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须总皂苷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因子TNF-α和IL-6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 被引量:7
1
作者 余渊 程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玉米须总皂苷(Saponin Extracted from Zea Mays L,ZMLS)对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以为临床中本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型糖尿病组... 目的:探讨分析玉米须总皂苷(Saponin Extracted from Zea Mays L,ZMLS)对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以为临床中本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型糖尿病组以及玉米须总皂苷观察组,每组20只,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后,玉米须总皂苷观察组给予玉米须总皂苷4 mg/(kg·d)灌胃治疗,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给生理盐水灌胃比较,治疗4周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HE染色检测肝脏脂肪蓄积特点,试剂盒检测血脂和抗氧化指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TNF-α和IL-6表达特点。结果:HE染色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脂肪空泡,提示2型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肝脏脂肪代谢异常,玉米须总皂苷治疗后,其脂肪空泡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脂TG、氧化因子MDA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血脂HDL-C和抗氧化指标SOD明显下降(P<0.05),玉米须总皂苷治疗4周后,TG和MDA明显下降(P<0.05),HDL-C和SOD明显升高(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改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和IL-6表达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有一定降低,但改善并不明显,治疗8周后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玉米须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调节TNF-α和IL-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总皂苷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2型糖尿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