作者 邓彩艳 李琦 +1 位作者 龚宝明 宋宗贤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3-590,共8页
超声疲劳试验可快速获得材料在超高周寿命区间的疲劳性能.试验应力计算是超高周疲劳试验的关键内容,其决定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但目前研究人员在计算试验应力时均未考虑超声变幅杆和试样的耦合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超声疲劳试验可快速获得材料在超高周寿命区间的疲劳性能.试验应力计算是超高周疲劳试验的关键内容,其决定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但目前研究人员在计算试验应力时均未考虑超声变幅杆和试样的耦合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超声变幅杆和试样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对超声变幅杆和试样的端部振幅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考虑超声变幅杆和试样耦合作用得到的振幅与试验测量结果误差最大仅为5.4%,而传统解析法的误差可达25.5%;进一步对比发现材料阻尼对共振频率的影响较大,而外加静态载荷对超声疲劳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中以EH690钢试验获得的S-N曲线为例进行了应力修正,发现经整体法修正后的疲劳应力要高于解析法确定的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疲劳系统 有限元分析 放大系数 应力位移系数 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厚向应力的板材临界起皱判据建立及影响
10
作者 杜冰 李扬 +3 位作者 刘凤华 董明鑫 万宇凡 钟庆帅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4-1082,共9页
起皱失稳是影响薄壁件实现精确塑性成形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在板料成形过程中厚向应力状态对板料的成形极限有很大影响,研究了不同厚向应力条件下板材塑性成形过程中的起皱失稳现象。采用ABAQUS软件中的Buckle-Dynamic算法结合实体单元... 起皱失稳是影响薄壁件实现精确塑性成形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在板料成形过程中厚向应力状态对板料的成形极限有很大影响,研究了不同厚向应力条件下板材塑性成形过程中的起皱失稳现象。采用ABAQUS软件中的Buckle-Dynamic算法结合实体单元建模建立扇形件充液压缩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拟算法的准确性。根据起皱分叉理论和数值分析结果,采用一种考虑厚向应力的板材临界起皱时刻界定方法建立了板材压缩条件下的临界起皱判定线。探讨了厚向应力对扇形件压缩起皱行为、抗皱性及临界起皱判定线在空间中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加厚向应力可以提高板材的抗皱性,改善成形质量。研究结果可为板材成形工艺参数的选取及典型零件的试制提供参考及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皱失稳 实体单元建模 扇形件充液压缩 厚向应力 临界起皱判定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收缩徐变效应研究
11
作者 闫磊 邢俊鹏 +1 位作者 牛哲 刘金鑫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解收缩徐变对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该类型某3×35 m曲线梁为背景,开展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按1∶5的缩尺比制作曲率半径92 m的2×7 m试验梁,先对承载自重+配重3个月的试验梁挠度、应力进行观测,再... 为了解收缩徐变对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该类型某3×35 m曲线梁为背景,开展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按1∶5的缩尺比制作曲率半径92 m的2×7 m试验梁,先对承载自重+配重3个月的试验梁挠度、应力进行观测,再使该试验梁承受自重+配重+开裂荷载11个月(即14个月龄期)进行同等观测。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曲率半径下3×35 m曲线组合梁桥的钢主梁挠度、应力长期(10年)增长系数取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月龄期后,试验梁挠度增加,增量约为初始挠度的10%,曲线内、外侧钢主梁挠度差可忽略不计;中支点处应力增加,距梁端0.4L(L为该跨跨径)处应力减少。当3×35 m曲线梁桥的曲率半径由460 m增加至1000 m时,对于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中跨跨中处曲线内侧钢主梁由0.35线性变化至0.06、曲线外侧钢主梁由-1.13线性变化至-0.18,边跨距梁端0.4L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均取1.1;对于应力长期增长系数,中跨跨中处曲线内侧钢主梁由-0.44线性变化至-0.36、曲线外侧钢主梁由-0.27线性变化至-0.34,边跨距梁端0.4L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分别取0.89、0.90,中支点处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分别取1.35、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桥 曲线梁桥 收缩徐变 应力 挠度 曲率半径 缩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受压下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汉梁 梁炯丰 +2 位作者 何春锋 鲁圣鹏 杨文瑞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49,55,共4页
为了研究单轴受压下钢纤维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制作了48个100 mm×100 mm×300 mm的棱柱体试件(钢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0.6%、0.9%、1.2%,再生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25%、50%、100%),分析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为了研究单轴受压下钢纤维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制作了48个100 mm×100 mm×300 mm的棱柱体试件(钢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0.6%、0.9%、1.2%,再生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25%、50%、100%),分析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逐步增加;但是,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会下降,峰值应变增加。同时基础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下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 应力-应变曲线 抗压强度 峰值应变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5A-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疲劳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海鹏 邢松龄 +2 位作者 韩赞东 王旭东 沈旭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0,共6页
