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分对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华杰 刘洋 +2 位作者 单美玲 赵家龙 李海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利用热注射法通过调控Cu/Zn比例制备了不同组分的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分析Cu/Zn比例对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分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呈现闪锌矿结构且晶粒尺寸接... 利用热注射法通过调控Cu/Zn比例制备了不同组分的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分析Cu/Zn比例对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分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呈现闪锌矿结构且晶粒尺寸接近;随着Cu/Zn比例的减小,Cu-Zn-In-S/ZnS核壳量子点的带隙变宽,导致吸收光谱发生蓝移;当Cu/Zn比例从6/1减小到1/6时,量子点的发光峰位从640nm蓝移529nm.由于Zn2+替代Cu+能够减少Cu原子缺陷的形成,从而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效率;当Cu/Zn=1/6时,样品中观测到Cu+离子发光和较长的荧光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cu-zn-In-S/zns 热注入法 荧光性质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浓度对电沉积法制备ZnS:Cu光学薄膜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辉 黄剑锋 +3 位作者 曹丽云 曾燮榕 熊信柏 吴建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1-684,共4页
采用阴极恒电压法在ITO(In2O3-SnO2)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ZnS∶Cu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致发光谱仪(PL)研究了掺杂浓度对ZnS∶Cu薄膜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Cu2+的质量掺杂浓度... 采用阴极恒电压法在ITO(In2O3-SnO2)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ZnS∶Cu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致发光谱仪(PL)研究了掺杂浓度对ZnS∶Cu薄膜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Cu2+的质量掺杂浓度在0.4%以内,并不会改变ZnS薄膜的物相组成,而且会使薄膜的结晶程度有所提高。研究还发现,在pH=4.0,沉积电压为2 V,掺杂浓度为0.3%的条件下,所制得的ZnS∶Cu薄膜光致发光光谱峰值最大,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薄膜 电沉积 掺杂浓度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S∶Cu薄膜及谐振腔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旭峰 茅惠兵 +2 位作者 侯士丽 王基庆 景为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2-415,共4页
采用水浴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ZnS∶Cu纳米薄膜及相应谐振腔。X射线衍射表明,该纳米薄膜具有立方相的闪锌矿结构。光致荧光测量显示,ZnS∶Cu薄膜在2.37 eV处有很强的荧光峰。荧光强度与Cu/Zn物质的量比有关,当Cu/Zn物质的量比为0.1%时,ZnS... 采用水浴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ZnS∶Cu纳米薄膜及相应谐振腔。X射线衍射表明,该纳米薄膜具有立方相的闪锌矿结构。光致荧光测量显示,ZnS∶Cu薄膜在2.37 eV处有很强的荧光峰。荧光强度与Cu/Zn物质的量比有关,当Cu/Zn物质的量比为0.1%时,ZnS∶Cu纳米薄膜荧光强度最强。在由Al膜与ITO薄膜构成的腔长为3.6μm的ZnS∶Cu垂直谐振腔中共观察到10多个荧光干涉峰。经分析确定,该垂直谐振腔的品质因数为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薄膜 光致发光 谐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Cu_2ZnSnS_4薄膜的两步法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珊珊 谭瑞琴 +3 位作者 姜欣 沈祥 许炜 宋伟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6-402,共7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以Cu-Zn-Sn合金为靶材,结合后续硫化工艺成功制备出高质量Cu2ZnSnS4(CZT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对Cu-Zn-Sn(CZT)前驱体及CZTS薄膜的结构、形貌和组分进行了表征,...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以Cu-Zn-Sn合金为靶材,结合后续硫化工艺成功制备出高质量Cu2ZnSnS4(CZT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对Cu-Zn-Sn(CZT)前驱体及CZTS薄膜的结构、形貌和组分进行了表征,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CZTS薄膜的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直流溅射的溅射功率和工作气压会影响CZTS薄膜的质量。采用30 W功率,在1 Pa气压条件下直流溅射制备的CZT前驱体薄膜形貌均匀致密,经硫化后可得到接近化学计量比、高质量、单一锌黄锡矿结构的CZTS薄膜,其光学禁带宽度约为1.49 eV,适合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磁控溅射 CZTS薄膜 cuzn-Sn合金靶 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层厚度及退火温度对ZnS/Cu/ZnS复合薄膜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梦慧 易叶帆 +4 位作者 鲍恩成 饶项炜 李晓涵 刘劲松 李子全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铜层厚度的ZnS/Cu/ZnS复合薄膜,并在不同温度(100~300℃)下对其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铜层厚度和退火温度对复合薄膜物相、表面形貌、透光率和表面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层厚度增加,复合薄膜的表面...