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 4的表型鉴定及候选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忠学 张渝竣 +6 位作者 刘林 刘世家 田云录 周时荣 江玲 万建民 刘玲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7-63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 4(ygl4)进行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探讨水稻叶绿体发育分子机制。[方法]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 4来自粳稻品种‘中花11’化学诱变突变体库。ygl 4与籼稻品种‘N22’杂交构建...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 4(ygl4)进行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探讨水稻叶绿体发育分子机制。[方法]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 4来自粳稻品种‘中花11’化学诱变突变体库。ygl 4与籼稻品种‘N22’杂交构建F_(2)分离群体以进行YGL 4基因定位,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和亚细胞定位等技术对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相比于野生型,ygl 4在幼苗2~3叶龄出现黄绿叶症状,在6月下旬移栽大田后,黄绿叶症状加剧,甚至开始出现白化,突变性状可以一直保持到全生育期直到种子成熟。温敏性试验表明,ygl 4突变体在20℃表现出更严重黄化表型。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gl 4的叶片细胞结构中出现了较多的双膜囊泡结构。基因定位显示,ygl 4突变性状由1个隐性核基因LOC_Os 04g42000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一个核黄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6,7-二甲基-8-核糖醇基二氧四氢蝶啶合酶(LS),且突变体叶色表型可被外施核黄素恢复为正常表型。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YGL4定位于叶绿体。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在突变体中,叶绿素暗反应阶段参与5-氨基乙酰丙酸(ALA)到原叶绿素酸酯合成过程的基因表达上调。[结论]水稻YGL 4编码LS基因,并通过调控植物体内核黄素合成途径影响叶色和叶绿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基因定位 6 7-二甲基-8-核糖醇基二氧四氢蝶啶合酶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转绿型叶色标记不育系白丰A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沈圣泉 舒庆尧 +3 位作者 包劲松 吴殿星 崔海瑞 夏英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用γ射线诱变Ⅱ 32B干种子 ,筛选出苗期转绿型叶色突变体 ,并经回交选育 ,获得带转绿型叶色标记不育系白丰A。经考查 ,白丰A苗期第 1~ 3叶表现叶片或叶缘白化 ,白化程度前 2叶相对较高 ,4叶期开始转绿。该叶色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 用γ射线诱变Ⅱ 32B干种子 ,筛选出苗期转绿型叶色突变体 ,并经回交选育 ,获得带转绿型叶色标记不育系白丰A。经考查 ,白丰A苗期第 1~ 3叶表现叶片或叶缘白化 ,白化程度前 2叶相对较高 ,4叶期开始转绿。该叶色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白丰A主要花器性状和不育特性与Ⅱ 32A相似 ,配合力仍保持Ⅱ 32A的强优特点。不论稀播或密播 ,白丰A苗期生长均略慢于正常绿苗对照 ,但不会造成竞争致死。模拟杂交稻生产和制种繁种 ,表明利用苗期叶色标记结合人工去杂 ,可有效提高田间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叶色标记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20的鉴定与候选基因发掘
3
作者 王晓菲 李凤菲 +4 位作者 邸新晏 杨国金 陈梅 张长伟 凌英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8,共12页
叶色突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西农1B(WT),获得一个稳定遗传、全生育期均为黄绿叶的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20(ygl20)。与野生型WT相比,ygl20株高、二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 叶色突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西农1B(WT),获得一个稳定遗传、全生育期均为黄绿叶的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20(ygl20)。与野生型WT相比,ygl20株高、二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叶片中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T)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也显著降低(p<0.01),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WT(p<0.01),胞间CO_(2)浓度(C_(i))则显著增加(p<0.05)。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ygl20叶绿体中嗜锇小体增多,基粒堆积密度低,基质片层松散。遗传分析表明:ygl20的黄绿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对YGL20基因定位克隆,发现YGL20的G/T单碱基替换导致了ygl20黄绿叶的突变表型,其编码产物为牻牛儿基牻牛儿基还原酶(Geranylgeranyl Reductase,GGR)。qRT-PCR分析表明:YGL20可能参与了叶绿素合成/代谢相关的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ygl20 图位克隆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还原酶(G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发的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系变异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景晓阳 吴殿星 +2 位作者 舒庆尧 夏英武 刘贵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9,共6页
^(60)Co-Υ射线诱发的8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对温钝型3个突变系研究发现,该性状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其农艺性状除LCM6外与对照2177s相似或有所改观,育性转换特... ^(60)Co-Υ射线诱发的8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对温钝型3个突变系研究发现,该性状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其农艺性状除LCM6外与对照2177s相似或有所改观,育性转换特性和配合力也与对照相仿,对杂种优势无细胞质负效应。与杂交种“汕优63”混合播种时,叶色标记性状表达明显,幼苗竞争能力明显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系 温度 农艺性状 配合力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1(t)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克隆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书俊 杨杰 +7 位作者 闫影 张丽霞 范方军 朱金燕 李文奇 仲维功 曹黎明 王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在水稻品种南粳41中发现了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命名为ygl11(t),ygl11(t)整个生育期叶片都表现为黄绿色。对苗期、分蘖盛期、齐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ygl11(t)的叶绿素含... 在水稻品种南粳41中发现了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命名为ygl11(t),ygl11(t)整个生育期叶片都表现为黄绿色。