搅拌摩擦焊(FSW)接头的疲劳性能是保证其结构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可用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表征,对于不同焊接条件的FSW接头均需要单独测定S-N曲线。针对6005A-T6铝合金的FSW试件,通过焊接试件的疲劳试验分析FSW接头的疲劳性能,估计了... 搅拌摩擦焊(FSW)接头的疲劳性能是保证其结构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可用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表征,对于不同焊接条件的FSW接头均需要单独测定S-N曲线。针对6005A-T6铝合金的FSW试件,通过焊接试件的疲劳试验分析FSW接头的疲劳性能,估计了不同存活率下的S-N曲线。此外,分析了厚度对FSW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对比了8 mm和16 mm两种厚度的焊接试件。结果表明,在95%置信度下,95%以上存活率的S-N曲线可用于指导抗疲劳设计。厚度对长寿命区的极限疲劳强度影响较小,不同厚度FSW接头的S-N曲线特征有所区别,与8 mm厚度的FSW接头相比,16 mm厚的接头在高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更长,S-N曲线更为陡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疲劳性能 应力-寿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焊接残余应力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振 陈能鹏 +3 位作者 冉庆杰 王乔木 魏超成 鞠浩文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振动器平板是耦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与大地的关键媒介,而平板齿与平板的焊接部位在地震波激发工况下受力复杂,易发生疲劳失效,导致平板的使用寿命较低。针对传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问题,采用等应变原理建立应力... 振动器平板是耦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与大地的关键媒介,而平板齿与平板的焊接部位在地震波激发工况下受力复杂,易发生疲劳失效,导致平板的使用寿命较低。针对传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问题,采用等应变原理建立应力耦合准则,并对平板焊接焊缝危险部位开展焊接残余应力与工作载荷应力的耦合计算。随后,基于修正的S—N曲线和耦合应力谱,采用Miner准则分析平板在焊接残余应力与工作载荷应力耦合作用下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在焊接残余应力与工作载荷应力的耦合作用下,平板发生疲劳破坏的工作寿命为8.69a,与实际8a工作寿命的相对误差为8.6%。耦合焊接残余应力的振动器平板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为横波可控震源的维护与优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可控震源 振动器平板 焊接残余应力 工作载荷应力 应力耦合 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DIC技术的金属棒材单轴拉伸大应变硬化曲线测量研究
15
作者 陈俊甫 章陈康平 +3 位作者 蔡晋辉 马丙辉 刘亚丕 王疆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精确测量金属棒材单轴拉伸颈缩后大应变范围硬化曲线,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测量试样颈缩区域几何构型,基于Bridgman模型对颈缩后流动应力进行修正,评估Ludwik、Swift、Hockett-Sherby(H-S)和Voce模型对硬化曲线的拟合效果... 为精确测量金属棒材单轴拉伸颈缩后大应变范围硬化曲线,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测量试样颈缩区域几何构型,基于Bridgman模型对颈缩后流动应力进行修正,评估Ludwik、Swift、Hockett-Sherby(H-S)和Voce模型对硬化曲线的拟合效果,开展单轴拉伸有限元模拟以验证大应变硬化曲线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以6061铝合金棒材为例,3D-DIC技术可以精确地获取试样颈缩最小横截面半径a和外轮廓曲率半径R的演化规律,结合Bidgman模型可以有效地获取颈缩后大应变硬化曲线,其应变范围(0~0.41)是常规单轴实验所获取硬化曲线应变范围(0~0.058)的7倍,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具有最佳的硬化曲线拟合优度,基于该模型的单轴拉伸模拟输出载荷-位移曲线和应变云图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证实3D-DIC技术结合Bridgman模型能够精确地测量金属棒材单轴拉伸颈缩后大应变范围的硬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单轴拉伸 颈缩 硬化曲线 应力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三轴试验研究
16
作者 高磊 邓刚 +3 位作者 张延亿 刘诚 李泽发 努尔哈斯木·穆哈买提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26-831,共6页
为研究加载速率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选择4种加载速率进行了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试验应力应变曲线随加载速率、围压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在相同试验温度... 为研究加载速率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选择4种加载速率进行了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试验应力应变曲线随加载速率、围压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在相同试验温度和围压条件下,偏应力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围压的低速段条件下,加载速率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最大偏应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相同加载速率和温度条件下,偏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偏应力值也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且基本呈现出线性关系。加载速率对邓肯张模型参数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模型参数k、n和黏聚力c呈增长趋势,内摩擦角φ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对比邓肯张模型参数计算曲线和试验曲线,说明邓肯张模型不能反映材料应变软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静三轴试验 应力应变曲线 邓肯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低碳SHCC单轴压缩力学性能试验
17
作者 李九艳 孙文 +2 位作者 李旭 张子阳 周甲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5,共6页
为研究低碳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煅烧黏土-石灰石掺量和水胶比为变量设计了5组配合比的试件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残余应变、刚度退化和应力退化。... 为研究低碳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煅烧黏土-石灰石掺量和水胶比为变量设计了5组配合比的试件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残余应变、刚度退化和应力退化。结果表明:低碳SHCC试件在试验的全过程整体形态保持完整,不会发生向外崩裂剥落现象,为延性破坏。循环荷载下低碳SHCC的应力-应变曲线,其包络线与单调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布形式相似,包络线可由单调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代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低碳SHCC的残余应变增加;曲线的残余应变与卸载点应变之间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SHCC 破坏模式 循环荷载 应力-应变曲线 残余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主要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关键期水分阈值
