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废弃宅基地整治与复垦利用模式研究
1
作者 庞晓军 崔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31-33,共3页
分析了农田闲置现象的实际情况及其对农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采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闲置农田的清理与重新开发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整治与复垦利用的不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农田闲置问题的有效整治措施能... 分析了农田闲置现象的实际情况及其对农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采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闲置农田的清理与重新开发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整治与复垦利用的不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农田闲置问题的有效整治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并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废弃宅基地 整治 复垦利用 土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补充与撂荒的空间关系识别及其失衡归因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维红 陈浮 +3 位作者 杨斌 蒋非非 马静 朱新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32,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补充与耕地撂荒的空间匹配关系,为耕地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遥感监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失衡指数、地理探测器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结果:(1)近20年中国耕地年均补充263.22×10^(4) hm^(2),年...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补充与耕地撂荒的空间匹配关系,为耕地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遥感监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失衡指数、地理探测器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结果:(1)近20年中国耕地年均补充263.22×10^(4) hm^(2),年均补充率为1.39%,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耕地年均撂荒226.68×10^(4) hm^(2),年均撂荒率为1.19%,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2)耕地补充和耕地撂荒之间以轻度失衡和不失衡为主,但极度失衡和重度失衡的单元数量逐年增加。至2020年,中度、重度和极度失衡的单元占16.87%,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3)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是耕地补充和撂荒失衡的主要空间集聚模式。其中,高—高集聚区集中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东北、长江中游、西南和北部沿海地区。(4)坡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为耕地补充与撂荒空间失衡主要的自然资源驱动因子,非农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是主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研究结论:耕地补充和撂荒之间空间失衡具有复杂性且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未来应基于不同的情景和目标综合确定最优的利用模式,为高质量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补充 耕地撂荒 空间关系 失衡指数 增强回归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3
作者 许铭宇 郑吉鸿 麦子程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105-108,113,共5页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率和针对性,遵循“一矿一策,一矿一方案”的修复原则,通过调查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四望嶂历史遗留废弃...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率和针对性,遵循“一矿一策,一矿一方案”的修复原则,通过调查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四望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状特征,探索该类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植被生态恢复、土地复垦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有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低成本 植被恢复 土地复垦 废弃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跟踪监测方案制定方法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妍 罗明 +2 位作者 周旭 黄元仿 张世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0-248,共9页
由于废弃时间长、成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后的地力提升与质量改善需较长的过程,跟踪监测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基于3S技术和地统计学,整合复垦前、中、后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多源数据,提出了包含监测点布设、... 由于废弃时间长、成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后的地力提升与质量改善需较长的过程,跟踪监测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基于3S技术和地统计学,整合复垦前、中、后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多源数据,提出了包含监测点布设、监测指标最小数据集确立、监测手段选择为一体的面向复垦区内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作物的工矿废弃地复垦跟踪监测方案制定方法,并以西南地区某历史遗留硫磺矿采选废弃地复垦后土地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该项目复垦土地跟踪监测分别布设了由面状复垦单元生成的复垦土壤、农作物、地下水、地表水监测点53、5、5和1个,以及1类点状地物(集水池)和4类线状地物(生产路、田间路、沟渠和河流)2种监测类;建立了涵盖建设、环境和肥力等3方面内容15个指标的监测最小数据集。采用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变异函数变程和全局莫兰指数,从监测点数量、空间布局2个方面验证评价监测点布设方案的合理性。布设监测点数(53个)与验证计算得到的样本数(51个)较为接近,符合数量要求;实际取样间距(平均456 m)未超过各监测指标变异函数变程,无需细化监测单元或监测点;监测点空间分布特征介于随机或集聚与随机之间,显著性不明显(0.05水平),监测点空间布局比较理想。基于验证评价结果可知,该文制定的实证区复垦土地跟踪监测方案是合理的,提出的监测方案制定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指导工矿废弃地复垦后管护与质量提升工作,为制定工矿废弃地复垦跟踪监测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地利用 工矿 废弃地 多源数据 地统计学 监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工矿废弃地复垦空间集中连片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妍 张立平 +2 位作者 周旭 黄元仿 谢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37-1842,共6页
