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作用下非等长筋材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胡超 梁训美 +2 位作者 徐鹏 杨广庆 李婷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0,58,共6页
目前工程中出现大量筋材沿墙高非等长布置的加筋支挡结构,可以在增加结构抗震稳定性的同时减少造价。例如,加筋桥台、在既有边坡上新建加筋土挡墙等。由于当前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筋材长度等长工况,因而导致对非等长筋材验算分析较少见。为... 目前工程中出现大量筋材沿墙高非等长布置的加筋支挡结构,可以在增加结构抗震稳定性的同时减少造价。例如,加筋桥台、在既有边坡上新建加筋土挡墙等。由于当前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筋材长度等长工况,因而导致对非等长筋材验算分析较少见。为此,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对地震作用下非等长筋材加筋土挡墙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显示,相较于极限平衡法计算值,有限元极限分析法计算得到的屈服加速度接近振动台模型测试值。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筋材长度>0.7H时,长度自下而上增大、自上而下增大的筋材布置将使屈服加速度系数分别增大、减小,其中前者可使屈服加速度系数增大约30%;(2)筋材竖向间距sv/H由0.015增大到0.1时,屈服加速度系数近似线性减小,尤其是当筋材长度自下而上增大时;(3)当筋材布置较疏松(s_(v)/H=0.1)并且填土摩擦角>44°时,应尽量采用筋材长度自下而上增大的方式来提高墙体抗震稳定性;(4)随着填土强度的增大,不同布筋方式时的屈服加速度系数均线性增大,其中当填土摩擦角增大70%时对应的屈服加速度系数平均增大约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稳定性 极限分析 筋材 地震 屈服加速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单元失效概率研究
2
作者 李泽 陆志明 +2 位作者 张小艳 彭普 郭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土石坝的失稳与众多随机参数相关,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常忽略了库水位、土体抗剪强度和地震的随机性对土石坝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破坏模式,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土石坝为对象,结合拟静力法、塑性极限分析法、有限元... 土石坝的失稳与众多随机参数相关,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常忽略了库水位、土体抗剪强度和地震的随机性对土石坝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破坏模式,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土石坝为对象,结合拟静力法、塑性极限分析法、有限元离散思想、随机规划理论和蒙特卡洛模拟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变异性的土石坝可靠度分析新算法。基于单元失效概率理论,计算了坝体不同部位的失效概率,从而全面评估土石坝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对坝坡下游进行抗滑桩支护后,在正常蓄水位和地震工况下的土石坝失效概率分别降低了1.90%和17.56%,表明抗滑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加固效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有限单元法和毕肖普法),新算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32%,且计算效率提高了98.31%,表明该算法能够精确、高效地预测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区域,为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稳定性分析 单元失效概率 地震作用 拟静力法 蒙特卡洛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柱面网壳结构节点加速度反应谱研究
3
作者 王多智 金友明 +1 位作者 李奉泽 张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40,共15页
大量震害调查表明非结构构件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反应谱方法的日渐成熟,其已成为非结构构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反应谱的生成方法多针对于多高层结构,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反应谱生成方法仍尚未明确。因此,... 大量震害调查表明非结构构件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反应谱方法的日渐成熟,其已成为非结构构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反应谱的生成方法多针对于多高层结构,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反应谱生成方法仍尚未明确。因此,该文基于ABAQUS与Python建立了九类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比选确定了柱壳的代表性节点,研究分析了其三向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形特征,确立了节点反应谱的拟合形式,并提出了单层柱面网壳节点三向加速度反应谱的拟合公式。此外,该文通过拟合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各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并基于代表性节点研究探讨了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谱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与节点有效距离、结构矢跨比及屋面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单层柱面网壳结构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近似计算,同时可为其他大跨空间结构反应谱生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柱面网壳结构 节点加速度反应谱 地震作用 数值模拟 拟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速度的黄土边坡地震损伤分析
4
作者 王丽丽 王兰民 +1 位作者 王平 许世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1,共8页
