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秸秆与花生壳生物炭对Cu^(2+)和Zn^(2+)的吸附研究
1
作者 马帅 马帅辉 +2 位作者 尹微琴 盛海君 王小治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BC)和花生壳生物炭(PSBC)对溶液中Cu^(2+)和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WSBC对Cu^(2+)和Zn^(2+)的吸附能力强于PSBC,其中WSBC对Cu^(2+)的吸附(18.51 mg/g)大于Zn^(2+)(14.10 mg/g),且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2+)和Zn^(2+)在WSBC上的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而PSBC则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2种生物炭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对Zn^(2+)的吸附速率大于Cu^(2+)。热力学分析显示,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其中PSBC吸附的自发性更强。WSBC与PSBC在吸附Cu^(2+)和Zn^(2+)的过程中均存在着离子交换、阳离子-π相互作用和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生物炭 花生壳生物炭 Cu^(2+)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研究
2
作者 龙文玲 王鑫 +2 位作者 曹春艳 王敏 赵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改性,并以其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Zn^(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煅烧改性明显提高了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性能,其提高程度取决于煅烧温度,在600℃:煅烧的镁铝水滑石表现... 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改性,并以其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Zn^(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煅烧改性明显提高了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性能,其提高程度取决于煅烧温度,在600℃:煅烧的镁铝水滑石表现出最高的吸附容量。随着吸附时间、Zn^(2+)初始浓度以及溶液pH的增加,所有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容量均增加。当煅烧温度不高于200℃时,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当煅烧温度高于400℃时,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所有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均满足伪二级动力学方程。Zn^(2+)主要以Zn(OH)2沉淀形式沉积在镁铝水滑石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煅烧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催化剂对酚醛树脂/乙二醇制备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郭子玉 朱云洲 +3 位作者 王力 陈健 李红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472,共7页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统研究了Zn^(2+)含量以及固化温度对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多孔碳稳定性降低,微观孔结构均匀性变差。在90℃下固化,引入Zn^(2+)可以使多孔碳的孔隙率从40.22%增至70.38%,平均孔径从49.8 nm增至279.4 nm,中位孔径从107.2 nm增至343.0 nm。随着Zn^(2+)含量的增加,多孔碳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平均孔径都先增大后减小,当Zn^(2+)质量分数为1.5%时,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值343.0 nm,孔隙率达到最大值(70.38±0.37)%。研究指出,引入Zn^(2+)降低了酚醛树脂中苯酚结构的间位取代反应势垒,有利于在苯环上构建大环化合物,显著促进了树脂与乙二醇聚合,提高了树脂混合物的固化程度及骨架聚合度,使相分离更加彻底。当Zn^(2+)含量过高时,树脂混合物的聚合度过高,导致富醇相难以挥发,孔径结构变差。研究还发现,引入Zn^(2+)有助于提高石墨化程度,使碳骨架更加清晰。本研究为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及制备结构碳化物陶瓷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聚合诱导相分离法 Zn^(2+)催化剂 催化机理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Cu^(2+)、Fe^(2+)、Zn^(2+)和Mn^(2+)螯合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雷梅花 李天祥 +2 位作者 陶绍程 刘旭 朱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进一步验证APP与Fe^(2+)、Cu^(2+)、Mn^(2+)和Zn^(2+)发生了螯合反应。通过二元正交实验可知Zn^(2+)对Mn^(2+)具有强抑制的作用;三元正交实验可知总螯合量的影响因素大小为Zn^(2+)>Fe^(2+)>Mn^(2+);响应面实验可知,实验数据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R^(2)=0.9203),Zn、Fe和Cu的一次项,Zn和Fe、Mn和Fe、Mn和Cu的交互作用项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Cu^(2+)、Zn^(2+)、Fe^(2+)、Mn^(2+)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尾矿制备硅酸盐水泥熟料及Zn^(2+)固化研究
5
作者 高华锋 董林林 刘薇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116,共7页