工矿废弃地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易造成矿区土壤污染、土壤盐渍化、滑坡和泥石流等其他负面生态环境效应。为了消除不利环境影响,应优先复垦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工矿废弃地区域。为确定县域工矿废弃地复垦后与周围地类的空间集中... 工矿废弃地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易造成矿区土壤污染、土壤盐渍化、滑坡和泥石流等其他负面生态环境效应。为了消除不利环境影响,应优先复垦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工矿废弃地区域。为确定县域工矿废弃地复垦后与周围地类的空间集中连片度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借助Fragstats模型,选取斑块数量(Number of Patches,NP)、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argest Patch Index,LPI)、形状指数(Shape Index,SHAPE)、邻近度指数(Proximity Index,PROX)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SHDI)等5个景观指数,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县域工矿废弃地复垦空间集中连片度测算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进行实例分析,分别设置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情景(情景1)、复垦为林地情景(情景2)和复垦为草地情景(情景3)3个情景,计算不同复垦情景下的空间集中连片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情景1、情景2和情景3的评价总分F分别为4 702.00、4 440.36和4 693.57,情景1复垦地类与周围地类的空间集中连片度最高,情景3次之,情景2最低,因而复垦为耕地情景为较优情景。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估工矿废弃地复垦空间集中连片度,可为县域工矿废弃地空间集中连片度分析和评价提供科学方法,进而为工矿废弃地复垦方向的确定、复垦空间结构的优化和不良环境影响的消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废弃地 土地复垦 空间集中连片度 景观生态学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岩坝钨锡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与生态修复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桂容 解庆林 +2 位作者 曲芬霞 周惟艇 谢佳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4,共4页
为探明广西水岩坝钨锡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情况,寻求合适的生态修复方法,对尾矿库区废弃地、周边土壤以及植物进行大面积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尾矿库区废弃地和周边土壤重金属镉和砷严重超标,尾矿库区土壤成为一个潜在的污染源,... 为探明广西水岩坝钨锡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情况,寻求合适的生态修复方法,对尾矿库区废弃地、周边土壤以及植物进行大面积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尾矿库区废弃地和周边土壤重金属镉和砷严重超标,尾矿库区土壤成为一个潜在的污染源,重金属不断向周边土壤迁移扩散。芥菜的生物富集系数较大,类似的植物不适宜作为土地复垦植物,玉米的生物富集系数最小,适宜在污染相对较小的土地复垦中选用。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高,不适宜进行简单的土地复垦而应该进行植物恢复或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重金属迁移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废弃地 土地复垦 迁移扩散 植被恢复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调查与再利用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龙精华 胡振琪 +4 位作者 肖武 杨自立 陈超 刘旭 范天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0-123,共4页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自身和周边条件进行实地调查,采用特殊因子与基本因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废弃矿山土地开发再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废弃矿山土地开发再利用的对策建议。评价结果表明:门头沟区废弃矿山...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自身和周边条件进行实地调查,采用特殊因子与基本因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废弃矿山土地开发再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废弃矿山土地开发再利用的对策建议。评价结果表明: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主要包括废弃煤矿土地和废弃采石场土地,共计126处。其中可以作为建设土地再利用的废弃矿山土地41处,总面积230.25hm2。基于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现状、评价结果及政府政策导向,认为发展互联网高科技金融产业是门头沟区废弃矿山土地再利用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门头沟区 废弃矿山土地 再利用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煤矿废弃地土地复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8
