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四十年来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健 卓贞梅 +3 位作者 刘特 杨宏昌 胡宇挺 陈伦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梳理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推进体育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文献梳理、逻辑分析、知识图谱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审视。在确定现有研究的核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主要特征、... 梳理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推进体育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文献梳理、逻辑分析、知识图谱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审视。在确定现有研究的核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主要特征、现存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研究聚焦于精英人物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域外体育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及比较研究、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具体体育教育思想四个主题,体现出历时叙事与断代聚焦互补、整体构建与分支深化同步、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交织三个研究特征。纵览已有研究,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匮乏、传承与创新研究不足、研究内容存有缝隙、研究视域尚需拓展、研究方法有待优化等问题。据此,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深化体育教育思想内涵探究,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多维视角比较研究,推动范式创新;优化质性研究方法运用,强化多元研究方法结合;广泛探索多维研究对象,重点构建群体思想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思想 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 传承与创新 精英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理论重塑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窦桂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根植于母语教育与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实践土壤,发轫于20世纪末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探索,历经30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1994年主题教学雏形形成到2014年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再到2024年跃升...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根植于母语教育与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实践土壤,发轫于20世纪末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探索,历经30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1994年主题教学雏形形成到2014年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再到2024年跃升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从价值旨归,厘定了主题教学坚守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育人价值文化根基;从本体释义,廓清了主题教学“主题-学习主题-特定学习主题”关联概念连续体的内容结构;从实践跃升,重构了以学习主题引领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多样化主题教学实践形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既是中国语文教育原创理论生成,又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 关键概念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新世纪岭南建筑学派发展演进研究
3
作者 向科 王屿舟 +1 位作者 欧阳一语 向姝胤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岭南建筑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2000年以来在思想与社会互动中的发展路径。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知识生产的“生产-再脉络化-再生产”过程,在生产场域中,学派知识体现价值负载性;在再脉络化场域中,知识通过社...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岭南建筑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2000年以来在思想与社会互动中的发展路径。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知识生产的“生产-再脉络化-再生产”过程,在生产场域中,学派知识体现价值负载性;在再脉络化场域中,知识通过社会情境重塑,展现社会建构性;在再生产场域中,知识通过代际传承与创新实现主体间性。本文系统分析了新世纪岭南建筑学派如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情境中逐步建构其自主知识体系,形成了三种典型范式:“社会到思想”、“思想到社会”和“思想到思想”。揭示了岭南建筑学派的独特性及其社会建构的互动性。阐明了学派通过知识生产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主体性发展,探索了中国自主建筑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岭南建筑学派 知识生产 思想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文化史与朱子学的再思考
4
作者 陈支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1,154,共11页
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看,中国的北方即中原地区与中国的南方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上古时期有关中国南方的文献记载比较缺乏,有关中国古代南方文化史的叙述,基本上是延续中国北方即中原地区士人们的认知。一直到了宋代特别是... 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看,中国的北方即中原地区与中国的南方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上古时期有关中国南方的文献记载比较缺乏,有关中国古代南方文化史的叙述,基本上是延续中国北方即中原地区士人们的认知。一直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南方以朱熹为核心的的士人们,在沿续中原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同时,也不断地寻找和重构南方的文化形态及其价值观。其中最为突出而又深具长远影响力的是朱子学关于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建构,以及对于南方所谓“蛮夷”族群的较为平等的审视与定位。朱子学的这一系列的理论建构,对宋以后中国南方文化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也是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化史 朱子学 族群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环境下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传播体系之重构
5
