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裴松之《三国志注》献疑五则
1
作者 张寅潇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陈寿所撰《三国志》的基础上做了补阙、备异、惩妄、论辩等大量工作,使《三国志》更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点校精当,考证严谨,向来被作为学界通行本用以研究,但该书在句读、文字...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陈寿所撰《三国志》的基础上做了补阙、备异、惩妄、论辩等大量工作,使《三国志》更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点校精当,考证严谨,向来被作为学界通行本用以研究,但该书在句读、文字等方面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现以1982年修订本《三国志》为底本,将裴注五则疑误之处胪列于下,以供读者和整理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松之 诸葛亮 三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北伐败因论析
2
作者 郭雨杨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刘备去世后,南中叛乱,为新建的蜀汉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诸葛亮志虑忠纯,亲自率兵前去平定,为蜀汉后方赢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面对国力强盛、兵精粮足的强敌魏国,诸葛亮深知若不北伐,两国国力会越拉越大,于是他以攻为守,广拓境土... 刘备去世后,南中叛乱,为新建的蜀汉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诸葛亮志虑忠纯,亲自率兵前去平定,为蜀汉后方赢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面对国力强盛、兵精粮足的强敌魏国,诸葛亮深知若不北伐,两国国力会越拉越大,于是他以攻为守,广拓境土,蚕食雍凉,徐图中原。诸葛亮想通过北伐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他在修整军队之后,多次出师伐魏,曹真、司马懿等人运用正确的消耗战略,使得诸葛亮多次因粮尽退军。诸葛亮虽无大功,但还是取得了一些小战果,主要有迁移西县千余家人口到汉中和攻下武都、阴平。诸葛亮鞠躬尽瘁、忠诚君主的精神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国力差异 祁山 曹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诸葛亮的从政心理与丞相之路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子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20,共5页
面对曹、孙、刘三家争夺天下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为何最终选择了刘备 ,这需要对他的从政心理作深层次的剖析。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最明智的抉择。他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和人力资源上的弱势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中兴汉室... 面对曹、孙、刘三家争夺天下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为何最终选择了刘备 ,这需要对他的从政心理作深层次的剖析。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最明智的抉择。他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和人力资源上的弱势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中兴汉室。由于关羽成了诸葛亮丞相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其不惜假吴军之手翦除之。诸葛亮又运用权术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从政心理 宰相 关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国荆州之争——再评诸葛亮 被引量:3
4
作者 薛国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7-522,共6页
东汉末年,荆州这个重要地区,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大军事集团所争夺,以至于公元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孙刘联盟,而最后取得荆州的是孙权。刘备的失败,是由于诸葛亮战略错误所致。
关键词 荆州 诸葛亮 赤壁之战 隆中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的诸葛亮评价与理学内部纷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昌云 张迪迪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出于宣扬各派学术和抗金大业需要,南宋理学各派名家纷纷借诸葛亮说理论事,南宋前期的诸葛亮评价多称赞其集"仁人君子、英雄豪杰、忠臣义士"于一身,很少人批判其法家治术,评价之高远超北宋。南宋后期,诸葛亮赢得朱子后学和失... 出于宣扬各派学术和抗金大业需要,南宋理学各派名家纷纷借诸葛亮说理论事,南宋前期的诸葛亮评价多称赞其集"仁人君子、英雄豪杰、忠臣义士"于一身,很少人批判其法家治术,评价之高远超北宋。南宋后期,诸葛亮赢得朱子后学和失意文人的一致称颂,成为道德完人和精神偶像。南宋诸葛亮评价的思维走向与理学内部纷争演变关联密切,前期强势的湖湘学派、浙东学派强调经世务实,盛赞诸葛亮躬行儒家济世情怀、践行人臣之道,而弱势的陆朱学人则痛心其运用申韩霸术。发展至后期,独尊天下的朱学后人主张穷理尽性,一致标榜其道德风范,诸葛亮良将、忠臣、圣人形象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诸葛亮评价 理学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北伐目的新论——以多重战略目的及其实现程度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榕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提出刘备跨有荆益后北伐的目的是"成霸业"、"兴汉室"。后来法正建议刘备北伐汉中时提到了包括"尊奖王室"、"蚕食雍、凉"在内的三重目的,这对诸葛亮应会有影...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提出刘备跨有荆益后北伐的目的是"成霸业"、"兴汉室"。后来法正建议刘备北伐汉中时提到了包括"尊奖王室"、"蚕食雍、凉"在内的三重目的,这对诸葛亮应会有影响。诸葛亮秉政期间北伐的目的应有三大层次:兴复汉室、推进统一为第一层次;扩大占领区、联络氐羌、搜罗人才、疲敝魏国等为第二层次;以弱示强、以攻为守、凝聚内部等为第三层次。就北伐的成效看,第一层次的目的远未实现,第二层次的目的或多或少有所实现,第三层次的目的大致实现。诸葛亮的北伐就目的来说,与孙权的北伐有明显区别;就后果而言,与姜维的北伐也有重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刘备 孙权 蜀汉 魏国 北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的三位最杰出战略家 被引量:3
