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monitoring to analyz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ing 被引量:3
1
作者 Jinduo Li Yuan Gao +5 位作者 Tianhong Yang Penghai Zhang Yong Zhao Wenxue Deng Honglei Liu Feiyue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147-1164,共18页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rock and hard rock results in the complexity of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ing.In order to rev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rock and hard rock results in the complexity of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ing.In order to reveal the landslide mechanism,taking the north slope of Fushun West Open-pit Min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landslides with monitoring and field surveys,and simulated the evolution of landslides.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green mudstone(hard rock)of the anti-dip slope contains siltized intercalations(soft rock),the existence of weak layers not only aggravates the toppling deformation of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high dip,but also causes the shear failure of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stable low dip.The shear failure including subsidence induced sliding and wedge failure mainly exists in the unloading zone of the slope.Its failure depth and failure time were far less than that of toppling failure.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toppling deformation has the long-term and progressive characteristics,but shear failure deformation has the abrupt and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This study has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slope landslide mechanism,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dip layered slope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ing Toppling failure Wedge failure Fushun West Open-pit M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地压致灾层位判识与压裂卸压技术
2
作者 张金金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针对工作面压裂技术施工中冲击地压致灾层位难以准确辨识的问题,以沙曲二号煤矿4306工作面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检验等方法,提出上、中、下位关键层协同压裂技术。结果表明,根据三带发育高度和关键层理论判识主控致灾岩层... 针对工作面压裂技术施工中冲击地压致灾层位难以准确辨识的问题,以沙曲二号煤矿4306工作面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检验等方法,提出上、中、下位关键层协同压裂技术。结果表明,根据三带发育高度和关键层理论判识主控致灾岩层,采用关键层协同压裂技术对工作面停采线附近上覆坚硬稳定顶板进行切顶卸压,有助于降低上位关键层厚硬顶板的承载性能,有效减小周期破断步距,减轻冲击灾害程度;在工作面顶板致灾层位布置定向长钻孔切断或改变超前支承压力及残余支承压力的传递路径,缓解采区大巷的压力。切顶后非连续蝶叶塑性区有一定的贯通,顶板垮落更加充分;采取矿压监测及效果检验方案以确保压裂效果,保障采区大巷正常服务与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巨厚坚硬顶板 致灾层位 切顶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硬质层理砂岩疲劳损伤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战平 程昀 +2 位作者 杨腾添 杨鹏涛 潘红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499,共10页
列车动载扰动作用下隧道基底围岩的变形开裂蕴含着复杂的力学损伤问题。为探究循环荷载下硬质层理砂岩的疲劳损伤演化机制,对层理砂岩进行了疲劳力学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层理砂岩的宏观裂隙与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时效对应关... 列车动载扰动作用下隧道基底围岩的变形开裂蕴含着复杂的力学损伤问题。为探究循环荷载下硬质层理砂岩的疲劳损伤演化机制,对层理砂岩进行了疲劳力学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层理砂岩的宏观裂隙与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时效对应关系,层理效应越明显,滞回环跃迁越显著。层理砂岩力学参数具有明显的层理劣化效应。随层理倾角增大,峰值强度呈缓慢衰减—快速降低—急剧增大的趋势,疲劳寿命与峰值强度呈正相关。弹性模量呈急剧增大—缓慢增大—趋于平缓或降低的趋势,周期比分界点为28.57%和81.81%。砂岩破裂模式与层理效应密切相关,包括张拉破裂(Ⅰ型和Ⅱ型)、斜剪破裂及复合破裂;张拉破裂Ⅱ型具有压杆效应,破裂面粗糙度略小;斜剪破裂面粗糙度显著降低,压—剪作用导致复合破裂断面出现破碎带和光滑断口。循环加卸载效应导致层理砂岩的临界损伤呈非线性快速增大—近似线性增长—非线性急剧增大演变,Logistic反函数损伤模型可很好描述临界损伤规律,疲劳敏感性顺序依次为斜剪破裂型>复合破裂型>张拉破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循环荷载 层理砂岩 疲劳损伤 破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gadontm高效PDC钻头
