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1
作者 Ding Dong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ch toward it in academia.This study seeks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CSFH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a new practice of Marxist“Anthropological Philosophy”,a reserved development of“One Unified World under the Heaven”and“Supreme Harmony Consummated by Coordination of Varied Intere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ver the western“self-reliant”national stat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UNITY of Man and HEaVEN national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绎·唤醒·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忆”向度
2
作者 潘文丽 孟楠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
意识具有流动性,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需要一种隐形的、软性的力量予以固化。记忆能营造出以共同性为叙事的多元情境表达、书写和传递,使不同族群既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场域限制实现情感互动,又能弥合“我者”和“他者”的心理边界强化... 意识具有流动性,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需要一种隐形的、软性的力量予以固化。记忆能营造出以共同性为叙事的多元情境表达、书写和传递,使不同族群既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场域限制实现情感互动,又能弥合“我者”和“他者”的心理边界强化族群认同。新时代,将“共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究向度,通过寻绎何为“共忆”、何以“共忆”以及“共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耦合关系,提出塑造中华民族共存的符号记忆、激活中华民族共通的苦难记忆、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仪式记忆的“共忆”路径,进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唤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记忆 命运共同体 心理纽带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边境口岸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 被引量:7
3
作者 徐黎丽 马晓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九省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口岸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展示窗口;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能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陆地边境口... 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九省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口岸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展示窗口;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能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陆地边境口岸所在边境九省区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影响和降低整体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和水平。其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所在省区和所有民众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与力量;与东部省区水运口岸相比,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省区的现代化在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14个国家相邻的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所在省区的现代化在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和精神成果通过99个边境口岸向外传播,体现中华文化包容和谐的价值观念。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仍然有提升的空间,从战略层面来说,实施提升管控与开放相结合的边境管理模式;在持续推进边境现代化过程中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模式和效能;从实践层面来说,加快中国陆地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保持口岸所在边境省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牧业发展;促进中国陆地边境口岸贸易现代化建设;加强以国门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建设;深化中国边境口岸与对应国口岸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边境口岸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体意蕴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沈江平 武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带领各族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探索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内含建设真正生命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起底于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带领各族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探索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内含建设真正生命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起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文明,倡导与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以民族共同进步为最高价值追求,强调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命运与共和普遍交往为基本纽带,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指向和必然趋势,实现了对西方共同体的扬弃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共同体思想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养,是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的当代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命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正史中的古代海外民族记述浅论
5
作者 王文光 李书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在中国古代正史的记述中,中国疆域内的民族为海内民族,而在中国疆域之外的民族为海外民族。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在中国正史中就有了对海外民族进行记述的传统。中国正史对海外民族的记述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知,在时间上具有阶... 在中国古代正史的记述中,中国疆域内的民族为海内民族,而在中国疆域之外的民族为海外民族。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在中国正史中就有了对海外民族进行记述的传统。中国正史对海外民族的记述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知,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特征。系统研究中国正史中的海外民族,对于丰富中外交流史和世界史的研究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加强对海外民族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正史 海外民族 “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物有声:中缅北界盐的流动与社会关联研究
6
作者 高志英 王焕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7,共1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首先在于彼此互为存在的前提,或拥有彼此在繁衍、生息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中缅北界各地理单元与民族间,因盐资源禀赋的不均性,长期存在着跨区域、跨族际与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将各族嵌合于盐的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首先在于彼此互为存在的前提,或拥有彼此在繁衍、生息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中缅北界各地理单元与民族间,因盐资源禀赋的不均性,长期存在着跨区域、跨族际与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将各族嵌合于盐的生产、流通与消费链中,并衍生出多重社会、文化意涵,从而形成了以盐为媒介的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中缅北界各族对盐的认知与实践的跨学科考察,可揭示盐以其流动而在多民族区域社会联结中的多重功能,并呈现基于盐的无声滋润而使其多个文化主体不断在融入区域共同体历程中所激发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心声的多样化表达,旨在为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田野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北界 盐的流动 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7
