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Br-H_2O 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顾兆林 冯诗愚 郁永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由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和喷射制冷循环组合而成的新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其性能系数接近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但流程和结构有较大简化,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文中以溴化锂水为工质对,进一步分析了吸收喷射复合... 由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和喷射制冷循环组合而成的新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其性能系数接近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但流程和结构有较大简化,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文中以溴化锂水为工质对,进一步分析了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 喷射制冷 溴化锂-水 工质对 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工质的发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曙辉 陈光明 郑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5-52,共8页
吸收式制冷机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吸收式制冷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工质的选择及改善作为吸收式制冷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的... 吸收式制冷机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吸收式制冷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工质的选择及改善作为吸收式制冷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的每一次突破,都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吸收式制冷工质的发展过程,分析比较了当今正在研究或使用的主要工质对,同时也介绍了我们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正在研究的R22/DMF(二甲基甲酰胺)和R22+R142b/DMF工质对的有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 工质对 制冷剂 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冷管制冷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惠忠 刘震炎 +3 位作者 张敏 马晓东 张波 张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研究了太阳能冷管利用太阳光作为热源,根据固体吸附式的制冷原理,采用沸石-水作为工质对,在1只玻璃管内完成制冷与制热循环.结果表明,单支太阳能冷管制冷量可以达到200kJ,性能系数COP约为0.24~0.28之间.
关键词 太阳能冷管 吸附式制冷 工质对 吸附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离子液体-CO_2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及吸收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武卫东 吴俊 +1 位作者 王振 张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
离子液体(ILs)-CO_2作为一种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ILs种类的选择对其工质对性能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至关重要。ILs对CO_2的吸收性能与ILs种类、阳离子结构、体系温度及CO_2分压有直接关系。本文建立了一套ILs吸收CO_2的实验台,并以低... 离子液体(ILs)-CO_2作为一种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ILs种类的选择对其工质对性能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至关重要。ILs对CO_2的吸收性能与ILs种类、阳离子结构、体系温度及CO_2分压有直接关系。本文建立了一套ILs吸收CO_2的实验台,并以低粘度、较优吸收性能为原则初选了4种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ILs([emim][Tf_2N]、[bmim][Tf_2N]、[hmim][Tf_2N]和[omim][Tf_2N])为研究对象。在温度298.15 K、313.15 K及328.00 K,压力2.0~5.0 MPa条件下,分别测定了CO_2在以上4种ILs中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ILs对CO_2有较好的吸收性能;CO_2在同族ILs中的溶解度随阳离子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在4种ILs中的溶解度顺序为:[emim][Tf_2N]〈[bmim][Tf_2N]〈[hmim][Tf_2N]〈[omim][Tf_2N];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逐渐升高,CO_2溶解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本文还给出了3种温度下CO_2在[omim][Tf_2N]中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循环 吸收制冷工质对 吸收特性 离子液体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NH_3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砺 方利国 +2 位作者 谭盈科 麦志谦 邓峰云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0-52,共3页
对以CaCl2 为吸附剂、NH3 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并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CaCl2 —NH3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余热驱动 ,是性能优良的工质对。
关键词 化学只附 制冷工质对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Br-H_2O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的热力参数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彦峰 顾兆林 +2 位作者 冯诗愚 李云 冯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9-73,共5页
LiBr-H2O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是由运行参数不同的换热设备组成的,各换热设备的有效传热温差不但影响到整个流程的性能及设计过程中有效传热面积的确定,而且也影响到系统的经济性.将几个主要换热设备的传热温差、溶液... LiBr-H2O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是由运行参数不同的换热设备组成的,各换热设备的有效传热温差不但影响到整个流程的性能及设计过程中有效传热面积的确定,而且也影响到系统的经济性.将几个主要换热设备的传热温差、溶液浓度差以及发生器温度作为设计参数,并进行分析计算,以确定这些参数的适宜范围,为LiBr-H2O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 喷射制冷 溴化锂 热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顾兆林 钱永耀 +1 位作者 李兴武 冯诗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5-80,共6页
报道了一种可以利用太阳能等低焓能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该系统能较大地提高热力系数。还初步分析了可以用于该循环系统的工质对,最后给出计算实例。
