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马丽春 孙才英 +1 位作者 李丽萍 郭垂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在苯乙烯(St)存在下,将含不饱和键与异氰酸酯双官能团的单体m-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m-TMI)熔融接枝到聚丙烯(PP)上,分别采用无水滴定法、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枝产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TMI、St均与P... 在苯乙烯(St)存在下,将含不饱和键与异氰酸酯双官能团的单体m-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m-TMI)熔融接枝到聚丙烯(PP)上,分别采用无水滴定法、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枝产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TMI、St均与PP发生了接枝反应,并且St的存在能够有效抑制PP在接枝过程中的降解,提高m-TMI与PP接枝产物的热稳定性。在保持St用量不变的条件下,m-TMI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随其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保持m-TMI用量不变的条件下,m-TMI的接枝率在St与m-TMI的摩尔比为1.6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m-异丙烯基-α α-甲基苄基异氰酸 苯乙烯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甲基吡唑封闭型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汉青 胡中 +4 位作者 陈卫东 庄振宇 朱柯 祝宝英 许飞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24,共4页
用异氰酸酯三聚体与二羟甲基丙酸(DMPA)先进行扩链反应,再用3,5-二甲基吡唑(DMP)将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封闭,然后用二甲基乙醇胺(DMEA)中和成盐,制得可水分散型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WBI),并讨论了封闭比例[n(—H)∶n(—NCO)]、DMPA用量、反... 用异氰酸酯三聚体与二羟甲基丙酸(DMPA)先进行扩链反应,再用3,5-二甲基吡唑(DMP)将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封闭,然后用二甲基乙醇胺(DMEA)中和成盐,制得可水分散型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WBI),并讨论了封闭比例[n(—H)∶n(—NCO)]、DMPA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制备水分散型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封闭固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预定结构产物,并且制备的封闭型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可在较低温度(130~150℃)实现解封。用合成的封闭异氰酸酯与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制备了水性玻璃烘烤涂料,并对涂膜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甲基吡唑 封闭多异氰酸 固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光气法合成1,5-萘二异氰酸酯的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博 丛津生 +1 位作者 李芳 薛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86,共4页
用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代替光气与1,5 萘二胺(NDA)反应合成了1,5 萘二异氰酸酯(NDI)。计算了298.15K下BTC与NDA理想气体反应的热效应ΔrH0=280.83kJ/mol,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rG0=-126.65kJ/mol。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对反应... 用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代替光气与1,5 萘二胺(NDA)反应合成了1,5 萘二异氰酸酯(NDI)。计算了298.15K下BTC与NDA理想气体反应的热效应ΔrH0=280.83kJ/mol,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rG0=-126.65kJ/mol。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远大于其它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另外,溶剂对反应也有显著影响。在90℃下反应3.5h时,NDI的收率达85.3%,说明采用BTC代替光气合成NDI是一条有效可行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气法 1 5-异氰酸 合成工艺 NDI (三氯甲基)碳酸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碳酸二甲酯合成异氰酸酯 被引量:13
4
作者 史芸 张广林 +1 位作者 王胜平 马新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8-656,共9页
异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碳酸二甲酯法合成异氰酸酯是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与胺类发生甲氧羰基化反应合成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再分解生成异氰酸酯的工艺方法。该法具有无毒、无污染、原子经... 异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碳酸二甲酯法合成异氰酸酯是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与胺类发生甲氧羰基化反应合成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再分解生成异氰酸酯的工艺方法。该法具有无毒、无污染、原子经济性高的优点,符合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是一条极具发展前景的非光气法合成异氰酸酯的工艺路线。