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荧光粉Zn_2Ca(PO_4)_2:Tb^(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志平 马淑媛 +1 位作者 于红伟 马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8-1231,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测定了该荧光粉的XRD图谱、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XRD图谱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合成了纯相的荧光粉Zn2Ca(PO4)2:Tb3+。该荧光粉的激发谱位于340~400nm。在紫外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位于49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测定了该荧光粉的XRD图谱、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XRD图谱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合成了纯相的荧光粉Zn2Ca(PO4)2:Tb3+。该荧光粉的激发谱位于340~400nm。在紫外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位于490、544、584、622nm,对应于Tb3+的5D4→7F6、5D4→7F5、5D4→7F4、5D4→7F3的特征发射。考察了Tb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效率的影响,分析了Tb3+的544nm发射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并探讨了敏化剂Ce3+离子的加入对荧光粉发光的影响。此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适于UVLED管芯激发的发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2ca(po_4)_2: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及形貌调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钦 杨林 +2 位作者 易芸 耿平兰 曹建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4-1111,1122,共9页
为将Ca(H_(2)PO_(4))2制备KH_(2)PO_(4)过程中的石膏资源化利用,以H_(3)PO_(4)与CaCO_(3)反应制备Ca(H_(2)PO_(4))2溶液,并与K_(2)SO_(4)溶液反应,进行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调控研究。结果... 为将Ca(H_(2)PO_(4))2制备KH_(2)PO_(4)过程中的石膏资源化利用,以H_(3)PO_(4)与CaCO_(3)反应制备Ca(H_(2)PO_(4))2溶液,并与K_(2)SO_(4)溶液反应,进行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调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O^(2-)/_(4)过量系数和CaO含量等参数可对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进行调控,制得短柱状α-CaSO_(4)·0.5H_(2)O。体系在温度高于95℃和CaO含量为3.0%~5.0%(质量分数,下同)时形成α-CaSO_(4)·0.5H_(2)O,在CaO含量为5.5%主要形成CaSO_(4)·2H_(2)O;反应时间长于20 min和SO^(2-)/_(4)过量系数大于1.4将形成K_(2)SO_(4)(CaSO_(4))_(5)·H_(2)O,导致石膏晶体表面缺陷增加。本实验条件下,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0 min、反应温度95℃、SO^(2-)/_(4)过量系数1.2和CaO含量5.0%,此条件下可制得长度42~70μm、直径13~24μm的短柱状α-CaSO_(4)·0.5H_(2)O,其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可达5.61 MPa和33.74 MPa,滤液中钾收率和脱钙率分别可达94.23%和8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caSO_(4)·0.5H_(2)O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Tb^(3+)‑Eu^(3+)共掺含Na_(3)Gd(PO_(4))_(2)晶相荧光玻璃陶瓷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曦 张洪波 +2 位作者 贾文韬 夏宇行 苏春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7-1036,共10页
采用熔融晶化法制备Tm^(3+)‑Tb^(3+)‑Eu^(3+)掺杂含Na_(3)Gd(PO_(4))_(2)晶相荧光玻璃陶瓷,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确定了样品的晶相结构和最佳热处理条件(... 采用熔融晶化法制备Tm^(3+)‑Tb^(3+)‑Eu^(3+)掺杂含Na_(3)Gd(PO_(4))_(2)晶相荧光玻璃陶瓷,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确定了样品的晶相结构和最佳热处理条件(740℃/3 h)。在359 nm激发下,Tm_(2)O_(3)、Tb_(4)O_(7)、Eu_(2)O_(3)掺杂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2%、0.2%、0.95%时,玻璃陶瓷的色度坐标为(0.3332,0.3188),接近标准白光(0.333,0.333)。结合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分析,证实了样品中存在Tm^(3+)→Eu^(3+)、Tb^(3+)→Eu^(3+)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Gd(po_(4))_(2) Tm^(3+)‑Tb^(3+)‑Eu^(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3)La(PO_(4))_(2)基质中Tb^(3+)的发光和能量传递 被引量:6
4
