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桩西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研究
1
作者 田雯 王永诗 +4 位作者 方正伟 滕宝刚 孙宝泉 信延芳 刘晓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17-318,共2页
桩西潜山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为一套厚度稳定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该潜山构造位置特殊,处于多期应力叠加构造带,先后经历了印支期的抬斜—挠曲—逆断阶段、燕山期推覆正断阶段以及喜山期正断活化阶段,呈现多期次断裂系统切割的... 桩西潜山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为一套厚度稳定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该潜山构造位置特殊,处于多期应力叠加构造带,先后经历了印支期的抬斜—挠曲—逆断阶段、燕山期推覆正断阶段以及喜山期正断活化阶段,呈现多期次断裂系统切割的复杂构造格局,形成自东向西的大型逆冲褶皱推覆构造(隋风贵等,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形成机制 碳酸盐岩 桩西潜山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桩西断层的发现及其对桩西潜山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隋风贵 曹高社 +3 位作者 毕磊 林会喜 邢娜娜 陈俊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9-1198,共10页
北西向断层是济阳坳陷成生较早的重要的控盆断裂,并对后期构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济阳坳陷桩西潜山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译的基础上,识别出了一条北西向断层,将其命名为古桩西断层,并分析了该断层的叠加改造过程和改造方式... 北西向断层是济阳坳陷成生较早的重要的控盆断裂,并对后期构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济阳坳陷桩西潜山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译的基础上,识别出了一条北西向断层,将其命名为古桩西断层,并分析了该断层的叠加改造过程和改造方式,以及对桩西潜山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古桩西断层经历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中期负反转,燕山末期正反转和喜马拉雅期再次负反转,最终被分割成5条独立活动的断层;古桩西断层的叠加改造方式有直接反转、通过应变硬化带反转和被断层错段3种方式;古桩西断层的长期活动控制着北西向桩西潜山的形成以及次一级近南北向雁列状潜山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桩西断层 叠加改造 桩西潜山 构造反转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西潜山断裂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曹高社 邢娜娜 +2 位作者 周廷全 陈俊侠 毕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88-293,共6页
桩西地区Tr,Tg,Tg1,Tg2四个地震反射层上的断裂系统在标度区间0.25-2 km上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且由下部反射层到上部反射层分维值大致具有由小变大的规律.在平面上,高值区(>1.8)主要出现在桩西潜山山头的位置,并具有北西向展布... 桩西地区Tr,Tg,Tg1,Tg2四个地震反射层上的断裂系统在标度区间0.25-2 km上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且由下部反射层到上部反射层分维值大致具有由小变大的规律.在平面上,高值区(>1.8)主要出现在桩西潜山山头的位置,并具有北西向展布的趋势,低值区(<1.3)主要出现在规模较大的断层所控制的凹陷地区,分维等值线延伸方向与研究区断裂的走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桩西地区已探明的含油气面积与断裂分维值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叠合性,可以作为指导油气勘探的一项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西潜山 断裂 分形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桩西地区中生界火成岩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耀庭 孙超 +3 位作者 李辉 辛也 姜瑞波 张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5,共9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桩西地区中生界西洼组和蒙阴组发育火成岩储层。通过对火成岩储集空间及储层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桩西地区火成岩主要发育气孔、基质内溶蚀孔隙和构造裂缝3类储集空间,储层物性主要受岩性、岩相和成岩作用控... 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桩西地区中生界西洼组和蒙阴组发育火成岩储层。通过对火成岩储集空间及储层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桩西地区火成岩主要发育气孔、基质内溶蚀孔隙和构造裂缝3类储集空间,储层物性主要受岩性、岩相和成岩作用控制。杏仁孔状安山岩和火山角砾岩经构造运动和溶蚀作用改造形成大量连接气孔和溶孔的构造裂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次生矿物充填及压实作用显著降低安山岩储层物性,导致岩体边缘及顶部比中部及下部物性好;火成岩溢流相、爆发相的相变部位岩体厚度较大,易于形成裂缝。活动断层附近、各喷发旋回之间形成的不整合面之下的巨厚安山岩发育区控制了火成岩有利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储集空间 储层 物性特征 中生界 桩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稠油油藏DCS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段志刚 杜勇 +2 位作者 龚雪峰 林志彬 陈晓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13-116,130,共4页