关键词 复合制冷 吸收制冷 太阳能 工质对 喷射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低温混合工质联合循环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宇 韩巍 +1 位作者 金红光 郑丹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00-204,共5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回收利用中低温余热,该文提出了一个由动力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型混合工质联合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利用蒸汽透平排气的低品位余热制冷,并将冷能用于动力系统的冷凝过程,从而降低蒸汽透平的排气压... 为了更加有效地回收利用中低温余热,该文提出了一个由动力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型混合工质联合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利用蒸汽透平排气的低品位余热制冷,并将冷能用于动力系统的冷凝过程,从而降低蒸汽透平的排气压力和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与常规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相比,新循环的透平排气压力由0.44 MPa降为0.17 MPa,循环平均放热温度由79.2℃降低为39.9℃,系统热效率由10.3%提高到13.4%,系统(火用)效率由40.8%提高到53.3%。该新型循环开拓了有效利用中低温余热利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余热 回收利用 中低温混合工质联合循环 热力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TEGDME吸收式制冷/热泵工质热物性参数表达式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士鸣 任国红 陈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根据所收集到的有关 TFE-TEGDME(三氟乙醇 -二甲醚四甘醇 )各种热物性参数实验数据 ,以及已拟合出的各热物性关联式 ,通过整理、归纳、拟合和比较 ,得到了采用该工质的吸收式制冷 /热泵循环分析计算所需的各种热力参数值计算式 ,并绘制... 根据所收集到的有关 TFE-TEGDME(三氟乙醇 -二甲醚四甘醇 )各种热物性参数实验数据 ,以及已拟合出的各热物性关联式 ,通过整理、归纳、拟合和比较 ,得到了采用该工质的吸收式制冷 /热泵循环分析计算所需的各种热力参数值计算式 ,并绘制出吸收式制冷 /热泵循环分析常用到的 p-t-ξ,h-ξ和 y-x图 .为研究、开发以 TFE-TEGDME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热泵系统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 热泵 物性参数 工作介质 TFE-TEGDME 三氟乙醇 二甲醚四甘醇 热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一喷射复合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兆林 蒋立本 +1 位作者 冯诗愚 王彦峰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综述了吸收一喷射复合制冷技术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吸收一喷射复合制冷循环 工质对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原料配比优化及吸附机理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群 陈海军 姚虎卿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34,共5页
采用混合法制备用于吸附制冷过程的复合吸附剂 ;用静态法和真空重量法测定水或乙醇在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量 ;用热分析天平测定了复合吸附剂的脱水或脱乙醇的DTA曲线峰端温度。以平衡吸附量和DTA曲线峰端温度作为考核指标 ,通过... 采用混合法制备用于吸附制冷过程的复合吸附剂 ;用静态法和真空重量法测定水或乙醇在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量 ;用热分析天平测定了复合吸附剂的脱水或脱乙醇的DTA曲线峰端温度。以平衡吸附量和DTA曲线峰端温度作为考核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自制复合吸附剂原料配比。优化结果为 :以硅胶 (M4 )、氯化锶 (M1 0 )和凹凸棒土 (M3)等为主要吸附材料的复合吸附剂 ,最适宜配比为 :M1 0 - 4 0 % ,M3- 2 0 % ,M4 - 2 0 % ,其它 2 0 % ,扩孔剂 -E2。水在复合吸附剂M4 - 0 1 32上的吸附量约为 1 3x的 2~ 3倍 ;乙醇在M1 - 0 0 0 1上的平衡吸附量约为活性炭2 .5~ 4倍。以吡啶为探针分子 ,用TG -DTA -DTG分析法分析吸附剂的复合现象及吸附机理。探讨结果表明 :增加复合吸附剂弱吸附中心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吸附剂 吸附制冷 热分析天平 DTA曲线 吸附机理 原料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群 陈海军 +1 位作者 吴兵生 姚虎卿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1-114,共4页
通过固体吸附床的模拟来优选吸附床的型式。建立了非稳态、有内热源的模型 ,分别对螺旋管外换热式吸附床和内热换热式吸附床进行模拟。考虑到多微孔物质的传质和传热阻力大的情况 ,又建立了翅片换热式吸附床和肋片换热式吸附床的传热传... 通过固体吸附床的模拟来优选吸附床的型式。建立了非稳态、有内热源的模型 ,分别对螺旋管外换热式吸附床和内热换热式吸附床进行模拟。考虑到多微孔物质的传质和传热阻力大的情况 ,又建立了翅片换热式吸附床和肋片换热式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模型。通过分析 1 3X -H2 O工质对在吸附床内的脱附速率等参数 ,优选出较为适宜的吸附床模型 ,并在优选得到的模型上模拟自制吸附剂的脱附特性及床层温度分布。结果表明 :增加翅片或肋片能增强床层的传热效果 ,其中增加肋片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 吸附床 传热过程 数值模拟 工质 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l_2-NH_3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砺 谭盈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以SrCl2 为吸附剂、NH3 为致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并对化学吸附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SrCl2 NH3 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 对以SrCl2 为吸附剂、NH3 为致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并对化学吸附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SrCl2 NH3 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余热驱动 ,是性能优良的工质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 制冷工质对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工质对R152a+DMETrEG的汽液相平衡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一波 管文洁 +3 位作者 华超 王琰铚 韩晓红 陈光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25-4034,共10页
