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苋提取物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贤景春 占小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4-95,共2页
采用水、乙醇、甲醇为溶剂对刺苋进行了浸提试验,测定了各种提取液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水、50%乙醇和50%甲醇提取物对a-葡萄糖苷酶有较高的抑制率。
关键词 刺苋 a-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产柽柳和多枝柽柳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常星 崔维恒 +2 位作者 张俊柯 吴雨虹 康文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46-148,197,共4页
首次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以96微孔板法,对内蒙古产2种柽柳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6种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远远强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 首次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以96微孔板法,对内蒙古产2种柽柳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6种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远远强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同一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相比较,两者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及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不同植物同一溶剂的提取物抑制活性也不同,6种提取物中,多枝柽柳的正丁醇和柽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活性最高(IC50=13.36和17.35μg·mL-1)。所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均很好,且多枝柽柳抑制活性整体上较柽柳好,具有良好的潜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属 柽柳 多枝柽柳 a-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亚丙基甘露醇的合成及其抑菌和抑制葡萄糖苷酶活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詹天荣 郑立 +1 位作者 陈海敏 宋金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以海带中提取的活性物质D 甘露醇与丙酮为原料合成了二异亚丙基甘露醇 ,对其抑菌和抑制葡萄糖苷酶的生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成的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证实为二异亚丙基甘露醇 ,标题化合物对G+菌Staphyl... 以海带中提取的活性物质D 甘露醇与丙酮为原料合成了二异亚丙基甘露醇 ,对其抑菌和抑制葡萄糖苷酶的生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成的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证实为二异亚丙基甘露醇 ,标题化合物对G+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Bacillusutilis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最小抑制浓度均为 1 0 0mg/ml,对G+Escherichiacoli没有抑制作用 ;而且对α 葡萄糖苷酶也有抑制作用 ,其IC50 值为 3 1 3 μmo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亚丙基甘露醇 合成 抑菌活性 抑制 a-葡萄糖苷酶 缩酮 缩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常美芳 施余杰 +2 位作者 顾海鹏 尹震花 康文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3,437,共5页
采用96微孔板法对紫丁香、日本晚樱、锦带花、荆条花、疏毛绣线菊和猥实中不同提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并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进行了比较,发现6种花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荆条花的乙... 采用96微孔板法对紫丁香、日本晚樱、锦带花、荆条花、疏毛绣线菊和猥实中不同提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并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进行了比较,发现6种花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荆条花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290.57μg/mL)和日本晚樱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292.72μg/mL)抑制活性最好,且都远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213.38μg/mL)。不同溶剂提取物显示,紫丁香、日本晚樱、锦带花和荆条花的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活性均大于正丁醇部位;而疏毛绣线菊和猥实的正丁醇部位略大于乙酸乙酯部位,且6种花的石油醚部位活性最低。此外,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与质量浓度呈现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条花 日本晚樱 a-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酶法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岳振峰 彭志英 郑卫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9,共4页
研究采用固定化α 葡萄糖苷酶生产低聚异麦芽糖 ,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为 :初始pH值 4 8,反应温度 60℃ ,底物流速 2 4mL/h。在保持产品组成恒定的条件下 ,底物流速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底物流速 ,V =-4 42 15lnt+ 2 6 5 7... 研究采用固定化α 葡萄糖苷酶生产低聚异麦芽糖 ,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为 :初始pH值 4 8,反应温度 60℃ ,底物流速 2 4mL/h。在保持产品组成恒定的条件下 ,底物流速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底物流速 ,V =-4 42 15lnt+ 2 6 5 79,R2 =0 984,符合对数规律。与游离酶法低聚异麦芽糖相比 ,固定化酶法低聚异麦芽糖的质量稍有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a-葡萄糖苷酶 低聚异麦芽糖 生产 工艺条件 操作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香多糖的单糖组分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6
作者 张乔会 逄锦慧 +2 位作者 田盼盼 王建中 罗兴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4,79,共5页
为分析杜香多糖的单糖组成、酶抑制作用及抗氧化性能,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法、PNPG法及ABTS法对杜香多糖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检测得到杜香多糖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几种单糖组分;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 为分析杜香多糖的单糖组成、酶抑制作用及抗氧化性能,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法、PNPG法及ABTS法对杜香多糖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检测得到杜香多糖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几种单糖组分;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与浓度呈正相关,在3 mg/m L时,抑制率达30%;清除ABTS自由基的EC50为2.25 mg/m L。杜香多糖含有丰富的单糖组成,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香 多糖 单糖组分 抗氧化 a-葡萄糖苷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