对苗期、分蘖盛期、齐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ygl11(t)的叶绿素含量是野生型的45.7%~74.7%,叶绿素a含量是野生型的55.2%~87.5%,叶绿素b含量是野生型的12.5%~25.3%,ygl11(t)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是野生型的62.3%~97.0%。ygl11(t)在分蘖盛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花后10d,ygl11(t)的净光合速率比野生型略低。对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突变体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基粒片层数目减少且严重扭曲变形。遗传分析表明,ygl11(t)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YGL11(t)初步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的长臂上,进一步利用新开发的InDel和CAPS标记将YGL11(t)定位在58.1kb的物理距离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开放阅读框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ygl11(t)中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 1)基因(OsCAO 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2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初步分析OsCAO1即为YGL11(t)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精细定位 基因 OsCa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海莲 刘敏 +3 位作者 郭旻 李荣德 张宏根 严长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b降幅最大,只有野生型的2%。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突变体中类囊体和基粒片层数量明显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黄绿叶突变体由一隐性核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将ygl10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约380kb的区段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ORF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基因(OsCAO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5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推测CAO1即为ygl10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 分子标记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叶标记不育系的诱变选育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沈圣泉 周祥胜 +3 位作者 吴殿星 舒小丽 叶红霞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0,123,共5页
用300Gyγ射线辐照Ⅱ-32B干种子,在诱变后代筛选到全生育期黄叶突变体WYB,经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育成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B),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经考察,1.黄玉A(B)叶色为明显黄色,对生育进程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植株较矮,稻穗... 用300Gyγ射线辐照Ⅱ-32B干种子,在诱变后代筛选到全生育期黄叶突变体WYB,经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育成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B),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经考察,1.黄玉A(B)叶色为明显黄色,对生育进程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植株较矮,稻穗较小,粒重较轻,单株产量较低等;2.遗传分析表明,该黄叶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且表达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3.黄玉A的叶色突变对所配杂种无不良影响,表现为配合力强,所配组合“黄优C23”在金华市区试中产量位居首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4.应用该黄叶标记进行苗期纯度鉴定,不但方法简便、快速,其结果也与常用的国标法(GB/T3543.5-1995)鉴定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γ诱变 突变体 叶色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类病变黄叶突变体的鉴定和精细定位 被引量:9
8
作者 吴超 付亚萍 +5 位作者 胡国成 斯华敏 刘旭日 孙宗修 程式华 刘文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从15 000多个水稻转基因株系中发现了一个类病变黄叶突变体。该突变体最显著的特征为叶片由下而上依次黄化,同时出现类似病原体感染的病斑。根据突变体表型,将该突变体命名为syl1(spotted and yellow leaves 1)。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 从15 000多个水稻转基因株系中发现了一个类病变黄叶突变体。该突变体最显著的特征为叶片由下而上依次黄化,同时出现类似病原体感染的病斑。根据突变体表型,将该突变体命名为syl1(spotted and yellow leaves 1)。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PCR检测和潮霉素抗性分析显示,该突变表型不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为了克隆该基因,将此突变体和籼稻品种龙特甫杂交获得F2和F3定位群体,利用网上公布的SSR标记首先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12染色体短臂端分子标记RM7619附近。随后利用日本晴和9311序列的差异,在该区域新设计了9对InDel分子标记,进一步将syl1基因定位在BAC克隆OSJNBa0002O20内分子标记WL32与WL35之间约102kb的区域。为进一步克隆syl1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病变突变体 黄叶 分子标记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黄绿叶基因YGL9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天泉 郭爽 +4 位作者 邢亚迪 杜丹 桑贤春 凌英华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9-997,共9页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途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分子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从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的缙恢10号(Oryza sativa L.ssp.indica)诱变群体中发现了一个苗期呈现黄绿色、抽穗期渐变为淡绿...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途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分子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从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的缙恢10号(Oryza sativa L.ssp.indica)诱变群体中发现了一个苗期呈现黄绿色、抽穗期渐变为淡绿色的叶色突变体,命名为yellow green leaf 9(ygl9)。与野生型相比,ygl9苗期和分蘖期光合色素极显著降低,抽穗期光合色素显著降低,气孔长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极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gl9的嗜锇小体增多、基粒模糊、基质片层减少且疏松,但叶绿体结构基本完整。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西农1A/ygl9 F2群体中的759株隐性单株,最终将YGL9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SSR标记S03-1和In Del标记Ind03-19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3 c M和0.07 c M,物理距离为63 kb。本研究为YGL9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黄绿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型黄化转绿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育种利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贺治洲 尹明 +3 位作者 谢振宇 王悦 沈建凯 李莉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45-2149,共5页
