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掺杂石墨烯载金铜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硼氢化钠氧化
1
作者 罗明洪 夏克坚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5-1602,共8页
以二氰二胺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N-rGO),然后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载金铜催化剂(Au_(x)Cu_(y)/N-rGO)。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 以二氰二胺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N-rGO),然后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载金铜催化剂(Au_(x)Cu_(y)/N-rGO)。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载体上,平均大小大为4.3nm。利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和交流阻抗法(EIS)对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中Au_(2)Cu/N-rGO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分别是Au_(2)Cu/rGO和Au/N-rGO的1.34和1.07倍,且具有最优的稳定性,在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 金铜合金 硼氢化钠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复合碳材料修饰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CYFRA21-1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晨曦 龚国傲 +2 位作者 蔡珂 梅勇 潘洪志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构建一种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CMWCNTs/N-rGO/AuNPs)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免疫传感器,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中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以尿素作为氮源制备N-rGO,通过超声混合将... 构建一种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CMWCNTs/N-rGO/AuNPs)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免疫传感器,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中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以尿素作为氮源制备N-rGO,通过超声混合将CMWCNTs、AuNPs与N-rGO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CMWCNTs/N-rGO/AuNPs。由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不仅可以放大电信号,还能通过Au-S键与抗体结合,因此可实现对CYFRA21-1的定量检测。该免疫传感器对人血清中CY-FRA21-1的检测在0.1~500 n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5 ng/mL。人血清样本的加标回收率为91.75%~109.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29%(n=6)。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适合于检测人血清中的CYFRA21-1,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 金纳米颗粒 细胞角蛋白19可溶片段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溶剂诱导相分离聚丙烯腈-掺铝氧化锌/石墨烯红外隐身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张楠 李洪启 刘栋良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利用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反应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以聚丙烯腈(PAN)、AZO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柔性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利用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反应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以聚丙烯腈(PAN)、AZO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柔性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成像、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红外成像等方法,对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PAN-AZO薄膜中,AZO质量分数为15%时,薄膜的红外发射率为0.28。AZO粒子的导电性使辐射能在复合材料内部得到更好的传导和分散,降低了红外发射率,但随着AZ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颗粒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导致红外发射率增大。考虑到π波段的光学跃迁,大多数碳材料可以用作光吸收剂。为增强红外隐身性能,引入石墨烯,制备了PAN-AZO/graphene复合薄膜,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低至0.23,表现出良好的热伪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铝氧化锌 石墨烯 复合膜 非溶剂诱导相分离 红外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纤维复合电极合成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霄晗 李小琴 刘文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9-1236,共8页
