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Mg-Al类水滑石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云 孙广东 +1 位作者 翟龙霞 吴谋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共沉法制备Zn-Mg-Al类水滑石并且利用XRD,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Zn-Mg-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水滑石结构,可用于多相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反应,Zn-Mg-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 采用共沉法制备Zn-Mg-Al类水滑石并且利用XRD,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Zn-Mg-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水滑石结构,可用于多相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反应,Zn-Mg-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较高。在温度为65℃,醇/油的物质的量比为9∶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的得率达到89%。催化剂可重复利用5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g-al类水滑石 MG-AL滑石 酯交换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Mg-Al类水滑石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广东 李瑞娇 吴谋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6-140,共5页
采用共沉法制备Zn-Mg-Al类水滑石并且利用XRD,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Zn-Mg-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水滑石结构,可用于多相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反应,Zn-Mg-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 采用共沉法制备Zn-Mg-Al类水滑石并且利用XRD,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Zn-Mg-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水滑石结构,可用于多相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反应,Zn-Mg-Al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较高。在温度为65℃,醇/油物质的量比为9∶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 wt%,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的得率达到89%。催化剂可重复利用5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g-al类水滑石 酯交换反应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钙铝类水滑石改善水泥砂浆抗盐冻性能作用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盛 张海涛 +3 位作者 龙雨微 孙煜 王渺 刘雅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3-2004,共12页
为了解决在役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盐冻环境下易出现表面剥落、内部钢筋构件锈蚀等劣化问题,基于钙铝类水滑石(CA-LDH)材料的记忆效应,分析了煅烧CA-LDH对水泥基材料耐盐侵蚀性能、抗盐冻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为了解决在役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盐冻环境下易出现表面剥落、内部钢筋构件锈蚀等劣化问题,基于钙铝类水滑石(CA-LDH)材料的记忆效应,分析了煅烧CA-LDH对水泥基材料耐盐侵蚀性能、抗盐冻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其抗盐侵蚀性能的动力学原理。研究结果表明:CA-LDH在400~800℃下的煅烧产物均能有效结合溶液中的氯离子,实现层状结构重建;煅烧CA-LDH能促进水泥早期水化,优化砂浆孔径分布,从而使水泥基材料强度增加,当掺量为1.0%时,水泥砂浆孔径分布改善效果最好,抗盐冻性能最佳,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分别降低了13.4%和10.2%;在氯盐侵蚀环境下,煅烧CA-LDH能有效结合渗入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减少混凝土结构中自由氯离子的浓度,并阻碍氯离子的扩散,从而有效协同胶凝材料共同抵御氯离子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砂浆 煅烧钙铝滑石 抗盐冻性能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水滑石基COS水解催化剂组成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裴永彪 温志慧 +4 位作者 温慧敏 陈仕强 廖俊杰 常丽萍 马静红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66,472,共6页
综述了类水滑石作为COS水解催化剂时的改性方法,从类水滑石材料特点与水解机理出发,将目前主要改性途径分为组成调控、碱性位点调控与物理形貌结构调控三类,总结了改性的具体措施与效果,并对潜在机理进行总结,旨在为后续研发高水解活性... 综述了类水滑石作为COS水解催化剂时的改性方法,从类水滑石材料特点与水解机理出发,将目前主要改性途径分为组成调控、碱性位点调控与物理形貌结构调控三类,总结了改性的具体措施与效果,并对潜在机理进行总结,旨在为后续研发高水解活性与稳定性的水解COS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与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高炉煤气 羰基硫 解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水滑石及碳酸钙填充PBAT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祝琳翔 张坤 +5 位作者 张炳 宋宜兆 张馨月 刘在琦 解加卓 徐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1-601,共11页