作者 陈英义 李道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了克服现有煤矿废弃地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试验法费时费力的缺陷,根据土壤基质和气候相似性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基于距离的相似算法、基于规则的推理等多种数学方法,分别从植被恢复潜力评价、适生植物品种选择、... 为了克服现有煤矿废弃地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试验法费时费力的缺陷,根据土壤基质和气候相似性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基于距离的相似算法、基于规则的推理等多种数学方法,分别从植被恢复潜力评价、适生植物品种选择、土地复垦方案选择3个方面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解决了煤矿废弃地恢复潜力的分级、先锋植物选种和土地复垦方案的确定等问题,从而为煤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了一系列的决策支持。并使用ASP.NET等编程语言结合MSAccess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的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新的研究模式和手段,并已经在辽宁省阜新矿区得到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所采用的方法科学、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 WEB 土地复垦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常换换 苏友波 +5 位作者 张建生 林春 字春光 张紫妍 王建雄 余建新 《农学学报》 2017年第6期34-37,共4页
废弃宅基地复垦是空心村整治的重要内容,而复垦后耕层土壤质量往往不如人意。笔者以提高废弃宅基地复垦耕层质量为目标,从复垦方向的确定、拆除工程的实施、田块设计、耕层土壤工程重构、培肥改良5个方面对复垦策略进行优化,提出废弃宅... 废弃宅基地复垦是空心村整治的重要内容,而复垦后耕层土壤质量往往不如人意。笔者以提高废弃宅基地复垦耕层质量为目标,从复垦方向的确定、拆除工程的实施、田块设计、耕层土壤工程重构、培肥改良5个方面对复垦策略进行优化,提出废弃宅基地复垦包括耕层土壤工程重构和肥力重构两个重要步骤,并对废弃宅基地耕层土壤快速培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废弃宅基地 复垦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129
10
作者 胡振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5,共11页
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30周年之际,回顾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理论和技术成果、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情况;重点阐述了对土地复垦有里程碑作用的法规,介绍了3个独特技术原理的研究进展,对监测诊断、采煤沉陷地... 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30周年之际,回顾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理论和技术成果、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情况;重点阐述了对土地复垦有里程碑作用的法规,介绍了3个独特技术原理的研究进展,对监测诊断、采煤沉陷地治理、煤矸石山生态修复、露天矿复垦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了述评,并从科技获奖、学术论文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给予了定量分析。从最基本的名词概念和发展历史阶段划分等基本问题的反思入手,重点对"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复垦责任、复垦资金、复垦监管机制等土地复垦的政策与监管进行了反思,并分别对露天矿、沉陷地、煤矸石山等损毁土地复垦技术进行了反思。最后,对我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展望,认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监测诊断技术、边采边复技术、高质量耕地复垦技术、系统的生态修复技术、关闭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监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生态修复 关闭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立平 叶回春 +3 位作者 周妍 兴安 黄元仿 张红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9-254,共6页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实施效果评价对于量化各试点省份工作效果以及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粗糙集理论知识约简和相对正域理论在消除冗余信息和处理不确定性信息...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实施效果评价对于量化各试点省份工作效果以及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粗糙集理论知识约简和相对正域理论在消除冗余信息和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从而进一步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准则层的权重。结果表明:以湖北、江苏等12个省份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效果评价为例,对上述赋权思路进行实例分析,对比传统特尔斐法和粗糙集理论赋权结果发现,特尔斐法确定的专项规划审批(C_1)、复垦项目实施进展(C_2)、建新审批(C_3)、制度建设(C_4)、技术规范制定与实行(C_5)和信息化管理(C_6)的6个准则层指标权重分别为0.180、0.360、0.060、0.210、0.090和0.100,而粗糙集理论确定的C_1-C_6这6个准则层指标权重分别为0.143、0.190、0.095、0.190、0.191和0.191,其中,C_1、C_2和C_4权重下降,C_3、C_5和C_5权重上升。因而,粗糙集理论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实施效果评价中的具体赋权思路基本是可行的,可为工矿废弃地相关领域的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实施效果评价 粗糙集理论 权重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矿区废弃地复垦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艺 李玉昌 张仕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153,共3页
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上游,拥有全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主要探讨了攀枝花市近年来在矿业废弃地的土地复垦方面的现状,大量数据表明土地复垦已经在该市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多年的矿业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就此亦提出了... 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上游,拥有全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主要探讨了攀枝花市近年来在矿业废弃地的土地复垦方面的现状,大量数据表明土地复垦已经在该市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多年的矿业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就此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可供政府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市 矿业废弃地 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跟踪监测分类与方案确定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世文 周妍 +5 位作者 李贞 陈元鹏 周旭 罗明 刘慧琳 黄元仿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2,共6页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往往重工程恢复、轻生态环境治理,重实施过程、轻管护监测,重建的生态系统不稳定,土地可持续性差,复垦跟踪监测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我...