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勇 李伟宏 +3 位作者 程志鹏 王斌 王思珩 王毓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4,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RIPK1通过激活特定通路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促进细胞存活及炎症反应。另一方面,RIPK1通过与胱天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作用促进凋亡,或与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作用促进坏死性凋亡的发生。RIPK1作为上游信号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其支架功能和激酶活性可以调节癌症进展,也可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抑制肿瘤进展;此外,还能产生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其双重作用在调节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机体免疫反应方面都有所展现,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控制癌症进展。该文从RIPK1的结构入手,深入探讨其功能,特别是其在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方面的功能,为癌症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坏死复合物 癌症 免疫反应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对牙周炎症的调控研究
2
作者 张彩霞 周怡文 +5 位作者 闻娟 黄子维 林爽 杨任 李煌 李贵凤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组、FNIP1敲减组、FNIP1敲减+P.g组、FNIP1敲减+P.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检测FNI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MPK、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lalpha,PGC-1α)及线粒体复合物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健康牙龈相比,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FNIP1表达明显升高。P.g刺激能提高人牙周膜干细胞FNIP1、TNF-α表达,降低细胞p-AMPK、PGC-1α表达,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FNIP1敲减后可以缓解该现象。而AMPK抑制剂可以部分抵消FNIP1敲减对牙周炎症及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缓解作用。结论:FNIP1可以通过AMPK通路调控牙周炎症及牙周膜干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抑制FNIP1可能可以缓解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膜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缩酶A可与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发生特异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功华 梁景耀 +2 位作者 陈碧 刘新光 梁念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29,共7页
通过PCR扩增构建的重组质粒pTHCKA′获得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编码区cDNA ,将PstⅠ NdeⅠ双酶切的PCR产物 ,连接到同样酶切的“诱饵”载体pGBKT7,构建为酵母双杂交穿梭表达质粒 (BD质粒 ) ,经DNA测序确证及转染感受态酵母菌AH10 9以... 通过PCR扩增构建的重组质粒pTHCKA′获得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编码区cDNA ,将PstⅠ NdeⅠ双酶切的PCR产物 ,连接到同样酶切的“诱饵”载体pGBKT7,构建为酵母双杂交穿梭表达质粒 (BD质粒 ) ,经DNA测序确证及转染感受态酵母菌AH10 9以排除自主激活 .从体外培养的HL 6 0细胞中提取总RNA ,采用CLONTECHSMART(switchingmechanismat 5′endofRNAtranscript)技术 ,在酵母细胞中构建HL 6 0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 ,将构建的BD质粒、文库cDNA、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ADT7 Rec ,共转染感受态酵母菌AH10 9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 .筛选与人蛋白激酶CK2α′相互作用蛋白 .筛选结果及一对一回复性实验显示 ,有 6种与CK2α′相互作用蛋白 ,核酸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检索表明 ,其中 1种与醛缩酶A有高度同源性 (99 6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缩酶A 蛋白激酶CK2α’亚基 酵母双杂交系统 相互作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凯 耿慧武 +5 位作者 姬强 朱克超 卢晨 夏杰 刘晓颖 于在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且分析10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RIP1的表达情况。结果 71%食管鳞癌组...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且分析10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RIP1的表达情况。结果 71%食管鳞癌组织中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20%食管鳞癌癌旁组织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RIP1蛋白水平与其TNM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癌旁组织中高表达的RIP1蛋白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及预后有关,对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海玉 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741,共8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人结肠癌细胞 程序性坏死 E3泛素连接酶 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m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衣壳蛋白与宿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相互作用的鉴定
6
作者 何文瑞 廖亚金 +4 位作者 李素 冯烁 董泓 陈佳宁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498,共4页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PS20和IQGAP1,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这些蛋白分别参与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等过程。本研究选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PKN1)进行进一步验证,经酵母共转化试验、免疫共沉淀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证实,宿主PKN1蛋白与CSFV C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本研究首次证明PKN1与CSFV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PKN1蛋白在CSFV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蛋白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越 张海威 +1 位作者 章海兵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pseudokinase,MLKL)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型RIPK3突变体S232位点自磷酸化的情况及其对MLKL S345位点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IPK3与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非还原裂解法检测MLKL的寡聚化情况。