传统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危害生态环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推动全生物降解地膜成为研究热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基薄膜性能优良,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可提高综合性能、降低成本。为制备高性价比功能... 传统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危害生态环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推动全生物降解地膜成为研究热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基薄膜性能优良,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可提高综合性能、降低成本。为制备高性价比功能性农用生物降解薄膜,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类水滑石(LDHs)以及碳酸钙与PBAT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母粒,并通过挤出吹塑工艺制备PBAT基复合薄膜。一系列结构与性能测试验证了LDHs对PBAT复合薄膜共混加工的可行性,分析了LDHs改性前后以及碳酸钙对复合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DHs不会对复合薄膜中PABT的结构和结晶性产生影响,共混可提高薄膜结晶度但降低热稳定性;LDHs改善了薄膜的机械性能与各向异性,在未改性LDHs基础上加入碳酸钙的复合薄膜机械性能在实验组中表现最好;复合薄膜的阻水性、疏水性提高,透光性无显著变化,雾度降低,提高光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滑石 碳酸钙 全生物降解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g-Al类水滑石衍生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氨分解性能
6
作者 连敏丽 苏佳欣 +5 位作者 黄鸿杨 嵇玉寅 邓海帆 张彤 陈崇启 李达林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氨分解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现场制氢技术,关键在于开发出廉价、高性能的催化剂。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系列Ni_(x)Mg_(75–x)Al_(25)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作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和还原处理制备负载型高分散Ni/Mg(Al)O催化剂并用于氨分解制... 氨分解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现场制氢技术,关键在于开发出廉价、高性能的催化剂。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系列Ni_(x)Mg_(75–x)Al_(25)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作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和还原处理制备负载型高分散Ni/Mg(Al)O催化剂并用于氨分解制氢,采用不同研究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i含量和氨还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HTlc前驱体经过焙烧分解形成Mg(Ni,Al)O固溶体,Ni物种与载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经750℃氨还原得到高分散Ni金属纳米颗粒,其平均晶粒尺寸为5.9~7.7 nm。质谱分析表明,氨还原过程中无氮氧化物(NOx)生成,同时750℃氨还原与氢还原催化剂的活性相当,说明氨是一种合适的还原气。催化剂活性随着Ni含量和还原温度升高而增加。其中,750℃氨还原Ni_(20)Mg_(55)Al_(25)催化剂在30000 m L·g^(–1)cat·h^(–1)、600℃下的氨转化率为98%,且在100 h反应过程中转化率保持不变,Ni金属无明显烧结现象,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和抗烧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氨分解 镍催化剂 滑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离子改性类水滑石吸附磷酸根的研究
7
作者 刘思见 范荣桂 +3 位作者 刘猛 纳云 马巍 陈荣志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154,共8页
镁铝类水滑石(MgAl-LDH)的层间阴离子交换是其吸附磷酸根的主要作用机理,增强层间离子交换作用,有望实现对磷酸根的高效去除。采用铁离子对MgAl-LDH改性制备铁镁铝类水滑石(FexMgAl-LDH,x为铁离子浓度,mmol/L),用来吸附溶液中的磷酸根... 镁铝类水滑石(MgAl-LDH)的层间阴离子交换是其吸附磷酸根的主要作用机理,增强层间离子交换作用,有望实现对磷酸根的高效去除。采用铁离子对MgAl-LDH改性制备铁镁铝类水滑石(FexMgAl-LDH,x为铁离子浓度,mmol/L),用来吸附溶液中的磷酸根。结果表明,Fe50MgAl-LDH在pH为3.0~8.0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受共存离子干扰较小,循环再生性能良好;Fe50MgAl-LDH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为53.47 mg/g,且对磷酸根的吸附速率〔0.12 g/(mg·min)〕是MgAl-LDH的2.4倍;对磷酸根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对类水滑石材料吸附磷酸根进行机理研究,表明Fe50MgAl-LDH对磷酸根优异的吸附性能主要是由于层间离子交换能力及配体交换作用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滑石 铁离子改性 吸附磷酸根 层间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Mg-Al型类水滑石纳米颗粒制备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37