锌尾矿是一种有害的工业废弃物,清洁与高效利用锌尾矿不仅具有重要的环保价值,还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某锌尾矿为添加剂制备了硅酸盐水泥熟料,研究了锌尾矿对熟料相组成、显微结构与水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Zn^(2+)在熟料水化过程中... 锌尾矿是一种有害的工业废弃物,清洁与高效利用锌尾矿不仅具有重要的环保价值,还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某锌尾矿为添加剂制备了硅酸盐水泥熟料,研究了锌尾矿对熟料相组成、显微结构与水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Zn^(2+)在熟料水化过程中的转移行为,最后总结出Zn^(2+)浸出活性的钝化机理。结果表明:引入锌尾矿促进了f-CaO溶于液相,有助于C_(3)S晶粒的发育生长。但锌尾矿的引入也会导致ZnO与C_(3)A发生反应,生成了Ca_(14)Al_(10)Zn_(6)O_(35),从而抑制了C_(3)A相的合成。随着锌尾矿的掺入,水泥净浆的3 d抗压强度逐渐下降,7 d与28 d的抗压强度却逐渐上升。当锌尾矿的掺入量增至12%,试件养护28 d后具有43.49 MPa的抗压强度。Zn^(2+)浸出活性的钝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Zn^(2+)能固溶于C_(3)S相,但大多数Zn^(2+)分布于中间相,并以合成无水化活性的Ca14Al10Zn6O35的途径被固化;此外,水化后含Zn^(2+)的C_(3)S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物理包裹Zn^(2+),束缚其浸出活性,两者协同赋予制品良好的环境安全性。研究结果为锌尾矿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尾矿 水泥熟料 Zn^(2+)固化 组成与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固载硅胶整体柱对8-羟基-2′-脱氧鸟苷固相微萃取性能研究
6
作者 彭传云 袁慕坤 +5 位作者 李舒琪 刘红燕 张少文 吴春来 赵丹 苗亚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6,共8页
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常用于评价个体DNA氧化损伤,是一个典型的生物标记物.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分别将Cu^(2+)和Zn^(2+)固载到硅胶中,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8-OHdG的固相微萃取(SPME).在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下,结合高效液... 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常用于评价个体DNA氧化损伤,是一个典型的生物标记物.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分别将Cu^(2+)和Zn^(2+)固载到硅胶中,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8-OHdG的固相微萃取(SPME).在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构建了尿样中8-OHdG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u^(2+)和Zn^(2+)固载硅胶整体柱对8-OHdG的富集倍数分别达到61.64和51.20,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新建立SPME-HPLC-UV分析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1~100和1.22~100 nmol·L^(-1),R^(2)>0.99,方法的检测限LODs(S/N=3)为0.31和0.42 nmol·L^(-1).3个浓度加标实验显示,基于Cu^(2+)固载硅胶整体柱建立的分析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1.5%和102.0%之间,日内和日间RSDs在2.7%至9.7%之间(n=3).说明构建的SPME-HPLC-UV分析方法可以灵敏、可靠、准确地检测实际尿样中的8-OH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固载硅胶整体柱 Zn^(2+)固载硅胶整体柱 溶胶-凝胶 固相微萃取 8-OH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的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综合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计成 周兵 +8 位作者 朱鹏里 王超 钟询龙 沈爱宗 张弋 王若伦 葛卫红 董占军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以期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临床使用路径。方法收集整理参评...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以期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临床使用路径。方法收集整理参评药物相关真实世界研究、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系统综述、药品临床使用指南、专家共识及药品说明书等文献资料,依据SGLT-2抑制剂药品特点修改评价维度,整体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共5个维度对纳入的药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参评原研SGLT-2抑制剂评价得分均>75分,其中达格列净片得分最高,为84.6分;脯氨酸恒格列净得分最低,为75.1分。结论5种原研SGLT-2抑制剂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用,区别在于参评原研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同的优势区间。达格列净临床效用最理想,临床使用应更加安全有效。可能由于上市时间短,循证依据不足的等原因,脯氨酸恒格列净相比于其他参评药品临床使用优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达格列净 恩格列净 卡格列净 艾托格列净 脯氨酸恒格列净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的Zn^(2+)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毛申 彭云佩 +4 位作者 刘聪聪 刘瑶 王琦 梁笑 王新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9,共7页