作者 张帅 王瑜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4,共9页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传播的结构与方式发生巨变,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重构全新的传播理念和社会认知已经迫在眉睫。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探讨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传播体系之重构,亦即探索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与科技结...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传播的结构与方式发生巨变,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重构全新的传播理念和社会认知已经迫在眉睫。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探讨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传播体系之重构,亦即探索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与科技结构的耦合平衡范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须明确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传播体系重构的本源、前提及支撑,从“精神内核—认知基点—跨文化传播”的维度积极施为,全面构建媒体融合环境下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高效传播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燕赵中医学派哲学思想 内涵建设 环境建设 具体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策略研究
6
作者 王小一 王雨南 宫麟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是完善大思政育人、提升青少年法治素质进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是完善大思政育人、提升青少年法治素质进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联动机制、增强教师法治教学本领、横纵两维融通资源的实施策略,以期提升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价值意蕴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相的一些术语定义的新思考:基于迈尔(Miall,1985)的文章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01-I0008,共8页
近年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及英文版)连续收到一些来稿,其作者根据迈尔(Miall,1985)文章的观点和方法,把他们研究地区碎屑岩剖面中的每个岩层中的岩石挑出来,归纳出一些岩石类型,如砾岩、砂岩、细粒岩等,并称它们为岩相(lithofacies... 近年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及英文版)连续收到一些来稿,其作者根据迈尔(Miall,1985)文章的观点和方法,把他们研究地区碎屑岩剖面中的每个岩层中的岩石挑出来,归纳出一些岩石类型,如砾岩、砂岩、细粒岩等,并称它们为岩相(lithofacies)。这不符合沉积相的定义。我曾写过几篇文章,即冯增昭(2018,2020)及Feng(2019),指出这些问题,希望国内外的作者、尤其是国内的作者,不再继续盲目地引用和传播迈尔(1985)文章的观点和方法。迈尔是第1个称岩石(实际上是沉积物)为岩相的人,他的观点和他提出的相分析方法误导了沉积相的正确定义及正常的相分析方法。本文主要讨论迈尔(Miall,1985)文章中的问题,即他把沉积物当作岩相并用岩相分析相。不讨论他文章的贡献及建筑单元中的一些术语欠严谨的问题。在这里,必须申明,本文中的相,是沉积岩石学中的相,不是火成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地质学分支学科中的相。岩相、相和沉积相是同义的术语。当然,这些术语的定义是有争议的,希望遵循“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地质实践,逐步地解决这些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沉积物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岩相 岩性 相分析方法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地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文学的缠绕:鲁迅翻译日本新思潮派“历史的小说”小考
8
作者 郑依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鲁迅曾热切地翻译日本新思潮派的历史题材小说,无论是芥川龙之介对旧传说近乎穷尽式的挖掘与支配,还是菊池宽立于材料之外施以冷静客观的审视与取舍,鲁迅对作者处理史料的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共鸣,并将此种在古代事实中注入新生命的... 鲁迅曾热切地翻译日本新思潮派的历史题材小说,无论是芥川龙之介对旧传说近乎穷尽式的挖掘与支配,还是菊池宽立于材料之外施以冷静客观的审视与取舍,鲁迅对作者处理史料的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共鸣,并将此种在古代事实中注入新生命的文学形式称为“历史的小说”。在翻译实践的直接影响下,鲁迅将他对“历史的小说”的理解延续至《杨贵妃》的酝酿与《故事新编》的写作,不仅“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又加入虚实掩映、古今交融之“油滑”,从而实现了对芥川、菊池二氏文艺创作法的融合、改造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新思潮派 “历史的小说” 《故事新编》 “油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深讲透讲活”: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论转向
9
作者 张聪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0,共6页
“讲深讲透讲活”是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方法论的重要转向.当前,高中思政课在“讲深讲透讲活”的价值性、现实性、对象性与引导性等方面尚显不足.研究认为,高中思政课应突出“讲”,提升教师“讲道理”的专业素养;聚焦“深”,深入分析教学内... “讲深讲透讲活”是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方法论的重要转向.当前,高中思政课在“讲深讲透讲活”的价值性、现实性、对象性与引导性等方面尚显不足.研究认为,高中思政课应突出“讲”,提升教师“讲道理”的专业素养;聚焦“深”,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体现“透”,透彻理解教学价值;注重“活”,深刻把握教学对象的思想动态与潜在能力,从而切实推动高中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深讲透讲活” 高中思政课 学科教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思想相邻概念辨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启迪 陈立剑 邵伟德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根据学校体育思想研究过程中有关概念“思想、思潮、理论、观点”使用较为混淆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及其相邻概念进行辨析。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观”是带有一定个人色彩与主观性的学校体育理性认识;“... 根据学校体育思想研究过程中有关概念“思想、思潮、理论、观点”使用较为混淆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及其相邻概念进行辨析。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观”是带有一定个人色彩与主观性的学校体育理性认识;“学校体育思潮”是在“学校体育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代表一定阶层的学校体育思想倾向;“学校体育思想”是具有一定创新性、影响力较大的、被一定阶层认可的学校体育理性认识,它包含数个观点、论点、主张与看法;“学校体育理论”则是在学校体育思想与理念引领下,由学校体育系列概念、范畴、原理、判断、推论等组成的具有学科性质的学校体育理性认识。“学校体育观”是形成“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教育思潮”是形成“学校体育思想”的中介,“学校体育理念”是“学校体育思想”的升华。基于以上认识,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后续研究的若干建议:精准表述学校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观;准确辨明学校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思潮的关系;严格区分学校体育理论与思想范畴;谨慎使用学校体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观 学校体育思潮 学校体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文化的力量:张謇教育思想与区域县中繁荣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百仁 王毅杰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县中是县域教育的支柱和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但近年来县中的师生与制度结构失去了比较优势,陷入困境。