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磁同步电主轴全速域无感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胡文豪 单文桃 +2 位作者 王鑫 张新杰 曹伟长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7,152,共7页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主轴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在全速域准确获取转子速度与位置信息的复合观测器。首先,在零低速域采用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其次,在中高速域采用具有自适应参数的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并使用一种基于反电动势自适应优化的...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主轴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在全速域准确获取转子速度与位置信息的复合观测器。首先,在零低速域采用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其次,在中高速域采用具有自适应参数的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并使用一种基于反电动势自适应优化的正交锁相环,滤除观测反电势中的高频纹波分量,提高观测器观测精度和参数鲁棒性;然后,在过渡区间内设计了一种基于转子观测电角速度的光滑连续曲线作为切换函数的新型加权切换策略,提高切换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实现永磁同步电主轴全速域无感控制;最后,对所提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在全速域内的转速动态误差仅为6.3 r/min,在10 N·m阶跃负载的冲击下仅为7.1 r/min,稳态误差仅为3 r/min。由此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观测精度高、动态性能好、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主轴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 全速度域 无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转速电主轴轴承内部摩擦力矩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剑 李松生 +1 位作者 陈斌 董玛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65,共5页
考虑油膜内部的剪切效应和滚动体打滑现象,对超高转速电主轴轴承内部的摩擦力矩进行研究,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超高转速电主轴轴承内部摩擦力矩分析计算的理论模型,并对超高转速条件下主轴轴承内部摩擦力矩的性能进行系统分... 考虑油膜内部的剪切效应和滚动体打滑现象,对超高转速电主轴轴承内部的摩擦力矩进行研究,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超高转速电主轴轴承内部摩擦力矩分析计算的理论模型,并对超高转速条件下主轴轴承内部摩擦力矩的性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转速和轴向预载荷是影响轴承内部摩擦力矩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和润滑油的特性对摩擦力矩也有一定影响;在超高转速条件下,采用较小的内圈沟道曲率半径系数、设计15°的接触角和施加较小的轴向预载荷,并选用黏度较小的润滑油等,有利于减小电主轴轴承内部的摩擦力矩和发热现象,以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剪切 滚动体打滑 超高转速电主轴 摩擦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传递矩阵法识别电主轴系统滑动轴承油膜特性系数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文贵 杨理诚 +1 位作者 李建华 王高升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8-353,共6页
针对高速电主轴系统在重载下滑动轴承油腔复杂的情况,以及油膜特性系数不便于直接获取的难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传递矩阵法识别滑动轴承油膜特性系数的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参数识别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通过最小化电主轴系统不平衡... 针对高速电主轴系统在重载下滑动轴承油腔复杂的情况,以及油膜特性系数不便于直接获取的难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传递矩阵法识别滑动轴承油膜特性系数的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参数识别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通过最小化电主轴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偏差来识别滑动轴承油膜特性系数。针对建立电主轴系统动力学模型时要考虑电机转子的自重和电磁转矩的问题,提出改进Riccati传递矩阵法,建立滑动轴承油膜特性系数和转子不平衡量参数识别中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电机的自重和电磁转矩,扩大状态向量维数为十维,获得计算电主轴系统的不平衡响应的位移传递矩阵模型。并采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来寻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这一方法的效率和精度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电主轴系统 参数识别 改进的传递矩阵法 油膜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粘度可控高水基液润滑的高速动静压陶瓷滑动轴承主轴设计
4
作者 刘峰 林彬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2,共4页
高速主轴作为高速高精密加工机床的关键技术,直接决定着机床的各项工作性能。文中提出一种对粘度-轴承间隙寻优,从而实现主轴高性能的高速高精密主轴设计方法,并设计出新型绿色、粘度可控的高水基液作为润滑剂,随后通过采用动静压陶瓷... 高速主轴作为高速高精密加工机床的关键技术,直接决定着机床的各项工作性能。文中提出一种对粘度-轴承间隙寻优,从而实现主轴高性能的高速高精密主轴设计方法,并设计出新型绿色、粘度可控的高水基液作为润滑剂,随后通过采用动静压陶瓷滑动轴承的高速主轴热弹流数值计算,确定了润滑剂粘度及主轴系统相关结构参数,最终完成了该高速主轴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制造 高水基液 高速主轴 滑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球轴承微接触弹流摩擦及生热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雷默涵 姜歌东 +2 位作者 梅雪松 马驰 杨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8,共8页
针对高速工况下整体法对于电主轴中高速球轴承中球-滚道间差动滑动摩擦生热量计算不准确、传统的局部法需要依赖大量成本较高的拖动力实验才能计算差动滑动摩擦生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弹流润滑及微接触理论计算高速球轴承差动滑动生... 针对高速工况下整体法对于电主轴中高速球轴承中球-滚道间差动滑动摩擦生热量计算不准确、传统的局部法需要依赖大量成本较高的拖动力实验才能计算差动滑动摩擦生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弹流润滑及微接触理论计算高速球轴承差动滑动生热量的模型。该模型根据弹流润滑微接触理论计算球-滚道接触区域中的摩擦切应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球轴承内部的差动滑动摩擦生热及总生热量。通过对比验证发现,对于额定转速为14 000r/min的7008AC球轴承,当转速在5 000-20 000r/min工况范围内时,使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基于拖动力实验的生热计算结果之间误差小于5%,当转速在20 000-40 000r/min工况范围内时小于23%,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获得接触区域参数的条件下,不依赖于拖动力实验得到较为准确的生热量计算结果,增加了局部法生热计算的实用性。通过分析沟渠率半径等参数对球轴承生热的影响,指出应在考虑其他影响与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内圈沟曲率半径系数及较小的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高速球轴承 微接触 差动滑动摩擦生热 局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