8
作者 姜鹏 侯万国 +2 位作者 韩书华 胡季帆 李冬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合成了锌镁铝类水滑石 ( Zn-Mg-Al-HTlc)颗粒 ,考察了其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粒子形貌及原料配比的影响等 .结果表明 ,Zn-Mg-Al-HTlc样品中的 n( Zn) /n( Zn+Mg+Al)比原料配比低 ,而 n( Mg) /n( Zn+Mg+Al)基本无... 采用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合成了锌镁铝类水滑石 ( Zn-Mg-Al-HTlc)颗粒 ,考察了其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粒子形貌及原料配比的影响等 .结果表明 ,Zn-Mg-Al-HTlc样品中的 n( Zn) /n( Zn+Mg+Al)比原料配比低 ,而 n( Mg) /n( Zn+Mg+Al)基本无变化 .n( Al) /n( Zn+Mg+Al) ( x)在 0 .2 2~ 0 .4 0范围内是纯类水滑石相 ,超出此范围时出现异相 ;x<0 .2 2时出现 Zn O相 ;x>0 .4 0时出现 Al( OH) 3相 .所制备的 Zn-Mg-Al-HTlc颗粒的晶胞参数 a=0 .2 7~ 0 .32 nm,c=2 .2 7~ 2 .4 2 nm,层间距在 0 .75~ 0 .81 nm之间 ,层间通道的高度约 0 .30 nm.样品颗粒均为较规则的六边形片状粒子 . XRD-Scherrer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粒子的平均晶粒度在 30~ 4 5 nm之间 . TEM结果表明 ,平均颗粒度随 x的值趋于减小 ,x<0 .33时平均颗粒度基本小于1 0 0 nm.x值相近 ,Zn含量增加 ,平均颗粒度有增大趋势 ;n( Zn) /n( Al)相近 ,Mg含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g-al滑石 混合金属氢氧化物 共沉淀 超细颗粒 溶胶 纳米颗粒 制备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态镁铁铝水滑石对脱硫废水中硒的吸附研究
9
作者 李童 汪黎东 齐铁月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采用单滴定共沉淀法制备了水滑石氢氧化物前驱体MgFeAl-LDHs,经500℃高温焙烧4 h制得焙烧态类水滑石氧化物MgFeAl-LDOs。通过SEM、XRD、FT-IR、BET等手段对焙烧前后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gFeAl-LDOs对硒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 采用单滴定共沉淀法制备了水滑石氢氧化物前驱体MgFeAl-LDHs,经500℃高温焙烧4 h制得焙烧态类水滑石氧化物MgFeAl-LDOs。通过SEM、XRD、FT-IR、BET等手段对焙烧前后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gFeAl-LDOs对硒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脱硫废水中杂离子的存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溶液初始pH=5、吸附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 g/L条件下,对50 mL初始质量分数为10μg/g的硒去除率可达98.64%,最大吸附量达188.5 mg/g;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杂离子存在情况下,硒去除率仍达80%以上;经4次循环实验,硒去除率仍可保持8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脱硫废 滑石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二元类水滑石对水中氟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德松 程蓉 +2 位作者 邓敏 魏紫静 黄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64,共11页
氟污染目前已是全球性问题,而类水滑石(LDHs)在吸附阴离子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为了筛选出有较好除氟能力的阳离子,该文研究了不同阳离子对合成的硝酸根类水滑石结构除氟能力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类型的LDHs(Ca-Al、Mg-Al、MgFe... 氟污染目前已是全球性问题,而类水滑石(LDHs)在吸附阴离子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为了筛选出有较好除氟能力的阳离子,该文研究了不同阳离子对合成的硝酸根类水滑石结构除氟能力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类型的LDHs(Ca-Al、Mg-Al、MgFe、Ca-Fe),运用XRD、FT-IR、BET比表面积、S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类水滑石进行表征,通过F-吸附试验比较了类水滑石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Ca/Al-LDHs、Mg/Al-LDHs、Mg/Fe-LDHs都具有硝酸根插层的类水滑石特征衍射峰和微孔-介孔结构,呈现出片状堆叠结构,比表面积分别为7.6582、2.9239、13.2003 m^(2)/g,而Ca/Fe-LDHs通过水热反应很难制备出类水滑石材料。制备的类水滑石中Ca/Al-LDHs整体表现出的除氟性能更好,F-浓度10 g/L时在20~40℃下仍能保持95%左右的吸附率,最大吸附量为240.35 mg/g。吸附F-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Ca/Al-LDHs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Mg/Al-LDHs、Mg/Fe-LDHs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Ca/Al型水滑石具备较强的除氟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吸附 热合成 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合成方法的类水滑石对磷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纳云 马巍 +4 位作者 李娜 刘陆 刘猛 刘思见 陈荣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6,共7页