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设计合成特异性识别和检测Zn^(2+)的荧光探针对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近年来文献报道的Zn^(2+)荧光探针为例,综述了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 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设计合成特异性识别和检测Zn^(2+)的荧光探针对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近年来文献报道的Zn^(2+)荧光探针为例,综述了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的Zn^(2+)荧光探针的作用机制、应用与发展前景,为Zn^(2+)荧光探针研究提供了参考(引用文献4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荧光探针 荧光发色基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邓艳茹 曹格溪 +2 位作者 李颖 李亚静 董占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0-576,共7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不易引起低血糖、心血管保护及肾脏获益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不易引起低血糖、心血管保护及肾脏获益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常见的SGLT2抑制剂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艾托格列净和恒格列净,该类药物主要经Ⅱ相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ase,UGT)代谢,并有多种转运体参与其在体内的处置过程。本文综述了上述不同SGLT2抑制剂的药动学特点以及与他汀类降脂药、抗肿瘤药、抗菌药、非甾体抗炎药、中药等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以期促进临床SGLT2抑制剂的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混合层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数值模拟及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张雨佳 杨蕴 +6 位作者 龚绪龙 朱慧星 崔龙玉 吴公益 宋健 朱淳 吴吉春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67-4676,共10页
选择苏北某油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CO_(2)驱油与封存多相流反应运移模型CO_(2)-DSMRT刻画超临界态/气相、溶水相、溶油相和矿物相CO_(2)在百年尺度上的转化和归趋,利用Sobol方法识别了影响模型预测结果的敏感参数.进一步采用PSO-LSSVM方... 选择苏北某油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CO_(2)驱油与封存多相流反应运移模型CO_(2)-DSMRT刻画超临界态/气相、溶水相、溶油相和矿物相CO_(2)在百年尺度上的转化和归趋,利用Sobol方法识别了影响模型预测结果的敏感参数.进一步采用PSO-LSSVM方法建立替代模型以表征敏感参数输入和CO_(2)多相态输出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开展蒙特卡洛随机模拟量化模型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CO_(2)注入油水混合层100a后,气相CO_(2)占比61.2%,溶油相CO_(2)占比17.8%,溶水相CO_(2)占比11.2%,矿物相CO_(2)占比9.8%,CO_(2)-DSMRT模型对开采油量最敏感的参数为渗透率,对储层CO_(2)封存量最敏感的参数为孔隙度.不同置信水平下CO_(2)封存量和产油量的产投比差异明显,P10情境适用于封存优先策略,P50情境下可实现封存与经济效益平衡,P90情境下更适合增产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 多相流 反应运移 全局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停输过程温压及相态变化规律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欣泽 孙晨 +5 位作者 刘晓飞 邹炜杰 姜星宇 郭良辉 董宝军 邢晓凯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不同于原油、天然气管道,超临界CO_(2)管道在停输过程中,需要关注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CO_(2)相态变化。掌握停输过程管道各位置流体温压变化关系、初始气化工况点和气化程度,对实现管道安全状态预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石油天然... 不同于原油、天然气管道,超临界CO_(2)管道在停输过程中,需要关注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CO_(2)相态变化。掌握停输过程管道各位置流体温压变化关系、初始气化工况点和气化程度,对实现管道安全状态预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百万吨级超临界CO_(2)管道示范工程KB CO_(2)管道,建立了管道水力热力模型并求解,获得了管道停输后全线压力、温度、密度、持液率及相态变化规律,发现流体密度值与单位温降对应的压降值存在正相关性。基于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得到流体气化前压力、温度和密度变化的函数表达式,该温压关系在CO_(2)相图中为相态迁移路径线的斜率值。该值主要受流体密度影响,流体密度500 kg/m^(3)、650 kg/m^(3)和800 kg/m^(3)对应的斜率值分别为0.213、0.325和0.473。同时,给出了流体初始气化时的温压计算公式和气化后持液率变化预测公式。CO_(2)相图中相态迁移路径线与气液平衡线的交点即为流体初始气化压力和温度点。CO_(2)流体气化后,压力和温度状态点将沿着气液平衡线移动,直到温度降至管道周围土壤环境温度。采用OLGA软件对推导出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模拟值的误差在±4.00%以内,说明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最后应用公式对示范工程停输过程安全状态进行了预测,发现管道起点发生气化时的压力最高,为避免管道任意点发生气化,需在管道压力降至7.0 MPa前进行再启动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停输过程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E同质外延生长Sn掺杂β-Ga_(2)O_(3)(010)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12