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铜层厚度的ZnS/Cu/ZnS复合薄膜,并在不同温度(100~300℃)下对其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铜层厚度和退火温度对复合薄膜物相、表面形貌、透光率和表面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层厚度增加,复合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缓,方块电阻逐渐下降;当铜层厚度为16nm时,复合薄膜的最高透光率最大为87%,方块电阻为62.5Ω;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复合薄膜中ZnS层结晶性增强,表面出现颗粒团簇;在100℃退火后,铜层厚度为16nm的复合薄膜的最高透光率为89%,方块电阻为46.3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zns复合薄膜 退火温度 透光率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CdSe/ZnS量子点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长华 王欣 +2 位作者 申怀彬 李林松 陈建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0-704,共5页
以两性齐聚物(聚马来酸十六醇酯,PMAH)为修饰剂,利用相转移的方法将油溶性的CdSe/ZnS量子点转移至水中,制备出高量子产率、高稳定性的水溶性CdSe/ZnS荧光量子点.随后将PMAH修饰的水溶性量子点分散到聚丙烯酸(PAA)乳液中,采用旋转涂膜的... 以两性齐聚物(聚马来酸十六醇酯,PMAH)为修饰剂,利用相转移的方法将油溶性的CdSe/ZnS量子点转移至水中,制备出高量子产率、高稳定性的水溶性CdSe/ZnS荧光量子点.随后将PMAH修饰的水溶性量子点分散到聚丙烯酸(PAA)乳液中,采用旋转涂膜的方法制备了透明的聚合物-CdSe/ZnS量子点复合薄膜,在紫外灯的照射下薄膜发出明亮的红色光.利用XPS对复合薄膜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随后对膜的光致发光性能和薄膜在黑暗的环境中对紫外光的耐受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复合薄膜的荧光强度随着薄膜厚度和薄膜中纳米晶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强,薄膜在紫外光照射800h后仍然保持了很高的荧光强度,量子产率仅仅损失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CdSe/zns量子点 复合薄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剂对化学水浴沉积ZnS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琪 冒国兵 敖建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2-385,共4页
采用不同络合剂化学水浴沉积ZnS薄膜,应用台阶仪、SEM、XRD、波谱仪等手段测定了ZnS薄膜的厚度、表面、物相结构及透过率等。结果表明,氨水体系沉积薄膜速度明显慢于另外两种体系,沉积的ZnS薄膜都为立方结构。柠檬酸钠体系沉积的ZnS薄... 采用不同络合剂化学水浴沉积ZnS薄膜,应用台阶仪、SEM、XRD、波谱仪等手段测定了ZnS薄膜的厚度、表面、物相结构及透过率等。结果表明,氨水体系沉积薄膜速度明显慢于另外两种体系,沉积的ZnS薄膜都为立方结构。柠檬酸钠体系沉积的ZnS薄膜结晶和透过率最佳,但薄膜表面缺陷较多;氨水-联氨体系沉积的ZnS薄膜表面质量最佳,结晶和透过率也较好;氨水体系沉积的ZnS薄膜质量较差。用3种体系沉积的ZnS薄膜用于制备铜铟镓硒Cu(In,Ga)Se2太阳电池,氨水和氨水-联氨体系沉积的ZnS薄膜制备的电池转换效率明显高于柠檬酸钠体系沉积的ZnS制备的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水浴沉积(CBD) 络合剂 zns薄膜 cu(In Ga)Se2太阳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层状Zn-Cu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8
作者 汤钰霞 谢佳琴 李传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5,共6页
采用煅烧金属有机框架(MOFs)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Zn-Cu复合氧化物,通过TG、XRD、SEM、EDS、HRTEM和SAED等手段表征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等特性,以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研究了Zn-Cu复合氧化物的... 采用煅烧金属有机框架(MOFs)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Zn-Cu复合氧化物,通过TG、XRD、SEM、EDS、HRTEM和SAED等手段表征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等特性,以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研究了Zn-Cu复合氧化物的抗菌性能,并初步探究了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Zn-Cu复合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片层状结构,ZnO在CuO表面均匀分散,且ZnO的加入可能使部分CuO转变为Cu_(2)O;Zn-Cu复合氧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随着CuO含量的增加,抗菌效果增强,但同时对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u复合氧化物 片层状结构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29
9
作者 毕献武 唐永永 +5 位作者 陶琰 王长明 胥磊落 戚华文 兰青 木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1371,共31页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的重要矿床类型,加强这些矿床的理论研究对提高和完善大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查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这些Pb-Zn-Ag-Cu矿床的分布受盆地形成后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走滑构造控制,其容矿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与SEDEX和MVT矿床存在明显的差异,矿床成矿流体表现出多来源混合的特征,成矿与深部过程密切相关。