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引导、产业生态构建与低空经济发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晓华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5,共15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进一步成为投资热点,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进一步成为投资热点,政府引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引导低空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低空经济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属性,其有效性在于适应了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释放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强化了地方和民间的预期。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主要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保障四大领域,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监管政策等产业生态构成要素对低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生态一样,表现出复杂连接、相互依赖、影响各异、协同演进等特征和规律。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安全与发展、因地制宜与区域协同、行业技术与通用技术等关系,加强宏观统筹、场景牵引、创新推动、基础设施支撑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政府引导 产业生态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外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根基
3
作者 段治文 张晓委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124,共9页
文明是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密码。中华文明与现代化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三个重要问题等待解答。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时空错置”下,如何标识有别于“西方式”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古今错置”下,如何实现从传... 文明是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密码。中华文明与现代化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三个重要问题等待解答。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时空错置”下,如何标识有别于“西方式”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古今错置”下,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又如何打破“古今中西之争”开启新文明类型?解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就需要对三重错置关系进行“中国式解答”。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文明为根脉,以“中国主体性”破解“西方中心论”,在文明赓续中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文明为源脉,以“第二个结合”破解“传统—现代”二元对立论,在文明激活中型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形态。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在文明更新中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中国特色 现代形态 新文明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实践智慧
4
作者 胡晓红 贾依桐 盛一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化结晶,内蕴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双重意涵,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重大命题的提出,呈现了党在建设文化强国上的战略思考,以守正为建... 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化结晶,内蕴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双重意涵,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重大命题的提出,呈现了党在建设文化强国上的战略思考,以守正为建设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基本理念,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住“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实践上,把坚持走自己的路、融通中外和推陈出新作为建设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实践方略。这些纲领性指导思想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现代形态 第二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
5
作者 董树彬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的综合载体和实践形态,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纵观人类民主发展史,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的综合载体和实践形态,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纵观人类民主发展史,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是群众史观在民主领域的展现;横看世界民主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是融合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透视中西民主本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实现了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有机统一;明辨古今民主智慧,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实现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民主观 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产力的形成逻辑、鲜明特征与实践指向
6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9,共12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作出的理论创新,是坚持我国生产力阶段发展的逻辑演进,内蕴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动力源泉和重大关系。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作出的理论创新,是坚持我国生产力阶段发展的逻辑演进,内蕴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动力源泉和重大关系。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生产力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绿色生产力具备“以绿色低碳科技为核心动力、以要素组合优化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低碳产业为重要载体、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大国担当、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追求”等五个方面鲜明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因此,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需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当代价值
7
作者 顾成敏 杨哲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重维度深化了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在唯物论层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把握...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重维度深化了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在唯物论层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提出“两山理论”等生态文明发展范式,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协同演进;在辩证法层面,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统筹供给需求关系、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和量变质变转化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体系;在认识论层面,坚持实践导向与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通过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形成“理论—政策—实践”的动态反馈机制;在唯物史观维度,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并通过人民主体性实践构建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习近平经济思想以系统观念为方法论核心,创新提出的“六个坚持”战略原则,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又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生命力和实践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 系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新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要素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安博文 许培源 +1 位作者 马建安 王燕利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三新并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伟大创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三新并举视作投入要素、高质量发展作为产出成果,采用SBM模型测度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并运用类方差分解、Mora...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三新并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伟大创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三新并举视作投入要素、高质量发展作为产出成果,采用SBM模型测度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并运用类方差分解、Moran指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06~2022年三新并举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愈发明显,其中,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新并举全要素效率的空间差异呈现发散趋势,四大板块的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集聚效应促使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全要素效率呈现收敛态势;三新子要素全要素效率的集聚重心偏向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的全要素效率分别表现为南强北弱和北强南弱,新型工业化全要素效率历经南强北弱到北强南弱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新并举 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效率 中国式现代化 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
9
作者 尹西明 魏阙 +1 位作者 陈劲 冯雪皓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4,106,共12页
本文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家创新体系能级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讨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仿照自然生态规律,利用数据能量作为驱动创新体系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 本文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家创新体系能级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讨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仿照自然生态规律,利用数据能量作为驱动创新体系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在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优化科技政策制定机制和提升科技治理精准施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数字科技创新生态中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的生态学特征。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用好数据要素、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路径,推进数字科技创新和数实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国家创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理论机制与微观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维新 杨云鹏 朱晨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1-556,共16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数字经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主赛道,处理好数字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之间的协同问题,是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任务。在理论层面构建了核...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数字经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主赛道,处理好数字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之间的协同问题,是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任务。在理论层面构建了核心行为主体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的策略博弈模型,分析了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及影响机制。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并检验了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降低碳排放的实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上市公司碳排放总水平将降低0.016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降低上市公司碳排放以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通过分析双目标协同作用机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推动双目标协同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合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碳”目标 数字化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文丰安 孙道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5,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包含全新质态要素的复杂系统,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求加快形成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农业新...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包含全新质态要素的复杂系统,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求加快形成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拓展优化农业资源和市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应用不足、专业化高素质农业人才短缺、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低等诸多困境,相应的赋能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效用发挥。要推动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及转化应用,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同农业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更好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集成视域下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优化进路与方法引向
