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落轴冲击试验的扣件减振性能评估方法
1
作者 张欢 贺志文 +4 位作者 肖俊恒 王志伟 陈晨 崔树坤 李彦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为了准确模拟现场激励,对比现场动力学测试数据与落轴冲击试验数据,确定了落轴的轴重和落高为重要试验参数;根据测试轨道板和基础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等振动数据,振动传递、衰减等特性,确定了扣件减振性能评估方法及评估参数。分析了... 为了准确模拟现场激励,对比现场动力学测试数据与落轴冲击试验数据,确定了落轴的轴重和落高为重要试验参数;根据测试轨道板和基础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等振动数据,振动传递、衰减等特性,确定了扣件减振性能评估方法及评估参数。分析了铺设不同扣件时钢轨至轨道板的振动传递率、传递函数对数幅值、振动传递损失等减振性能评估参数;结合轨道板和基础振动加速度级及垂向振动分频振级总级值的评价指标,以普通扣件为参照,对比了两类减振扣件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钢轨至轨道板振动传递率和传递函数对数幅值基本与扣件刚度正相关,钢轨至轨道板传递损失与扣件刚度基本呈负相关;为消除激励方式和下部基础对试验评价的影响,并考虑与现场实车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室内落轴冲击试验评估扣件减振性能时宜选用轨道板振动加速度级进行减振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减振性能 试验研究 扣件 落轴冲击 轨道板振动加速度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车试验的大跨度桥梁轨道静态长波高低不平顺验收标准验证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国龙 孙宪夫 +3 位作者 高彦嵩 杨飞 高芒芒 柯在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由于温度、施工偏差、二期恒载等因素影响,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存在较大差异,且矢距差法不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和地基大面积沉降等区域的轨道线形验收。针对速度为250 km/h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大跨度桥梁,基于轨道高低不... 由于温度、施工偏差、二期恒载等因素影响,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存在较大差异,且矢距差法不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和地基大面积沉降等区域的轨道线形验收。针对速度为250 km/h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大跨度桥梁,基于轨道高低不平顺不同弦测值与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提出高低不平顺60 m弦测值与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给出桥上轨道静态高低长波不平顺60 m中点弦测值10 mm的验收限值建议,最后在某主跨为672 m的高速铁路斜拉桥上预设“四峰三谷”形式的轨道高低不平顺并进行实车验证,证明此限值建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速度为250 km/h的高速铁路,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与不平顺60 m弦测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大跨度桥梁温度变形显著,整体表现为桥面高程与温度成反相关关系,但桥梁温度变形主要表现为长波不平顺;预设的60 m余弦波形式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主要影响行车舒适性,对安全性影响较小,且列车速度在275 km/h及以下时,产生的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为0.98 m/s2,舒适性指标最大为2.47,评价为“优秀”,接近优秀/良好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 预设不平顺 实车试验 轨道静态长波高低不平顺 60 m中点弦测法 车体垂向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浮置板轨道隔振效果的三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德云 刘维宁 +1 位作者 张宝才 谢达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2,共5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引发的低频振动,采用特殊浮置板轨道进行室内激振试验。运用MIDAS/GTS程序,建立"轨道-隧道-地层"三维耦合模型,选取不同弹簧刚度和支承间距的4种组合,计算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分析浮置板上、隧...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引发的低频振动,采用特殊浮置板轨道进行室内激振试验。运用MIDAS/GTS程序,建立"轨道-隧道-地层"三维耦合模型,选取不同弹簧刚度和支承间距的4种组合,计算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分析浮置板上、隧道底板上和地表的竖向、水平加速度级和不同位置的加速度级损失。结果表明:①在浮置板和隧道底板上,竖向加速度级量值比水平加速度级大;距隧道中线20 m处地表,水平比竖向加速度级大;②在支承间距不变的情况下,轨道的基频与弹簧刚度成正比;弹簧刚度不变时,轨道的基频与支承间距成反比;③弹簧刚度的降低和支承间距的增大,可提高隔离低频竖向振动的效果,加速度级损失可达47dB以上;④弹簧刚度越小、支承间距越大,则对于基频以上频段,隔离低频水平振动效果越好,对于基频以下频段,隔振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浮置板轨道 低频 加速度级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无砟轨道橡胶减振垫减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赵才友 王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3,共6页
以成都—都江堰高速铁路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测试试验,研究桥上无砟轨道铺设橡胶减振垫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铺设橡胶减振垫后,减振垫上钢轨和轨道板的振动略有放大,但影响甚微,而减振垫下底座板、桥梁及地面的振动显著降低,其中底座... 以成都—都江堰高速铁路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测试试验,研究桥上无砟轨道铺设橡胶减振垫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铺设橡胶减振垫后,减振垫上钢轨和轨道板的振动略有放大,但影响甚微,而减振垫下底座板、桥梁及地面的振动显著降低,其中底座板的最大振动加速度降低了85%左右;时域内,在距线路中心线0,15和30m处地面的最大竖向加速度振级均降低了9.5dB左右;频域内,在0~6.3Hz频段内,橡胶减振垫的减振效果不明显;在8~20Hz频段内,由于与轨道—桥梁—大地系统本身的自振频率重合,反而放大了地面的振动;在25~100Hz频段内,减振作用明显,且距线路中心线越远,减振效果越显著,但距线路中心线不同距离处对应最大减振作用的频段和插入损失值不同,0m处最大减振作用出现在31.5Hz频段,插入损失值为7.8dB,15和30m处最大减振作用均出现在40Hz频段,插入损失值分别为13.6和16.4dB。可见,橡胶减振垫能够对25Hz以上频段的振动起减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桥梁 橡胶减振垫 减振 竖向加速度 振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壳结构振动特性的等效机械导纳法 被引量:5