针对深层稠油油藏桩139块部分井注汽压力高、注汽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周期产油下降的问题,进行了DCS(油溶性复合降黏剂及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根据桩139块的油藏特征,优化降黏剂和二氧化碳的用量以及注汽强度,施工费... 针对深层稠油油藏桩139块部分井注汽压力高、注汽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周期产油下降的问题,进行了DCS(油溶性复合降黏剂及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根据桩139块的油藏特征,优化降黏剂和二氧化碳的用量以及注汽强度,施工费用下降50%左右。矿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蒸汽利用率,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油汽比,增加产量。在深层稠油油藏桩139块进行4口井DCS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已累计增油8000多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深层 DCS 参数优化 桩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西、埕岛地区古潜山储层受大气水影响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成刚 黄思静 +3 位作者 陈启林 张正刚 邓毅林 李海亮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4期1-4,89,共4页
通过对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在岩石的各种结构组分中,岩石的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与基质在同位素特征和元素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具有显著较高的87Sr/86Sr比值,较低的δ13... 通过对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在岩石的各种结构组分中,岩石的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与基质在同位素特征和元素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具有显著较高的87Sr/86Sr比值,较低的δ13C、δ18O值和较高的Mn含量等特征。这些特征进一步说明了该区古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其上覆的加里东不整合面有关,其所经历的重要岩溶作用为大气水成岩作用,发生的时间为表生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 岩溶作用 地球化学 桩西、埕岛地区 地球化学证据 埕岛地区 潜山储层 桩西 特征研究 δ^18O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西古潜山储层裂缝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廷全 陈俊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3,共6页
依据分形理论,以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容量维关系研究为桥梁,利用断裂的分形特征,对济阳坳陷桩西古潜山碳酸盐储层裂缝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研究区钻井的油气显示情况,确定桩西潜山的裂缝分维值门槛,据此对桩西古潜山储层的裂缝有利区域和... 依据分形理论,以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容量维关系研究为桥梁,利用断裂的分形特征,对济阳坳陷桩西古潜山碳酸盐储层裂缝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研究区钻井的油气显示情况,确定桩西潜山的裂缝分维值门槛,据此对桩西古潜山储层的裂缝有利区域和含油气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桩西潜山Tg1地震反射层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3174,相关系数R2超过0.99,下古生界16块岩心上裂缝的容量维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大于0.97,可用分数维D值来比较与评价桩西古潜山裂缝性储层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系统的复杂程度,定量计算该区下古生界裂缝性储层中裂缝的密度;裂缝分维值大于1.4的区域为桩西潜山裂缝发育有利区,具有较好的储层物性,是油气聚集有利区,裂缝分维值大于0.8且小于1.4的区域为裂缝发育较有利区,裂缝分维值小于0.8的区域为裂缝发育不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储层 裂缝 济阳坳陷 桩西古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位移海油陆采井井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在胜 薄和秋 +1 位作者 徐富修 金建忠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16,共3页
通过对 35口超千米位移海油陆采井钻井施工的总结 ,以桩斜 31 0井和桩斜 1 8井为例分析了大位移井常见的钻井事故类型及其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为扩大大位移海油陆采井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钻井事故 定向井 卡钻 海油陆采井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表面活性剂体系界面扩张流变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郑玉飞 蒋平 +3 位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姜瑞忠 汤明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9,69,共5页