4
作者 王永红 刘宇 +2 位作者 Leon Zhao Chris Cheng 刘寒 《石油科技论坛》 2016年第S1期52-54,241,共4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地区油气资源富集,然而库车山前的巨厚砾石层,难以控制的高压盐水层以及坚硬且高研磨性的超深目的层严重影响了钻井周期和钻井成本。为解决塔里木库车山前钻井提速难题,休斯敦中心和塔里木油田联合项目组,以目标地层...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地区油气资源富集,然而库车山前的巨厚砾石层,难以控制的高压盐水层以及坚硬且高研磨性的超深目的层严重影响了钻井周期和钻井成本。为解决塔里木库车山前钻井提速难题,休斯敦中心和塔里木油田联合项目组,以目标地层岩石可钻性和现场钻头使用情况的分析为基础,以复合片评价、优化和钻头个性化设计为突破口,通过现场测试—改进—再测试,最终形成以钻头应用技术为主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速技术系列,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钻头厂商的技术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砾石层 高研磨性 PDC钻头复合片 岩石可钻性 钻井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层坚硬岩浆岩下采空区注浆充填试验研究
5
作者 丁涛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44-46,57,共4页
针对煤层开采形成的厚层坚硬岩浆岩大面积悬顶问题,以海孜煤矿局部岩浆岩侵入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岩移和岩浆岩体下离层的发育特征,开展了井下采空区注浆填充试验工作。研究成果表明,海孜煤矿二采区工作面回采后,实测的地表最大沉... 针对煤层开采形成的厚层坚硬岩浆岩大面积悬顶问题,以海孜煤矿局部岩浆岩侵入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岩移和岩浆岩体下离层的发育特征,开展了井下采空区注浆填充试验工作。研究成果表明,海孜煤矿二采区工作面回采后,实测的地表最大沉降量仅为487 mm,远低于无岩浆岩发育区的采动造成的地表沉降量;岩浆岩体未破断,采空区和岩浆岩体之间存在离层空间;通过对垮落带、裂隙带和离层带实施地面钻孔注浆,构建了人工柱体,消除了因厚层坚硬岩浆岩体的大面积悬顶形成的高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坚硬岩浆岩 采空区 注浆充填 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井煤矿巷道穿层掘进施工工艺研究
6
作者 周平顺 王玉 《能源科技》 2024年第5期46-48,共3页
以梅花井煤矿111808工作面运输巷回风联络巷穿层掘进为例,研究了穿层掘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通过实际应用,快速形成了连续运输系统,确保巷道安全高效掘进,保障了矿井正常采掘接续。
关键词 穿层掘进 顶板 硬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软硬互叠岩层钻孔灌注桩钻进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睦峰 彭振斌 +1 位作者 王建军 彭文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9-1115,共7页
结合某桥梁的工程地质特征,运用泥浆护壁机理和粉砂质泥岩的水敏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泥浆的配合比,并选用阴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300~500)万、水解度为30%的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来调制泥浆;根据滚刀的碎岩机理,探讨单把滚刀切削力... 结合某桥梁的工程地质特征,运用泥浆护壁机理和粉砂质泥岩的水敏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泥浆的配合比,并选用阴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300~500)万、水解度为30%的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来调制泥浆;根据滚刀的碎岩机理,探讨单把滚刀切削力和比能与刀间距的变化规律,并对滚刀破岩点侵深轨迹进行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1种新的组合滚刀的布置方法;采用大扭矩动力头液压钻机配组合式滚刀钻头钻进的施工工艺,改进常规的气举反循环排渣方式,总结回次钻进技术方法,得出一套适应该地层的钻压、转速和小时进尺等工艺技术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叠岩层 灌注桩 钻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岩互层边坡的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志勇 余海兵 徐海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106,共5页
采用FLAC3 D强度折减法研究软硬岩互层边坡在不同岩层厚度组合h、不同岩层倾角下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系数k。结果表明h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小,θ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明显:1水平层状边坡破坏模式为滑移—压致拉裂;随着θ的增大,... 采用FLAC3 D强度折减法研究软硬岩互层边坡在不同岩层厚度组合h、不同岩层倾角下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系数k。结果表明h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小,θ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明显:1水平层状边坡破坏模式为滑移—压致拉裂;随着θ的增大,顺倾向边坡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顺层滑移、滑移—溃曲、弯折—溃曲;直立边坡为弯折—崩塌破坏模式;反倾向边坡为滑移—溃曲和弯折—倾倒破坏模式。