针对传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大震远场与小震近场边坡地震损伤时存在的破坏程度与峰值离散性显著问题,该文基于质点振动速度理论构建了黄土边坡损伤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边坡地震损伤演化过... 针对传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大震远场与小震近场边坡地震损伤时存在的破坏程度与峰值离散性显著问题,该文基于质点振动速度理论构建了黄土边坡损伤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边坡地震损伤演化过程中加速度与速度响应的耦合规律,揭示了动力参数与损伤状态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以加速度峰值为评价指标时,位于近场的黄土边坡坡顶计算烈度大于实际烈度。地震动速度与土体抗拉强度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具有典型场地放大效应的黄土边坡建议采用速度峰值作为破坏烈度的评价指标。结合GB/T 17742—2020《中国地震烈度表》,提出包含5级损伤状态的黄土边坡地震烈度评价体系,界定各损伤等级对应的速度阈值区间及典型破坏形态,建立边坡损伤程度-烈度-速度峰值-宏观震害的四元对应准则。研究成果为黄土地区边坡地震损伤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量化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黄土边坡 地震动速度 损伤分析 加速度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 MV静电高压离子加速器高压发生器优化设计
5
作者 魏哲宇 李中平 +2 位作者 张子民 申晓康 曹树春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8,共8页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近期开展了一台静电高压型离子加速器的研制工作。高压发生器作为该类型加速器的核心部件,要求最高工作电压达到4.2 MV、电压不稳定度小于±0.1%、纹波系数小于±0.1%的性能指标。针对设计指标,首先通...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近期开展了一台静电高压型离子加速器的研制工作。高压发生器作为该类型加速器的核心部件,要求最高工作电压达到4.2 MV、电压不稳定度小于±0.1%、纹波系数小于±0.1%的性能指标。针对设计指标,首先通过模拟仿真对高压发生器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与优化,从而支撑提升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高压发生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频变压器部分,采用场路耦合的方法对其电路结构和电气参数进行了分析与优化,并改进了变压器的散热结构,从而确保高频变压器的输出稳定。最后介绍了高压发生器的高精度稳压设计方案,为提升高压发生器控制性能,进一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发生器设计能够满足项目技术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高压加速器 高压发生器 电场模拟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中等地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特征
6
作者 周晨 李永生 +3 位作者 李俊秋 张思萌 石伟 刘长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通过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程度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对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的8次M S4.0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8次地震中有5次在地震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部分... 通过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程度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对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的8次M S4.0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8次地震中有5次在地震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部分地震前能观察到加速区域向震中迁移的现象;其他3次震前未能观察到明显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说明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对黑龙江省及邻区中等地震的发震地点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 Benioff应变 震例回溯性分析 发震地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笔记本纸浆模塑包装方案研究
7
作者 张书炜 程旺 +3 位作者 韦明堂 张倩 张湘钰 黄梦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设计出一款低重量、高栈板量的笔记本电脑纸浆模塑(简称纸塑)包装方案,预估及验证新方案在跌落测试中对电脑的保护性。方法结合现有内翻和外翻纸塑方案各自结构的优势,设计出一种V型纸塑方案。基于跌落试验工况建立跌落仿真模型,通... 目的设计出一款低重量、高栈板量的笔记本电脑纸浆模塑(简称纸塑)包装方案,预估及验证新方案在跌落测试中对电脑的保护性。方法结合现有内翻和外翻纸塑方案各自结构的优势,设计出一种V型纸塑方案。基于跌落试验工况建立跌落仿真模型,通过ANSYS/LS-Dyna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产品跌落加速度曲线和纸塑开裂变形图,并进行测试验证。结果V型方案在端面、顶面和短棱跌落的加速度均低于原内翻方案,各工况下V型方案无明显开裂,仿真分析与跌落测试结果高度一致。结论V型方案可在跌落测试中对电脑提供充分保护,满足落地条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有限元分析结果精度较高,可为各机型纸塑包装的开模定形提供依据,降低修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浆模塑 仿真分析 加速度 纸塑开裂 跌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县6.0级地震城市建筑群震害模拟与震害机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毅 张兰林 +1 位作者 林旭川 张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结合建筑群震害调查与精细化数值仿真等手段,对城市建筑群的震害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泸县6.0级地震中泸县县城的建筑群震害仿真模型,并采用现场震害调查数据,从典型小区、城市整体两个层面,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震害仿真... 结合建筑群震害调查与精细化数值仿真等手段,对城市建筑群的震害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泸县6.0级地震中泸县县城的建筑群震害仿真模型,并采用现场震害调查数据,从典型小区、城市整体两个层面,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震害仿真模型,选取4条具有不同持时和频谱特性的地震动,比较不同地震动对泸县建筑群的破坏力特征,研究不同地震动破坏力随时间和峰值加速度(PGA)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对不同层数、不同类型建筑具有选择性破坏作用,进而影响城市建筑群损伤程度与分布;不同地震动在不同时刻破坏力差异很大,进而导致建筑群损伤发展速度差异明显,前期破坏力较低的地震动仍可能对在后期对建筑群产生严重破坏;对地震动的PGA进行归一化,当PGA较小时,不同地震动造成的建筑群损伤程度接近,随着PGA的放大,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群损伤差异不断增大,其损伤指数差异可达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震害模拟 泸县地震 弹塑性时程分析 震害机理分析 震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基于地震解析与构造模拟的研究探讨及对复杂构造区岩盐迁移与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屈会志 尹宏伟 +1 位作者 李晨 汪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16-2930,共15页
