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ZrB_2复相陶瓷粉体表面有机功能改性及其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延楠 于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46-1852,共7页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将熔点高、导热耐热性好的Zr B2粉体作为增强体加入环氧树脂基体中,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复合材料.为了改善Zr B2粉体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通过高能球磨法将纳米Al2O3引入Zr B2中,形成Zr 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将熔点高、导热耐热性好的Zr B2粉体作为增强体加入环氧树脂基体中,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复合材料.为了改善Zr B2粉体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通过高能球磨法将纳米Al2O3引入Zr B2中,形成Zr 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再用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丙烯酸酯分别对Zr 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表面进行有机功能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表面改性Zr 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进行表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Zr 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品质优良,3种有机偶联剂均在Zr 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表面形成化学键合;表面经有机偶联剂改性的Zr 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在基体环氧树脂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且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效果最佳.表面改性后Zr 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较改性前复合材料呈现出更高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al2o3复相陶瓷粉体 表面有机改性 环氧树脂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2O3/ZrO2(3Y)复相陶瓷悬浮体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纯成 丘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1,共4页
研究了分散剂添加量、固相体积分数、研磨时间及复合粉体组成对α-Al2O3/ZrO2(3Y)复相陶瓷悬浮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在9.0左右,分散剂添加量为1.20wt%时,α-Al2O3/ZrO2(3Y)(30wt%ZrO2)悬浮体的粘度和剪切应力值较低,悬浮... 研究了分散剂添加量、固相体积分数、研磨时间及复合粉体组成对α-Al2O3/ZrO2(3Y)复相陶瓷悬浮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在9.0左右,分散剂添加量为1.20wt%时,α-Al2O3/ZrO2(3Y)(30wt%ZrO2)悬浮体的粘度和剪切应力值较低,悬浮体的粘度和剪切应力值随固相体积分数和ZrO2含量增加而增加;当ZrO2含量较高时,适当调整分散剂添加量,仍可制备流变性较好的悬浮体。在本实验条件下,研磨4h的悬浮体的流变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Zro2(3Y)陶瓷 悬浮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制备细晶Si_3N_4-Si_2N_2O复相陶瓷 被引量:4
3
作者 骆俊廷 张凯锋 +1 位作者 王国峰 陈国清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以Y2O3和Al2O3纳米陶瓷粉体作为烧结助剂,液相烧结非晶纳米Si3N4陶瓷粉体,制备Si3N4-Si2N2O复相陶瓷。Si2N2O相通过原位反应2Si3N4(s)+1.5O2(g)=3Si2N2O(s)+N2(g)生成。1600℃烧结,烧结体保温30min,Si2N2O体积分数达到52%,基本由细小均... 以Y2O3和Al2O3纳米陶瓷粉体作为烧结助剂,液相烧结非晶纳米Si3N4陶瓷粉体,制备Si3N4-Si2N2O复相陶瓷。Si2N2O相通过原位反应2Si3N4(s)+1.5O2(g)=3Si2N2O(s)+N2(g)生成。1600℃烧结,烧结体保温30min,Si2N2O体积分数达到52%,基本由细小均匀的球形晶粒构成,平均粒径尺寸210nm,相变过程中,个别颗粒异常长大,长径比达到1.5。保温时间对孔隙、密度和粒径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孔隙逐渐收缩减小,烧结体的致密度逐渐提高,晶粒逐渐长大,保温60min,孔隙几乎完全闭合,相对密度达到99.1%,平均粒径280nm。当保温时间达到90min时,相对密度增加并不明显,但平均粒径长大到3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原位制备 纳米SI3N4 细晶 纳米陶瓷粉 平均粒径 保温时间 对密度 Al2o3 烧结助剂 Y2o3 烧结 原位反应 积分数 变过程 烧结 长大 长径比 孔隙 致密度 晶粒 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