本文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并将其均匀涂覆在棉线表面,通过高温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碳的复合纤维。同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GO中引入氮基团,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纤维(N-rGO)。N-rGO负极表现出优... 本文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并将其均匀涂覆在棉线表面,通过高温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碳的复合纤维。同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GO中引入氮基团,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纤维(N-rGO)。N-rGO负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A·cm^(-3)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 h后仍保持稳定电位,远优于rGO负极。此外,N-rGO负极在4 A·cm^(-3)的高电流密度下依然表现出高稳定性。研究表明:氮掺杂能有效提高电极材料亲锌性,从而诱导稳定的锌沉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氮掺杂 纤维负极 锌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棉织物的负载改性
5
作者 闫佳瞳 郭琦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4,共8页
为开发具有阻燃、导电复合功能织物,制备了氮掺杂氧化石墨烯,并利用其对棉织物进行负载改性。测试改性前后棉织物的质量增重率、阻燃、表面比电阻及断裂强力、抗弯刚度等服用性能,分析氮掺杂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棉织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为开发具有阻燃、导电复合功能织物,制备了氮掺杂氧化石墨烯,并利用其对棉织物进行负载改性。测试改性前后棉织物的质量增重率、阻燃、表面比电阻及断裂强力、抗弯刚度等服用性能,分析氮掺杂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棉织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分散液(氮掺杂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对棉织物负载改性的最佳质量浓度为6 g/L。在此质量浓度下,改性棉织物的质量增重率、极限氧指数、断裂强力及抗弯刚度均随分散液(氮掺杂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表面比电阻与透气率则随氮掺杂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负载改性到达一定次数时,各项性能指标趋于稳定。同时,氮掺杂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棉织物的交联稳定性优于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棉织物,使得氮掺杂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棉织物的质量增重率、极限氧指数、断裂强力与抗弯刚度高于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棉织物,表面比电阻与透气率低于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棉织物。水洗负载改性7次的改性棉织物,发现水洗4次时的性能指标与未经水洗负载改性1次的性能指标相当。文章发现利用氮掺氧化杂氧化石墨烯负载改性来制备复合功能棉织物具有可行性,为氧化石墨烯材料在功能织物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氧化石墨烯 质量增重率 阻燃 表面比电阻 服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气还原性能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贵香 赵江红 +1 位作者 郑剑锋 朱珍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8-265,共8页
通过改良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GO),采用爆炸辅助还原法将GO还原剥离并原位掺杂得到氮掺杂石墨烯(Nitrogen-doped graphene,N-RGO)。采用TEM、SEM、FI-IR、XPS、XRD及Raman等分析手段对N-RGO的形貌、组成以及结构进行... 通过改良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GO),采用爆炸辅助还原法将GO还原剥离并原位掺杂得到氮掺杂石墨烯(Nitrogen-doped graphene,N-RGO)。采用TEM、SEM、FI-IR、XPS、XRD及Raman等分析手段对N-RGO的形貌、组成以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旋转环盘电极技术测试了其电催化氧气还原活性。TEM和SEM结果表明,爆炸条件下GO被很好地剥离开来,得到只有几层厚度的石墨烯;FI-IR及XPS结果表明,GO中大部分含氧官能团被脱除,C/O原子比达到26.2,是目前所得GO还原程度非常高的方法之一,且氮元素成功掺杂进石墨烯晶格中,掺杂氮的原子质量分数约为2.11%;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氧气还原的极限扩散电流由非氮掺杂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的0.24mA提高到N-RGO的0.49 mA,尽管爆炸辅助还原得到的RGO对氧气还原也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但掺杂之后的N-RGO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氧化石墨 氮掺杂石墨烯 氧气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与掺N石墨烯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Pt和Pd抗毒性的提升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设 杨玉杰 +3 位作者 程相林 赵建宏 宋成盈 王留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为研究载体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抗毒性的促进作用,将商用催化剂Pt/C和Pd/C分别与石墨烯(GNs)及掺N石墨烯(NGNs)超声混合后涂制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及计时电流法(CA)比较了混合GNs及NGNs对催化剂抗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GNs和NGN... 为研究载体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抗毒性的促进作用,将商用催化剂Pt/C和Pd/C分别与石墨烯(GNs)及掺N石墨烯(NGNs)超声混合后涂制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及计时电流法(CA)比较了混合GNs及NGNs对催化剂抗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GNs和NGNs均可提高Pt/C与Pd/C的抗毒性,其中NGNs提升作用更显著.该研究表明,石墨烯类材料改善催化剂抗毒性具有普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掺N石墨烯 甲酸盐电氧化 抗毒性 PT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石墨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博凯 伍水生 +1 位作者 董倩 王亚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48,共3页