使用德国KR(U|¨)SS公司生产的DSA100界面扩张流变仪,采用小幅周期振荡法考察了55℃时ORS-41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桩西原油接触界面的界面扩张流变性。通过测量界面扩张模量、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等参数,研究了实验条件和表面活性剂对界... 使用德国KR(U|¨)SS公司生产的DSA100界面扩张流变仪,采用小幅周期振荡法考察了55℃时ORS-41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桩西原油接触界面的界面扩张流变性。通过测量界面扩张模量、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等参数,研究了实验条件和表面活性剂对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滴大小和振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界面上发生的主要弛豫过程为扩散弛豫,扩张模量、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适宜的实验条件为:ORS-41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0.01%,油滴振幅1.0μL,振荡周期10 s,表面活性剂平衡时间300 s。未加表面活性剂时,界面膜可以看作是弹性模,弹性模量和扩张模量分别为2.8409mN/m和2.8490mN/m,黏性模量近似为0。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界面膜的弹性模量和扩张模量迅速降至0.1503 mN/m和0.1786 mN/m:而黏性模量则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幅周期振荡法 表面活性剂 桩西原油 界面扩张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西油田油井深抽工艺及配套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明卿 朱德福 +1 位作者 祝俊峰 张琪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2期56-60,共5页
桩西油田属多种类型的复杂断块油气藏,油层埋藏深、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开采难度较大。经采用电泵与喷射泵组合深抽、玻璃钢抽油杆深抽、闭式深抽、小泵深抽等深抽工艺及配套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
关键词 桩西 油田 油井 抽油井 人工举升 深抽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古潜山下古生界储层的综合判识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海锋 徐国盛 王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3,共7页
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古潜山储层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在中奥陶世受到的较强烈的岩溶作用的改造;印支运动期间,发生褶皱和断裂,产生了大量的裂缝,储层较为发育。依据最基本的钻井、录井、测井资料建立了该区溶蚀和裂缝发育段储层的综合... 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古潜山储层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在中奥陶世受到的较强烈的岩溶作用的改造;印支运动期间,发生褶皱和断裂,产生了大量的裂缝,储层较为发育。依据最基本的钻井、录井、测井资料建立了该区溶蚀和裂缝发育段储层的综合判识标准,并把其分为Ⅰ、Ⅱ、Ⅲ类储层。研究表明,该区储层的发育程度受控于岩性、岩溶作用和断裂作用。储层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上部岩溶带即风化壳岩溶带储层最为发育,中部岩溶带储层较为发育,下部岩溶带储层发育差。并指出了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带,埕岛地区位于50m厚的风化壳部位,桩西地区为无石炭—二叠系覆盖的露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储集特征 碳酸盐岩 桩西—埕岛地区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调剖技术在桩106馆陶组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尚朝辉 隋清国 +1 位作者 张艳君 冷强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1期49-50,63,共3页
对原油回收站废弃含油污泥及联合站罐底含油污泥组份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剖剂。通过室内实验 ,筛选了适合含油污泥条件的分散剂及固化剂 ,确定了应用浓度 ,利用该调剖剂进行现场试验 ,降低了调剖成本 。
关键词 油井 堵水 调剖剂 污泥调剖技术 桩106馆陶组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PPS-胺复配体系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娜 刘海涛 +3 位作者 刘晓玲 吴芳 仉莉 葛际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化学驱中加入碱会导致地层结垢等问题。为了既能发挥碱高效的协同作用,又减轻含碱复合驱油体系对地层的伤害,同时考虑到小分子有机胺碱性较强、成本较低等因素,本文报道了二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DNPPS)分别与甲基胺、三甲胺和三乙胺... 化学驱中加入碱会导致地层结垢等问题。为了既能发挥碱高效的协同作用,又减轻含碱复合驱油体系对地层的伤害,同时考虑到小分子有机胺碱性较强、成本较低等因素,本文报道了二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DNPPS)分别与甲基胺、三甲胺和三乙胺有机碱复配形成的表面活性剂/碱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各DNPPS/有机碱体系与桩西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单一的有机胺或DNPPS与桩西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均较高;而在DNPPS/有机胺复配体系中,甲基胺与低浓度DNPPS复配即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且随甲基胺质量分数增加,有机胺复配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DNPPS浓度范围也逐渐增大。三甲胺体系与三乙胺体系相似,当有机胺的质量分数大于某一数值后,动态界面张力明显下降后再上升,最终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 甲基胺 三甲胺 三乙胺 有机碱 复配 协同效应 超低界面张力 桩西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地区埕岛—垦东构造带中生代的逆冲断层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克鑫 漆家福 林会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0-277,290,共9页