尽管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缺乏高精度年代学数据制约,成矿动力学背景及其与碰撞造山的时空联系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矿床的研究显示复合成矿迹象,但是复合成矿过程与深部驱动等问题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以兰坪和昌都盆地的Pb-Zn-Ag多金属矿床和Cu多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源-运-储系统和复合成矿机制以及深部过程对成矿制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坪盆地西缘Cu(Mo)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48~58Ma,兰坪和昌都盆地Pb-Zn-Ag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27~33Ma。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来源混合的特征,主要存在三种类型:1)变质流体与盆地卤水或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满-连城Cu矿床为代表; 2)盆地卤水与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顶Pb-Zn矿床为代表; 3)盆地卤水和岩浆流体复合成矿,以拉诺玛Pb-Zn-Sb矿床为代表。兰坪盆地西缘Cu矿床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挤压阶段,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质流体可能来源于陆-陆碰撞俯冲引起的高压变质。Pb-Zn矿床主要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构造挤压和造山隆起驱动盆地流体迁移,同期的岩浆活动主要为成矿提供热驱动力或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成矿 复合成矿 深部过程 三江碰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粪生物炭对Pb、Zn、Cd和Cu吸附特性及机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杏锋 聂小奇 +3 位作者 姚航 张学洪 冯健飞 高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29,共6页
制备并探讨了羊粪源生物炭在溶液中对Pb、Zn、Cd和Cu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羊粪生物炭对溶液中4种重金属均能进行有效吸附,在吸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存在离子交换现象。吸附数据能在Langmuir模型与准2级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相对合... 制备并探讨了羊粪源生物炭在溶液中对Pb、Zn、Cd和Cu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羊粪生物炭对溶液中4种重金属均能进行有效吸附,在吸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存在离子交换现象。吸附数据能在Langmuir模型与准2级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相对合适的拟合。在吸附过程中,各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初始pH为1时,Zn在吸附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当初始pH为3时,Pb、Cd在吸附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当初始pH为5、7时,Pb、Cu在吸附竞争中占据优势。羊粪生物炭在适宜条件下对复合溶液中的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生物炭 PB zn CD cu 复合重金属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掺杂对TiN复合膜层组织性能的调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春贝 巩春志 +1 位作者 田修波 杨士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1-1235,共5页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了Cu-Zn掺杂TiN复合膜,研究不同的Cu、Zn含量对膜层结构和性能(硬度、耐磨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的Cu、Zn可以阻止TiN晶粒生长,随掺杂量增加TiN晶粒细化,Cu、Zn含量比较高时由于金...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了Cu-Zn掺杂TiN复合膜,研究不同的Cu、Zn含量对膜层结构和性能(硬度、耐磨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的Cu、Zn可以阻止TiN晶粒生长,随掺杂量增加TiN晶粒细化,Cu、Zn含量比较高时由于金属相长大而使膜层组织粗化.当Cu≤10.38at%,Zn≤2.19at%时,TiN以(111)晶向择优生长,且随掺杂量增加TiN(200)晶向逐渐增强.XPS结果表明膜层主要由TiN和单质Cu组成.当掺杂Cu为10.38at%、Zn为2.19at%时,复合膜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尽管耐腐蚀性能随着Cu、Zn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少量的Cu-Zn掺杂可显著提高膜层钝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TiN复合膜 cu-zn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u-Al层状水滑石基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阎建辉 张丽 +2 位作者 严彬彬 张秀秀 戴超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2-2500,共9页
采用球磨-水热法合成不同投料摩尔比的Zn-Cu-Al层状水滑石(LDHs),LDHs前驱体经焙烧后转变为Zn-Cu-Al复合金属氧化物。用XRD、SEM、TG、DTA和BET等方法对样品前驱体及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下,以甲基橙(MO)溶液为目标降解物,... 采用球磨-水热法合成不同投料摩尔比的Zn-Cu-Al层状水滑石(LDHs),LDHs前驱体经焙烧后转变为Zn-Cu-Al复合金属氧化物。用XRD、SEM、TG、DTA和BET等方法对样品前驱体及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下,以甲基橙(MO)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金属离子摩尔比、焙烧温度等对样品的结构、组成形貌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Zn):n(Cu):n(Al)投料比为1:2:1时,获得的前驱体具有典型的水滑石片层状结构。最佳前驱体经500℃焙烧后样品中出现Zn O、Cu O和Zn Al2O4 3种氧化物的特征衍射峰,具有较好的结晶度,其比表面积为70.1 m2/g,孔体积为0.26 cm3/g。