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蓝图下,县中如何重整旗鼓?本文基于对全国知名县中聚集地——南通市的调查,借助强文化范式框架,探讨张謇教育思想何... 县中是县域教育的支柱和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但近年来县中的师生与制度结构失去了比较优势,陷入困境。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蓝图下,县中如何重整旗鼓?本文基于对全国知名县中聚集地——南通市的调查,借助强文化范式框架,探讨张謇教育思想何以成为一种与结构力量互补的地方文化力量助推县中发展。张謇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初的南通崛起叙事中被激活,锚定科教兴市的第一战略选择,使政府注意力优先分配于教育,从而塑造了县中的良好外部生态和主体积极实践,两者的适配进而带来区域县中繁荣。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出发,将县中讨论转向地方性,揭示县中发展离不开由本土社会文化传统和资源产生的强大动力,这为其他地方教育振兴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中繁荣 张謇教育思想 强文化范式 内外适配 文化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懋元先生的教育家精神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德广 宋丽丽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共8页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教育家精神”被视为引领教育事业不断前行的核心力量。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全面梳理潘懋元先生在长达87年的...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教育家精神”被视为引领教育事业不断前行的核心力量。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全面梳理潘懋元先生在长达87年的教育生涯中所形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发现,潘先生的教育家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拓创新、奋斗不息的精神;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精神;投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生为本、大爱无疆的精神;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精神。这些精神特质共同构成其深邃而独特的教育家风范,不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更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潘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系统传承和弘扬潘懋元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将有助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教育家精神 教育强国 文化自信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 Green”—The New Mantra
13
作者 Sonali Punhani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0-100,共1页
Rising temperatures are causing melting of glaciers around the world.ShivaLingam,the most sacred pilgrimages of the Hindus,which formed naturall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s melted due to unusual hot climatic condition... Rising temperatures are causing melting of glaciers around the world.ShivaLingam,the most sacred pilgrimages of the Hindus,which formed naturall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s melted due to unusual hot climatic conditions.In Indian tradition,the Earth is worshipped as the compassionate Mother Goddess. We need to take urgent affirmative collective measures as we have only"One Earth to Live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Earth realizing the inner SELF through the universal SELF HINDU philosophy-school of thought global crisis youth participation in Green Endeavours Indian scenario green INITIaTIVES a green H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货币理论:一场新的宏观经济学革命
14
作者 李黎力 张红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9,共12页
理解国家治理需要宏大多元的理论视野,与之密切相关的现代货币理论在近些年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基于经济思想史视角,从思想渊源、思想学派、研究传统和思想革命四个方面,廓清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本来面目,展望了该理论的未来走向。... 理解国家治理需要宏大多元的理论视野,与之密切相关的现代货币理论在近些年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基于经济思想史视角,从思想渊源、思想学派、研究传统和思想革命四个方面,廓清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本来面目,展望了该理论的未来走向。作为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派,现代货币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对克纳普、米歇尔—因尼斯、凯恩斯、勒纳、明斯基和戈德利等思想先驱的思想,以及后凯恩斯主义、制度学派、马克思主义和卡莱茨基主义等思想流派的特色理论的重新组合和杂交增长,代表着历史上由来已久的货币、财政、就业、贸易和经济周期等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当代复兴和最新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现代货币理论引发了劳丹意义上的经济学革命,并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库恩意义上的突变式经济学革命,从而改变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货币理论 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派 研究传统 经济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反思
15
作者 曹龙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0,I0004,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转向”的整体效应影响,政治思想史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主学科中学术地位不断下降的背景之下,从而也被视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转向”的整体效应影响,政治思想史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主学科中学术地位不断下降的背景之下,从而也被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积极寻求研究范式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发现,虽然“语言学转向”拓展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议题思路,并提供了新的方法资源,但政治思想史领域的“语言学转向”也存在创新有效性有限、学科主体性困境更为突出以及无法解决“理论贫困”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后半叶以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危机问题异常复杂,除了知识层面的议题拓展、方法创新等问题外,还与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定位,甚至与政治学、历史学等政治思想史所根植的相关主学科的研究取向变化等紧密相关,如何让政治思想史研究重获新生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史 语言学转向 剑桥学派 概念史 新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永嘉学派的经世思想与批判意识