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类水滑石其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该文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类水滑石(LDH-H和LDH-C),研究了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等对吸附磷酸根的影响,拟合了吸附动... 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类水滑石其结晶度、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该文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类水滑石(LDH-H和LDH-C),研究了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共存离子等对吸附磷酸根的影响,拟合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LDH-H在pH为3~6时性能更为稳定;LDH-H和LDH-C对磷酸根的吸附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属于单层化学吸附;LDH-H的吸附速率是LDH-C的7.2倍,两者对应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1.003 mg/g和22.179 mg/g;低浓度的共存离子(Cl^(-)、NO_(3)^(-)、CO_(3)^(2-)和SO_(4)^(2-))对LDH-H和LDH-C吸附磷酸根的影响较弱。结合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能谱对吸附前后的材料表征结果,LDH-H吸附性能优于LDH-C的原因在于其层间离子交换作用更强。该研究可为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开发高效除磷吸附剂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共沉淀法 热法 吸附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聚乙烯-类水滑石防尘农膜的制备
12
作者 刘玉琳 田清源 +2 位作者 张士凯 艾仕云 欧阳秋英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8,共6页
通过凝胶-溶胶法制备出超疏水水滑石(SP-LDH),采用内添加法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农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FTIR等结构表征结果证明成功制备了SP-LDH。SP-LDH保留了原始LDH的结构特征,并表现出超疏水性质(水接触角为161.5... 通过凝胶-溶胶法制备出超疏水水滑石(SP-LDH),采用内添加法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农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FTIR等结构表征结果证明成功制备了SP-LDH。SP-LDH保留了原始LDH的结构特征,并表现出超疏水性质(水接触角为161.5°)。当SP-LDH的添加量为5%时,制备的LDPE复合薄膜具有较高的水接触角(112.6°)和较低的表面能(8.39 mN/m),表现出较好的除尘效果(82.29%)。此外,LDPE-LDH复合农膜的透光率、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结果表明,SP-LDH可以作为功能添加剂添加到LDPE薄膜中,提高薄膜的疏水、保温和防尘性能。制备的LDPE-LDH复合农膜在特色农业的应用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膜 滑石 低密度聚乙烯 防尘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先铭 张宁 +2 位作者 李改花 刘爽 刘征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法、热重分析法等测定了SDS改性前后PVC/LDHs样品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恒定pH=7,SDS为LDHs质量的10%,水浴80℃下搅拌3 h,改性效果最佳;SDS并未破坏LDHs的晶体结构,仅吸附在表面,增强了与PVC的相容性;改性后的PVC/LDHs样品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达65、28.5 min,改善了后期着色,更易塑化成型;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对应温度为346℃,较未添加前增加55℃,能较好地抑制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o-Al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吸附NO_x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倪哲明 俞卫华 +2 位作者 王力耕 郭志强 葛忠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27,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钴铝不同摩尔投料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Cu/Co/Al摩尔比分别为1:1:1,1:2:1,1:3:1,1:4:1,1:5:1,1:6:1,1:7:1).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u-Co-Al类水滑石和活性炭对氮氧化物...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钴铝不同摩尔投料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Cu/Co/Al摩尔比分别为1:1:1,1:2:1,1:3:1,1:4:1,1:5:1,1:6:1,1:7:1).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u-Co-Al类水滑石和活性炭对氮氧化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Co-Al的摩尔比在1:1:1~1:7:1时合成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都具有水滑石结构,Co的含量增加,水滑石层间高度略有增加.