在育种实践中,叶色变异可作为标记性状,在种子生产和纯度鉴定等方面得到利用。本研究中,对一个水稻新型叶色黄化转绿型自然突变体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遗传分析和育种利用,比较了突变体与野生型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突变体与正常绿色水... 在育种实践中,叶色变异可作为标记性状,在种子生产和纯度鉴定等方面得到利用。本研究中,对一个水稻新型叶色黄化转绿型自然突变体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遗传分析和育种利用,比较了突变体与野生型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突变体与正常绿色水稻材料构建遗传群体对该突变体进行经典遗传学分析,通过回交选育了带叶色标记的新不育系。形态观察发现,突变体植株从苗期到分蘖剑叶全展以前的整个叶片生长发育期能持续观察到各个叶片从叶尖向叶基部由黄转绿的发育特性。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与野生型基本一致;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三系不育系回交转育而成的实用型黄化转绿型标记叶色不育系标记性状明显、败育彻底、配合力和可恢复性好。该突变体不同于其它叶色突变体的叶色表达特性具有很好的基础研究和育种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化转绿叶色突变体 育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邓晓梅 叶胜海 +7 位作者 修芬连 周涯 尚海漩 纪现军 刘继云 陈萍萍 金庆生 张小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晚粳稻品种秀水09,获得了1个稳定遗传的全生育期黄绿叶突变体Ygl,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珍汕97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发现目的基因与第11号染色体上...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晚粳稻品种秀水09,获得了1个稳定遗传的全生育期黄绿叶突变体Ygl,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珍汕97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发现目的基因与第11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2459连锁,在该标记附近发展了14对InDel标记,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约82kb区间内。通过在线最新水稻注释系统的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寻找候选基因,经测序发现突变体发生单碱基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图位克隆 黄绿叶突变体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淡黄绿叶标记不育系选育初报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益海 王建平 +2 位作者 朱勇良 谢裕林 乔中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39-741,共3页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我们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于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淡黄绿叶色 突变体 转育 粳稻不育系 不育系选育 绿叶 粳稻 水稻杂交 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叶不育系突变体H08S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秋云 谢振宇 +1 位作者 龙开意 贺治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21-1325,共5页
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因易受光温条件影响而出现波动,导致种子纯度不够,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问题。本研究对1个水稻黄叶不育系突变体H08S进行温度敏感性分析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同时通过构建分离群体进行突变基因的遗传模式分析。结果表... 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因易受光温条件影响而出现波动,导致种子纯度不够,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问题。本研究对1个水稻黄叶不育系突变体H08S进行温度敏感性分析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同时通过构建分离群体进行突变基因的遗传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H08S的表型受温度影响,为低温表达型叶色突变体,且其叶绿体结构出现异常,表现类囊体的片层结构减少,说明H08S基因的突变影响叶绿体的正常发育。突变体H08S分别与‘日本晴’、‘02428’构建F2群体和BC1F1群体,观察并统计群体植株叶色表型的分离情况,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叶不育系突变体 H08S 表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宗学凤 罗力 +2 位作者 吕典华 王三根 何光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6,共6页
该研究以野生型缙恢10号为对照,对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缙恢10号相比,突变体ylg3表现为叶绿素缺乏;ylg3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受阻于由胆色素原(PBG)合成尿卟啉原Ⅲ(UrogenⅢ)... 该研究以野生型缙恢10号为对照,对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缙恢10号相比,突变体ylg3表现为叶绿素缺乏;ylg3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受阻于由胆色素原(PBG)合成尿卟啉原Ⅲ(UrogenⅢ)这一步,推测与胆色素原脱氨基酶和尿卟啉原Ⅲ合成酶这2个关键酶活性异常存在一定关系;Pchlide的光转化效率表明,突变体ylg3产生的Chlide少于对照,且用于叶绿素a合成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也低于对照.这可能是其叶绿素质量分数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化突变体 叶绿素合成特性 前体物质 光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淡黄绿叶色突变体的光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辉海 郝小花 +1 位作者 杨友伟 陈春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43-2250,共8页