钾盐是我国长期紧缺矿种之一,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约30%~45%。现代盐湖钾盐储量有限。随着多年开采,资源量锐减,亟需开展对古代深层含盐盆地的钾盐成矿研究。深入研究盐构造的变形机制与变形特征,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下盐构造变形及盐体迁... 钾盐是我国长期紧缺矿种之一,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约30%~45%。现代盐湖钾盐储量有限。随着多年开采,资源量锐减,亟需开展对古代深层含盐盆地的钾盐成矿研究。深入研究盐构造的变形机制与变形特征,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下盐构造变形及盐体迁移、聚集、保存规律,对我国钾盐勘探新区、新层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岩盐物理性质及盐构造驱动力,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和地震解释分析盐构造变形机制,揭示了复杂构造区岩盐迁移规律,最终以库车坳陷和勐野井地区为例,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复杂构造地区的钾盐有利成矿区。结果表明:①克拉通盆地盐构造主要受重力负载作用控制,在进积前缘产生差异负载,有利于发育大型盐刺穿构造;②拉张环境下上覆地层减薄和正断层的存在为盐底辟的上涌提供了空间,岩盐在断层处汇聚;③挤压环境下岩盐在背斜构造核部汇聚,同构造沉积、先存盐底辟、基底隆起会影响盐背斜的形成与演化;④库车坳陷岩盐在南部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北部克拉苏构造带背斜核部汇聚增厚,北部克拉苏构造带受挤压变形强烈,南秋里塔格构造带已发现含钾显示,为钾盐有利勘探区;⑤勐野井钾盐为深部源盐、浅部聚集的“二层楼”模式,深部侏罗海相层系源盐成矿潜力巨大,地表浅层出露小范围岩盐的断裂带附近可能存在隐伏钾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岩盐迁移规律 地震解析 构造模拟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本底实验腔的结构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何绍祥 薛松 +3 位作者 刘书魁 许明龙 邓瑞 李泽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为保障低本底实验腔的正常运行,预防腔体发生坍塌,利用Abaqus软件对实验腔开展结构安全性分析。首先,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实验腔简化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极限工况下的静载荷响应分析、地震波载荷响应模拟分析,以及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弧... 为保障低本底实验腔的正常运行,预防腔体发生坍塌,利用Abaqus软件对实验腔开展结构安全性分析。首先,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实验腔简化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极限工况下的静载荷响应分析、地震波载荷响应模拟分析,以及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弧长法的屈曲分析;最后,计算不同厚度下无氧铜段的应力响应情况和屈曲临界载荷,确定实验腔允许的极限壁厚。结果表明:在受静压时,实验腔最薄弱区域为无氧铜段顶部和圆封头过渡处,发生屈曲的临界载荷为0.307 MPa,允许的极限壁厚为5.1 mm;该低本底实验腔的结构能满足极限工况下的使用需求,验证了实验腔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本底实验腔 结构安全性分析 屈曲分析 临界载荷 极限壁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灾铁路线路修复方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1
作者 周振乾 王保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2,77,共8页
在地震或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影响下,会导致铁路线路发生错位,不仅影响铁路正常运营,严重的甚至引发铁路安全事故。针对错位线路的修复问题,以某铁路隧道线路错位为工程案例,以工程量最小为整治目标,以《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在地震或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影响下,会导致铁路线路发生错位,不仅影响铁路正常运营,严重的甚至引发铁路安全事故。针对错位线路的修复问题,以某铁路隧道线路错位为工程案例,以工程量最小为整治目标,以《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为约束条件,以曲线综合要素计算为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铁路线路错位的修复方案,该方案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线路进行修复以减小工程量。再结合SIMPACK仿真软件,以CRH2G型动车组参数创建三节车厢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某隧道的线路修复方案从安全性和平稳性角度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线路修复长度仅比原线路长约410 m,利用原有线路占比为84.6%;车辆模拟运行过程中,头车和尾车的动力响应较大、中车的动力响应偏小,对头车和尾车进行主要分析后得出车辆动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限值;该线路修复方案在尽可能利用原有线路以减小工程量的同时,又满足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铁路线路错位 SIMPACK 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 铁路线路修复方案 动力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震害机制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111
12