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60 min后,0.5 g/L催化剂对25 mg/L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u-Al 水滑石 复合氧化物 光催化降解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铭 吴良欢 +1 位作者 路兴花 张福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649,共4页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cm土层略有下降,10~20cm土层有所增加,20~60cm土层相差不大;...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cm土层略有下降,10~20cm土层有所增加,20~60cm土层相差不大;0~15cm土层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在15~60cm土层中趋向一致;0~15cm土层土壤有效Mn含量有所下降,有效Cu含量变化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增加了稻田0~20cm土层中土壤有效铁、0~15cm土层中有效锌含量,降低了0~5cm土层中有效锰含量,有效铜含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有效Fe、Mn、zncu含量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含量对Al-Zn-Mg-Cu合金的干滑动摩擦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莉 曾敏 +1 位作者 王细洋 武晓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6,共6页
通过液压和热挤压制备CNTs-Al中间纳米材料,用超声振动把中间纳米材料加入熔融铝合金铸造CNTs/Al-ZnMg-Cu铝基复合材料。对CNTs/Al-Zn-Mg-Cu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测试,研究CNTs含量对Al-Zn-Mg-Cu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探究其与合金... 通过液压和热挤压制备CNTs-Al中间纳米材料,用超声振动把中间纳米材料加入熔融铝合金铸造CNTs/Al-ZnMg-Cu铝基复合材料。对CNTs/Al-Zn-Mg-Cu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测试,研究CNTs含量对Al-Zn-Mg-Cu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探究其与合金显微组织和维氏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NTs的加入明显细化Al-Zn-Mg-Cu合金基体中的α-Al晶粒,显著提高合金的维氏硬度,体积分数为12%的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最佳。在载荷为30 N时,随CNTs含量增加,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因数先降低再略微升高,与基体材料相比,体积分数为12%的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磨损率降低了44.5%,主要磨损机制由基体材料的剥层磨损转变为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Al-zn-Mg-cu复合材料 磨损率 摩擦因数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态CNTs/Al-Zn-Mg-Cu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敏 张莉 +2 位作者 姜毅 武晓峰 王细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4-68,共5页
通过熔融铸造工艺制备了12vol%CNTs(碳纳米管)/Al-Zn-Mg-Cu铝基复合材料,随后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挤压变形处理。利用MG-2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铸态及挤压态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测试,研究了不同载荷作用下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磨损性... 通过熔融铸造工艺制备了12vol%CNTs(碳纳米管)/Al-Zn-Mg-Cu铝基复合材料,随后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挤压变形处理。利用MG-2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铸态及挤压态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测试,研究了不同载荷作用下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演变,并且探究了挤压态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NTs的加入细化了Al-Zn-Mg-Cu合金中的α-Al晶粒并且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随后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挤压变形,材料的晶粒被挤碎,CNTs与第二相沿挤压方向呈流线型分布。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加,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逐渐增大,磨损形貌逐渐恶化。在40 N载荷作用时,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为0.011976 g/mm,与铸态复合材料相比磨损率降低了80.11%,此时挤压态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Al-zn-Mg-cu复合材料 热挤压 磨损率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态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晖 曾敏 +2 位作者 邱志敏 张莉 何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7,共5页