为了解水稻淡黄绿叶色突变体‘标810S’的光保护机制,在自然强光条件下对突变体‘标810S’及其野生型‘810S’连体剑叶经5mmol/L甲基紫精(MV)处理后的光氧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MV处理条件下,突变体‘标810S’剑叶净光合速... 为了解水稻淡黄绿叶色突变体‘标810S’的光保护机制,在自然强光条件下对突变体‘标810S’及其野生型‘810S’连体剑叶经5mmol/L甲基紫精(MV)处理后的光氧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MV处理条件下,突变体‘标810S’剑叶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ФPSⅡ)和光化学淬灭(q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野生型‘810S’,而非光化学淬灭(qN)上升幅度及PSⅠ和PSⅡ活性则明显高于‘810S’;同时,‘标810S’剑叶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810S’,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则明显低于‘810S’。研究认为,在光氧化处理下淡黄绿叶色突变体‘标810S’是通过增加热耗散、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减少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的积累来维持较高的光系统活性和光合能力,从而表现出耐光抑制(光氧化)的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淡黄绿叶色突变体 光氧化 抗氧化剂 抗氧化酶 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淡黄绿叶标记不育系选育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建平 谢裕林 +4 位作者 朱勇良 陈益海 乔中英 黄萌 陈培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24,31,共4页
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 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淡黄绿叶色 突变体 转育 粳稻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素贞 杨文竹 陈茹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1,共7页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合成决定植物的光合效率,并且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较多的基因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合成决定植物的光合效率,并且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较多的基因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从而使叶片表现出各种叶色变化或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叶色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发掘和鉴定叶色突变基因,开展与叶绿素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材料,同时还可作为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中进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叶绿体 植物色素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水稻不育系白色中脉标记的诱发与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国强 陈凡 +3 位作者 方福平 王寅 舒小丽 吴殿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52-1857,共6页
为开发可监控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全新标记,通过60Co-γ辐照两系不育系Y58S干种子,筛选获得白色中脉、转绿型白化叶色、紫叶斑点、黄色、淡绿色与条纹白色等多种类型叶色突变体。与其他叶色突变体比较,突变体wml-1的白色中脉突变性... 为开发可监控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全新标记,通过60Co-γ辐照两系不育系Y58S干种子,筛选获得白色中脉、转绿型白化叶色、紫叶斑点、黄色、淡绿色与条纹白色等多种类型叶色突变体。与其他叶色突变体比较,突变体wml-1的白色中脉突变性状全生育期稳定,且仅在叶片正面的中脉部分表达,不影响苗高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不育特性也与野生型不育系相类似。遗传分析表明,叶片携带白色中脉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携带白色中脉突变可以作为一种更理想的标记性状,对发展直观方便辅助去杂和省时节本鉴定种子纯度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白色中脉 叶色突变体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温度敏感型黄叶突变体yl2(t)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飞 蔡跃 +5 位作者 汪鹏 尤小满 张杰 江玲 张文伟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10,共8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对水稻温度敏感型黄叶突变体yl2(t)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图位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在连续20℃温度处理下测定突变体yl2(t)叶绿素含量和观察其叶绿体结构;构建yl2(t)与籼稻品种‘南京11’的杂交F2群体,借助SS... [目的]本试验旨在对水稻温度敏感型黄叶突变体yl2(t)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图位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在连续20℃温度处理下测定突变体yl2(t)叶绿素含量和观察其叶绿体结构;构建yl2(t)与籼稻品种‘南京11’的杂交F2群体,借助SSR和In Del分子标记,选取隐性极端个体进行基因定位;利用qRT-PCR测定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20℃持续处理15 d,yl2(t)幼苗表现黄叶;若处理时间延长至20 d,yl2(t)幼苗则不能继续生长最后死亡,处理15 d后转移至30℃或在30℃连续生长时叶色正常。田间生长条件下,yl2(t)的农艺性状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20℃时yl2(t)叶绿素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而30℃时yl2(t)中仅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降低。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yl2(t)幼苗中叶绿体发育正常。遗传分析表明,yl2(t)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该突变基因定位在第8染色体长臂末端标记N8-36与P16之间,物理距离为647 kb。qRT-PCR结果表明,20℃和30℃两种温度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yl2(t)幼苗中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出现不同的变化。[结论]水稻温敏型黄叶突变体yl2(t)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长臂末端,是一个控制水稻叶色的新基因。本研究结果为YL2(T)基因的克隆及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感型黄叶突变体 表型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新的水稻淡黄叶色突变体的叶色表现及叶片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聪田 匡晓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4-15,共2页
对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及其对照安农810S的叶色表现及叶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从第1片完全叶开始即呈现叶色淡黄,并且在全生育过程中,一直保持淡黄叶性状不发生改变。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F... 对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及其对照安农810S的叶色表现及叶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从第1片完全叶开始即呈现叶色淡黄,并且在全生育过程中,一直保持淡黄叶性状不发生改变。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F1群体中区分不育系自交苗或从繁殖群体中区分杂株。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突变体叶片结构与安农810S相比无明显变化;通过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突变体叶绿体内部结构也未见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淡黄叶突变体 安农标810S 叶色 叶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