作者 庄海洋 程绍革 陈国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5-250,共6页
1995年阪神地震中,神户市的地下结构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地铁车站的破坏最为严重,其中大开地铁车站有一半以上的中柱发生坍塌,导致地面坍塌近2.5m。对大开地铁车站的震害进行了全面地描述,基于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在该软... 1995年阪神地震中,神户市的地下结构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地铁车站的破坏最为严重,其中大开地铁车站有一半以上的中柱发生坍塌,导致地面坍塌近2.5m。对大开地铁车站的震害进行了全面地描述,基于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在该软件上二次开发的土体非线性黏弹性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采用黏塑性动力损伤模型模拟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拉、压应力-应变关系,对大开地铁车站的非线性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给出了破坏演化过程,把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大开地铁站的实际震害现象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能够合理地解释大开地铁车站的主要震害现象,建模方法能够被用来进行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神地震 地铁车站 震害分析 数值仿真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振幅对黄土-泥岩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泽林 吴树仁 +2 位作者 王涛 唐辉明 梁昌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03-2412,2450,共11页
研究地震作用下黄土-泥岩边坡动力响应特征,对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边坡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震波振幅对边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坡体深部至浅表层,黄土-泥岩边坡的水平... 研究地震作用下黄土-泥岩边坡动力响应特征,对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边坡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震波振幅对边坡地震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坡体深部至浅表层,黄土-泥岩边坡的水平向和垂向加速度放大效应呈非线性增加,且水平向大于垂直向,在坡体顶部到达最大,表现为趋表效应和高程效应;在边坡内部岩性接触部位,黄土层内动力响应较大,泥岩中动力响应较小,表现为岩性效应;随着输入地震波振幅的增加,坡体动力响应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输入振幅达0.3g时,坡体动力响应最大。黄土-泥岩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为:随输入地震波振幅增加,坡顶逐渐形成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坡体中上部溜土,产生向临空面方向的位移,坡体中部发生鼓胀隆起,局部坡体振动松散,岩土体滑落至坡脚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黄土-泥岩边坡 加速度振幅 地震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伏采空区的煤矿地表地震动力响应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晓明 杨晓晨 +1 位作者 卢刚 佐佐木九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0-734,共5页
针对中国煤矿多分布于7度及7度以上的地震烈度区,煤矿大规模开采,在矿区地层中留下了大面积、立体分布的空间,一些开采位于工业区或居住区的下部等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不同条件下的数值模型,对下伏采空区的煤矿地表地震响应进行... 针对中国煤矿多分布于7度及7度以上的地震烈度区,煤矿大规模开采,在矿区地层中留下了大面积、立体分布的空间,一些开采位于工业区或居住区的下部等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不同条件下的数值模型,对下伏采空区的煤矿地表地震响应进行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在剪切地震波的作用下,下伏采空区煤矿地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受到地下采空区的影响.讨论了在采深及采空区填充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地表监测位置的响应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震灾害 采空区 地表响应 地震加速度 填充效果 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水红旗山黄土滑坡群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树轩 杨为民 +3 位作者 程小杰 田尤 李浩 黄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4-937,共14页
天水市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区内活动断裂发育,历史上强震频发,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基于对天水市北山地震滑坡群的野外调查,研究了地震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以红旗山滑坡群为典型案例,结合室内测试结果,剖析了红旗山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 天水市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区内活动断裂发育,历史上强震频发,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基于对天水市北山地震滑坡群的野外调查,研究了地震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以红旗山滑坡群为典型案例,结合室内测试结果,剖析了红旗山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利用FLAC3D模拟分析了现今红旗山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北山滑坡群由地震作用诱发;红旗山滑坡包含两个主滑动带,历史上经历了3期以上变形活动,演化过程复杂,属地震-降雨耦合型滑坡。现今红旗山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相对稳定,如遇强震作用将造成坡体内部塑性区贯通,斜坡顶部岩土体将发生滑移。这一研究成果可为潜在强震区地震滑坡的变形机理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破坏特征 变形演化机制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程竖向加速度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红军 迟世春 +1 位作者 钟红 林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85-2390,共6页