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往往重工程恢复、轻生态环境治理,重实施过程、轻管护监测,重建的生态系统不稳定,土地可持续性差,复垦跟踪监测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监测的内容、依据、原则、期限和频率;以科学跟踪监测为目标,根据复垦前后环境质量、数据是否齐全、是否集中连片等因素,提出了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监测对象三级划分体系,包括2个监测一级类、4个监测二级类、8个监测三级类。基于该分类体系,结合监测时序变化,提出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动态监测方案确定的策略。以期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后管护与质量提升以及为制定工矿废弃地复垦跟踪监测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废弃地复垦 跟踪监测 三级划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赣州市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公众参与意愿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泽斌 朱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41,共9页
[目的]研究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公众参与意愿,旨在了解公众对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态度和探寻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路径选择。[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5个主要废弃矿区的872份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基于公众个体行为视角,从公众需求、行... [目的]研究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公众参与意愿,旨在了解公众对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态度和探寻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的路径选择。[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5个主要废弃矿区的872份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基于公众个体行为视角,从公众需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4个层面划分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其影响程度及其间的影响差异。[结果]①公众需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86,0.56,0.34,-0.62,公众需求是影响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的最主要因素;②公众需求、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表现出显著正效应,知觉行为控制对公众参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意愿表现出负效应;③在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中,公众需求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④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潜变量的各个可测变量对其潜变量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结论]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应在公众自身需求得到解决,自身权利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得到维护的基础上编制复垦方案与组织项目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意愿 土地复垦 废弃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中添加污泥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北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7030-17032,共3页
[目的]考察污泥在矿区废弃地复垦中的作用。[方法]将煤矸石、粉煤灰和污泥按不同质量配比混合,构成矿区复合基质,并在复合基质上种植白三叶草进行试验。通过考察不同配比基质对白三叶草出苗率、根冠比和生长指数的影响,研究污泥的添加... [目的]考察污泥在矿区废弃地复垦中的作用。[方法]将煤矸石、粉煤灰和污泥按不同质量配比混合,构成矿区复合基质,并在复合基质上种植白三叶草进行试验。通过考察不同配比基质对白三叶草出苗率、根冠比和生长指数的影响,研究污泥的添加对矿区废弃地复垦的作用。[结果]粉煤灰、煤矸石、污泥质量配比为20∶60∶20、20∶40∶40和20∶50∶30的复合基质上种植的白三叶草出苗较早较全,易于出芽和幼苗生长;白三叶草相对应的生长指数分别为0.19、0.17和0.18,虽然相比对照有所降低,但可以通过补栽等方法提高白三叶草相对存活率,从而提高生长指数。[结论]污泥的适量添加(添加量在20%~40%)可以为植株生长提供较为充足的养分,促进白三叶草的生长,有望加快矿区废弃地的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矿区废弃地 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废弃复垦地主导作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青青 聂超甲 +2 位作者 沈强 孔晨晨 张世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4-543,共10页
针对矿业废弃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以西南地区某硫磺矿废弃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点对点"采集土壤和玉米样品40个,建立研究区玉米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联合地理加权回归(G... 针对矿业废弃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以西南地区某硫磺矿废弃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点对点"采集土壤和玉米样品40个,建立研究区玉米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联合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GWR)、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进行了复垦区域主导作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均值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2012)限值,仅部分点位出现超标现象,其中Cr、Ni、Cd的超标率分别为2.5%、5.0%和10.0%;从食用当地主导作物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来看,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对成人健康不会产生风险,但对儿童健康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大,需引起重视;玉米籽粒中Cr的个人平均年健康风险最大,已超过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1.0×10-4a-1),故应对此加强防范管理,而其他元素均处于安全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Ni、As元素在玉米籽粒与土壤中对应显著正相关(P<0.05),Cd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GWR模型有效揭示了土壤对玉米的影响是一种空间非平稳关系。