石墨烯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催化方面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综述了非金属石墨烯材料在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氧化石墨烯、官能化氧化石墨烯以及氮原子掺杂石墨烯基催化剂。讨论了非金属石墨烯材... 石墨烯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催化方面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综述了非金属石墨烯材料在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氧化石墨烯、官能化氧化石墨烯以及氮原子掺杂石墨烯基催化剂。讨论了非金属石墨烯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非金属石墨烯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的结构-性能关系、非金属石墨烯材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官能化氧化石墨烯 氮原子掺杂石墨烯 催化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法制备氮掺杂粉色氧化锌纳米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佳卿 郑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7-1282,共6页
以尿素为燃料,表面活性剂为助燃剂,硝酸锌为锌源,通过燃烧合成法快速制备出氮掺杂粉色ZnO纳米晶.研究了煅烧温度、物料配比对所制产品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XRD、XPS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利用热力学公式对理论绝热燃烧火焰... 以尿素为燃料,表面活性剂为助燃剂,硝酸锌为锌源,通过燃烧合成法快速制备出氮掺杂粉色ZnO纳米晶.研究了煅烧温度、物料配比对所制产品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XRD、XPS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利用热力学公式对理论绝热燃烧火焰温度进行了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微量助燃剂作用下,当燃料与物料摩尔比为4.920,煅烧温度为800℃,Zn(NO_3)_2·6H_2O水溶液的浓度为60g/L时所得到的粉体综合性能最好,根据谢乐公式计算的一次粒子平均粒径为30nm,晶相与标准立方相ZnO衍射峰完全一致,没有其他杂相出现,颜色为均匀的粉色.XPS测试分析表明粉体中氮掺杂量为1.02%时,具有较好的紫外屏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法 纳米ZNO 粉色 氮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草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丽伟 贾馨雅 +3 位作者 刘俊桃 胡平 徐军 陈威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以敌草隆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为功能单体,在氧化锌三维氮掺杂石墨烯(ZnO/3DNGH)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表面,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可特异性识别敌草隆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Diuron-MIP/ZnO/3DNGH/GCE)。研究了传感器修饰过程中的电化学行... 以敌草隆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为功能单体,在氧化锌三维氮掺杂石墨烯(ZnO/3DNGH)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表面,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可特异性识别敌草隆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Diuron-MIP/ZnO/3DNGH/GCE)。研究了传感器修饰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对传感器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以K_(3)[Fe(CN)_(6)]作为电活性探针,其差分脉冲伏安(DPV)峰电流强度与敌草隆浓度在5.0×10^(-10)~5.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9,检出限(S/N=3)是4.12×10^(-10) mol/L。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加标回收率为96.25%~9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氧化锌三维氮掺杂石墨烯 敌草隆 电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原位制备NiO/N-RGO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子庆 赫文秀 +2 位作者 张永强 刘斌 蒋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41,143,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氧化镍/掺氮石墨烯(NiO/N-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测...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氧化镍/掺氮石墨烯(NiO/N-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了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线状NiO均匀地负载在N-RGO片层上,呈三维网络结构。NiO/N-RGO复合材料呈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 氧化镍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Ba^(2+)改善锌铁氧体/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和磁性能(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费鹏 乔俊 +3 位作者 霍金仙 刘建红 钟明 苏碧桃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2-410,共9页
以Ba^(2+)、Fe^(3+)、Zn^(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Ba^(2+)掺杂的锌铁氧体/还原氧化石墨烯(Ba^(2+)-ZF/rGO)磁性吸附剂材料。在反应过程中,实现了Ba^(2+)掺杂锌铁氧体(Ba^(2+)-ZF)的合成、GO的还原以及两相的... 以Ba^(2+)、Fe^(3+)、Zn^(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Ba^(2+)掺杂的锌铁氧体/还原氧化石墨烯(Ba^(2+)-ZF/rGO)磁性吸附剂材料。在反应过程中,实现了Ba^(2+)掺杂锌铁氧体(Ba^(2+)-ZF)的合成、GO的还原以及两相的复合等过程的同步进行,一步合成了Ba^(2+)-ZF/rGO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粒子均匀地分散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 GO)基底上,且无团聚现象。Ba^(2+)-ZF/rGO复合材料对染料分子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特别地,Ba^(2+)、Fe^(2+)(来源于Fe^(3+)的还原)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磁性能,显示出了良好的磁分离性。因此,本实验合成的Ba^(2+)-ZF/rGO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且具有良好磁分离性的吸附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2+掺杂锌铁氧体还原氧化石墨烯 一步溶剂热法 磁性能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气氛下N掺杂ZnO的制备及光电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凌云 贾若琨 +2 位作者 孙旭辉 张瑛洁 刘春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29,共5页