笔者着重介绍了利用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等几种重要异氰酸酯的工艺研究与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 碳酸 苯甲烷异氰酸 2 4-甲苯异氰酸 1 6-六亚甲基异氰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二酸二(1,2,2,6,6-五甲基-4-哌啶)酯的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军章 刘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苯基丙二酸二乙酯、N-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醇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紫外线吸收剂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二酸二(1,2,2,6,6-五甲基-4-哌啶)酯。重点考察了苯基丙二酸二乙酯和N-甲基-2,2,6,6-四... 以苯基丙二酸二乙酯、N-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醇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紫外线吸收剂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二酸二(1,2,2,6,6-五甲基-4-哌啶)酯。重点考察了苯基丙二酸二乙酯和N-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醇的酯交换反应、苯基丙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酯与4-羟基-3,5-二叔丁基苄基氯的烃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微纳米碳酸钾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产品总收率达到80%。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和13CNMR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3 5-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1 2 2 6 6-甲基4-哌啶) 紫外线吸收剂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三氯甲基)碳酸酯与1,5-萘二胺反应体系关键反应分析及氯化氢对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博 丛津生 +2 位作者 李芳 薛伟 赵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2,共6页
探讨了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和1,5 萘二胺(NDA)合成 1,5 萘二异氰酸酯(NDI)的反应。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和红外跟踪等分析方法, 确定了反应主产物为 NDI, 主要副产物为 HCl、NDA盐酸盐和脲。根据化学计量学原理确定了反应体系的关键... 探讨了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和1,5 萘二胺(NDA)合成 1,5 萘二异氰酸酯(NDI)的反应。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和红外跟踪等分析方法, 确定了反应主产物为 NDI, 主要副产物为 HCl、NDA盐酸盐和脲。根据化学计量学原理确定了反应体系的关键反应为 NDA 与 BTC 合成 NDI 的反应, NDA与 HCl 生成 NDA盐酸盐的反应, NDA 和 NDI 生成脲的反应。NDA 盐酸盐可与 BTC 反应生成 NDI, 脲则不能。通过加入缚酸剂三乙胺和无水碳酸钠, 并进行热力学分析, 探讨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HCl 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HCl与 NDA生成了快反应产物 NDA盐酸盐, 抑制了 NDA与 NDI生成脲副反应的进行, 起到了保护氨基的作用, 从而提高了 NDI 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萘异氰酸 (三氯甲基)碳酸 1 5- 1 5-胺盐酸盐 HCL 关键反应 缚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封闭型多异氰酸酯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琳 赵磊 赵彩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62-65,共4页
以3,5-二甲基吡唑、甲乙酮肟为封闭剂,制备解封温度较低的110~120℃封闭型多异氰酸酯;讨论了封闭剂种类,活性氢与异氰酸酯基团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封闭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封闭物的解封反应,确定其解封温度。用红外光谱比较... 以3,5-二甲基吡唑、甲乙酮肟为封闭剂,制备解封温度较低的110~120℃封闭型多异氰酸酯;讨论了封闭剂种类,活性氢与异氰酸酯基团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封闭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封闭物的解封反应,确定其解封温度。用红外光谱比较了封闭前后和加热解封后的预聚体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 封闭剂 解封温度 3 5-甲基吡唑 甲乙酮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溴甲基头孢烯酸二苯甲酯S-氧化物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慧殊 黄赐福 +4 位作者 段廷汉 杨晓 姜凯玲 陈庆平 陈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1期4-6,共3页
3-溴甲基头孢烯酸二苯甲酯S-氧化物是研制C_(10)-取代头孢菌素的关键中间体。本文对合成比中间体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青霉素扩环路线,以(牙卡)基青霉素为原料经由去乙酰氧头孢烯酸及其二苯甲酯S-氧化物转化成3-溴甲基头孢烯酸二... 3-溴甲基头孢烯酸二苯甲酯S-氧化物是研制C_(10)-取代头孢菌素的关键中间体。本文对合成比中间体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青霉素扩环路线,以(牙卡)基青霉素为原料经由去乙酰氧头孢烯酸及其二苯甲酯S-氧化物转化成3-溴甲基头孢烯酸二苯甲酯S-氧化物,总收率为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头孢烯酸苯甲氧化物 苄基青霉素 C10-取代头孢菌素 去乙酰氧头孢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α-(3,4-二甲氧基苄基)-α-脲基丙酸的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坚军 孙秀玲 +2 位作者 江灵波 钟为慧 苏为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0-654,共5页
