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质花椒果皮风味物质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玉辉 李博通 +2 位作者 陈磊 吴梦佳 刘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目的]分析韩城花椒试验站参试花椒种质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地筛选花椒优异种质。[方法]以陕西韩城花椒试验站收集的15个花椒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花椒果皮主要风味物质挥发油和麻味物质的含量与组成成分,对比... [目的]分析韩城花椒试验站参试花椒种质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地筛选花椒优异种质。[方法]以陕西韩城花椒试验站收集的15个花椒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花椒果皮主要风味物质挥发油和麻味物质的含量与组成成分,对比分析不同种质花椒的差异性。通过综合评价,初选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花椒种质。[结果]区试的15个种质花椒果皮挥发油和麻味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其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是莱芜大红袍(ZB7),为40.04 mL/kg;麻味物质含量最高的是林州大红袍(ZB10),为87.813 mg/g。在麻味物质组分中羟基-α-山椒素贡献最大,为93.2%,是花椒麻味的主要成分。通过综合评分和聚类分析,评选出了ZB10(林州大红袍)、ZB3[韩城大红袍(优株)]、ZB4(韩城无刺)和ZB6(临沂小花椒)这4个花椒种质为当地初选的优良花椒种质。ZB7、ZB14(贵州油椒)和ZB1(仡佬无刺花椒)这3个种质可作为单项优异种质,进行定向培育。[结论]该研究为后期花椒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挥发油 麻味物质 含量测定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花椒属香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粟晓微 陈秋娟 +5 位作者 李睿 张慧婷 刘雨玲 周华锋 苏健 霍丽妮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3-480,共18页
花椒属植物是一类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杀虫、抗血小板凝结、抗病毒等活性。在花椒属植物中,花椒和竹叶花椒因其独特的风味而被广泛用作调味香料。这些植物不仅富含挥发油,... 花椒属植物是一类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杀虫、抗血小板凝结、抗病毒等活性。在花椒属植物中,花椒和竹叶花椒因其独特的风味而被广泛用作调味香料。这些植物不仅富含挥发油,还含有生物碱、苯丙素、黄酮、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本文重点综述了这两种天然植物香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属 花椒 竹叶花椒 香料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构建
3
作者 张艳 何飞 +8 位作者 潘文慧 龚霞 温铿 张月滢 王海峰 李佩洪 吴银明 曾攀 钟珉菡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目的】为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和品质分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汉源县不同乡镇的20个花椒材料作为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汉源花椒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组分的相对... 【目的】为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和品质分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汉源县不同乡镇的20个花椒材料作为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汉源花椒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分类,再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构建指纹图谱并计算相似度。【结果】从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60多种成分,20份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相近且种类差别较小,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烷烃类、苯类、酮类、呋喃类、酸类、醛类等,其中前3类的相对质量分数较高。分类分析结果表明20份花椒样品不存在差异较大的样品,满足建立指纹图谱的条件。通过构建汉源地区花椒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标定出19个共有峰为汉源花椒挥发性物质特征峰,分别为α-蒎烯、桧烯、β-水芹烯、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罗勒烯、紫苏烯、芳樟醇、香茅醛、α-松油醇、香芹酮、乙酸芳樟酯、乙酸松油酯、橙花醇乙酸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γ-枫香脂、大根香叶烯D,各样品的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可靠。【结论】完成了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构建,该指纹图谱可用于汉源地区花椒的产地鉴定、品质评价及种质资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 花椒 挥发油 GC-MS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QTOF-MS化学计量学技术研究不同路红花椒挥发性成分
4
作者 王静雯 梁琪 +4 位作者 钟慈平 马伟 黄瑶 杜钢 吴纯洁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97,共7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挥发性成分构成和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13个不同产地的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从13个产地的红花椒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27种萜烯类、12种...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挥发性成分构成和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13个不同产地的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从13个产地的红花椒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27种萜烯类、12种烷烃类、15种醇类、10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和4种其他类挥发性成分。在所有花椒挥发性成分中,萜烯类和醇类物质种类最多,烷烃类和酯类物质种类次之,醛类、酮类和其他类物质种类较少。其中,D-柠檬烯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乙酸芳樟酯与芳樟醇次之。基于GC-QTOF-MS数据,创建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对不同产地花椒进行判别并确定关键性差异物质,化学计量学技术能够将13个产地的花椒分为三类,并且根据PLS-DA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3种关键性差异物质,分别为γ-萜品醇、D-柠檬烯和芳樟醇。此外,利用箱线图比较各路花椒中共有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在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南路花椒至少有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路花椒,分别为D-柠檬烯和芳樟醇。西路花椒中γ-萜品醇和乙酸芳樟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路花椒。其他路花椒中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南路花椒和西路花椒。结论:该研究对13个产地红花椒进行了区分,可将其划分为南路、西路、其他路3个主要区域,为进一步探究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奠定了基础,为红花椒的产地溯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采摘机关键部件设计
5
作者 苏安晋 《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山西省花椒采摘采用传统手工采摘方式,存在采摘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研发花椒采摘机械具有重要意义。花椒采摘机不但能够降低人力投入,提高采摘效率,并且减少对树枝的损伤。主要介绍采摘部分和收集部分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 花椒 采摘机 机械化采摘 收集装置 负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研究
6