结果·RIPK3ΔQ84、RIPK3ΔW85和RIPK3ΔD86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RIPK3Q84A/RIPK3Q84E、RIPK3W85Y和RIPK3D86A/RIPK3D86Y的激酶活性无明显改变;RIPK3W85A的自磷酸化减少,但不影响MLKL的磷酸化与寡聚化。结论·Q84、W85与D86是调节RIPK3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RIPK3W85A的激酶活性减弱,但其对MLKL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 激酶活性 程序性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小希 邹文 +1 位作者 孟刘坤 宋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88例ACS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8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1)和非ISR组(n=137)。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自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IPK1表达水平。结果PCI术后,两组RIPK1表达水平均降低,非ISR组低于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SR组PCI术前、术后RIPK1降低程度(△RIPK1)高于I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RIPK1诊断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8、78.43%、84.67%,其诊断效能高于术前RIPK1和△RIPK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BG)、血管病变支数、术后RIPK1和血管病变长度,均为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IPK1与ISR呈线性关系。结论RIPK1与ACS患者PCI后1年内ISR有关,其高表达水平提示PCI术后1年内发生ISR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思颖 杨亚楠 +2 位作者 闫香珍 章海兵 罗礼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提取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Western blot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在RIP1条件性基因敲除(RIP1^(-/-))小鼠和C57野生型小鼠上颌第二磨牙...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提取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Western blot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在RIP1条件性基因敲除(RIP1^(-/-))小鼠和C57野生型小鼠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用Micro-CT扫描成像分析对比两组小鼠实验侧牙槽骨丧失量。提取2组小鼠对照侧及实验侧牙龈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RIP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建立牙周炎模型后,RIP1^(-/-)小鼠牙槽骨丧失量增加(P<0.01),牙龈组织中多个促炎和抗炎因子表达改变(P<0.05)。结论:RIP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实验性牙周炎小鼠的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
10
作者 郝梦梦 王国贺 郭艺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1-633,共3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ICK1与男性生育力的关系。方法:无精症患者50例,其中生精功能基本正常(OA)15例,生精功能低下(HS)9例,生精功能阻滞(MA)12例,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14例...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在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ICK1与男性生育力的关系。方法:无精症患者50例,其中生精功能基本正常(OA)15例,生精功能低下(HS)9例,生精功能阻滞(MA)12例,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14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睾丸组织中PICK1的表达。采用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对OA组和HS组患者行助孕治疗,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OA、HS、MA和SCOS组患者睾丸组织中PICK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47.67±7.48)、(127.79±4.94)、(106.73±8.70)和(1.9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464.268,P<0.001),4组PICK1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下降(P<0.05)。OA组受精率高于HS组(82.8%vs 69.1%,χ2=6.282,P<0.05);但两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组织中PICK1的表达与男性生育力有关,其表达降低可能是男性生精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 男性生育力 无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1
作者 贾文韫 李宝兰 岳文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73-377,共5页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HIPK2)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一种定位在细胞核内,调节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HIPK2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和DNA损伤相关激酶,它通过磷酸...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HIPK2)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一种定位在细胞核内,调节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HIPK2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和DNA损伤相关激酶,它通过磷酸化反应作用于不同的下游靶点来激活凋亡进程。此外,HIPK2还参与组织器官的形成、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其作用广泛,近年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2 相互作用 结构域 肿瘤抑制因子 PROTEIN 应用 组织器官 苏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吸附miR-124-3p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转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夏立军 衣服新 +1 位作者 翟旭 张洺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124-3p(miR-124-3p)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按照LipofectamineTM 3000试剂说明书将circHIPK3短发夹RNA(sh-circHIPK3)、pcDNA3.1-circHIPK3、mi... 目的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124-3p(miR-124-3p)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按照LipofectamineTM 3000试剂说明书将circHIPK3短发夹RNA(sh-circHIPK3)、pcDNA3.1-circHIPK3、miR-124-3p模拟物(miR-124-3p mimics)和pcDNA3.1-WEE1转染T98G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HIPK3和miR-124-3p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T98G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TM法检测T98G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4-3p与circHIPK3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WEE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WEE1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此外,circHIPK3和WEE1竞争性结合miR-124-3p后,采用CCK-8法检测T98G细胞增殖,TranswellTM检测T98G细胞侵袭。