作者 “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彭国华 +3 位作者 杨轲 马冰莹 张贝 桂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15,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构建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构建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共同体”为统领性核心概念,从命运、生命、民族等基本理论维度,扩展出“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等核心概念,并构建出各个具体范畴的理论框架,其理论结构完整细化、发展脉络明确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他者话语化用的反思与构建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建军 张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自我书写、历史重述及身份认同等重要问题的实践中,存在着对地方性知识、后殖民主义理论、生态批评等他者话语化用的内在逻辑,但也因主体性问题意识的悬置,存在着理论化用的片面性、问题域的混同以及理论产生背景的...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自我书写、历史重述及身份认同等重要问题的实践中,存在着对地方性知识、后殖民主义理论、生态批评等他者话语化用的内在逻辑,但也因主体性问题意识的悬置,存在着理论化用的片面性、问题域的混同以及理论产生背景的忽略等问题,从而陷入“游离”“迷失”“焦虑”等“他者化”困境。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制的价值追求,构成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实践的基本范式。研究者在批评实践中要立足该范式,注重观念层面、策略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守正创新,树立集“民族性-中华性-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视野,为世界多民族文学发展繁荣提供中国智慧,进而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建构——基于南疆“民族团结模范”尤良英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9,共6页
由于日常生活所具有的自在性等特点,共同体建构在私人范畴可以成为一个普遍之物,但如果上升到精英语境或官方话语体系的公共领域范畴,还需要引入其他策略才有可能实现。尤良英在农场内与民族兄弟的交往,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共同体建... 由于日常生活所具有的自在性等特点,共同体建构在私人范畴可以成为一个普遍之物,但如果上升到精英语境或官方话语体系的公共领域范畴,还需要引入其他策略才有可能实现。尤良英在农场内与民族兄弟的交往,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共同体建构的个案;而当尤良英被赋予"民族团结模范"等一系列官方身份之后,她的行为便具有了双重内涵,私人范畴的互动仍然持续,国家意志也通过她实现了在场。官方身份和国家符号植入日常生活,私人范畴的情感联系也与国家层面的推动无缝衔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遂在私人范畴和公共领域范畴成为一个共同的事实。在这个意义上,尤良英在农场内的实践与经验,也有助于启发和拓宽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路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建构 日常生活 民族团结模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被引量:13
10
作者 花家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9,共6页
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建构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武术国际传播研究,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关照下,挖掘全球文化交流中受众对意义世界的探索与体验,从而在生命意义建构中服务于受众实现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中国武术国际传... 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建构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武术国际传播研究,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关照下,挖掘全球文化交流中受众对意义世界的探索与体验,从而在生命意义建构中服务于受众实现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借助于人类学对当前文化“多元化维护”与“化多元为一体”的辩证理解,需从“中国中心观”转向人类学视野下“中西互证”的思路,并在语境互动、学理互构、他者互鉴的立体模式中,以武术负载的“文化中国”价值观念上承“国之大事”的时代使命,下启“德性生活”的意义世界探索;促使武术传播研究在“独特性辩护”中转向“文化差异性共存与会通性生产”,提升其国际话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 国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中国 德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恩东 陈子豪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6,171,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一条内生性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过程之中。首先,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中华文明和平性特质,顺应时代发展主题,借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在新时代助力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一条内生性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过程之中。首先,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中华文明和平性特质,顺应时代发展主题,借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在新时代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现最终目标。其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现代化的根本追求,符合中国的国际定位和国情发展阶段。最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发展路径,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践行“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路径,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和平与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前提、现实基础及世界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志章 吴家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7,共9页
党领导人民历经百余年的艰苦奋斗,使社会主义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现代性,既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之一。现代化的全球进程以及随之产生的民族解... 党领导人民历经百余年的艰苦奋斗,使社会主义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现代性,既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之一。现代化的全球进程以及随之产生的民族解放问题构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前提;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互动实践奠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基础;面向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彰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中“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内涵 被引量:3
13
作者 车凤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结构同源性,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的跨文化对外传播是否能达成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跨文化对内传播效果有关,而这又与是否能准确把握...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结构同源性,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的跨文化对外传播是否能达成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跨文化对内传播效果有关,而这又与是否能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内涵三重逻辑有关:其中“历史逻辑”现实化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呈现为一种“关系实体”与“关系实在”之间的互生过程,“文化逻辑”现实化则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显现为“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等三个不同向度,而“价值逻辑”现实化则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具化为“生命—生态共同体”“生态—政治共同体”及“政治—价值共同体”三个彼此阐释、相互支撑的具体共同体;正是“三重逻辑”的历史性互动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可能在消解“平行社会”所需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同时向更为成熟的“民族互嵌型”社会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多元一体 平行社会 互嵌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谋势”: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特色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雪莲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0-39,共10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研究者发现中国人有贵“势”的思维传统,这与西方人贵“力”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势”可以从势头或趋势、局势或情势、权势或力量等主要方面来理解其内涵,结合当前国际政治形势,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谋... 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研究者发现中国人有贵“势”的思维传统,这与西方人贵“力”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势”可以从势头或趋势、局势或情势、权势或力量等主要方面来理解其内涵,结合当前国际政治形势,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谋”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性之“势”,其“势”的作为集中体现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倡议之中;二是以新型国际关系为引领,谋划“主体间性”的关系性之“势”,其“势”的作为体现在中美关系的稳定维护上、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变革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协调发展上;三是应对不确定性挑战,提升国家韧性能力之“势”,体现在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为,以及应对全球化风险挑战的能力提升方面。