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z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
7
1
作者
余泉友
房守敏
+2 位作者
左伟东
张泽
鲁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1-1068,共8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功能广泛的超基因家族,其中Zeta家族在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均有分布。在哺乳动物中,Zeta GSTs具有马来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AI)活性,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对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中预测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功能广泛的超基因家族,其中Zeta家族在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均有分布。在哺乳动物中,Zeta GSTs具有马来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AI)活性,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对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中预测的GST基因(BmGSTz1)进行了表达序列标签的搜索,经拼接后获得一条含有3′和5′非翻译区在内的长度为1239bp的cDNA序列,其3′端含有AATAAA加尾信号。BmGSTz1基因含有4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均符合GT-AG规则。经TA克隆证实,BmGSTz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48bp,共编码215个氨基酸。BmGSTz1推定的分子量为24.8kD,等电点pI为8.06。BmGSTz1与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GSTz1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进化分析表明家蚕BmGSTz1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GSTz1形成1∶1∶1∶1∶1的直系同源关系。RT-PCR和基因芯片数据表明BmGSTz1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序列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提示家蚕BmGSTz1可能具有MAAI活性,这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mGSTz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酪氨酸代谢
序列分析
CDNA克隆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种不同食性淡水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Pi、Mu、Theta型cDNA序列的克隆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
1
2
作者
姚煜
梁旭方
+2 位作者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24-331,共8页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Tpi、GSTmu、GSTtheta)基因、鲢鱼GSTmu、GSTtheta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并推测各自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鲢鱼、草鱼、尼罗罗非鱼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可能与鱼类GST基因在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中承担的特殊功能有关。而不同种鱼类GSTtheta的同源性明显要较GSTpi、GSTmu的同源性低,可能与不同淡水鱼类食性及对毒素耐受性不同有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三种鱼肝脏中三型GST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发现三种鱼各型之间皆有一定差异,尼罗罗非鱼肝脏整体GSTs基因表达很低,GSTtheta显著低于草鱼(P〈0.05),GSTmu显著低于鲢鱼(P〈0.05)。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不同食性淡水鱼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尼罗罗非鱼
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马鱼神经介素S直系同源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3
作者
陈文波
张珍
王琳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0-165,共6页
旨在更深入和广泛了解脊椎动物NMS前体基因的结构、进化和生理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斑马鱼脑组织中克隆得到了NMS前体基因序列,并对其基因和蛋白结构以及组织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NMS前体基因cDNA序...
旨在更深入和广泛了解脊椎动物NMS前体基因的结构、进化和生理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斑马鱼脑组织中克隆得到了NMS前体基因序列,并对其基因和蛋白结构以及组织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NMS前体基因cDNA序列编码1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中包含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脊椎动物NMS前体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哺乳动物不同,硬骨鱼类NMS前体蛋白在C端缺失很大一部分序列,不能形成类似哺乳动物的NMS成熟肽,经蛋白酶切割可能形成同源性较高的34个氨基酸的多肽。进化树和基因组分析显示,斑马鱼和青NMS前体蛋白聚类在一起,位于NMS这一分支上。同时,NMS前体基因在斑马鱼、青和人基因组中具有同线性关系。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NMS前体基因在所检测的斑马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脑中表达量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神经介素
s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z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
7
1
作者
余泉友
房守敏
左伟东
张泽
鲁成
机构
重庆大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1-1068,共8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DJZR1029000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10A11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5CB121000)
文摘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功能广泛的超基因家族,其中Zeta家族在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均有分布。在哺乳动物中,Zeta GSTs具有马来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AI)活性,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对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中预测的GST基因(BmGSTz1)进行了表达序列标签的搜索,经拼接后获得一条含有3′和5′非翻译区在内的长度为1239bp的cDNA序列,其3′端含有AATAAA加尾信号。BmGSTz1基因含有4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均符合GT-AG规则。经TA克隆证实,BmGSTz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48bp,共编码215个氨基酸。BmGSTz1推定的分子量为24.8kD,等电点pI为8.06。BmGSTz1与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GSTz1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进化分析表明家蚕BmGSTz1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GSTz1形成1∶1∶1∶1∶1的直系同源关系。RT-PCR和基因芯片数据表明BmGSTz1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序列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提示家蚕BmGSTz1可能具有MAAI活性,这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mGSTz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酪氨酸代谢
序列分析
CDNA克隆
表达特征
Keywords
Bombyx mori
glutathione
s
-tran
s
fera
s
e
s
tyro
s
ine metaboli
s
m
sequence
analysis
cDNA
cloning
expression
characterization
分类号
Q966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种不同食性淡水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Pi、Mu、Theta型cDNA序列的克隆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
1
2
作者
姚煜
梁旭方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机构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24-331,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2007AA09Z4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0367)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B020701002)
文摘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Tpi、GSTmu、GSTtheta)基因、鲢鱼GSTmu、GSTtheta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并推测各自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鲢鱼、草鱼、尼罗罗非鱼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可能与鱼类GST基因在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中承担的特殊功能有关。而不同种鱼类GSTtheta的同源性明显要较GSTpi、GSTmu的同源性低,可能与不同淡水鱼类食性及对毒素耐受性不同有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三种鱼肝脏中三型GST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发现三种鱼各型之间皆有一定差异,尼罗罗非鱼肝脏整体GSTs基因表达很低,GSTtheta显著低于草鱼(P〈0.05),GSTmu显著低于鲢鱼(P〈0.05)。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不同食性淡水鱼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尼罗罗非鱼
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Keywords
gra
s
s
carp
s
liver carp
Nile tilapia
glutathione
s
-tran
s
fera
s
e
molecular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expression
分类号
Q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马鱼神经介素S直系同源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3
作者
陈文波
张珍
王琳凯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0-165,共6页
基金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2010-7)
文摘
旨在更深入和广泛了解脊椎动物NMS前体基因的结构、进化和生理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斑马鱼脑组织中克隆得到了NMS前体基因序列,并对其基因和蛋白结构以及组织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NMS前体基因cDNA序列编码1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中包含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脊椎动物NMS前体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哺乳动物不同,硬骨鱼类NMS前体蛋白在C端缺失很大一部分序列,不能形成类似哺乳动物的NMS成熟肽,经蛋白酶切割可能形成同源性较高的34个氨基酸的多肽。进化树和基因组分析显示,斑马鱼和青NMS前体蛋白聚类在一起,位于NMS这一分支上。同时,NMS前体基因在斑马鱼、青和人基因组中具有同线性关系。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NMS前体基因在所检测的斑马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脑中表达量为最高。
关键词
斑马鱼
神经介素
s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Keywords
zebrafish neuromedin s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expression
分类号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z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余泉友
房守敏
左伟东
张泽
鲁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种不同食性淡水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Pi、Mu、Theta型cDNA序列的克隆分析及表达
姚煜
梁旭方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生态科学》
CSCD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斑马鱼神经介素S直系同源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陈文波
张珍
王琳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