济阳坳陷埕岛—垦东潜山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相邻。4条地震剖面在桩西和埕岛地区中生界内揭示大量逆冲断层,据此分析了该构造带不同部位的沉积—变形特征。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活动性质。郯庐断裂带的复杂运动过程是桩... 济阳坳陷埕岛—垦东潜山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相邻。4条地震剖面在桩西和埕岛地区中生界内揭示大量逆冲断层,据此分析了该构造带不同部位的沉积—变形特征。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活动性质。郯庐断裂带的复杂运动过程是桩西和埕岛地区逆冲断层乃至整个北西向构造带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的直接动力之一。埕岛—垦东构造带在中生代之前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其后由于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块发生复杂的斜向离散—斜向汇聚运动,造成构造带不同位置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构造面貌,于晚白垩世时形成北西向的埕岛—垦东构造带;新生代时因济阳坳陷形成再次统一接受沉积成为潜山披覆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埕岛-桩西-垦东潜山构造带 郯庐断裂带 中生代 鲁西济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埕岛和桩西之间低潜山的勘探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广军 张善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6-310,共5页
桩西和埕岛古生界潜山都已取得了很大的勘探成果 ,该文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了桩西潜山和埕岛潜山的形成 ,说明桩西潜山和埕岛潜山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属于同一构造带。从油气成藏的角度 ,通过类比分析 ,指出两潜山之间的低部位潜山无论从... 桩西和埕岛古生界潜山都已取得了很大的勘探成果 ,该文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了桩西潜山和埕岛潜山的形成 ,说明桩西潜山和埕岛潜山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属于同一构造带。从油气成藏的角度 ,通过类比分析 ,指出两潜山之间的低部位潜山无论从生烃、排烃还是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有形成低潜山油藏从而使桩西和埕岛潜山含油连片的可能。桩西和埕岛之间的结合部位仍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潜山 油气勘探 埕岛潜山 桩西潜山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方法改进稠油开采效果的技术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世虎 孙克己 +6 位作者 曹嫣镔 麻金海 郭省学 吉树鹏 吴柏志 杜永 邹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胜利桩西油田桩斜 139井 (生产井段 192 0 .0~ 1930 .0m)原油粘度高 ,6 5℃ (地层温度 )下 2 1Pa·s,5 0℃ (井口温度 )下 6 0Pa·s,采用蒸汽吞吐法开采 ,需电热杆加热才能实施井筒机械举升。新开发的乳化降粘剂SB 2为≥ 2 5 ... 胜利桩西油田桩斜 139井 (生产井段 192 0 .0~ 1930 .0m)原油粘度高 ,6 5℃ (地层温度 )下 2 1Pa·s,5 0℃ (井口温度 )下 6 0Pa·s,采用蒸汽吞吐法开采 ,需电热杆加热才能实施井筒机械举升。新开发的乳化降粘剂SB 2为≥ 2 5 %的溶液 ,主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室内实验中 ,体积比 7∶3的原油与含SB 2 1.4× 10 4~ 3.0× 10 4mg/L ,矿化度 1.5× 10 4mg/L ,含Ca2 + +M2 + 1.0× 10 3 mg/L的水形成的乳状液 ,5 0℃粘度≤ 2 0 0mPa·s ,可稳定存在数周至数月 ;使用矿化度 <1.0× 10 4mg/L的油田污水 ,SB 2用量 2 .0× 10 4mg/L ,油水体积比 6 5∶35时乳化降粘效果最好 ,乳状液在 6 0℃可稳定存在 12~ 2 4h。通过油套环空将SB 2加入桩斜 139井泵下 ,产出液含水 36 %~4 0 % ,加入量为产液量的 1.1%时产出液井口粘度 15~ 2 5mPa·s,加入量为 0 .2 3%时井口粘度 70mPa·s ,抽油机上下行电流稳定 (6 8和 4 8A)。此后加热杆停止加热 ,将SB 2加量降止 0 .1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方法 改进 稠油开采 乳化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降粘 井筒降粘 蒸汽吞吐井 胜利桩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桩西地区沙二上亚段滩坝沉积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宁 邓宏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1-450,共10页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深入,滩坝沉积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的又一有利储层,其中滩坝沉积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是研究重点和难点。