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羟基和碳酸根被插入到水滑石层间结构.热重-差热分析结果显示合成样品的分解均有两个过程,且含Co量增加,热稳定性减弱.二元的Co3Al-HTlc吸附NOx优于三元的CuCoAl-HTlcs和活性炭,CuCo3Al-HTlc对NOx吸附性能优于其它三元的CuCoAl-HTlcs.Co3Al-HTlc和CuCo3Al-HTlc吸附容量分别为1781mg·g-1、12861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铝滑石 制备 表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gAl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申延明 吴静 +2 位作者 张惠 刘长厚 张振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CuMgAl类水滑石化合物 ,通过XRD、IR、DTA分析表征了合成的化合物 ,并以其为前驱体经煅烧得到的CuO MgO Al2 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在丙酮气相加氢一步合成MIBK反应中测试了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随着M2 + ...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CuMgAl类水滑石化合物 ,通过XRD、IR、DTA分析表征了合成的化合物 ,并以其为前驱体经煅烧得到的CuO MgO Al2 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在丙酮气相加氢一步合成MIBK反应中测试了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随着M2 + M3+ 比的增加 ,合成的类水滑石晶型越完整 ,层间距也随之加大 ,热稳定性降低 ;类水滑石中Cu2 + 含量的增加亦导致层板间距加大 ,热稳定性也随之降低 ;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中Cu∶Mg∶Al=4∶16∶10时MIBK的选择性最佳 ,达 38.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丙酮 MIBK 缩合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类水滑石层板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倪哲明 潘国祥 +2 位作者 王力耕 方彩萍 李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采用晶体学理论建立二元类水滑石(LDHs)微观结构模型与静电势能模型,将层板金属离子间距、层板电荷密度、层间阴离子间距等微观结构参数定量化,并将层间阴离子的静电势能表示成层板金属离子半径和物质的量之比、插层阴离子尺寸和电荷的... 采用晶体学理论建立二元类水滑石(LDHs)微观结构模型与静电势能模型,将层板金属离子间距、层板电荷密度、层间阴离子间距等微观结构参数定量化,并将层间阴离子的静电势能表示成层板金属离子半径和物质的量之比、插层阴离子尺寸和电荷的函数。研究结果表明:LDHs层板金属离子间距应用离子紧密堆积来估算和孔径按阴离子平面六方点阵分布来计算是可行的;调变层板金属离子种类与物质的量之比影响层间阴离子的稳定性,势能计算值与文献报道的LDHs热稳定性次序一致。所以该模型可用于预测LDHs的微观结构参数以及热稳定性,为新型层状双羟基材料的定向合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静电势能模型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态镁铝铁类水滑石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23
17
作者 印露 雷国元 +1 位作者 李陈君 刘志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9-1056,共8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铁三元类水滑石(LDH),在不同温度下对其焙烧4 h,得到焙烧态类水滑石(CLDH).采用XRD、FT-IR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铁的掺杂量过大会破坏类水滑石的层状结构,且随着铁含量的增...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铁三元类水滑石(LDH),在不同温度下对其焙烧4 h,得到焙烧态类水滑石(CLDH).采用XRD、FT-IR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铁的掺杂量过大会破坏类水滑石的层状结构,且随着铁含量的增大,类水滑石对磷酸根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当Mg/Al/Fe物质的量之比为2∶0.9∶0.1,在300℃下焙烧时,CLDH吸附磷酸根能力最好,吸附容量约27.03 mg.g-1,为焙烧前的1.32倍.在pH 4—11范围内,在竞争离子存在的条件下,CLDH-0.1-300都能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对实际废水中的磷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CLDH-0.1-300对磷酸根的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用浓度为0.5 mol.L-1的NaOH溶液可以对吸附磷酸根后的类水滑石CLDH-0.1-300实现解吸再生,"吸附-再生-再吸附"循环3次后吸附容量仍接近初始值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吸附 再生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La类水滑石对污泥脱水液中磷酸根的吸附 被引量:25
18