12
作者 綦明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在当今技术革命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系统集成和科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是在全球竞争格局下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高地、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是全面贯彻... 在当今技术革命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系统集成和科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是在全球竞争格局下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高地、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推动构建生产力水平多维协调机制的现实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综合布局和前瞻谋划,以“数据—技术—资本”三元融合配置和创新性体制机制加快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升并完善高水平科技与人才协同支撑体系构建、建立和推进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等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系统集成部署。坚持将问题导向、先立后破、重点突出作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操作问题的切入点,构建系统集成方法引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制机制 因地制宜 中国式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对西方生态思想的颠覆
13
作者 苏继月 孙道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8,330,共14页
中国共产党坚守中华优秀生态文化“根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魂脉”,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治理观及全球观等多个... 中国共产党坚守中华优秀生态文化“根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魂脉”,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治理观及全球观等多个维度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二元分立”的自然观,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形而上学”的价值观,实现了自然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二元统一;以“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非此即彼”的发展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以整体系统推进生态治理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乌托邦式”的治理观,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可持续的有效路径;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颠覆了西方生态思想“非正义”的全球观,推动了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后发国家实现生态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新时代新征程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西方生态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城乡融合发展:现实约束与推进方略
14
作者 朱鹏华 李鹏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40,共16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在城乡关系持续变革中推进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多重现实约束: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 城乡融合发展是在城乡关系持续变革中推进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多重现实约束: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的新格局尚未形成,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普惠共享的质量不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以制度改革和建设为主线,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健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要素双向流动、产业协同发展、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形成符合实际且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效应
15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梁晨露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3-1406,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培育并引导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将新质生产力纳入共同富裕的分析框架中,在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上,利用2010—2022年...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培育并引导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将新质生产力纳入共同富裕的分析框架中,在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上,利用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呈现一种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非线性趋势。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影响的长期效应显著超越短期效应,对周边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型”特征。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东、中、西3大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新质生产力通过激发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多重渠道,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中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独特性——基于自我与他者关系之考察
16
作者 田鹏颖 刘颖晴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是一个极具理论创新、哲学智慧的重大议题,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如何独特”“何以独特”,是这一议题的内在要求。中国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看法和观点,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是一个极具理论创新、哲学智慧的重大议题,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如何独特”“何以独特”,是这一议题的内在要求。中国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看法和观点,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世界观向度,考察西方以“自我中心主义”为内核的世界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平等、包容、共同发展的世界关系的观点,进而从中西比较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独特性。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新时代中国视界中的自我与他者关系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呈现着与时俱进意义上的独特性。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把握,还必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何以独特”。走进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深处,可以看到,坚定的领导力量,科学的指导思想,民族的历史文化,创造性的中国实践,共同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观 自我与他者关系 独特性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17
作者 蔡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3,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且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向...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且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是金融创新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传导机制。门槛效应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边际递增效应。基于此,提出推行“优产品、强监管”策略,实施“育新业、促创新”措施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现代化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维度
18
作者 杨月朗 丁匡一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文明”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开化状态,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精神标识。唯物史观从主体的人的“物质生产方式”出发,把文明看作人类劳动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和,为认识和把握文明提供了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人类文明新形... “文明”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开化状态,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精神标识。唯物史观从主体的人的“物质生产方式”出发,把文明看作人类劳动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和,为认识和把握文明提供了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主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实践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叙事表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发展以成熟的主体意识的普遍觉醒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范式中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身和解的价值理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性在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进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秉持和谐共生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理路中引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王升臻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是人以自身力量调控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转换能力。新质生产力由全新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所构成,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是人以自身力量调控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转换能力。新质生产力由全新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所构成,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新型生产力。在发展主体、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及发展目的等方面,其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新质生产力通过重塑现代化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推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方面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从而成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逻辑理路论析
20
作者 范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4,195,196,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其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实践、世界、时代逻辑和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是强国建设、民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其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实践、世界、时代逻辑和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内容,又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奠基和实现于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格局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是推动中国成为振兴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中流砥柱的不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化解当今世界困局和人类文明危机、创造全新人类文明形态的时代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复兴 社会主义 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