2缓倾向顺层边坡中,h的变化对边坡k影响很小,k由靠近坡脚处的软岩决定;其余层状边坡中,当软岩厚度不变时,k随着硬岩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硬岩厚度不变时,k随着软岩厚度的增大而减小。3随着θ的增大,顺倾向边坡中,k曲线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形状;反倾向边坡中,k曲线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形状;软硬岩互层边坡总体稳定性趋势为,近直立层状边坡>陡倾向顺层边坡>反倾层状边坡>近水平层状边坡>缓倾向顺层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边坡 软硬岩互层边坡 破坏模式 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模型单轴压缩破损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渤 吴立 +1 位作者 罗金泽 贾善坡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126,138,共5页
鉴于正确认识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分析其变形和强度规律,是大型岩体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特征,探讨了互层的存在以及倾角变化对岩体变形破损的影响规... 鉴于正确认识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分析其变形和强度规律,是大型岩体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特征,探讨了互层的存在以及倾角变化对岩体变形破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岩层倾角由0°增加至90°时,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抗压强度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呈U型分布;试样的破损特征随倾角变化和分层变化呈不同破坏形态,破裂面主要沿软硬分层薄弱面发育,层间破坏主要由软弱分层的破坏引起;软硬分层薄弱面处切应力明显增大,相邻软硬夹层的应力分布有明显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岩体 室内试验 破坏模式 薄弱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形态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锋 周洋 +1 位作者 李天勇 胡学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30-238,共9页
软硬互层岩体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不良地质,其构造的特殊性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为研究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通过自制不同岩层倾角,不同层厚比的软硬互层岩体,采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方法,得到:(1)软硬互层岩体的破坏... 软硬互层岩体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不良地质,其构造的特殊性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为研究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通过自制不同岩层倾角,不同层厚比的软硬互层岩体,采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方法,得到:(1)软硬互层岩体的破坏从硬层开始,再逐步扩展到软层。单轴条件下,软层抑制裂隙扩展的能力随软层厚度的增加递增,但会引起峰值强度的下降;三轴条件下,随着软层厚度的增加,软层抑制裂隙扩展的能力先增加后降低,峰值强度呈倒"V"的规律、黏聚力显著下降,内摩擦角保持稳定。(2)单轴条件下,0°与30°试样均有应力跌落现象,不同的是30°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应力跌落过后还有一段上升期,延性破坏特征更明显;三轴条件下,0°的岩体具有明显的峰后软化特征,而30°的岩体则不明显,多数为硬化流动破坏。随着软层厚度的增加,应变软化程度先增加后降低。(3)围压对软层、硬层的膨胀变形约束效果不同,容易引起软硬互层岩体的剪切破坏;随着围压的增加,峰后应力随应变的降低速率逐渐变缓、应变软化程度逐渐减弱、延性增大,软硬互层岩体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增大。(4)岩层存在倾角时,软弱互层连接处的敏感性增强,试件更容易产生贯穿裂隙;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倾角会弱化软硬互层岩体的力学性能,导致软硬互层岩体的弹性模量、峰值强度、内摩擦角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 室内试验 层厚比 岩层倾角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偶应力的层状岩体地下洞室开挖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启耀 赵法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利用能考虑偶应力的Cosserat介质理论,笔者分析了层状岩体变形破坏的机理,并基于Matlab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笔者对一个典型的陡倾角层状岩体中大型地下洞室的开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是简便和有效的。