作者 张子琦 杨珍妮 +5 位作者 况思良 魏盛龙 徐文静 陈端阳 齐红基 张洪良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非故意掺杂(UID)和锡掺杂的β-Ga_(2)O_(3)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薄膜载流子浓度范围为3.2×10^(16)至2.9×10^(19) cm^(-3),载流子浓度为3.2×10^(16) cm^(-3)的非故意掺杂薄膜... 本文研究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非故意掺杂(UID)和锡掺杂的β-Ga_(2)O_(3)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薄膜载流子浓度范围为3.2×10^(16)至2.9×10^(19) cm^(-3),载流子浓度为3.2×10^(16) cm^(-3)的非故意掺杂薄膜显示出优异的室温迁移率,为125 cm^(2)·V^(-1)·s^(-1),在80 K时的峰值迁移率为875 cm^(2)·V^(-1)·s^(-1),达到了当前MBE生长的Ga_(2)O_(3)薄膜的先进水平。利用温度相关霍尔测试表征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计算得到锡掺杂剂的激活能为76.2 meV。通过散射模型的拟合计算,分析了这一系列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散射性质,在低温到高温过程中,来自本征缺陷的电离杂质散射及晶体中阴阳离子库仑力的极性光学声子(POP)散射限制了迁移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外延薄膜 掺杂 激活能 迁移率 输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从顺其宜”理论探讨参苓白术散通过SGLT1调控“糖偏好-肠-脑轴”干预肥胖2型糖尿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连连 路童 +1 位作者 杨可威 战丽彬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9,I0003,共7页
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等代谢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重大和疑难课题。研究发现,大多数肥胖T2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甘味偏嗜是肠-脑轴信号传导的结果,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 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等代谢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重大和疑难课题。研究发现,大多数肥胖T2DM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甘味偏嗜是肠-脑轴信号传导的结果,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1,SGLT1)在其中作为肠道识别糖的分子起关键作用。根据文献报道和课题组前期证实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肠道功能对肥胖T2DM的防治具有突出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从顺其宜”的中医理论,探究以甘味药物为主的参苓白术散通过调控肠道糖偏好分子SGLT1,基于肠-脑轴干预肥胖T2DM的糖代谢和糖偏好信号传导环路,进而干预肥胖T2DM的疗效机制,为进一步阐述中医从肠-脑轴治疗肥胖T2DM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肥胖2型糖尿病 肠脑轴 糖偏好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La@CeO_(2)纳米填料引入PEO聚合物电解质构建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健辉 张子良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1-2160,共10页
用六水合硝酸镧(La(NO_(3))_(3)·6H_(2)O)和六水合硝酸铈(Ce(NO_(3))_(3)·6H_(2)O)通过水热合成法反应合成了富含氧空位的La掺杂CeO_(2)(La@CeO_(2))纳米填料,将所得到的纳米填料引入聚环氧乙烷(PEO)基质中,采用溶液铸法制备... 用六水合硝酸镧(La(NO_(3))_(3)·6H_(2)O)和六水合硝酸铈(Ce(NO_(3))_(3)·6H_(2)O)通过水热合成法反应合成了富含氧空位的La掺杂CeO_(2)(La@CeO_(2))纳米填料,将所得到的纳米填料引入聚环氧乙烷(PEO)基质中,采用溶液铸法制备了PEO/LiTFSI/x(0.2La@CeO_(2))(x=0%,5%,10%,15%)复合固态电解质(CSEs)。采用XRD、SEM、EDS、EPR对La@CeO_(2)纳米填料进行了表征,对CSEs的物理性能进行了DSC、TGA和力学性能测试,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合成的La@CeO_(2)纳米填料表面含有丰富的氧空位,含有10%(质量分数)0.2La@CeO_(2)纳米颗粒填料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表现出了高的锂离子传输性能、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与PEO/LiTFSI无填料的电解质相比,在60℃时离子电导率为2.5×10^(-4)S/cm,锂离子迁移数为0.55,电化学稳定性为4.9 V,抗拉强度显著提升,复合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在0.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组装的锂对称电池能够稳定运行1200 h。同时,组装的LiFePO_(4)|PEO/LiTFSI/10%(0.2La@CeO_(2))|Li电池在0.5 C下循环280次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45.4 mAh/g,容量保持率为91.9%,库仑效率仍保持在97.6%的高水平。为构建下一代固态电池高效柔性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提供了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La@CeO_(2) 氧空位 锂离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SiO_(2)体系熔体的结构及输运性质
15
作者 姚明灿 李田玉 +5 位作者 胡金 付芳忠 林嘉豪 范鹤林 王瑞祥 徐志峰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针对铜冶炼过程中铜的损失,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FeO-SiO_(2)体系的结构及输运性质。结果表明:当FeO含量(指质量分数,下同)从50%增加到85%,Si-O的键长保持1.60A(1A=0.1 nm)不变,Fe-O的键长从2.08A降低到2.07A;O-Si-O的键角保持108... 针对铜冶炼过程中铜的损失,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FeO-SiO_(2)体系的结构及输运性质。结果表明:当FeO含量(指质量分数,下同)从50%增加到85%,Si-O的键长保持1.60A(1A=0.1 nm)不变,Fe-O的键长从2.08A降低到2.07A;O-Si-O的键角保持108.00°不变,而Si-O-Si键角从144.98°降低到140.00°;自由氧的比例从1.74%增加到42.64%,桥氧的比例从42.60%降低到1.84%。NBO/T从0.25增加到2.42,结构的聚合度随着FeO含量(指质量分数,下同)的升高而降低,黏度从0.74 Pa·s降低到0.02 Pa·s。