5
作者 赵芝梅 盛美萍 陈永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3,共4页
针对线衔接下耦合结构振动传递难以求解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等效机械导纳方法。以铺板与圆柱壳线衔接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计算各结构的平均振动响应,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性良好。研究表明:提出的等... 针对线衔接下耦合结构振动传递难以求解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等效机械导纳方法。以铺板与圆柱壳线衔接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计算各结构的平均振动响应,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性良好。研究表明:提出的等效机械导纳法能够有效地计算板壳耦合结构的振动响应特性,且求解过程简单,适于复杂耦合系统振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板壳耦合结构 振动加速度级 等效机械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某城市地铁激励的邻近建筑振动响应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国琛 祁皑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3,共6页
研究目的:某城市地铁正在建设,为取得较为可靠的地铁运行对邻近建筑振动影响的预测精度,有必要对地质条件较为特殊的该城市地铁沿线开展特定研究。本文针对该城市中软Ⅲ类场地土,建立地铁列车-轨道垂向耦合振动数值模型及隧道-土体-建... 研究目的:某城市地铁正在建设,为取得较为可靠的地铁运行对邻近建筑振动影响的预测精度,有必要对地质条件较为特殊的该城市地铁沿线开展特定研究。本文针对该城市中软Ⅲ类场地土,建立地铁列车-轨道垂向耦合振动数值模型及隧道-土体-建筑有限元模型,参考该城市地铁参数,对邻近地铁的一般建筑在地铁运行时的振动响应作出理论预测。研究结论:(1)地铁邻近建筑的振动主频体现为结构的自振频率,且建筑低层存在地铁激励的中高频反弹区;(2)列车车速和单双线运行将显著干预邻近建筑的振动响应峰值,但对建筑的振动形态无明显影响;(3)多层建筑至隧道中心水平距离在5 m范围内,小高层与高层建筑在10 m范围内或30~40 m的振动放大区内,车速超过60 km/h时,邻近建筑全部或部分楼层振动响应可能超越相关振动限值,需进一步考虑减振控制;(4)该研究结论可为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地铁设计施工及未来的振动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运行 车轨耦合 振动加速度级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阻尼道床阻尼厚度对隧道及地表振动衰减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平 刘天铖 +2 位作者 张志超 李向东 孙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探究黏弹阻尼道床阻尼厚度对隧道及地表振动衰减特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利用ANSYS建立土体-隧道-道床平面有限元模型,分析在5~25 Hz频率荷载的作用下,整体道床和黏弹阻尼道床在隧道结构中的振动响应,并分析这两种道床... 为探究黏弹阻尼道床阻尼厚度对隧道及地表振动衰减特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利用ANSYS建立土体-隧道-道床平面有限元模型,分析在5~25 Hz频率荷载的作用下,整体道床和黏弹阻尼道床在隧道结构中的振动响应,并分析这两种道床下地表距离隧道中心线不同距离的振动加速度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荷载频率小于10 Hz时,在地表距离隧道中心25 m左右,振动有明显的放大区域;荷载频率为10~20 Hz,振动加速度随道床阻尼层厚度降低,阻尼层越厚振动衰减越明显;随着黏弹阻尼道床阻尼层厚度增加,隧道衬砌底部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依次降低,隧道壁竖直方向振动衰减更加明显,阻尼层每增加2 mm,振级降低1~4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黏弹阻尼道床 时程 振动加速度 Z振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的分布形式对简支板振动响应的影响
8
作者 赵芝梅 盛美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432-2434,2478,共4页
为了分析振源设备安装方式对基座振动响应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简支板在点激励、线激励和面激励下的振动响应模型。研究表明:低频段,板的平均振动加速度级和振动分布特性在三种激励方式下都非常接近。高频段,点激励下的平均振动加速度级最... 为了分析振源设备安装方式对基座振动响应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简支板在点激励、线激励和面激励下的振动响应模型。研究表明:低频段,板的平均振动加速度级和振动分布特性在三种激励方式下都非常接近。高频段,点激励下的平均振动加速度级最大,面激励下的振动响应最小。板的振动分布特性与激励力的分布形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激励 线激励 面激励 四边简支板 振动加速度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高速铁路减振措施对曲线地段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雷佳鑫 姚力 +1 位作者 惠庆敏 赵才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2-780,共9页