利用改进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计算屈服角加速度,运用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和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土工结构地震永久变形。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屈服角加速度计算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得到的滑动位移位于竖向加速度假定恒定... 利用改进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计算屈服角加速度,运用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和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土工结构地震永久变形。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屈服角加速度计算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得到的滑动位移位于竖向加速度假定恒定向上或向下之间。适当改变筑坝土石料的动力刚度,研究了滑动体位移关于动力刚度的敏感性,为土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竖向加速度 时程屈服角加速度 蚁群算法 复合形法 地震滑移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驾驶时的车速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毛喆 严新平 +2 位作者 吴超仲 张晖 黄德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5-1183,共9页
通过驾驶模拟实验研究疲劳驾驶时的车速变化特征.模拟实验场景设计为单调的高速公路环境,有15名被试者参加实验,得到14组有效数据.实验实时采集了车速、加速度、车辆位置坐标及时间信息,采集频率为8Hz,并截取了3个不同线形路段上的数据... 通过驾驶模拟实验研究疲劳驾驶时的车速变化特征.模拟实验场景设计为单调的高速公路环境,有15名被试者参加实验,得到14组有效数据.实验实时采集了车速、加速度、车辆位置坐标及时间信息,采集频率为8Hz,并截取了3个不同线形路段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疲劳驾驶时车速偏高,容易超速,但车速高低没有明显变化规律;车速标准差随疲劳程度上升有显著差异(α=0.05),疲劳时的车速标准差较小;疲劳驾驶时加速度频谱由低频成分为主逐渐转变为高频成分为主,或者加速度幅度和能量值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驾驶 驾驶模拟实验 车速 加速度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冯志仁 刘红帅 于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表面的放大效应,借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分析数值模型;在合理考虑地震动输入、边界条件、网格划分与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动峰值、频率、持时以及初动方向等...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表面的放大效应,借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分析数值模型;在合理考虑地震动输入、边界条件、网格划分与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动峰值、频率、持时以及初动方向等因素影响下的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震动峰值、频率和初动方向对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的影响较显著,而地震动持时对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的影响微小;②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放大效应由软弱夹层之上的坡面及坡顶面向坡肩点逐渐增大,坡肩点的放大效应最大;③当输入地震动频率小于边坡的自振频率时,边坡表面加速度放大倍数较小,且频率越小,放大倍数越小,当输入地震动频率大于边坡的自振频率时,边坡表面加速度放大倍数较大,且频率越大,放大倍数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岩质边坡 地震 加速度放大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速度脉冲下的反应谱加速度敏感区 被引量:31
19
作者 王京哲 朱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0,共4页
已有的地震记录表明,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往往会具有较大的PGV PGA比值,进而会在反应谱中产生较宽的加速度敏感区。所以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会显著地改变结构的响应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同时对结构的延性要... 已有的地震记录表明,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往往会具有较大的PGV PGA比值,进而会在反应谱中产生较宽的加速度敏感区。所以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会显著地改变结构的响应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同时对结构的延性要求也会加大。对三条来自Chi chi地震的脉冲型近场地震记录和一条Imperialvalley地震的一般记录的响应特点作了简单分析,并应用ANSYS有限元计算程序,通过对四个桥墩模型的时程分析发现,桥墩在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激励下,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对近场地震的设防,较为合理地解决了近场地震的设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效应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加速度敏感区 抗震规范 计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小波模拟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异同 张同亿 吴敏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3,共5页
本文应用基数B-样条小波模拟地震动加速度过程,将小波分析引入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研究,实现了地震动加速度的模拟,并可给出其解析表达式,便于设计地震动的调整及地震反应的求解。
关键词 地震动加速度 小波模拟 基数B-样长小波 地震反应 工程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