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谋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外文明交流的内在意蕴、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俊华 龚宇 索海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复杂国际环境滋生了一些西方国家主张的文化“排异”反应,“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时有发生。对此,应积极进行深入的对外文明交流。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复杂国际环境滋生了一些西方国家主张的文化“排异”反应,“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时有发生。对此,应积极进行深入的对外文明交流。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求同存异,加强沟通了解,互相吸收各文明的优秀成果,挖掘中华优秀文明的现代性基因让其“走出去”,把外国优秀文明“迎进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新时代中外文明交流,应深刻认识“各美其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美人之美: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美美与共: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之内在意蕴。极力彰显新时代“现实之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题中之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之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时代价值。积极推进新时代“加强文化传播促进文明交融;发展共性文化,促进文化相通;践行‘一带一路’,构建文明之路;开展人文合作促进多元交流;坚持政府主导,拓宽传播渠道并处理好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之实践进路。在相互平等、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持续深化与他国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促使中外文明以交流实现互鉴、以互鉴促进发展,促进中华文明“走出去”、世界优秀文明“迎进来”,推进世界各国文明深度交流交融,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为中外文明交流构筑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外文明交流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传统“农曆”的文化生态再认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康隆 彭兵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3期27-37,153,共12页
当下,我国并行着新旧两套不同的计时体制:一个是公众所称的“公曆”;一个是中国传统的“农曆”。按照民族学经典进化论的理论分析,既然有了新的适用面更广的公曆,传统的“农曆”理当淡出历史舞台。这样的思维习惯在普通民众中由来已久,... 当下,我国并行着新旧两套不同的计时体制:一个是公众所称的“公曆”;一个是中国传统的“农曆”。按照民族学经典进化论的理论分析,既然有了新的适用面更广的公曆,传统的“农曆”理当淡出历史舞台。这样的思维习惯在普通民众中由来已久,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但若换一个视角,从文化生态共同体的协同演化视角看,则不难看出两者均不可或缺,正因为如此,两种“曆法”需要并行沿用。这不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的通例,而且中国的传统“农曆”在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中,曾经发挥过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且在当今乃至以后,这一作用还将继续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曆” 文化生态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共同体理念视域下的去极端化工作——论极端主义对伊斯兰教的曲解及相关应对
17
作者 丁俊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统筹推进治国理政和大国外交的新理念新方略。近年来,各种极端主义势力肆意歪曲伊斯兰教教义教理,蓄意制造文明断层线,挑起文明冲突,煽动民族分裂,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统筹推进治国理政和大国外交的新理念新方略。近年来,各种极端主义势力肆意歪曲伊斯兰教教义教理,蓄意制造文明断层线,挑起文明冲突,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与宗教和顺,对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带来挑战。无论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野看,还是从开展国际交往合作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看,做好去极端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正本清源,扬正抑邪,正确阐发和平中道思想,批驳极端主义歪理邪说,对内致力于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化方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积极促进文明交往互鉴与民心相通,助力构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伊斯兰教界和中国穆斯林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伊斯兰教 去极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基本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毛振明 温君慧 张媛媛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2-637,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总结中国现代化奋斗历程的重要思想与理论,是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思想和理论。当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回顾总结在党的领导下的体育事业发展历程时,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脉络也清晰可见。中国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总结中国现代化奋斗历程的重要思想与理论,是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思想和理论。当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回顾总结在党的领导下的体育事业发展历程时,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脉络也清晰可见。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有国际体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和发展条件的独特的发展思想和理念,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样态与模式的现代化过程。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在党领导下奋勇抗争和充满奋斗精神的救国之路,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以人民利益为上的民本之路,是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实现中西文化合璧的融合之路,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之路,是结合国情实际并锐意改革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是促进各国人民友好交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之路,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民族复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的中国民族事务治理:历史方位、理论方法与概念议题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光俊 郭永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民族事务治理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定位了民族问题研究的维度与视角,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理论方法与概念议题亦随之更新。概念议题的变迁是因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实际需要,这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民族事务治理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定位了民族问题研究的维度与视角,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理论方法与概念议题亦随之更新。概念议题的变迁是因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实际需要,这不是传统的民族国家或现代国家概念所能解释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应该成为新的理论方法。以此,才能解释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工具选择与政策意蕴。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为概念议题是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的主题与方向,其内在含义是以政党为核心的文化政治共同体,以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基础、以发展为关键、以反分裂为底线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事务治理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反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国情怀的结构及其教育路径 被引量:42
20
作者 赵志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102,共7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随着改革深入发展,以自由、民主、法治为核心的现代家国理念建构起来。将传统家国情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整合,推动中国特色的国家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是当代中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随着改革深入发展,以自由、民主、法治为核心的现代家国理念建构起来。将传统家国情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整合,推动中国特色的国家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结构 文化传统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