[SiO_(4)]4-四面体是FeO-SiO_(2)体系的主要结构单元,[SiO_(4)]4-四面体之间通过共顶角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熔体结构 FeO-SiO_(2) 输运性质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自扩散系数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运输车跨临界CO_(2)制冷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杨梦莹 宋昱龙 +1 位作者 王守国 曹锋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为了探究CO_(2)应用在轨道运输车辆热管理上的可行性,基于多物理仿真平台搭建了恒温运输车辆用跨临界CO_(2)制冷热泵系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同时进一步对变工况下系统的排气压力和充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排气压力随着... 为了探究CO_(2)应用在轨道运输车辆热管理上的可行性,基于多物理仿真平台搭建了恒温运输车辆用跨临界CO_(2)制冷热泵系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同时进一步对变工况下系统的排气压力和充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排气压力随着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进风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通过数据模拟的方法提出了以环境温度和进风温度为自变量的最优排气压力预测关联式;环境温度及进风温度均对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范围具有显著影响,全工况范围内系统的适充范围为3.2~6.1 kg;经合理设计和优化的恒温运输车辆跨临界CO_(2)制冷热泵系统,在宽温域工况范围内具有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在制热模式下,系统COP均达到3.2以上;优化后的恒温运输车热控系统在300 000 s内仅启停2次,实现了良好的动态温控响应。研究结果可为跨临界CO_(2)热管理技术在恒温运输车辆领域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系统 恒温运输车 排气压力随机预测 充注量综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 on abnormal behavior of offspring influenced by prenatal stress
17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92-92,共1页
Aim Prenatal stress (PS) can lead to abnormal behavior of offspring and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mental illness. 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levels of glutamate and its receptor expression are closely relat... Aim Prenatal stress (PS) can lead to abnormal behavior of offspring and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mental illness. 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levels of glutamate and its receptor expression are closely relat- 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henomenon. Furthermore, recent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 (EAAT2) i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of 1 month PS offspring rats have changed. Methods The SD pregnant rats were used restraint stress to imitate PS from gestation 14 -~ 19 days. Offspring rats were weaned 21 days after birth. The expression of EAAT2 of hippocampus was observ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AAT2 of 1 month PS offspring rat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to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EAAT2 of 2 month PS offspring ra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to 1 month PS offspring rats. Conclusion These phenomena have illu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EAAT2 of PS off- spring rats could show time dependence or reversibility. The expression of EAAT2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illness of offspring rats influenced by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NATAL stress MENTAL illness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 hippocamp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亚氧化物化学气相传输工艺低成本生长β-Ga_(2)O_(3)厚膜
18
作者 陈旭阳 李昊勃 +3 位作者 秦华垚 许明耀 卢寅梅 何云斌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51,共7页
