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牦牛皱胃发育代谢的关键候选基因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益丽 唐娇 +5 位作者 闵奇 杨露 王泽宁 胡莲 赵迪 江明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8,共16页
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段牦牛皱胃指数测定、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挖掘影响牦牛皱胃发育代谢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基因,为进一步探讨牦牛皱胃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1日龄、20日龄、60日龄、15月龄与3岁的牦牛皱胃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 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段牦牛皱胃指数测定、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挖掘影响牦牛皱胃发育代谢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基因,为进一步探讨牦牛皱胃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1日龄、20日龄、60日龄、15月龄与3岁的牦牛皱胃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转录组数据进行质控、比对、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为进一步验证测序数据的可靠性,随机选取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在发育过程中,瘤胃重的增长最快,其次是瓣胃、网胃和皱胃。转录组结果显示,以1日龄组为对照,在20日龄、60日龄、15月龄和3岁组中分别鉴定到1310、1715、1931和2199个差异表达基因,4个组共有基因565个;以前一个时间点为对照,20日龄、60日龄、15月龄和3岁组分别鉴定到1310、861、569和597个差异表达基因,4个对比组共有基因9个。GO功能注释发现,以1日龄组为对照,20日龄、60日龄、15月龄和3岁组分别富集到1191、2578、1117和2835条显著条目,不同年龄组的前10条显著性GO条目中有共有的,也有各年龄阶段特有的条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0日龄、60日龄、15月龄和3岁4个年龄段的前30条显著通路中特有信号通路分别为4、1、3和4条,包括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和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与皱胃发育相关的通路。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通过对牦牛不同发育阶段皱胃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皱胃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分化和免疫调控等过程,其中GKN1、CXCL17、SCNN 1B、SCNN 1G、CCL 5和IGF 2BP3等基因可能在牦牛皱胃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筛选到参与皱胃葡萄糖代谢、葡萄糖转运、脂肪酸转运、肽转运等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候选基因,其中GANAB、GBA2、SLC 2A1、SLC 2A3、SLC 2A4、CPT 1B、SLC 15A1等是与牦牛皱胃组织营养代谢和吸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段 牦牛 皱胃 转录组 发育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料型日粮真胃灌注棕榈油对肉牛能量和蛋白质转化效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建国 冯仰廉 +2 位作者 莫放 赵广永 杨雅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用安装真胃瘘管体重 370kg的 4头阉牛 ,按 4× 4完全拉丁方设计 ,用KB 1型自控大型呼吸测热室 ,研究真胃灌注不同水平棕榈油 (10 0 g/d、2 0 0 g/d、30 0g/d和 0 g/d)对能量、蛋白质转化效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 用安装真胃瘘管体重 370kg的 4头阉牛 ,按 4× 4完全拉丁方设计 ,用KB 1型自控大型呼吸测热室 ,研究真胃灌注不同水平棕榈油 (10 0 g/d、2 0 0 g/d、30 0g/d和 0 g/d)对能量、蛋白质转化效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真胃灌注棕榈油显著降低HP/ME ,并以灌注 2 0 0 g最低 ,分别比对照组、10 0 g和 30 0 g组低 12 76 % (P <0 0 1)、6 53% (P <0 0 5)和 0 48% (P >0 0 5) ;(2 )真胃灌注棕榈油的平均Kf值比未灌注组增加 50 91% (P <0 0 1) ,灌注 2 0 0 g和 30 0 g组的Kf值高于 10 0g组 (P <0 0 5) ,但 2 0 0 g组与 30 0 g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3)与未灌注组相比 ,真胃灌注棕榈油可使能量、脂肪和蛋白质沉积量显著增加 (P <0 0 1)。真胃灌注 2 0 0g组的能量沉积最高 ,分别比对照组、10 0 g组和 30 0g组提高 7 16MJ/d(P <0 0 1)、3 82MJ/d(P <0 0 5)和 0 2 8MJ/d(P >0 0 5)。脂肪沉积量分别提高 172 35g/d(P <0 0 1)、92 0 8g/d(P <0 0 1)和10 54g/d(P >0 0 5)。 (4 )真胃灌注棕榈油可显著提高氮沉积 (P <0 0 5) ,沉积氮 (RN ,g/d)或可消化氮 (DN)转化为RN的效率 (% )与棕榈油灌注量 (X ,g/d)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 ,RN(g/d) =5 0 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真胃灌注 棕榈油 能量代谢 蛋白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鲁延刚 高世杰 +2 位作者 方梅 相猛 贾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9-475,共7页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皱胃 组织结构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羔羊到达皱胃营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海英 雒秋江 +2 位作者 杨开伦 钟涛 刘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9-85,共7页