采用自设计高温煅烧装置在NH3气氛下制备N掺杂ZnO,研究N掺杂ZnO(N-ZnO)的合成条件与ZnO带隙和光电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NH3气压强、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得到不同N掺杂量的Zn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采用自设计高温煅烧装置在NH3气氛下制备N掺杂ZnO,研究N掺杂ZnO(N-ZnO)的合成条件与ZnO带隙和光电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NH3气压强、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得到不同N掺杂量的Zn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N-ZnO的形貌、晶体结构、掺杂价态以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ZnO为六方纤锌矿结构,N掺杂有效窄化ZnO带隙,导致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带边红移,以其为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0.34%提高至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氧化锌 氮掺杂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硼双掺杂石墨烯负载磷化镍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加氢反应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海升 郜鹏程 +1 位作者 薛媚月 范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7-52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氮硼双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_(4)B_(1)-rGO)载体,当磷化镍负载质量分数为20%时,分别以Al_(2)O_(3)、rGO、N-rGO和N_(4)B_(1)-rGO为载体,通过浸渍-热分解法制备20%Ni_(2)P/Al_(2)O_(3)、20%Ni_(2)P/rGO、20%Ni_(2)P/N-rGO... 采用水热法制备氮硼双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_(4)B_(1)-rGO)载体,当磷化镍负载质量分数为20%时,分别以Al_(2)O_(3)、rGO、N-rGO和N_(4)B_(1)-rGO为载体,通过浸渍-热分解法制备20%Ni_(2)P/Al_(2)O_(3)、20%Ni_(2)P/rGO、20%Ni_(2)P/N-rGO和20%Ni_(2)P/N_(4)B_(1)-rGO催化剂。采用N 2吸附-脱附、FT-IR、XRD、SEM、TGA等手段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苯酚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酮为反应体系评价4种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0.5 MPa、反应时间4 h、催化剂用量0.3 g的条件下,20%Ni_(2)P/N_(4)B_(1)-rGO催化剂进行苯酚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较好,苯酚转化率为72.36%,环己酮选择性达到61.06%;20%Ni_(2)P/N_(4)B_(1)-rGO催化剂具有介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归因于Ni_(2)P在载体表面有较好的分散度和N_(4)B_(1)-rGO与Ni_(2)P间良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硼双掺杂 还原氧化石墨烯 苯酚 环己酮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型N掺杂ZnO薄膜的MOCVD生长与电学性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琨 顾书林 朱顺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41-344,共4页
通过采用O2与N2O按照一定的流量比作为反应气源,利用MOCVD方法实现了较低电阻率的N掺杂ZnO薄膜。实验分别研究了改变O2与N2O流量比和改变衬底温度对于薄膜电学性质的影响,并利用Raman光谱与Hall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了MOCVD系统中非故意... 通过采用O2与N2O按照一定的流量比作为反应气源,利用MOCVD方法实现了较低电阻率的N掺杂ZnO薄膜。实验分别研究了改变O2与N2O流量比和改变衬底温度对于薄膜电学性质的影响,并利用Raman光谱与Hall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了MOCVD系统中非故意掺杂碳元素及其相关杂质对薄膜的作用。实验结果和讨论为解决ZnO的p型掺杂难题提供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P型 氮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负载氮掺杂纳米ZnO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占梅 任筱雨 +1 位作者 张中天 张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3-68,共6页
以二水乙酸锌、尿素、氨水及提纯后硅藻土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藻土负载氮掺杂纳米氧化锌催化剂(N-ZnO/D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和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技术对制... 以二水乙酸锌、尿素、氨水及提纯后硅藻土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藻土负载氮掺杂纳米氧化锌催化剂(N-ZnO/D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和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技术对制备出的样品结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分析;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硅藻土负载氮掺杂纳米ZnO在可见光照射下对MB的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N-ZnO/DE可有效拓宽光谱响应范围,提升光催化效率;经150 min光催化氧化反应后,N-ZnO/DE催化反应体系中MB最大脱色率达86%;自由基捕获实验发现·OH及·O^(-)_(2)为光催化降解MB的主要活性物质,且自由基氧化是MB脱色反应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工程 光催化剂 氧化锌 氮掺杂 光谱特性 硅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制备不同尺寸的3D掺氮石墨烯及其表征