β-Ga_(2)O_(3)作为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功率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提出一种快速外延生长β-Ga_(2)O_(3)晶态厚膜的新方法——亚氧化物化学气相传输(SOCVT);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价格低廉等优势。利用液态Ga和固... β-Ga_(2)O_(3)作为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功率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提出一种快速外延生长β-Ga_(2)O_(3)晶态厚膜的新方法——亚氧化物化学气相传输(SOCVT);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价格低廉等优势。利用液态Ga和固态Ga_(2)O_(3)高温反应生成的气态Ga_(2)O作Ga源,在常压的CO_(2)气氛中,以设定温度1300℃、坩埚-衬底间距8.5 cm的工艺条件,在c面蓝宝石单晶衬底(1 cm×1 cm)上获得了厚度超百微米的β-Ga_(2)O_(3)晶态厚膜。由XRD图谱分析可知,样品具有(201)择优取向。SEM表征结果显示所沉积厚膜均匀且致密,厚度达106.4μm。XPS分析表明该厚膜的O与Ga的原子比为1.5,化学纯度高,不含碳杂质。由透射光谱测试推算其禁带宽度为4.42 eV。本研究表明,SOCVT技术具有较快的β-Ga_(2)O_(3)生长速度,有望发展成为低成本快速外延生长β-Ga_(2)O_(3)晶态厚膜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氧化物化学气相传输 β-Ga_(2)O_(3) 厚膜 低成本 超宽禁带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electrolytes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in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19
作者 Aijing Yan Zhuojun Zhang +1 位作者 Xu Xiao Peng Ta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34,I0001,I0002,共11页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development remains in its early stage.As is widely suggested,the solution mechanism induces great...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development remains in its early stage.As is widely suggested,the solution mechanism induces greater discharge capacity,while the surface mechanism induces greater cycle stability.Therefore,battery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by adjusting the reaction mechanism.Previous studies predominantly focus on extremely thin or flat electrodes.In contrast,this work utilizes thick electrodes,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ass transport.Given that the electrolyte solvent is the main site of mass transport,the effects of two typical solvents on mass transport and battery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dimethyl sulfoxide with low viscosity and a high O_(2) diffusion rate and tetra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with high O_(2) solubility and high Li+transport capability.The results reveal a novel pathway for reaction mechanism induction where the mechanism varies with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ode progresses,a layered appearance of solution mechanism products,transition state products,and surface mechanism products emerges,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This work presents a distinct perspective on the way solvents influence reaction pathways and offers a new approach to regulating reaction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_(2)battery nonaqueous electrolyt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y solution mechanism surfac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Ga_(2)O_(3)热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20
作者 邓南发 周贤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通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计算了β-Ga_(2)O_(3)的电学、热学和热电性质,并得出了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此外,还考虑了声子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平均电子弛豫时间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不... 通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计算了β-Ga_(2)O_(3)的电学、热学和热电性质,并得出了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此外,还考虑了声子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平均电子弛豫时间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不同载流子浓度和温度下β-Ga_(2)O_(3)的Seebeck系数、电导率、电热导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结果.最后,给出了β-Ga_(2)O_(3)的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高载流子浓度和高温下,β-Ga_(2)O_(3)具有较高的热电性能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2)O_(3) 第一性原理计算 波尔兹曼输运理论 热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