将8只40日龄安装永久性皱胃瘘管的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母羔(平均体重为8.90kg±0.38kg)根据体重分为2组,每组4只,在60~80、81~120和121~240日龄分别饲喂日粮1、2和3,并分别添喂1.2%、0.8%和0.4%的赖氨酸,以研究添喂赖... 将8只40日龄安装永久性皱胃瘘管的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母羔(平均体重为8.90kg±0.38kg)根据体重分为2组,每组4只,在60~80、81~120和121~240日龄分别饲喂日粮1、2和3,并分别添喂1.2%、0.8%和0.4%的赖氨酸,以研究添喂赖氨酸对到达羔羊皱胃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1、2和3中添喂不同水平的赖氨酸,使羔羊到达皱胃的干物质分别增加了7.01%(P>0.05)、11.59%(P<0.01)和10.65%(P<0.05),有机物分别增加了8.48%(P>0.05)、13.01%(P<0.05)和12.14%(P<0.01),粗蛋白质分别增加了11.12%(P>0.05)、21.73%(P<0.01)和12.44%(P<0.05),微生物蛋白分别增加了13.46%(P<0.05)、26.85%(P<0.01)和15.08%(P<0.05),总氨基酸分别增加了39.22%(P<0.01)、35.52%(P<0.01)和28.27%(P<0.05),总必需氨基酸分别增加了49.21%(P<0.01)、34.40%(P<0.01)和28.11%(P<0.05),赖氨酸分别增加43.77%(P<0.01)、37.25%(P<0.01)和34.38%(P<0.05)。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到达皱胃的赖氨酸主要为结合赖氨酸,而游离赖氨酸一般低于总赖氨酸量的1%。添喂赖氨酸使羔羊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57%(P>0.05)、19.38%(P<0.01)和16.29%(P<0.01),前胃干物质消化量分别增加了20.81%(P>0.05)、35.64%(P<0.01)和19.97%(P<0.01),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7.34%(P<0.05)、21.30%(P<0.01)和17.76%(P<0.05)。因此,给60~240日龄羔羊添喂赖氨酸可增加到达皱胃的营养物质的量和前胃有机物的消化量,从而增加羔羊的营养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羔羊 皱胃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皱胃变位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潘志忠 周昌芳 +2 位作者 谢光洪 崔国祯 张英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1期42-45,共4页
近20年来,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的规模在大中城市近郊地区迅速扩大,其皱胃变位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调查发现,平均有3.3%的奶牛会发生皱胃变位,产前3周到产后4周的围产期是发生此病的危险期。其中有85%表现为左方变位(left displace,LD)... 近20年来,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的规模在大中城市近郊地区迅速扩大,其皱胃变位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调查发现,平均有3.3%的奶牛会发生皱胃变位,产前3周到产后4周的围产期是发生此病的危险期。其中有85%表现为左方变位(left displace,LD),15%表现右方变位(right displace,RD)。文章从皱胃弛缓、机械性因素、胃壁损伤、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有毒物质慢性中毒、遗传因素及饲养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皱胃变位的可能发病原因及可能的发病机理,从而对该病的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便建立系统的诊断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胃变位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十二指肠灌注法研究蛋氨酸和赖氨酸在泌乳奶牛限制性氨基酸中的顺序 被引量:11
6
作者 隋恒凤 李树聪 王加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8期32-35,共4页
选用装有瘘管的试验动物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日粮精粗比为30∶70,在十二指肠分别连续灌注赖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混合物及10种必需氨基酸,通过对尿素氮、血浆氨基酸浓度变化的分析,研究赖氨酸、蛋氨酸的限制性... 选用装有瘘管的试验动物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日粮精粗比为30∶70,在十二指肠分别连续灌注赖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混合物及10种必需氨基酸,通过对尿素氮、血浆氨基酸浓度变化的分析,研究赖氨酸、蛋氨酸的限制性顺序。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日粮水平下,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奶牛 限制性氨基酸 十二指肠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致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对其瘤胃、真胃和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海霞 邵春艳 +4 位作者 尉鹏 王亨 刘俊栋 刘宗平 李建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45-16947,共3页
[目的]建立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为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产荷斯坦奶牛6头,随即分为2组,利用手术法制作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并于手术前后采样测定。[结果]奶牛真胃人工变位后,瘤胃液和真... [目的]建立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为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产荷斯坦奶牛6头,随即分为2组,利用手术法制作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并于手术前后采样测定。[结果]奶牛真胃人工变位后,瘤胃液和真胃液中的K+和Cl-浓度升高(P<0.05),Na+浓度降低(P<0.05);而血清中Na+浓度升高,K+,Cl-和Ca2+的浓度降低。瘤胃液中pH值和乙酸浓度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上升;真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含量上升,丁酸和pH值含量下降。[结论]真胃人工变位可导致奶牛瘤胃和真胃内环境发生改变,酸度增加,发酵类型改变,进而影响奶牛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真胃左方变位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奶牛真胃变位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琰 李强 +1 位作者 买热木 高勇堂 《草食家畜》 2011年第2期77-78,80,共3页