R152a(ODP=0,GWP=124)对环境友好,热力性能完善,而吸收剂三乙二醇二甲醚(DMETr EG)沸点较高,毒性较弱,对较多制冷剂都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因此,R152a与DMETr EG的二元混合物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吸收制冷工质对。采用气液双循环法,... R152a(ODP=0,GWP=124)对环境友好,热力性能完善,而吸收剂三乙二醇二甲醚(DMETr EG)沸点较高,毒性较弱,对较多制冷剂都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因此,R152a与DMETr EG的二元混合物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吸收制冷工质对。采用气液双循环法,实验研究了R152a+DMETr EG在293.15~353.15 K温度范围内的汽液相平衡特性;分别采用NRTL模型和Wilson模型对测得的汽液相平衡(VLE)数据关联对比。实验结果与关联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NRTL模型拟合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80%,而Wilson模型拟合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83%。当混合溶液中R152a摩尔分数大于0.8时,R152a活度系数接近1,混合溶液可近似视为理想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R152A 三乙二醇二甲醚 吸收式工质对 色谱 活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锂溶液微小液滴绝热吸收水蒸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林 马爱华 +2 位作者 谈莹莹 周西文 王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6,59,共4页
基于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的基本理论提出绝热吸收器内溴化锂溶液微小液滴下降过程绝热吸收水蒸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液滴直径时,溶液温度、溶液质量分数、传质系数和吸收率等随吸收器高度变化关系,该数学... 基于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的基本理论提出绝热吸收器内溴化锂溶液微小液滴下降过程绝热吸收水蒸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液滴直径时,溶液温度、溶液质量分数、传质系数和吸收率等随吸收器高度变化关系,该数学模型为喷淋绝热吸收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 绝热吸收器 传热传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及吸收器性能改进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祥锋 陈光明 何一坚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具体分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几种新的吸收式制冷循环 ,并特别侧重于对吸收器性能改进的阐述 。
关键词 制冷 吸收式 循环 吸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志强 吴锋 +2 位作者 王国庆 陈实 谭志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36,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沸石分子筛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沸石分子筛制冷的特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介绍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工质对 传统 复合 沸石吸附式制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基工质对的吸收制冷循环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宗昌 苏成睿 张晓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24-2530,共7页
分别对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Emim][DEP]为吸收剂的二元工质对[Emim][DEP]+H2O和以[Emim][DEP]+Li Br为吸收剂的三元工质对Li Br+[Emim][DEP]+H2O的吸收制冷循环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于评价这种新型的工质对的制冷性... 分别对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Emim][DEP]为吸收剂的二元工质对[Emim][DEP]+H2O和以[Emim][DEP]+Li Br为吸收剂的三元工质对Li Br+[Emim][DEP]+H2O的吸收制冷循环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于评价这种新型的工质对的制冷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二元工质对[Emim][DEP]+H2O具有吸收制冷性能,但与Li Br+H2O工质对相比,其制冷系数较低。当发生温度为90℃、循环水温度为30℃、蒸发温度在10~15℃时,制冷系数仅为0.16~0.28。主要原因是[Emim][DEP]+H2O工质对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热导率,导致吸收器降膜吸收传热系数较低,吸收器吸收水蒸气的能力不足。为了强化其制冷效果,在[Emim][DEP]+H2O工质溶液中加入少量Li Br水溶液,构成三元工质对Li Br+[Emim][DEP]+H2O。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工质对Li Br+[Emim][DEP]+H2O的制冷性能优于二元工质对[Emim[DEP]+H2O,在上述蒸发温度范围内,制冷系数能够达到0.17~0.34,并且制冷温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 制冷系数 离子液体基工质对 三元工质对 性能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甲醇/乙醇+水三元工质溶液混合焓的测量及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晓冬 常仁杰 赵宗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0-1525,共6页
采用绝热量热法测量了由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bmim][DBP])分别与CH3OH、C2H5OH和H2O所组成的3个二元工质溶液体系[bmim][DBP](1)+CH3OH(2)/C2H5OH(2)/H2O(2),以及2个三元工质溶液体系[bmim][DBP](1)+CH3OH(2)/C2H5OH(2... 采用绝热量热法测量了由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bmim][DBP])分别与CH3OH、C2H5OH和H2O所组成的3个二元工质溶液体系[bmim][DBP](1)+CH3OH(2)/C2H5OH(2)/H2O(2),以及2个三元工质溶液体系[bmim][DBP](1)+CH3OH(2)/C2H5OH(2)+H2O(3)在298.15K和常压下的摩尔混合焓HEm。利用Gibbs-Helmholtz方程和NRTL活度系数模型,对每个二元溶液体系摩尔混合焓的实验数据进行关联,获得模型方程中的组分作用参数。摩尔混合焓的模型拟合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81%、1.44%和0.72%。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个三元工质溶液体系的摩尔混合焓。结果表明:三元工质溶液体系的摩尔混合焓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为负值,混合为放热过程。表明三元工质溶液具有成为吸收制冷循环新工质溶液的基本特征;采用NRTL模型预测2个三元溶液体系摩尔混合焓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31%、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三元工质溶液 混合焓 NRTL模型 吸收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机理及其在吸附制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归宇斌 王如竹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6,共5页
系统阐述了与吸附制冷技术相关的吸附机理 ,立足于机理研究对吸附制冷应用研究中必然涉及的吸附量方程和吸附工质对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介绍其研究状况 ,并给出一定应用条件下吸附量方程和吸附工质对的选择方案及应用实例 。
关键词 吸附量主程 吸附工质对 吸附机理 吸附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