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沾化凹陷沙二上亚段进行划...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深入,滩坝沉积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的又一有利储层,其中滩坝沉积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是研究重点和难点。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沾化凹陷沙二上亚段进行划分和对比。在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相的基础上,着重对碎屑岩滩坝和生物滩进行精细研究,分析得出以下规律:①生物滩和砂滩分布于平坦、开阔环境中,单层厚度薄,分布面积广;②砂坝形成于有一定坡度和地形起伏的环境中,单层厚度大,分布局限。③潜山台地周缘滩坝沉积的主控因素为古地貌和基准面升降旋回。同时油气显示表明桩西潜山周围滩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和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西地区 沙二上亚段 滩坝沉积体系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埕北306—桩海10下古生界缝洞型储层横向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鑫 匡建超 +3 位作者 瞿子易 孟庆聪 马国伟 姬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76,624+469-470,共6页
本文用测井资料对单井进行纵向精细预测,然后利用地震属性对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定性分析,最后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震属性与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小波神经网络实现井约束条件下的地震属性参数,对缝洞型储层分布进... 本文用测井资料对单井进行纵向精细预测,然后利用地震属性对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定性分析,最后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震属性与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小波神经网络实现井约束条件下的地震属性参数,对缝洞型储层分布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根据研究区储层溶蚀空间的发育程度分为较发育、发育差及不发育等3个区域。在工区的北部、埕北305区块西部、桩海104—桩海101区块一线以西、桩海103以南等部位存在一些溶蚀空间较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储层 横向预测 小波神经网络 济阳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顺明 沈平平 严耀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90,共8页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砂体平面呈条带状展布,与曲流河单河道沉积砂体形态类似。砂岩的沉积成因是建立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预测储集层属性参数空间分布及挖潜剩余油的关键基础之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沉...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砂体平面呈条带状展布,与曲流河单河道沉积砂体形态类似。砂岩的沉积成因是建立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预测储集层属性参数空间分布及挖潜剩余油的关键基础之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沉积序列、岩石学性质、沉积组合以及砂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认为桩西油田东下段砂岩是在半深湖—深湖环境沿湖盆长轴方向延伸的远源滑塌型重力流水道—浊流水道沉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埕北低凸起附近的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根据重力流水道的成因机制,将东下段浊流水道划分为水道中心微相、水道边缘微相和水下漫溢微相。单一水道中心微相沉积序列相当于鲍玛序列的AB、ABD或AC组合,主要沉积中厚层正递变层理含砾细砂岩相和块状层理混合碎屑岩相,属中孔中低渗储集层。研究区滑塌型浊流水道形成的外部控制因素是火山喷发及控盆断层的幕式活动所导致的长期基准面下降;内部控制因素是充足的物源、垂直湖盆长轴方向的阶梯状断裂以及负向湖盆底形等。建立了反映该区浊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条件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西油田 东营组下段 浊流水道 沉积微相 地层基准面旋回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岩溶作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林会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0-497,共8页
对于不整合面附近的海相碳酸盐岩来说,如果受到强烈的大气淡水的改造作用,那么对海相沉积组分改造作用的记录就会表现在87Sr/86Sr比值的显著升高和δ18O值的显著降低。作者从分析碳酸盐岩基质及充填物同位素87Sr/86Sr,δ13C,δ18O,以及... 对于不整合面附近的海相碳酸盐岩来说,如果受到强烈的大气淡水的改造作用,那么对海相沉积组分改造作用的记录就会表现在87Sr/86Sr比值的显著升高和δ18O值的显著降低。作者从分析碳酸盐岩基质及充填物同位素87Sr/86Sr,δ13C,δ18O,以及各种微量元素Mg,Fe,Sr,Mn的角度出发,得出强烈的大气淡水的改造作用(古喀斯特作用或古岩溶作用)为桩西埕岛下古生界潜山储层的主要形成机理,并根据单井Sr和O同位素地球化学剖面,得出了大气淡水作用可能达到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下的深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碳酸盐岩 寒武-奥陶系 桩西-埕岛地区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