7
作者 韩亚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7-102,共6页
在《三国演义》中,三位最杰出的战略家分别是曹操、鲁肃、诸葛亮:曹操具有最远大的战略眼光,富于最卓越的战略才能,创造最突出的历史功业,成为第一位的战略家;鲁肃深刻认识汉朝命运,正确应对曹操集团,着力促成和维护孙权刘备联盟,成为... 在《三国演义》中,三位最杰出的战略家分别是曹操、鲁肃、诸葛亮:曹操具有最远大的战略眼光,富于最卓越的战略才能,创造最突出的历史功业,成为第一位的战略家;鲁肃深刻认识汉朝命运,正确应对曹操集团,着力促成和维护孙权刘备联盟,成为第二位的战略家;诸葛亮完整规划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毕生坚持复兴汉朝的战略目标,成为第三位的战略家。罗贯中在主观上力图使曹操妖魔化、鲁肃边缘化、诸葛亮神圣化,但是终究无法改变他们战略家身份的实际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战略家 曹操 鲁肃 诸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兴复汉室”到夺取凉州——诸葛亮“北伐”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殿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8-100,104,共4页
诸葛亮为“兴复汉室”而进行的北伐,因形势的变化和实力的悬殊,注定不能成功。诸葛亮之所以坚持北伐,是因为北伐的目的,除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外,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低级目标即夺取凉州,借以增大蜀国的疆域和国力。
关键词 诸葛亮 北伐 兴复汉室 夺取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诸葛亮的悲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旺生 陈桃源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0-44,共5页
本文分析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悲剧表现、悲剧根源及所蕴藏的文化意义,认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孤独的境遇、性格心态的蜕变,使诸葛亮的命运具有强烈悲剧性特征,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诸葛亮,不能仅仅着眼于其才智与结局的反差... 本文分析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悲剧表现、悲剧根源及所蕴藏的文化意义,认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孤独的境遇、性格心态的蜕变,使诸葛亮的命运具有强烈悲剧性特征,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诸葛亮,不能仅仅着眼于其才智与结局的反差,应全面把握分析其悲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悲剧 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智绝”形象阐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左安源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0-52,共3页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位智者形象-诸葛亮。他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具皆察晓,因而百战百胜。他择主而事,善于用人,明君臣大义,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他高超的智慧。即便如此,也有智者背后的落寞与无奈。但是无论道路多么坎坷,他始终勇往...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位智者形象-诸葛亮。他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具皆察晓,因而百战百胜。他择主而事,善于用人,明君臣大义,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他高超的智慧。即便如此,也有智者背后的落寞与无奈。但是无论道路多么坎坷,他始终勇往直前,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以此而立万世之名成就其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智绝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诸葛亮析疑辩诬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伯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16,共6页
本文针对近年来批评和责难诸葛亮的三个问题予以辨析。认为:(1)"三顾茅庐"事实确凿,本无可疑;(2)"借刀杀关羽"毫无根据,完全站不住脚;(3)综观其战略战术、统率能力、改革创新、军事实绩等,证明诸葛亮当之无愧地堪... 本文针对近年来批评和责难诸葛亮的三个问题予以辨析。认为:(1)"三顾茅庐"事实确凿,本无可疑;(2)"借刀杀关羽"毫无根据,完全站不住脚;(3)综观其战略战术、统率能力、改革创新、军事实绩等,证明诸葛亮当之无愧地堪称一流军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三顾茅庐 关羽 一流军事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与天师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0-54,共5页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禳星形象的塑造,渗入了天师道的民间文化。事实上,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盛行于琅邪及东南沿海地域,不少政治家都师从天师道。而诸葛亮的籍贯、爱好、婚姻、政治生活等,也都与天师道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关键词 诸葛亮 天师道 琅邪 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形象三辩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伯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9-84,共6页