减振型无砟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高速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既有文献以直线轨道为研究对象,从控制轨道振动角度出发,多角度定量或定性分析了轨道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但由于直线轨道与曲线轨道的振动差异,曲线轨道横向振动... 减振型无砟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高速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既有文献以直线轨道为研究对象,从控制轨道振动角度出发,多角度定量或定性分析了轨道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但由于直线轨道与曲线轨道的振动差异,曲线轨道横向振动是否纳入减振考虑范围,直线轨道减振参数对曲线轨道的适应性尚不清楚,亟需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有限元联合仿真,建立典型曲线地段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对比直线段、直缓地段、缓圆地段、圆曲线段轨道下部结构振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不平顺激励下,曲线地段脱轨系数为0.046,大于直线地段的0.012。随着列车从直线驶入曲线轨道,轨道板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在50 Hz减少了2.19 dB,相反横向振动加速度级增大了0.97 dB。采取同样的减振措施后,直线地段与曲线地段减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直线地段,曲线地段轨道板振动响应距规范限制有较多余量。同时,直线地段轨道板与底座板加速度级差值为14.45 dB,而曲线地段增大到17.41 dB。后续针对轨道减振设计时,应在所处地段的轨道模型中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减振 曲线轨道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振动加速度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弹簧浮置板浸水对减振效果及振动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立 张斌 +1 位作者 王建 陈高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根据某地铁曲线地段现场实测数据,针对钢弹簧浮置板浸水对其减振效果及振动传递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特殊减振轨道结构,钢弹簧浮置板能有效地衰减道床面与隧道壁之间的振动传递,正常工作时加速度级最大衰减量(传递损失)高达44.... 根据某地铁曲线地段现场实测数据,针对钢弹簧浮置板浸水对其减振效果及振动传递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特殊减振轨道结构,钢弹簧浮置板能有效地衰减道床面与隧道壁之间的振动传递,正常工作时加速度级最大衰减量(传递损失)高达44.3 d B;浸水后在10~200 Hz频段,随着浸水量增加,道床面的加速度级逐渐减小,隧道壁的加速度级逐渐增大,道床传递至隧道壁的传递损失值逐渐减小,单侧浸水测试断面传递损失值减小至25~35 d B,两侧浸水测试断面传递损失值则降至10~25 d B;正常浮置板、单侧浸水及两侧浸水测试断面道床面至隧道壁的垂向传递函数值基本范围分别为0~0.01、0.01~0.05和0.04~0.3,依次呈增大趋势。这说明,作为振动传导体,水对10~20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振动控制 浮置板 浸水 测试 加速度级 传递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直线轨道波磨成因及发展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志强 雷震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12118-12124,共7页
为分析地铁直线段钢轨波磨的成因及发展特性,基于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运用模态分析和动力分析对钢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实测波磨的线路条件和通过频率范围与Pinned-Pinned共振导致的响轨... 为分析地铁直线段钢轨波磨的成因及发展特性,基于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运用模态分析和动力分析对钢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实测波磨的线路条件和通过频率范围与Pinned-Pinned共振导致的响轨波磨接近,初步认为该区段发生的波磨可能为响轨波磨;②轨道结构模态分析发现,513.7 Hz处的振动模态为轨道结构的横向Pinned-Pinned共振模态,1050.0 Hz处的振动模态为轨道结构的垂向Pinned-Pinned共振模态;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动力分析发现,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在中心频率500、1000 Hz处幅值较高,分别为69.7、70.1 dB,且上述中心频率所对应的1/3倍频程带宽为轨道结构发生Pinned-Pinned共振的频率范围,因此分析认为该线路上的钢轨波磨为轨道结构Pinned-Pinned共振所致的响轨波磨;③不同轨枕间距和运营速度下的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中心频率500、1000 Hz处的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幅值较高。随着轨枕间距和运营速度的变化,500、1000 Hz处的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变化趋势相同;通过改变轨枕间距和运营速度,可以使得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发生明显变化,说明适当的轨枕间距(700 mm左右)和运营速度(80 km/h左右)能够有效地控制响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钢轨波磨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Pinned-Pinned共振 振动加速度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一体化底座模板系统和自动整平设备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贵 赵永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为解决传统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板采用人工整平或简易整平方式施工易产生混凝土振捣不足、凹槽四角裂纹、底座板标高误差大等问题,研发了可遥控操作,具备推平布料、振捣密实、提浆、整平塑型等功能的单双线一体化底座模板系统和自动整平... 为解决传统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板采用人工整平或简易整平方式施工易产生混凝土振捣不足、凹槽四角裂纹、底座板标高误差大等问题,研发了可遥控操作,具备推平布料、振捣密实、提浆、整平塑型等功能的单双线一体化底座模板系统和自动整平设备,并在郑州—万州高速铁路湖北段桥梁上开展了现场应用。与采用传统设备相比,该模板安装简单,凹槽定位准确,伸缩缝可自由调节。一体化底座模板系统和自动整平设备可显著提高底座板施工精度和作业效率,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和质量可追溯,并通用于路基、桥梁各种工况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施工 底座板 模板系统 自动振捣 整平抹面 升降系统 智能控制 无线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