本文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2005-2008年间真胃变位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2005-2008年4年间,真胃变位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87%,奶牛左方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高于右方真胃变位的情况,并且,真胃左方变位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右方变位... 本文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2005-2008年间真胃变位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2005-2008年4年间,真胃变位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87%,奶牛左方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高于右方真胃变位的情况,并且,真胃左方变位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右方变位。另外,探讨了真胃变位与精料的饲喂量、胎次、泌乳天数、季节、胎衣不下的关系,为今后奶牛真胃变位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真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临床诊断与整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金山 徐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375-3375,3377,共2页
介绍了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示病性特征,即在左侧腹壁第8~12肋间的肩关节水平线上下听叩诊结合时可听到钢管音,此处的穿刺液pH值<5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整复方法是以左侧腹壁距腰椎横突下方约25~30 cm,距最后肋骨弓5~8 cm处作为手术... 介绍了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示病性特征,即在左侧腹壁第8~12肋间的肩关节水平线上下听叩诊结合时可听到钢管音,此处的穿刺液pH值<5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整复方法是以左侧腹壁距腰椎横突下方约25~30 cm,距最后肋骨弓5~8 cm处作为手术切口顶点,垂直于腹中线向下作一长度为15 cm手术切口作为手术部位,然后对皱胃进行复位并对大网膜进行右侧腹壁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皱胃左方变位 示病性特征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对皱胃注射酵母RNA水平的响应
10
作者 王虎成 叶得河 +1 位作者 周建伟 龙瑞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8-253,共6页
本研究对3头牦牛施以皱胃瘘管手术,以酵母RNA为嘌呤碱基供体,连续注射4期,以期测定牦牛吸收嘌呤的回收率,为尿嘌呤衍生物估测牦牛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模型积累数据。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连续注射酵母RNA可使尿囊素(564~1 426μmol/kg BW0.... 本研究对3头牦牛施以皱胃瘘管手术,以酵母RNA为嘌呤碱基供体,连续注射4期,以期测定牦牛吸收嘌呤的回收率,为尿嘌呤衍生物估测牦牛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模型积累数据。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连续注射酵母RNA可使尿囊素(564~1 426μmol/kg BW0.75)、总嘌呤衍生物(purine derivative,PD)排出量(629~1 507μmol/kgBW0.75)及尿囊素占总PD比例线性提高(0.90~0.95)(P<0.01);嘌呤碱基注射水平对尿酸、肌酐及尿氮排出量影响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发现,牦牛皱胃嘌呤注射量(X,mmol/d)与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Y,mmol/d)间存在线性关系:Y=0.85 X+33.02(R2=0.96,P<0.001),牦牛吸收嘌呤在尿中的回收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嘌呤衍生物 皱胃 微生物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不同冷藏时间对牛胃肌肉风味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温莉娟 马君义 +3 位作者 曹晖 韩明山 韩玲 余群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为了研究宰后牛胃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冷藏时间对牛胃肌肉风味的影响,以肉牛瘤胃和皱胃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冷藏时间点(0、3、5 d)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 为了研究宰后牛胃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冷藏时间对牛胃肌肉风味的影响,以肉牛瘤胃和皱胃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冷藏时间点(0、3、5 d)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确定了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瘤胃和皱胃的感官质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宰后牛瘤胃检测到挥发性风味物质共78种,皱胃中共69种。其中,1-辛烯-3-醇、异戊醇、1-壬醇、乙酸、正己醛、异戊醛、庚醛、正辛醛、苯甲醛、3-羟基-2-丁酮、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苯并噻唑、2-乙酰基噻唑和2-正戊基呋喃是瘤胃和皱胃中关键的呈香物质,己酸、壬醛、苯酚、吲哚是引起瘤胃和皱胃品质下降的关键风味物质。确定对瘤胃肌肉风味影响最大的时间为3 d,皱胃为0 d;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瘤胃感官质量优劣顺序为3 d>0 d>5 d,皱胃感官质量优劣顺序为0 d>3 d>5 d。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宰后瘤胃肌肉冷藏3 d对风味的影响最大,皱胃冷藏0 d对风味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 皱胃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皱胃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书琼 马士龙 +2 位作者 唐娇 刘益丽 江明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0-1620,共11页