18
作者 彭郅雯 畅建霞 +4 位作者 郭爱军 王义民 牛晨 黄梦迪 王振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3-172,共10页
干旱是造成干旱区农业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究农业产量在干旱胁迫下的损失特性,该研究以渭河流域的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区域内主要农作物(夏玉米与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各农作物模拟产量与统计产量差值最小为目标对AquaCrop-O... 干旱是造成干旱区农业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究农业产量在干旱胁迫下的损失特性,该研究以渭河流域的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区域内主要农作物(夏玉米与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各农作物模拟产量与统计产量差值最小为目标对AquaCrop-OSPy模型的敏感性参数进行率定;采用率定好的模型模拟2种农作物在不同干旱胁迫场景下的产量;采用“S”型增长曲线拟合缺水率与减产率的变化关系,同时使用方差分析方法量化不同月份缺水率对农作物减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缺水率较小或较大时,减产率受限于供水总量,此时通过优化灌溉过程缩小减产率的效果不佳;“S”型曲线能够表示农业产量受旱胁迫时三阶段、多拐点的响应特征;当夏玉米与冬小麦生育期总缺水率分别为23%、25%时,两农作物的减产率开始增加,缺水率分别为32%、35%时,减产率增加速度达到最大,缺水率分别为41%、45%时,减产率趋于极值;6月与11月的缺水率分别对夏玉米和冬小麦的影响最大,且当6月与11月缺水率大于75%时,农作物的减产率趋于极大值的可能性变大。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干旱胁迫下农作物产量响应规律,优化农业抗旱减灾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水分 作物生长模型 农业产量模拟 “S”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轻LAZ933合金热变形行为与应变补偿型本构模型
19
作者 刘斌 刘靓 薛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5,共9页
目的研究超轻Mg-Li-Al-Zn合金LAZ933的热变形行为,为优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开展热压缩实验,实验的变形温度分别为160、200、240、280、320℃,加热速率为5/s℃,保温5 min,应变速率分别为0.001、0.01... 目的研究超轻Mg-Li-Al-Zn合金LAZ933的热变形行为,为优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开展热压缩实验,实验的变形温度分别为160、200、240、280、320℃,加热速率为5/s℃,保温5 min,应变速率分别为0.001、0.01、0.1、1、5 s^(-1),下压量为70%。结果流动应力-应变曲线主要受到材料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的影响,不同实验参数得出的流动应力-应变曲线趋势类似。在应变速率维持恒定的情况下,合金的流动峰值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上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变形温度保持固定时,合金的流动峰值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相应增大。合金的材料参数分别为α=0.018951966、n=3.96524、Q=123.865×10^(3)J/mol、ln A=26.60861。建立了LAZ933的Arrhenius本构模型Z=εexp(123.865×10^(3)/8.314T)=3.597×10^(11)[sinh(0.018951966×σ_(p))]^(-3.96524)。先利用不同应变下材料参数的五次多项式,计算得到了材料参数,然后根据本构方程对流动应力进行计算。流动应力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度较高,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7868,说明本构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结论所提出的本构方程能够准确地估计LAZ933合金的流动应力,本构方程可靠,可用于描述实验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以及分析成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作为数值模拟的参考依据,并为改进合金的性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Z933合金 热压缩 流动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方程 应变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环境下偏高岭土混凝土冻融损伤及变形特性研究
20
作者 陈敬松 闫鑫雨 +2 位作者 李登峰 杨威 周泽林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在寒冷环境中抵抗冻融损害的能力,探讨了偏高岭土(MK)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通过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偏高岭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合微观分析揭示了偏高岭...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在寒冷环境中抵抗冻融损害的能力,探讨了偏高岭土(MK)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通过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偏高岭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合微观分析揭示了偏高岭土对混凝土性能的作用机理。通过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探讨了偏高岭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形过程,结合细观损伤理论,建立了偏高岭土混凝土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混凝土试件在冻融100次和125次时裂缝宽度较75次时分别增加1.67倍和4倍。冻融循环125次时,偏高岭土掺量为1%、3%和5%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试件裂缝宽度分别减小33.33%、73.33%和86.67%。(2)冻融循环125次时,偏高岭土掺量为1%、3%和5%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分别增加43.46%、105.38%和213.90%。(3)经过125次冻融循环,掺加3%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峰值应变较未掺加偏高岭土混凝土降低0.45倍,峰值应力较未掺加偏高岭土混凝土提升3倍。(4)建立的偏高岭土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符合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受力变形规律,其中偏高岭土掺量为3%时,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误差仅为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 抗压强度 抗冻性 破坏和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