作者 程翔 黄新瑞 +1 位作者 王兴祖 孙德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5-962,共8页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ZnAlLa三元类水滑石,并考察了其结构特征和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保持类水滑石层状结构的条件下,La的适量掺杂可增强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当Zn∶Al∶La摩尔比为2.00∶0.90∶0.10时,ZnAlLa类水滑石在24h...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ZnAlLa三元类水滑石,并考察了其结构特征和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保持类水滑石层状结构的条件下,La的适量掺杂可增强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当Zn∶Al∶La摩尔比为2.00∶0.90∶0.10时,ZnAlLa类水滑石在24h内对污泥脱水液中磷酸根的吸附量为35.15mgP.g-1,比无La时的吸附量提高了41.9%。300℃焙烧处理后,ZnAlLa样品转化为亚稳态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同时比表面积明显增加,其磷酸根吸附量约为焙烧前的1.48倍。ZnAlLa对磷酸根的吸附在pH变化及竞争离子存在时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该吸附剂对污泥脱水液中磷酸根的吸附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表现为Langmuir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La滑石 污泥脱 磷酸根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滑石及类水滑石为前体制备的Ni、Mg、Al混合氧化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炳华 朱海燕 +1 位作者 张惠良 沈俭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2-858,F007,共8页
采用了BET、XRD、TG-DSC、TPR、FTIR、微量量热吸附和异丙醇催化反应等测试方法,对以共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HT)和类水滑石(HTLcs)为前体制备的4Mg/Al、3Ni/Mg/Al、3.5Ni/0.5Mg/Al和4Ni/Al混合氧化物和前体进行了研究。测定表明:制备的... 采用了BET、XRD、TG-DSC、TPR、FTIR、微量量热吸附和异丙醇催化反应等测试方法,对以共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HT)和类水滑石(HTLcs)为前体制备的4Mg/Al、3Ni/Mg/Al、3.5Ni/0.5Mg/Al和4Ni/Al混合氧化物和前体进行了研究。测定表明:制备的混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较大、随着镍含量的增大而降低。由于Ni2+离子的氧化还原属性,Ni2+离子进入后,削弱了HT层对阴离子的键合能力,从而使得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及热稳定性降低,导致焙烧后生成的混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比不含镍的4Mg/Al混合氧化物的低。在TPR过程中,镁铝混合氧化物不被还原,而含镍的混合氧化物经由Ni2+→Ni0的还原过程。混合氧化物表面含有酸性位和碱性位,并随着镍含量的变化而得到调变。含镍氧化物样品的表面以L酸为主而B酸的量几乎为零。含镍样品的异丙醇催化反应生成丙酮的选择性最高,表明其表面的氧化还原位是主要的,随着镍的加入及含量的增大,异丙醇催化反应的转化率也是增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氧化物 异丙醇 催化反应 微量量热吸附 合成 结构表征 滑石 滑石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g/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上N_2O催化分解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陶炎鑫 於俊杰 +2 位作者 刘长春 郝郑平 张泽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8,共7页
恒定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为3((nCo+nMg)/nAl=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o含量的系列类水滑石前驱物CoxMg3-xAl-HT(x=0,0.5,1,1.5,2,2.5,3),经焙烧得到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oxMg3-xAlO.采用XRD、BET、TG-DSC和TP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Co含... 恒定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为3((nCo+nMg)/nAl=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o含量的系列类水滑石前驱物CoxMg3-xAl-HT(x=0,0.5,1,1.5,2,2.5,3),经焙烧得到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oxMg3-xAlO.采用XRD、BET、TG-DSC和TP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Co含量对材料前驱物及其衍生复合氧化物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了系列CoxMg3-xAlO催化剂的催化N2O分解性能;同时探讨了反应条件,如N2O浓度、空速、O2和H2O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前驱物材料均能形成完整的层状水滑石结构;经高温焙烧后形成了以Co-Al尖晶石为主相的复合氧化物,且Co掺杂有助于尖晶石相的生成;Co含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表面、可还原性和催化分解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含Co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存在两个还原峰,还原过程为Co3+→Co2+→Co;Mg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随着Co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但比表面不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500℃焙烧后的Co2.5Mg0.5AlO催化剂具有较好的N2O催化分解活性;提高前驱物的焙烧温度导致催化剂的活性下降;N2O浓度、空速及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小,而H2O则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滑石 复合氧化物 催化分解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