关键词 层状岩体 大型地下洞室 Cosserat介质理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下高陡边坡的动力响应及永久位移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帅 宋波 +1 位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68-773,共6页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明确了拟静力法在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中的不足;基于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出的边坡临界加速度代入Newmark滑块位移法公式中,得到了考虑地震近远场特性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并与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Newmark法计算结果偏小,且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比近场地震作用下分别增大35%(Newmark法)和21%(弹塑性有限元法);最后基于Jibson and Michae提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永久位移量进行了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得出以永久位移1 cm作为岩质边坡从一个轻度破坏到中度破坏程度的评价临界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远场地震 软硬互层边坡 拟静力法 Newmark滑块位移法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先启 葛修润 郑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7-299,308,共4页
对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既要考虑岩石的软弱性质,又要考虑岩石的脆性。本文分别采用弹塑脆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对某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的稳定性分析,如果仅考虑其弹塑性性质,... 对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既要考虑岩石的软弱性质,又要考虑岩石的脆性。本文分别采用弹塑脆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对某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的稳定性分析,如果仅考虑其弹塑性性质,其结果是偏危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脆性理论 软硬相间岩体 地下厂房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煤矿坚硬岩层注水软化与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长德 李金波 +2 位作者 张伟光 李春阁 王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53,共3页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近直立顶底板岩层破坏导致冲击地压现象,针对急倾斜岩层的危险性,在其内部开凿工艺巷,采用高压注水方法对岩层进行弱化处理,并采用微震监测和PASAT-M探测手段进行弱化效果的观测和统计。结果表明:高压注水改变...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近直立顶底板岩层破坏导致冲击地压现象,针对急倾斜岩层的危险性,在其内部开凿工艺巷,采用高压注水方法对岩层进行弱化处理,并采用微震监测和PASAT-M探测手段进行弱化效果的观测和统计。结果表明:高压注水改变了岩体的内部结构,使岩体初始强度降低;微震监测发现注水后岩柱高能事件减少,低能事件增加,能量积累程度降低,减小冲击危险性; PASAT-M探测显示在高压注水的作用下岩体内部高应力区峰值降低,低应力区峰值上升,但总体应力集中系数减小。注水软化对降低直立岩层应力集中具有明显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或防治直立岩层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岩层 注水软化 急倾斜特厚煤层 应力集中 岩层弱化 微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低位”厚硬岩层综放面特厚煤层矿压显现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吉胜 赵铁林 潘黎明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59,共5页
基于大同煤田马道头矿井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高位-低位”厚硬岩层综放面物理相似模型,分析了特厚煤层综放面覆岩移动特征,监测了8404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80、110、155 m时,基本顶、上方中砂岩(低位岩层)、上方... 基于大同煤田马道头矿井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高位-低位”厚硬岩层综放面物理相似模型,分析了特厚煤层综放面覆岩移动特征,监测了8404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80、110、155 m时,基本顶、上方中砂岩(低位岩层)、上方粗砂岩(高位岩层)依次发生初次垮落;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4.11~16.19 m;支架最大工作阻力基本上低于额定工作阻力的55%;工作面第1次大周期来压步距为140 m,来压可持续10~20 m,动载系数为2.24~2.38;工作面ZF17000/27.5/42D型液压支架未出现压架、立柱收缩等现象,支架选型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面 坚硬岩层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分采层间坚硬岩层破断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来兴平 尉迟小骞 +2 位作者 崔峰 杨彦斌 霍军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5-1063,共9页