研究了卡比多巴中间体L-α-(3,4-二甲氧基苄基)-α-脲基丙酸(1)的合成新工艺。以L-α-(3,4-二甲氧基苄基)-α-氨基丙酸盐酸盐(2)为起始原料,首先在甲醇中氯化氢气体催化下进行氨基酸的酯化反应,得到L-α-(3,4-二甲氧基苄基)-α-氨基丙... 研究了卡比多巴中间体L-α-(3,4-二甲氧基苄基)-α-脲基丙酸(1)的合成新工艺。以L-α-(3,4-二甲氧基苄基)-α-氨基丙酸盐酸盐(2)为起始原料,首先在甲醇中氯化氢气体催化下进行氨基酸的酯化反应,得到L-α-(3,4-二甲氧基苄基)-α-氨基丙酸甲酯(3),收率90.7%;然后在三乙胺存在下,用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法对氨基进行氯甲酰化、用氨气进行氨解,得到L-α-(3,4-二甲氧基苄基)-α-脲基丙酸甲酯(4),收率77.7%;最后用浓盐酸水解得到目标产物(1),收率91.5%,三步总收率达64.5%。重点考察了氯化氢气体、BTC及盐酸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质谱对有关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环境友好,收率良好,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比多巴 L-α-(3 4.甲氧基苄基)-α-脲基丙酸 双(三氯甲基)碳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立芬 徐德志 +1 位作者 陈欢林 高从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3-1921,共9页
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首先将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与4-甲基-间苯二胺(MMPD)经单面界面聚合形成初生态的基膜,之后将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初生态... 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首先将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与4-甲基-间苯二胺(MMPD)经单面界面聚合形成初生态的基膜,之后将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初生态基膜上残留的ICIC及未反应完的酰氯基团(—COCl)进行二次界面聚合,再经热处理、水漂洗制得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MMPD-ICIC-DMMPD)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膜活性分离层的化学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成膜的表面形态,同时测试了膜的耐氯性能,并与单次聚合聚酰胺-脲(MMPD-ICIC)膜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在功能化基膜MMPD-ICIC上引入一超薄ICIC-DMMPD层,使得所成二次聚合膜MMPD-ICIC-DMMPD的活性分离层相对稍厚,表面更光滑,且亲水性和耐氯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异氰酸-异酞酰氯 N N′-甲基间苯 聚酰亚胺--酰亚胺 次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TMI合成及其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广赞 冯连芳 +3 位作者 顾雪萍 许忠斌 胡国华 刘金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浓度0.5次方成正比,80℃下反应时还存在热引发,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反应总体活化能随单体配比中TMI分率增大而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则产物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不变.随反应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增大、产物中TMI含量略有下降.GPC串联紫外分析表明,产物中高分子量部分TMI含量高于低分子量部分中TMI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动力学 PSt-TMI 苯乙烯 高分子材料 异氰酸 自由基共聚反应 空间位阻效应 3-异丙烯基-a a'-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酸酯裂解制HDI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大雷 黄振荣 +2 位作者 黄宇嘉 邓剑如 晁自胜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
由六亚甲基二氨基二甲酸甲酯(HDU)裂解合成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HDI)为一复合反应体系。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数据与文献值及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计算结果可靠,对实验室... 由六亚甲基二氨基二甲酸甲酯(HDU)裂解合成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HDI)为一复合反应体系。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数据与文献值及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计算结果可靠,对实验室研究及工业化生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1 6-异氰酸 六亚甲基氨基甲酸甲 HDI 平衡常数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P-g-PA6/PA6的相容性和低温冲击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富 冯连芳 +1 位作者 王嘉骏 顾雪萍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自制的聚丙烯(PP)和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的接枝物PP-g-TMI为起始剂,在催化剂己内酰胺钠存在下,TMI中异氰酸官能团引发己内酰胺开环阴离子聚合,合成了PP与尼龙6(PA6)接枝聚合物PP-g-PA6。以PP-g-PA6为相容剂研... 利用自制的聚丙烯(PP)和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的接枝物PP-g-TMI为起始剂,在催化剂己内酰胺钠存在下,TMI中异氰酸官能团引发己内酰胺开环阴离子聚合,合成了PP与尼龙6(PA6)接枝聚合物PP-g-PA6。以PP-g-PA6为相容剂研究了PP和PA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低温冲击强度。结果表明,在体系中PA6质量分数为20%的情况下,加入质量分数2%的PP-g-PA6,分散相粒径可以减小到2μm左右。-20℃低温冲击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2%的PP-g-PA6可以使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从纯PP的0.85 kJ/m2提高到2.00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尼龙6 相容剂 3-异丙烯基-α α-甲基苄基异氰酸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有机锡杂环羧酸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玉林 张复兴 +6 位作者 朱小明 田婕 徐赛男 赵邠婕 陈镜姣 李芳芳 邓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33-1540,共8页