采用熔融铸造法制备了12vol%CNTs(碳纳米管)/Al-Zn-Mg-Cu复合材料,再对该复合材料进行T6热处理。利用MG-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前后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NTs对Al-Zn-Mg-Cu合金有细... 采用熔融铸造法制备了12vol%CNTs(碳纳米管)/Al-Zn-Mg-Cu复合材料,再对该复合材料进行T6热处理。利用MG-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前后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NTs对Al-Zn-Mg-Cu合金有细晶强化作用,提高了合金的硬度,固溶处理消除了铸造复合材料中的第二相偏析,并且在时效处理之后MgZn2强化相的析出大幅度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在40 N的载荷和200 r/min转速时,T6态CNTs/Al-Zn-Mg-Cu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为0.0489 g/mm和0.281,与铸造复合材料相比,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降低64.79%和28.47%。这是由于热处理之后试样的强度和硬度增大,从而有效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性能。未热处理的复合材料主要存在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热处理之后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Al-zn-Mg-cu复合材料 T6热处理 磨损率 摩擦系数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Cu的Al-Zn合金在300℃时平衡相组成及稳定性
17
作者 陈辉 任玉平 +2 位作者 信昕 董丹阳 郝士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通过组织观察与X射线衍射分析,对熔制的Al20Zn5Cu合金(摩尔分数/%)铸锭在300℃保温不同时间后的试样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铸锭中的ε相在300℃保温时完全转变成了细小的T′相,意味着此时的平衡相组成为α1,α2和T′相.而α1和α... 通过组织观察与X射线衍射分析,对熔制的Al20Zn5Cu合金(摩尔分数/%)铸锭在300℃保温不同时间后的试样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铸锭中的ε相在300℃保温时完全转变成了细小的T′相,意味着此时的平衡相组成为α1,α2和T′相.而α1和α2相在冷却或室温放置时析出了β相,这意味着采用常规平衡合金法不适于测量α1,α2和T′相的平衡相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cu 相平衡成分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nO模板原位合成Cu/Zn/Al-LDHs/ZnO薄膜的工艺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杜宝中 王妙娟 +1 位作者 张倩岚 路蕾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74-11179,共6页
采用多金属片于Na2CO3溶液中在ZnO模板表面原位合成了Cu/Zn/Al-CO3-LDHs/ZnO薄膜前体和La-Cu/Zn/Al-CO3-LDHs/ZnO复合薄膜,优化了工艺条件。借助XRD、FT-IR、UV、TG/DTA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LDHs薄膜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 采用多金属片于Na2CO3溶液中在ZnO模板表面原位合成了Cu/Zn/Al-CO3-LDHs/ZnO薄膜前体和La-Cu/Zn/Al-CO3-LDHs/ZnO复合薄膜,优化了工艺条件。借助XRD、FT-IR、UV、TG/DTA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LDHs薄膜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薄膜中水滑石晶体的ab面平行于基体,薄膜在ZnO模板表面形成多层叠加结构;月桂酸根修饰LDHs薄膜能增强其疏水性能,薄膜与基体结合牢固,对金属锌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模板 原位合成 cu/zn/Al-CO3-LDHs/znO薄膜 缓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合金金色表面膜的色泽特性和抗变色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珂 林高用 +2 位作者 刘伯康 李坤 潘伟东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63-69,共7页
依据色度学原理和显微组织分析,采用XPS、EDS和SEM等手段研究Cu-Zn仿金合金的高温色泽特性和在模拟汗液中的变色行为,探究金色表面膜的成膜结构和抗变色机理.结果表明:通过高温仿金化处理和抗变色处理,可获得与24 K纯金表面色泽一致兼... 依据色度学原理和显微组织分析,采用XPS、EDS和SEM等手段研究Cu-Zn仿金合金的高温色泽特性和在模拟汗液中的变色行为,探究金色表面膜的成膜结构和抗变色机理.结果表明:通过高温仿金化处理和抗变色处理,可获得与24 K纯金表面色泽一致兼具优良抗变色性能的仿金合金;Zn元素的增加促使氧化膜外层首先生成大量Zn O,避免生成黑褐色的Cu O;Cu-AMT和Cu-BTA分子在表面疏松的Zn O间隙中逐渐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在50℃人工汗液中填补在α相和β相的缺陷处,取代间隙中的水分子和Cl-、NH+等腐蚀性离子,避免氯化物和氨化物等的生成破坏金色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24 K纯金 cu-zn合金 抗变色 氧化膜 AMT/B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u共掺杂的TiO_2:SnO_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伞靖 魏长平 +1 位作者 何瑞英 彭春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9-1113,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Zn,Cu共掺杂的TiO_2∶SnO_2凝胶,旋转法于玻璃基底镀膜,制备出Zn,Cu共掺杂的TiO_2∶SnO_2薄膜,探讨了掺杂比例、煅烧温度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FESEM、PL等测试技术对薄膜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Zn,Cu共掺杂的TiO_2∶SnO_2凝胶,旋转法于玻璃基底镀膜,制备出Zn,Cu共掺杂的TiO_2∶SnO_2薄膜,探讨了掺杂比例、煅烧温度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FESEM、PL等测试技术对薄膜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600℃时,薄膜粒子的结晶度较高,粒径小,分布均匀,表面平整且无明显裂痕;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明:该薄膜在可见光区和紫外区都有很强的吸收;光催化性能测试表明:与纯相TiO_2对比,该样品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有较大提高,在最佳掺杂量比为n(Ti)∶n(Sn)∶n(Zn)∶n(Cu)=10∶3∶1∶1时,光催化降解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TiO2:SnO2 zn cu共掺杂 光催化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