近几年来,关于诸葛亮的评议较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也不少,然轻率之议、轻薄之言也颇多。文章认为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公允的态度,作出有分寸的评析;还要坚持"同情之理解"的精神,尊重历史背景和特定语境。为此,本... 近几年来,关于诸葛亮的评议较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也不少,然轻率之议、轻薄之言也颇多。文章认为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公允的态度,作出有分寸的评析;还要坚持"同情之理解"的精神,尊重历史背景和特定语境。为此,本文就涉及诸葛亮历史人物形象议论较多的三个问题略加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形象 隆中对 愚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城计”考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褚殷超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9,共3页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quo...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城计 诸葛亮 《三国志》 裴松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荆益战略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党天正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6-48,共3页
荆益战略是诸葛亮至为重要的军事战略思想。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集团始则进取荆州,窥北控南。继而又占夺西川,卒成帝业。蜀汉基业成在荆州,败也在荆州。在中原逐鹿,三国纷争,蜀汉相对孱弱的历史条件下,尤其... 荆益战略是诸葛亮至为重要的军事战略思想。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集团始则进取荆州,窥北控南。继而又占夺西川,卒成帝业。蜀汉基业成在荆州,败也在荆州。在中原逐鹿,三国纷争,蜀汉相对孱弱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当军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诸葛亮若能审时度势,事变策异,主动放弃荆州,退守西川,如此,既可与东吴修好,又能确保刘备集团的锐气,进而全力伐曹,克复中原,则汉室可兴,霸业定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荆益战略 蜀汉 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北伐的争议及其才能质疑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志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1-104,共4页
诸葛亮北伐问题历史上一向争议很大,进而对诸葛亮的才能问题也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分析当时蜀汉与曹魏的形势对比、诸葛亮的北伐动机,指出无论在公在私,诸葛亮都有不得不北伐的动因;且在北伐战争的初期如果策略得当,的确有胜利的希望,而... 诸葛亮北伐问题历史上一向争议很大,进而对诸葛亮的才能问题也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分析当时蜀汉与曹魏的形势对比、诸葛亮的北伐动机,指出无论在公在私,诸葛亮都有不得不北伐的动因;且在北伐战争的初期如果策略得当,的确有胜利的希望,而不能单纯以兵力数量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导致诸葛亮北伐战争的失败有诸多原因,但诸葛亮个人军事才能的平庸以及用人上的失误的确是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北伐 南方 事必躬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出师表》真伪考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卿三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3-30,共8页
有学者对诸葛亮《后出师表》提出置疑。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一、《后表》虽不载于《诸葛亮传》,但见于《诸葛恪传》;二、《后表》不是张俨、诸葛恪伪造;三、《后表》用语与诸葛亮习惯用语符合;四、《后表》立意与诸葛亮行为一致。由此可知... 有学者对诸葛亮《后出师表》提出置疑。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一、《后表》虽不载于《诸葛亮传》,但见于《诸葛恪传》;二、《后表》不是张俨、诸葛恪伪造;三、《后表》用语与诸葛亮习惯用语符合;四、《后表》立意与诸葛亮行为一致。由此可知,《后表》是诸葛亮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后出师表 张俨 诸葛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现忠厚木讷儒生本性的鲁肃形象之惑——从鲁肃衬托诸葛亮的创作角度谈当代鲁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光峰 《阴山学刊》 2017年第3期68-72,共5页
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仙形象,罗贯中使鲁肃形象矮化,并呈现出一种忠厚木讷、柔弱胆小的"儒生"品德与性格特征。当代某些学者只着眼于对鲁肃忠厚木讷的形象维护上,看不出鲁肃忠厚木讷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儒生"身份与本... 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仙形象,罗贯中使鲁肃形象矮化,并呈现出一种忠厚木讷、柔弱胆小的"儒生"品德与性格特征。当代某些学者只着眼于对鲁肃忠厚木讷的形象维护上,看不出鲁肃忠厚木讷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儒生"身份与本性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肃 诸葛亮 儒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兵法》与三国英雄——兼论《孙子兵法》兵经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留柱 《滨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1-27,共7页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国人韦昭的《国语注》和张子尚的《孙武兵经》,终于确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的"兵经"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孙子兵法》 曹操 诸葛亮 兵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人格特征成因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舒跃育 《阴山学刊》 2011年第6期22-26,共5页
分析诸葛亮的心理传记,发现影响诸葛亮成才以及人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世与遗传为其成才提供了前提;战乱中的流徙生活极大地影响了他人生奋斗的方向;自我同一性危机为其人生提供了奋斗的动力基础;人际际遇使得具体的人... 分析诸葛亮的心理传记,发现影响诸葛亮成才以及人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世与遗传为其成才提供了前提;战乱中的流徙生活极大地影响了他人生奋斗的方向;自我同一性危机为其人生提供了奋斗的动力基础;人际际遇使得具体的人生梦想得以形成;个人的奋进与历练是其成才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传记学 诸葛亮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