作者 欧奕意 王笑军 梁宏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50-1360,I0001,共12页
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不同浓度Tb^(3+)掺杂的单斜结构K_(3)La(PO_(4))_(2)荧光粉,利用XRD表征了其相纯度,并对基质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精修。研究了Tb^(3+)掺杂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光性质及不同掺杂浓度样品在室温下的发光性质。发现在... 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不同浓度Tb^(3+)掺杂的单斜结构K_(3)La(PO_(4))_(2)荧光粉,利用XRD表征了其相纯度,并对基质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精修。研究了Tb^(3+)掺杂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光性质及不同掺杂浓度样品在室温下的发光性质。发现在室温、373 nm激发下,Tb^(3+)离子表现为^(5)D_(3)⁃7F_(J)(J=5,4,3,2)和^(5)D_(4)⁃^(7)F_(J)'(J'=6,5,4,3)等两组发射。不同温度下低掺样品的光谱测试表明,多声子弛豫对5D_(3)能级发射的猝灭贡献有限。随着掺杂浓度增加,Tb^(3+)离子5D_(3)发射减弱而5D_(4)发射增强,样品表现出从青光到绿光的光色调控性质,这主要是由Tb^(3+)能级间的交叉弛豫过程导致的;进一步通过Inokuti⁃Hirayama模型和扩展的Yokota⁃Tanimoto模型对5D_(3)发光衰减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能量传递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电偶极⁃四极作用,临界传递距离约为1.0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 K_(3)La(po_(4))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两步法制备KH_(2)PO_(4)过程中硫酸钙晶型和形貌调控
5
作者 叶文财 吴钦 +2 位作者 易芸 于文 曹建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9-1178,共10页
在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通过调控较低温度下CaSO_(4)·2H_(2)O结晶和较高温度下CaSO_(4)·2H_(2)O向CaSO_(4)·0.5H_(2)O转晶的两步法晶化反应,制备KH_(2)PO_(4)及副产品α型半水硫酸钙。研... 在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通过调控较低温度下CaSO_(4)·2H_(2)O结晶和较高温度下CaSO_(4)·2H_(2)O向CaSO_(4)·0.5H_(2)O转晶的两步法晶化反应,制备KH_(2)PO_(4)及副产品α型半水硫酸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两步晶化过程中CaSO_(4)晶型和形貌、磷钾收率和脱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K_(2)SO_(4)溶液浓度、SO_(4)^(2-)过量系数、CaO/P_(2)O_(5)摩尔比和P_(2)O_(5)含量等参数的变化对CaSO_(4)晶型形貌、磷钾收率和脱钙率具有明显影响。一步反应和结晶温度为70℃、反应和结晶时间为60 min、二步转晶温度为102℃、转晶时间为5.0 h、K_(2)SO_(4)质量分数10%、SO_(4)^(2-)过量系数1.2、CaO/P_(2)O_(5)摩尔比0.20、P_(2)O_(5)质量分数25%条件下,滤液钾收率、磷收率和脱钙率分别达98.35%,91.43%和89.74%,制得石膏样品晶型为α-CaSO_(4)·0.5H_(2)O、形貌呈六棱形锥面短柱状、2 h抗折强度和绝干抗压强度分别达5.70 MPa和35.07 Mpa、强度等级达到JC/T 2038-2010《α型高强石膏》α30要求。制得的磷酸二氢钾纯度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锌改性提高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祯涛 顾虹 王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3-560,共8页
富镍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具有低成本、可逆容量大等优势,是一种受到广泛研究的、极具商业化应用潜力的正极材料。然而高的镍含量会使电极表面结构不稳定性加剧,晶面间距降低,从而导致较差的循环性能与倍率... 富镍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具有低成本、可逆容量大等优势,是一种受到广泛研究的、极具商业化应用潜力的正极材料。然而高的镍含量会使电极表面结构不稳定性加剧,晶面间距降低,从而导致较差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纯样NCM811正极材料基础上,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磷酸锌(Zn_(3)(PO_(4))_(2))包覆NCM811正极材料,XRD图谱表明,ZnO添加量(质量分数)3%时的改性样品(NCM2)的I_((003))/I_((104))值最大,c/a值较纯样的大,具有较低的Li^(+)/Ni^(2^(+))混排程度。同时,Zn^(2^(+))进入电极材料表面晶格,使晶面间距扩大,(003)平面内原子散射能力提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等表征结果表明,Zn_(3)(PO_(4))_(2)均匀包覆在正极材料颗粒表面。NCM2在0.1C电流密度下进行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为191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2%,而未改性样品的容量保持率为87%。在5C电流密度下NCM2放电比容量比纯样高43%。循环伏安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改性后正极材料电化学极化降低且Li^(+)扩散速率提高,提升了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LUS%) zn_(3)(po_(4))_(2)包覆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