【目的】获得牦牛(Bos grunniens)皱胃全长转录组数据库,深入挖掘牦牛皱胃功能基因。【方法】采用PacBio Sequel高通量测序系统,使用单分子实时(single molecular real time,SMRT)测序技术对成年牦牛皱胃全长转录组进行测序,对原始数据... 【目的】获得牦牛(Bos grunniens)皱胃全长转录组数据库,深入挖掘牦牛皱胃功能基因。【方法】采用PacBio Sequel高通量测序系统,使用单分子实时(single molecular real time,SMRT)测序技术对成年牦牛皱胃全长转录组进行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质控和去冗余分析,再比对参考基因组获取过滤后的非重复序列(Unigenes),使用多种生物信息软件对牦牛皱胃全长转录本数据进行功能注释、转录因子注释、编码区预测、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析及可变剪接分析。【结果】通过测序共获得14467420条子序列,平均子序列长度为3344.23 bp,质控得到循环一致性序列(CCS)有296840条,全长非嵌合(FLNC)序列有277402条,过滤和去冗余后对比参考基因组最终获得8556条Unigenes。通过与NR、Swiss-Prot、KEGG、KOG、eggNOG、GO和Pfam数据库比对,对Unigenes进行注释,其中NR数据库注释了8544条Unigenes;Swiss-Prot数据库注释了8475条Unigenes;KEGG数据库注释了1721条Unigenes;KOG数据库注释了6572条Unigenes;eggNOG数据库注释了8491条Unigenes;GO数据库注释了7725条Unigenes;Pfam数据库注释了8162条Unigenes。此外,经鉴定或预测,还获得了943个转录因子、8544个编码区片段、3596个SSR位点和1825个可变剪接事件。【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可靠的牦牛皱胃全长转录组数据,可为进一步研究牦牛皱胃生物学特性、相关代谢途径、信号通路及其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皱胃 全长转录组 第3代测序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江水牛胃型LYZ C基因分离鉴定及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
13
作者 黄静 保志鹏 +4 位作者 范新阳 张永云 杜平 康定富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0-646,共7页
【目的】溶菌酶是一种由动物产生的抗微生物酶,构成动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反刍动物的皱胃中还具有消化功能。迄今,普通牛溶菌酶C基因家族的分子遗传特征已被深入解析,但有关水牛溶菌酶C的研究报道较少。【方法】采用PCR产物直... 【目的】溶菌酶是一种由动物产生的抗微生物酶,构成动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反刍动物的皱胃中还具有消化功能。迄今,普通牛溶菌酶C基因家族的分子遗传特征已被深入解析,但有关水牛溶菌酶C的研究报道较少。【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槟榔江水牛胃型溶菌酶C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分段扩增测序、序列组装和开放阅读框的确定,并结合已发表的其他牛科物种同源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水牛胃型溶菌酶C基因编码区长444 bp,编码1个由14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包含1个N端信号肽和1段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水牛胃型溶菌酶C成熟肽分子量为14.41 ku,等电点为6.32,含有1个alpha-lactalbumin/lysozyme C保守结构域(19~145AA),不含有跨膜结构域,为亲水蛋白,在胞外发挥生物功能;在三维结构上与普通牛的溶菌酶模板(2z2f.1.A)有99.22%的一致性;在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上,水牛与普通牛、瘤牛、野牦牛和野牛聚在一起,且有较高的支持率(88%)。【结论】槟榔江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的胃型溶菌酶具有相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江水牛 溶菌酶C基因 皱胃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真胃移位的临床症状、发病率调查及治疗方法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雪梅 孙铁成 +3 位作者 沈华荣 林丽娟 谢秋萍 沈华伟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15-19,共5页
为减少规模奶牛场奶牛真胃移位疾病对奶牛生产的损失,调查分析了4个规模奶牛场连续3年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率,并比较研究了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技术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产后20 d内是奶牛真胃移位的高发期,真胃移位... 为减少规模奶牛场奶牛真胃移位疾病对奶牛生产的损失,调查分析了4个规模奶牛场连续3年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率,并比较研究了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技术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产后20 d内是奶牛真胃移位的高发期,真胃移位的病牛占所有发病牛的84.15%;奶牛真胃移位在4个调查的规模奶牛场的发病率为1.40%~2.13%,场间发病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平均发病率为1.82%。通过临床诊断可较准确地对该疾病进行确诊,采用手术治疗法治疗奶牛真胃移位的平均治愈率高达81.1%,滚转整复法对奶牛真胃移位进行临床治疗的治愈率为20.41%,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生产实践中,建议对确诊病牛初步实行滚转整复法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牛再采用手术治疗,可节约治疗成本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真胃移位 发病率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