结果circHIPK3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敲减circHIPK3抑制T98G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并抑制其EM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miR-124-3p是circHIPK3的靶基因,WEE1是miR-124-3p的靶基因;同时过表达miR-124-3p与circHIPK3或WEE1,或共转染sh-circHIPK3和pcDNA3.1-WEE1可恢复过表达miR-124-3p对T98G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抑制作用。结论circRNA-HIPK3与WEE1海绵吸附miR-124-3p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 miR-124-3p 神经胶质瘤 细胞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卜红 周金培 张惠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0-421,共12页
随着肿瘤免疫疗法(tumor immunotherapy)的兴起,靶向免疫系统的小分子调节剂已成为研究热点,而免疫激酶作为一类研究较深入发展较成熟的靶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相互作用激酶(MNKs)位于ERK和p38 MAPK信号通... 随着肿瘤免疫疗法(tumor immunotherapy)的兴起,靶向免疫系统的小分子调节剂已成为研究热点,而免疫激酶作为一类研究较深入发展较成熟的靶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相互作用激酶(MNKs)位于ERK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交汇点,可以在保守的丝氨酸209处特异性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并调节mRNA的翻译。MNKs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MNKs抑制剂在治疗肿瘤及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MNKs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与肿瘤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总结,同时详细介绍了不同研究机构报道的MNKs抑制剂的发展过程和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剂 EIF4E 肿瘤免疫疗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极早期蛋白PE38与家蚕SRSF蛋白激酶的相互作用关系验证
14
作者 于洁 陈红丽 +3 位作者 张志林 徐莉 沈中元 唐旭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8-435,共8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是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其极早期蛋白PE38参与病毒的侵染、复制与增殖。通过酵母双杂交和荧光双分子互补(Bi FC)试验证实Bm NPV PE38蛋白和家蚕SRSF蛋白激酶(Bombyx mori SRSF protein kinase 1-like,Bm SR...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是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其极早期蛋白PE38参与病毒的侵染、复制与增殖。通过酵母双杂交和荧光双分子互补(Bi FC)试验证实Bm NPV PE38蛋白和家蚕SRSF蛋白激酶(Bombyx mori SRSF protein kinase 1-like,Bm SRPK)之间存在互作关系,推测Bm NPV可能是通过影响宿主的前体mRNA组成性和选择性剪接来获得对自身增殖有利的微环境。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分析感染Bm NPV后Bm N细胞中Bm SRPK的表达变化以及正常家蚕5龄第3天幼虫体内Bm SRPK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发现感染病毒后Bm N细胞中Bm SRPK的表达量有所增加;Bm SRPK在正常幼虫的精巢、中肠和脂肪体中表达量较高,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低。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Bm NPV和家蚕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极早期蛋白PE38 家蚕SRSF蛋白激酶(Bm SRPK) 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 荧光双分子互补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新帅 华钰赟 +1 位作者 陈云 孟国梁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4期297-302,共6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可通过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途径或钙/钙调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可通过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途径或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介导坏死性凋亡,进而调节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心脏、脑、肝脏、肾脏等损伤和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化合物可抑制RIPK3或者坏死性凋亡,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RIPK3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坏死性凋亡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介导坏死样凋亡参与心脑血管损伤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6
作者 彭姣阳 田静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坏死样凋亡是一种胱天蛋白酶非依赖性调节性细胞坏死方式,在心肌梗死、脑卒中、药源性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是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坏死样凋亡的关键蛋白之一。RIPK... 坏死样凋亡是一种胱天蛋白酶非依赖性调节性细胞坏死方式,在心肌梗死、脑卒中、药源性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是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坏死样凋亡的关键蛋白之一。RIPK1介导细胞坏死样凋亡参与(1)心肌损伤,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和药源性心肌毒性等;(2)脑损伤,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血管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靶向抑制RIPK1能减少坏死样凋亡,对心脑血管损伤产生保护作用,表明RIPK1可能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的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类型RIPK1抑制剂,包括靶向RIPK1的D-天冬氨酸-高氨酸-甘氨酸残基中苯丙氨酸向内旋转从而与N端发生相互作用的活性构象的Ⅰ型,靶向RIPK1的D-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残基中苯丙氨酸朝外的非活性构象的ATP竞争性Ⅱ型和结合激酶结构域的疏水变构口袋的Ⅲ型,它们通过不同的靶点和机制抑制RIPK1的激酶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RIPK1依赖的坏死样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RIPK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心肌梗死 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cDNA文库中与蛋白激酶Wee1B相互作用的候选分子的筛选及其调控作用
17
