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植“太虚”三层说对张载本体论的诠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瑞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2-18,共7页
王植《正蒙初义》对张载"太虚"概念作了三层区分,并以此三层涵义融贯《正蒙》的本体诠释。王植的"太虚"三层说,第一层涵义是以"太虚"为超越的本体,第二层涵义是指气化流行过程的气化之道,第三层涵义是万... 王植《正蒙初义》对张载"太虚"概念作了三层区分,并以此三层涵义融贯《正蒙》的本体诠释。王植的"太虚"三层说,第一层涵义是以"太虚"为超越的本体,第二层涵义是指气化流行过程的气化之道,第三层涵义是万物毁坏后消散为气。王植的"太虚"三层说,对于调和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太虚"定性问题的争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我们深入理解张载的本体论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植 《正蒙初义》 张载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在明末清初的影响及其意义——以清代初期《正蒙》注为核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瑞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38-43,共6页
张载的"存天理灭人欲"说,经过二程与朱子的强化,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天理人欲之辨的道德约束对象最初只是儒家士大夫,要求他们不以一己私欲害国家之公益,同时也是儒者的道德自律,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朱子学在南宋成... 张载的"存天理灭人欲"说,经过二程与朱子的强化,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天理人欲之辨的道德约束对象最初只是儒家士大夫,要求他们不以一己私欲害国家之公益,同时也是儒者的道德自律,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朱子学在南宋成为显学后,理欲之辨转变为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出现了一种错位,因此遭到明末清初许多学者的批判,但道德严格主义的理欲观仍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主流。李光地、张伯行、华希闵等在注释张载《正蒙》时,肯定其合理性。当今需要重新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史意义,并肯定"尊崇理性,反对私欲"的理欲观的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理欲观 道德自律 《正蒙》注 价值重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正蒙》“太和所谓道”章疏解
3
作者 邸利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0-26,56,共8页
"太和所谓道"章为张载《正蒙》首章,亦是全书纲领。在诠释《周易》的基础上,张载使用"太和"、"道"、"感"、"性"、"生"、"几微"、"易简"、"乾坤&... "太和所谓道"章为张载《正蒙》首章,亦是全书纲领。在诠释《周易》的基础上,张载使用"太和"、"道"、"感"、"性"、"生"、"几微"、"易简"、"乾坤"、"气"、"神"等概念,陈述了他对宇宙存在状态及其价值内蕴的理解。此章之难点尤在对"道"、"气"、"神"的理解上。后世注家或以"理"释道,或以"气"释道,前者不足以呈现道之活动义,后者不足以彰显道之超越义。本文通过全章细致疏解,指出此"道"实际涵括生化流行、本体超越与工夫指向三义,展现出张载既为客观天地立基又为主体实践指向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蒙》 太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张子正蒙》诠释方法论初探
4
作者 周光庆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9-25,共7页
与北宋中期以来包括二程、朱熹在内的许多儒家学者的有关看法相比较,王夫之关于《正蒙》的文本观念,是全面的、深刻的,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正是从这种文本观念出发,王夫之建构起富有创造性的四种诠释方法论:语言诠释方法... 与北宋中期以来包括二程、朱熹在内的许多儒家学者的有关看法相比较,王夫之关于《正蒙》的文本观念,是全面的、深刻的,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正是从这种文本观念出发,王夫之建构起富有创造性的四种诠释方法论:语言诠释方法,体验诠释方法,类推诠释方法,贯通诠释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王夫之务必要在程朱二子之外另辟蹊径,对于张载创立的"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的哲学理论大力阐发,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予以重建,从而力图推进中国哲学的发展,挽回当世"人心之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正蒙》 诠释自觉 文本观念 诠释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窗词清空论——试谈郑文焯对梦窗词风的认识
5
作者 杨传庆 《阴山学刊》 2012年第2期34-38,共5页
郑文焯是晚清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在晚清梦窗词转移一代风会的情况下,他的梦窗词研究独具特色。他不满以"晦涩"评梦窗,也不满学梦窗"晦涩",他认为"晦涩"只是梦窗词的表象,其高处正在"空灵"... 郑文焯是晚清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在晚清梦窗词转移一代风会的情况下,他的梦窗词研究独具特色。他不满以"晦涩"评梦窗,也不满学梦窗"晦涩",他认为"晦涩"只是梦窗词的表象,其高处正在"空灵"。郑文焯以"空灵"、"清空"为标准来选评梦窗词,突破了张炎以来的对梦窗词的传统认识,赋予了"七宝楼台"新的内涵。他的这种认识,也体现了"清空"这一重要词学范畴的内涵在晚清的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文焯 梦窗词 晦涩 清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植对张载“太虚本体”论的诠释
6
作者 邸利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25-31,共7页
清初理学家王植所撰的《正蒙初义》,在考察旧注的基础上对张载思想做了系统诠释.王植明确反对以周敦颐、二程、朱熹的思想理解《正蒙》,他提出“以张子之说还张子”,认为“太虚”二字是阅读《正蒙》的入手处和关键处.他既把张载“太虚... 清初理学家王植所撰的《正蒙初义》,在考察旧注的基础上对张载思想做了系统诠释.王植明确反对以周敦颐、二程、朱熹的思想理解《正蒙》,他提出“以张子之说还张子”,认为“太虚”二字是阅读《正蒙》的入手处和关键处.他既把张载“太虚”的含义理解为“未发之体”“流行之用”“究极之归”三层,又以“太虚气也”总括张载的观点,并以此统摄张载的天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整个思想体系,继而将张载之学与程朱之学做了区别,肯定了张载之学的独特价值.王植对《正蒙》的诠释,反映了理学发展后期重视宇宙生成论的特点,同时也意味着理学道德价值观在形而上层面的逐渐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植 《正蒙》 太虚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正蒙》注解的朱子学特色——以刘儓《新刊正蒙解》为例的考察
7
作者 邸利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7-52,共6页
明代程朱理学位居官学,加之理学自身的演变,体现在《正蒙》注解中的理论诠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刘儓《新刊正蒙解》代表了典型的正统朱子学诠释色彩。刘儓不但以“理”诠释《正蒙》中的“太虚”,也以“理”诠释其中的“体”“神”“道”... 明代程朱理学位居官学,加之理学自身的演变,体现在《正蒙》注解中的理论诠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刘儓《新刊正蒙解》代表了典型的正统朱子学诠释色彩。刘儓不但以“理”诠释《正蒙》中的“太虚”,也以“理”诠释其中的“体”“神”“道”,把“性”理解为“所具之理”,把“尽心”理解为“穷理”,反映出明代朱子学重视客观知识的倾向,但也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这一理解模式的一些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正蒙》 刘儓 朱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希闵《正蒙辑释》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8
作者 张瑞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1-47,共7页
清初江南无锡儒者华希闵所撰的《正蒙辑释》,是站在朱子哲学的立场上,对张载《正蒙》一书的注释。从该书可见华希闵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张载关学在清初江南地区的跨地域影响。在本体论上,华希闵主张"气有聚散,而太虚... 清初江南无锡儒者华希闵所撰的《正蒙辑释》,是站在朱子哲学的立场上,对张载《正蒙》一书的注释。从该书可见华希闵对张载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张载关学在清初江南地区的跨地域影响。在本体论上,华希闵主张"气有聚散,而太虚之体无聚散",清晰地区分了太虚与气这两个概念。在人性论上,主张通过变化气质的工夫,使纯善的天地之性在人身上彰显出来。在工夫论上,认为自我反省和去除恶念是培养德性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希闵 张载 《正蒙辑释》 太虚 天地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