针对分层分采层间坚硬岩层破断诱发动力灾害的复杂难题,通过运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与力学分析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新疆宽沟煤矿B_(2)与B_(4-1)煤层之间的坚硬岩层受双重回采影响下的破断演化过程,发现层间坚硬岩层破断致灾机理源于其悬... 针对分层分采层间坚硬岩层破断诱发动力灾害的复杂难题,通过运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与力学分析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新疆宽沟煤矿B_(2)与B_(4-1)煤层之间的坚硬岩层受双重回采影响下的破断演化过程,发现层间坚硬岩层破断致灾机理源于其悬臂结构的破断释能,建立层间岩层悬臂梁结构模型,推导出层间岩层临界破断状态下的挠曲线及转角方程,得出层间岩层破断的致灾总能量、悬臂结构强度和覆岩载荷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覆岩越重,其施加于悬臂结构的致灾能量就越大,悬臂结构越长,其聚集的弹性能就越多,而悬臂结构越坚硬,则其破断释放的能量越多,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层间坚硬岩层破断时诱发动力灾害。由此,提出爆破切顶措施,有效扩展需破断岩体的原生裂隙及结构弱面,降低坚硬岩层的轴向强度,破坏岩层的完整性,使得大范围悬顶事件基本杜绝,为矿井后续安全开采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分采 层间坚硬岩层 物理相似模拟 悬臂梁结构 爆破切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坚硬厚煤层预采顶分层综放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俊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8-1116,共9页
为有效解决神东矿区浅埋特厚坚硬煤层开采技术难题,以神东活鸡兔矿井1-2煤层为研究对象,针对浅埋坚硬特厚煤层试验采用上层综采下层综放开采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上分层综采对下分层顶... 为有效解决神东矿区浅埋特厚坚硬煤层开采技术难题,以神东活鸡兔矿井1-2煤层为研究对象,针对浅埋坚硬特厚煤层试验采用上层综采下层综放开采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上分层综采对下分层顶煤冒放性影响规律,提出了下分层综放工作面"上压下顶"有利于顶煤回收的"采大放小、高阻支架上下扰动"措施。通过试验应用与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顶煤冒放性得到有效改善,支架后方顶煤充分破碎,工作面资源采出率达到87%,且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压力显现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特厚坚硬煤层 上层综采下层综放 顶煤冒放性 矿压规律 活鸡兔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似膏体充填开采导水断裂带高度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凤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1,共3页
为深入研究充填开采覆岩的断裂带高度发育特征,采用砌体梁力学模型和材料力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充填开采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红阳煤矿10803工作面覆岩断裂带高度进行计算,得到其覆岩断裂带高度为13.38m... 为深入研究充填开采覆岩的断裂带高度发育特征,采用砌体梁力学模型和材料力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充填开采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红阳煤矿10803工作面覆岩断裂带高度进行计算,得到其覆岩断裂带高度为13.38m;并采用物探技术对10803工作面覆岩断裂带范围进行探测验证,探测结果为13.2m。理论计算结果和物探结果高度吻合,说明采用砌体梁力学模型和材料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覆岩断裂带范围方法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膏体充填开采 导水断裂带 离层高度 坚硬岩层 隔水岩层 钻孔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液动锤超硬岩冲击快速钻进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志强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3,共5页
在煤矿井下硬岩及超硬岩中施工穿层钻孔时,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回转钻进工艺存在钻头消耗量大、钻进速度慢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瓦斯抽排孔的施工速度与效率。针对PDC钻头回转钻进超硬岩的技术难题,采用高能液动锤、高压乳化液泵、... 在煤矿井下硬岩及超硬岩中施工穿层钻孔时,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回转钻进工艺存在钻头消耗量大、钻进速度慢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瓦斯抽排孔的施工速度与效率。针对PDC钻头回转钻进超硬岩的技术难题,采用高能液动锤、高压乳化液泵、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钻机等钻进设备,使高能液动锤输出高频、大冲击功破碎硬岩,通过优化高能液动锤冲击—回转钻进工艺技术的钻进规程参数,实现超硬岩穿层钻孔快速钻进。经过新安煤矿工程验证,冲击—回转钻进工艺大大提高了煤矿超硬岩穿层钻孔的钻进效率,降低了钻头消耗量,有效解决了硬岩穿层钻孔的钻进难题。研究结果表明:高能液动锤超硬岩快速钻进工艺的最优钻进规程参数为泵压13~14 MPa、泵量200 L/min、钻压2~3 MPa、转速50~6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 穿层钻孔 快速钻进 高能液动锤 钻进规程参数 冲击—回转钻进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上覆3层厚硬岩浆岩破断规律
20
作者 李洪 张振扬 段大勇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6,共3页
分析杨柳煤矿1061工作面地质条件,采场上覆厚硬岩浆岩容易发生大面积悬空,从而诱发冲击地压和支架动载等动力灾害,严重影响了安全开采。对采场上覆3层岩浆岩的厚度和距离选取3组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和UDEC数值模拟判断岩浆岩的破断位置,... 分析杨柳煤矿1061工作面地质条件,采场上覆厚硬岩浆岩容易发生大面积悬空,从而诱发冲击地压和支架动载等动力灾害,严重影响了安全开采。对采场上覆3层岩浆岩的厚度和距离选取3组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和UDEC数值模拟判断岩浆岩的破断位置,分析采场上覆3层厚硬岩浆岩的破断规律,实现1061工作面开采的安全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层 厚硬岩浆岩 破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