17
作者 李子庆 赫文秀 +2 位作者 张永强 刘斌 蒋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利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经冷冻干燥制备氧化石墨(GO),通过温和磁力搅拌、普通超声和大功率超声3种剥离方式,经一步水热法合成了3D掺氮石墨烯。通过FT-IR、XRD、FESEM、EDS、Raman、XPS、TGA、AFM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 利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经冷冻干燥制备氧化石墨(GO),通过温和磁力搅拌、普通超声和大功率超声3种剥离方式,经一步水热法合成了3D掺氮石墨烯。通过FT-IR、XRD、FESEM、EDS、Raman、XPS、TGA、AFM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剥离方式可以得到不同形貌、不同尺寸、不同厚度、不同掺氮含量的掺氮石墨烯。温和磁力搅拌不会对片层结构有较大破坏,可制备微米级大尺寸掺氮石墨烯,厚度约为1.1 nm。在普通超声下,掺氮石墨烯片层开始产生孔状结构,厚度约为0.8 nm。在大功率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作用下,片层剥离程度较普通超声更为明显,更易形成较小尺寸的3D多孔网络结构,厚度约为0.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磁力搅拌 超声剥离 不同尺寸 掺氮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流量对磁控溅射法沉积NGZO薄膜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杨涛 周细应 +1 位作者 答建成 朱玉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玻璃上制备高质量的氮镓共掺杂氧化锌(NGZO)薄膜。方法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同时通入氩气和氮气,在流量比分别为25/10、25/20、25/25、25/30((m L/min)/(m L/min))条件下制备NGZO薄膜。通过XRD和SEM对薄膜的... 目的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玻璃上制备高质量的氮镓共掺杂氧化锌(NGZO)薄膜。方法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同时通入氩气和氮气,在流量比分别为25/10、25/20、25/25、25/30((m L/min)/(m L/min))条件下制备NGZO薄膜。通过XRD和SEM对薄膜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应测试仪对薄膜透过率和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及薄膜电阻率进行研究。结果与未掺入N的Ga掺杂氧化锌(GZO)薄膜相比,在可见光区,尤其是600~800 nm范围内,NGZO薄膜平均透过率在80%以上,符合透明导电薄膜透过率的要求。GZO薄膜载流子浓度较高,电阻率较低,而掺入N后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有所下降,电阻率有所增加。结论在N-Ga共掺杂薄膜中,N的掺杂主要占据O空位,并吸引空位周围的电子,这减小了薄膜晶格畸变,并产生电子空穴,最终使得薄膜中电子载流子浓度降低,空穴载流子浓度增加,电阻率有所增加。随着氮气流量的变化,发现在25 m L/min时,薄膜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这种薄膜可用于紫外光探测器等需较大电阻率的应用中,并有望实现n-p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ZO薄膜 氮气 射频磁控溅射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配位聚合物衍生的氮掺杂碳/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5
19
作者 温豪 侍昌东 +5 位作者 胡瑶 戎红仁 沙彦勇 刘洪江 张汉平 刘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8,共9页
通过一步煅烧二维锌基配位聚合物[Zn(tfbdc)(4,4′-bpy)(H_2O)_2](H_2tfbdc=四氟对苯二甲酸;4,4′-bpy=4,4′-联吡啶),制备了氮掺杂碳/氧化锌复合纳米粒子(ZnO-N-C)。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ZnO-N-C电极具有高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循环... 通过一步煅烧二维锌基配位聚合物[Zn(tfbdc)(4,4′-bpy)(H_2O)_2](H_2tfbdc=四氟对苯二甲酸;4,4′-bpy=4,4′-联吡啶),制备了氮掺杂碳/氧化锌复合纳米粒子(ZnO-N-C)。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ZnO-N-C电极具有高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较好的倍率性能。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50次循环后ZnO-N-C电极仍有611 mAh·g^(-1)的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氮掺杂碳 纳米颗粒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配位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甲醇电氧化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丽 马俊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67-1273,共7页
采用高温热解聚苯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PANI-GO),得到了氮掺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碳材料(N-RGO),以其负载Pt制备了Pt/N-RGO纳米结构电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谱及拉曼光谱等技术对N-RGO和Pt/N-RG... 采用高温热解聚苯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PANI-GO),得到了氮掺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碳材料(N-RGO),以其负载Pt制备了Pt/N-RGO纳米结构电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谱及拉曼光谱等技术对N-RGO和Pt/N-RGO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Pt/N-RGO电极催化剂对CO溶出反应和甲醇电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高温热解PANIGO可同时实现GO的还原及其氮掺杂的过程,氮掺杂引起还原氧化石墨烯碳材料表面缺陷结构和导电性的增加;与相应的未掺杂氮样品Pt/RGO相比较,Pt/N-RGO样品上Pt颗粒的分散更均匀,显示出更强的抗CO毒化能力和更高的甲醇电氧化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还原氧化石墨烯 氮掺杂 铂电催化剂 甲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