作者 刘超 任丽莉 +3 位作者 栾治东 孟智超 刘乙蒙 肖建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6-871,I0001,共7页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蛋白激酶Wee1B相互作用的新候选分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与Wee1B相互作用是否能调控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方法:以pcDNA3.1/V5 His TOPO Wee1B WT质粒为模板构建pGBKT7Wee1B诱饵质粒;制备酵母感受态...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蛋白激酶Wee1B相互作用的新候选分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与Wee1B相互作用是否能调控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方法:以pcDNA3.1/V5 His TOPO Wee1B WT质粒为模板构建pGBKT7Wee1B诱饵质粒;制备酵母感受态细胞,将诱饵质粒pGBKT7Wee1B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后分别接种SD/Trp(SDO)、SD/Trp/XαGal(SDO/X)和SD/Trp/XαGal/AbA plates(SDO/X/A)培养板检测其对酵母的毒性和自身激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GBKT7 Wee1B在酵母中的表达情况;将含有pGBKT7 Wee1B的酵母感受态细胞与人卵巢cDNA文库相融合,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测序鉴定,最终再经酵母重新转化验证。在GenBank中对其进行BLAST分析,根据基因注释推断其在小鼠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pGBKT7 Wee1B诱饵质粒构建成功。将该质粒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后在SDO/X/A平皿上无克隆。将pGBKT7Wee1B和pGBKT7空载体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菌液接种于SDO平皿,2个SDO平皿上克隆都均匀生长。从工作板SDO和阳性对照板上挑取阳性克隆扩大培养,裂解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示pGBKT7Wee1B对应位置出现条带。含诱饵质粒的酵母菌与人卵巢cDNA文库融合,PCR验证融合后的阳性克隆质粒有插入片段。将质粒测序并经BLAST分析筛选出9个与Wee1B蛋白激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与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和受精卵发育密切相关的蛋白。结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卵巢cDNA文库中筛选出9个与Wee1B蛋白激酶相互作用的蛋白,这些筛选蛋白可能通过与Wee1B相互作用调控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卵早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Wee1B 蛋白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 小鼠受精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与AMPKα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符庆瑛 高钰琪 刘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脑组织中与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2,AMPKα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期进一步探讨AMPKα2在脑内的生物学功能及调节机制。方法以重组质粒pBT-AMPKα2作为诱饵,应用大肠...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脑组织中与大鼠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2,AMPKα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期进一步探讨AMPKα2在脑内的生物学功能及调节机制。方法以重组质粒pBT-AMPKα2作为诱饵,应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大鼠胎脑cDNA文库,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与AMPKα2结合的蛋白7个,包括聚合泛素、热休克蛋白8(heat shock protein8,HSP8)、磷酸果糖激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XⅠ)、人类白细胞抗原B关联性转录物3(HLA-B-associatedtranscript3,BAT3)异构体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型D(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D,Ptprd)、岛-脑蛋白1(islet-brain1,IB1)。结论寻找到了脑内与AMPKα2相互作用的7种蛋白:聚合泛素、HSP8、磷酸果糖激酶、COXⅠ、BAT3异构体1、Ptprd、I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大肠杆菌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K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其调控细胞内整体翻译水平的研究
19
作者 姜贵先 胡荣贵 吴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1-828,共8页
目的·探究衔接子相关蛋白激酶1(adaptor-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AAK1)新的相互作用蛋白,以及除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外AAK1介导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在HEK-293T细胞中分别外源性转染带有标签的AAK1载体与空白对照... 目的·探究衔接子相关蛋白激酶1(adaptor-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AAK1)新的相互作用蛋白,以及除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外AAK1介导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在HEK-293T细胞中分别外源性转染带有标签的AAK1载体与空白对照载体,利用标签特异性的琼脂糖凝胶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并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获得潜在与AAK1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CoIP初步验证质谱结果;通过荧光共聚焦成像观察AAK1与其潜在结合蛋白在细胞内的空间定位;通过体外纯化重组蛋白,利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蛋白沉降实验(glutathione-S-transferase pulldown,GST Pulldown)进一步明确蛋白间是否为直接的相互作用;通过嘌呤霉素结合实验观察AAK1对于细胞内整体翻译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质谱结果提示AAK1可能与以脆性X相关蛋白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related protein 1,FXR1)、FXR2、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 1,FMRP)三者为核心的一系列蛋白形成复合体。外源性转染AAK1-3xFLAG及FMRP-MYC质粒,利用抗FLAG琼脂糖凝胶富集AAK1-3xFLAG后,可以检测到FMRPMYC的表达;利用内源性抗体进行CoIP,发现富集AAK1可以检测到FMRP的表达。荧光共聚焦成像显示EGFP-AAK1与mCherry-FMRP在细胞质中存在部分空间共定位。GST Pulldown显示FMRP可以直接沉淀HIS6-AAK1重组蛋白。嘌呤霉素结合实验显示相同时间内嘌呤霉素标记的细胞内新合成肽段数量与AAK1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AAK1与FMRP在细胞质内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且AAK1可以提高细胞内的翻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子相关蛋白激酶1 翻译 质谱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DNA依赖性蛋白激酶KIP2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傅春燕 冯德云 金中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3-383,共1页
关键词 依赖性蛋白激酶 胃癌组织 protein 表达及 DNA损伤修复 全长CDNA cDNA文库 相互作用蛋白 细胞激酶 连接蛋白 PKcs 生化分析 人胎脑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