合成了2个有机锡杂环羧酸酯配合物:二(邻溴苄基)锡二(2-吡啶甲酸)酯(1)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3-吲哚丁酸酯(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和^(119)Sn)、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 合成了2个有机锡杂环羧酸酯配合物:二(邻溴苄基)锡二(2-吡啶甲酸)酯(1)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3-吲哚丁酸酯(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和^(119)Sn)、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配合物的结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均为单锡核分子,锡原子分别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和四配位的畸变四面体构型;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人肺癌细胞(A549)、人表皮癌细胞(A43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活性均比临床使用的顺铂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溴苄基)锡(2-吡啶甲酸) 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3-吲哚丁酸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 体外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对低粘度PET树脂改性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俊 王庆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共3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改性剂4,4’-亚甲基对苯-二异氰酸酯(MDI)和低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进行反应挤出,使PET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加入4份MDI时,改性PET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6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6倍。通过粘度测定、傅立...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改性剂4,4’-亚甲基对苯-二异氰酸酯(MDI)和低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进行反应挤出,使PET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加入4份MDI时,改性PET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6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6倍。通过粘度测定、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PET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DI的加入能够同时实现扩链和结晶改性,改性PET的特性粘度提高到1.38dL/g;FTIR测试表明,过量的MDI对PET中含有的TiO2进行了偶联处理;XRD测试显示出现了两个新衍射峰,说明改性PET的结晶性能得到改善;SEM观察显示,PET中出现了尺寸约为5μm的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甲酸乙 4 4’-甲基对苯-异氰酸 扩链 结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I和苯乙烯溶液共聚合的竞聚率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来深 张才亮 +1 位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62-1867,共6页
以甲苯为溶剂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研究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和苯乙烯(St)溶液共聚合的竞聚率和共聚产物(PS-co-TMI)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通过对共聚物产物的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证实了在... 以甲苯为溶剂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研究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和苯乙烯(St)溶液共聚合的竞聚率和共聚产物(PS-co-TMI)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通过对共聚物产物的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证实了在低转化率(<6%)下成功合成了PS-co-TMI.引入带荧光性官能团的9-(甲氨基-甲基)蒽(MAMA),通过紫外(UV)确定PS-co-TMI的组成;采用Kelen-Tudos正序和逆序法、YBR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确定TMI(1)和St(2)的竞聚率为:r1=0.27、r2=0.91.凝胶滲透色谱(GPC)分析表明:TMI与St单体的加料量比增加,PS-co-TMI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异丙烯基-α α′-甲基苄基-异氰酸(TMI) 苯乙烯 9-(甲氨基-甲基)蒽(MAMA) 竞聚率 溶液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