该模型可为当地作物中重金属污染差别化治理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废弃复垦地 玉米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研究:以海南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 被引量:38
17
作者 覃茂刚 黄仕锐 王子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5-87,116,共4页
保护生态环境,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文通过采用台阶式降坡卸荷的方式治理海南某废弃露天矿山,并设置防护网、安全警示牌等防护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利用矿山的特点,植树种草,设置鱼塘,美化环境,达到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 保护生态环境,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文通过采用台阶式降坡卸荷的方式治理海南某废弃露天矿山,并设置防护网、安全警示牌等防护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利用矿山的特点,植树种草,设置鱼塘,美化环境,达到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综合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露天矿山 地质环境治理 台阶式降坡卸荷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闭/废弃煤矿的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陶贵鑫 周宏轩 +2 位作者 孙婧 王昭清 徐辰 《中国矿业》 2021年第5期10-19,共10页
随着资源枯竭和宏观政策导向,我国已有大量关闭/废弃煤矿,并将持续增加。作为一类受损的"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关闭/废弃煤矿急需生态修复,以便重构自然本底并再次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的关... 随着资源枯竭和宏观政策导向,我国已有大量关闭/废弃煤矿,并将持续增加。作为一类受损的"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关闭/废弃煤矿急需生态修复,以便重构自然本底并再次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的关闭/废弃煤矿研究进行梳理:(1)从生物、土壤和景观等方面总结关闭/废弃煤矿生态修复技术;(2)基于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遥感影像和综合体系分别阐述生态修复评价方法;(3)根据修复尺度将关闭/废弃煤矿生态修复划分为局地型生态修复规划和区域型生态修复工程,前者以点或线的视角从单个、多个局地关闭/废弃煤矿进行规划研究,而后者则从面的视域整合生态修复同质区域,更能满足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需要。针对关闭/废弃煤矿生态修复研究现存的不足,从综合利用体系的构建、顶层设计带动全域发展、多学科交叉的全要素治理以及新技术手段实现精准预测共四个方面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废弃煤矿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景观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嵯峨山废弃采石矿山开发式治理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焘 雷鹏 +1 位作者 寿立永 妙超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0期68-72,共5页
渭北嵯峨山一带由于不断的开山采石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土地损毁,严重影响了西安都市圈外围景观。以往的治理工程多针对采坑底盘及工业广场等平缓场地,在原地形基础上进行植被修复,受损的地貌景观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废弃采矿用... 渭北嵯峨山一带由于不断的开山采石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土地损毁,严重影响了西安都市圈外围景观。以往的治理工程多针对采坑底盘及工业广场等平缓场地,在原地形基础上进行植被修复,受损的地貌景观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废弃采矿用地也未得到充分的复垦利用。本次研究以嵯峨山CK1采坑和CK2采坑两个废弃采坑的生态修复设计项目为依托,提出通过台阶式整治进行地貌重建、复垦利用废弃土地的综合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实现了对废弃采石矿山开发式治理,修复工程产生的剩余石料依照相关规定通过政府公共交易平台拍卖回收资金,形成“修复-利用-资金回收”的闭环废弃采石矿山修复模式,旨在为渭北“旱腰带”众多的废弃采石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采石矿山 生态修复 地貌重建 土地复垦利用 嵯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毛旭阁 《中国煤炭》 2018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治理方案,以铜川市草滩村和衣食村采煤塌陷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对比研究等工作,全面查清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危害,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借鉴。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治理方案,以铜川市草滩村和衣食村采煤塌陷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对比研究等工作,全面查清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危害,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借鉴。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对塌陷区地貌重建、废弃建筑物拆迁、矸石清理填埋、土地复垦、边坡修整、植草绿化等工程,消除了地面塌陷对周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威胁,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促进了塌陷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能够满足当地的社会需求,可为同类采煤塌陷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采煤塌陷 土地复垦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