16
作者 施建雄 康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永嘉学派作为锐意事功的学术流派,以务实黜虚为治学特点,侧重经制之学,尤其注重探讨宋代社会经济制度。他们重视研究货币流通思想、专卖政策、财税政策和会计制衡作用等,批判两宋王朝对百姓肆意盘剥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旨在不断完... 永嘉学派作为锐意事功的学术流派,以务实黜虚为治学特点,侧重经制之学,尤其注重探讨宋代社会经济制度。他们重视研究货币流通思想、专卖政策、财税政策和会计制衡作用等,批判两宋王朝对百姓肆意盘剥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旨在不断完善国家的治理政策和措施。这充分体现出他们密切关注现实的经世旨趣。随着研究兴趣的不断拓展,永嘉学人愈发密切关注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把对历史的借鉴继承与对现实的批判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将历史考察与现实探究并重,最终奠定了永嘉学派在两宋乃至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学派 经世思想 货币流通 叶适 周行己 郑伯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启蒙主义新闻观——兼论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被引量:3
17
作者 宗益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我们要反思传统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中的教条语录情结,采取文本学方法透过显性字句发掘隐性逻辑。19世纪早期德国社...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我们要反思传统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中的教条语录情结,采取文本学方法透过显性字句发掘隐性逻辑。19世纪早期德国社会与新闻出版业处在“精神上的大斋期”,而自由理性的成长氛围塑造了少年马克思最初的启蒙新闻思想形态,这在其留下的三篇中学毕业作文中得以见微知著。尽管启蒙主义新闻观不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是其中蕴含的可贵思想质点撬动了马克思随后的新闻思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马克思 中学作文 启蒙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方法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以来日本学界阳明学解读的文脉
18
作者 黄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近代以来的日本阳明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治时期到二战结束,这一阶段学者或将日本阳明学视作“明治维新的精神动力”,或将其作为“东洋文化”的一部分加以否定;第二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学者从近代化角度... 近代以来的日本阳明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治时期到二战结束,这一阶段学者或将日本阳明学视作“明治维新的精神动力”,或将其作为“东洋文化”的一部分加以否定;第二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学者从近代化角度为阳明学赋予积极意义,代表人物是岛田虔次;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沟口雄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日本根本就不存在阳明学。近代日本阳明学解读的变化与日本在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密切相关,既受到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又反映了日本在西方与中华两种强势文明之间难以自处的复杂心态。当代学人应辩证地看待近代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在东亚思想史的内在脉络中考察东亚阳明学乃至东亚儒学的特点,从而为客观认识东亚传统文化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良知学 国民道德论 东洋文化 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争鸣到复兴: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述评(1979—1985) 被引量:5
19
作者 涂怀京 陈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在 1979年至 1985年这个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史上的重要转折阶段 ,陶研工作者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性质、内涵、学术地位、历史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争鸣 ,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实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复兴及其与中国教育... 在 1979年至 1985年这个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史上的重要转折阶段 ,陶研工作者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性质、内涵、学术地位、历史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争鸣 ,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实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复兴及其与中国教育理论创新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研究 教育思想 争鸣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相的一些术语定义的评论 被引量:26
20
作者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20,共14页
近年来,在《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已刊文章和来稿中,一些作者把岩石或岩石类型称作"微相"或"岩相",把岩石薄片中的微观特征称作"微相",把岩石的宏观特征称作"宏观相"。笔者曾写过2... 近年来,在《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已刊文章和来稿中,一些作者把岩石或岩石类型称作"微相"或"岩相",把岩石薄片中的微观特征称作"微相",把岩石的宏观特征称作"宏观相"。笔者曾写过2篇中文的短文《主编的话--岩石不是微相》和《主编的话--岩石不是岩相》,刊于《古地理学报》(中文版)中。但是此二文尚未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还有,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中国沉积学家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的岩石宏观特征,提出了"亚相"和"微相"。这个"微相"的定义与外国沉积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根据岩石的显微镜下微观特征提出的"微相"的定义完全不同。这些问题屡屡出现从而迫使笔者,作为《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主编,应该遵循"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再写出1篇中文及英文兼有的新文章,即《沉积相的一些术语定义的评论》(A review on the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把沉积相的一些术语,如"相"、"沉积相"、"岩相"、两种"微相"、"宏观相"、"亚相"等术语的定义讲清楚,并把此文同时在《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中刊出。希此文能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并撰写文章和参与这些问题讨论及争鸣,争取逐步得到一些共识,从而促进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岩相 微相 宏观相 亚相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