作者 徐凯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花椒是我国重要的药用、食用的特色经济树种,极具重要的观赏生态价值以及经济应用价值。该文通过对花椒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功能用途、价值、种质资源概况和繁育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花椒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繁育技术提供新... 花椒是我国重要的药用、食用的特色经济树种,极具重要的观赏生态价值以及经济应用价值。该文通过对花椒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功能用途、价值、种质资源概况和繁育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花椒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繁育技术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功能价值 种质资源 繁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籽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宁 梁世岳 +5 位作者 刘正群 张敏 郑梓 王雪梅 闫峻 穆淑琴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39,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花椒籽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42周龄的京粉6号蛋鸡3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ZBMS组)饲喂使用2%花椒籽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花椒籽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42周龄的京粉6号蛋鸡3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ZBMS组)饲喂使用2%花椒籽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的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ZBMS组第1~14、15~28、1~28 d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软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ZBMS组蛋鸡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ZBMS组第28 d时的蛋黄色泽显著提高(P<0.05);ZBMS组鸡蛋中棕榈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山嵛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肉豆蔻酸、十七碳酸、硬脂酸、反油酸、油酸、二十碳一烯酸、附子酯酸和花生三烯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使用2%花椒籽替代玉米可增强蛋鸡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提高蛋重,降低软破蛋率,提升蛋黄色泽和蛋黄比率,增加鸡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蛋鸡 血清指标 蛋品质 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建义 胡容平 +3 位作者 徐湘婷 范中菡 陈松 陈庆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41-244,共4页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经济价值较高,在中国广泛种植,但其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危害,科学的防治技术措施对花椒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从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4个方面对花椒病虫害绿色防...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经济价值较高,在中国广泛种植,但其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危害,科学的防治技术措施对花椒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从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4个方面对花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上花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南不同种类花椒籽的营养成分对比研究
9
作者 张莉 古雪艳 +11 位作者 韩富军 徐国伟 张康 王磊 郭志廷 李建喜 Hanyurwumutima Egide 刘佳惠 张洺溪 陈海瑜 张景艳 王学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19,共6页
文章旨在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九月青花椒籽、红花椒籽、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色谱法等测定花椒籽中蛋白、挥发油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评价3个不同种类花椒籽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品种改良后,无刺嫁接花... 文章旨在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九月青花椒籽、红花椒籽、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色谱法等测定花椒籽中蛋白、挥发油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评价3个不同种类花椒籽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品种改良后,无刺嫁接花椒籽中的水分、总灰分和粗纤维含量下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增加;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粗脂肪、粗蛋白和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和红花椒籽(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α-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顺油酸、顺亚油酸和十五烷酸中含量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和红花椒籽中的氨基酸含量(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所含必需氨基酸中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均低于FAO/WHO的推荐值,且只在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检测出蛋氨酸,其中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均高于FAO/WHO的推荐值。综上所述,3个不同种类的花椒籽中各组成成分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其中无刺嫁接花椒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饲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不同品种 甘肃陇南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红袍花椒对流-辐射并联干燥BP神经网络模拟与品质研究
10
作者 薛韩玲 王楠 +3 位作者 牛婷婷 陆泽华 廖帮海 习红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5-273,共9页
为探究热风干燥、热风-红外和热风-微波对流-辐射并联干燥对大红袍花椒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装载量、干燥功率等条件下的大红袍花椒干燥曲线特征,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并采用感官评价与GC-MS对3种干燥方式干制... 为探究热风干燥、热风-红外和热风-微波对流-辐射并联干燥对大红袍花椒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装载量、干燥功率等条件下的大红袍花椒干燥曲线特征,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并采用感官评价与GC-MS对3种干燥方式干制大红袍花椒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风-红外并联干燥的恒速期干燥速率高于热风干燥一个数量级,热风-微波并联干燥时长最短,出现二次升速且降速期不明显;升温、减少装载量或加大微波功率均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和缩短干燥时间。BP神经网络的相关系数R值均能达到0.985以上,均方误差最低可达1.010×10^(-4),平均相对误差值E为4.55%,可很好地描述大红袍花椒的干燥动力学特性,预测大红袍花椒干燥过程含水率准确且迅速。3种干燥方式挥发油分别鉴定出40、39、28种化学成分,热风-微波并联干燥获取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中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大,但色泽和口感差,热风干燥花椒色泽最佳,挥发油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热风-红外并联干燥既缩短了大红袍花椒干燥时间,又能保持其良好品质,为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干燥 大红袍花椒 BP神经网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湿度大红袍花椒对流辐射干燥试验研究
11
作者 薛韩玲 廖帮海 +2 位作者 万学宁 拓雯 闫钰亭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对比大红袍花椒热风干燥、热风-红外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的特性和品质,揭示对流辐射联合干燥大红袍花椒的干燥过程,指导大红袍花椒生产实践。通过薄层干燥试验,研究三种干燥方式在不同温度(50℃、60℃、70℃)和相对湿度(10%、30%、50%... 为对比大红袍花椒热风干燥、热风-红外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的特性和品质,揭示对流辐射联合干燥大红袍花椒的干燥过程,指导大红袍花椒生产实践。通过薄层干燥试验,研究三种干燥方式在不同温度(50℃、60℃、70℃)和相对湿度(10%、30%、50%)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合Weibull函数的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及估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进行干燥动力学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干制花椒油苞结构,提取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时间最长,升温降湿有利于提高热风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但对热风-红外和热风-微波干燥影响较小;Weibull函数能很好地模拟三种干燥方式,α随干燥条件变化明显,β>1,水分迁移是由物料表面和内部共同控制,估算水分扩散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303×10^(-7)~2.815×10^(-7)m^(2)/min、7.646×10^(-7)~9.628×10^(-7)m^(2)/min、2.200×10^(-6)~2.778×10^(-6)m^(2)/min,且与温湿度变化相关;热风干燥和热风-红外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花椒油苞,热风-微波干燥花椒油苞更为饱满;热风-微波干燥后花椒挥发油提取量最高(7.5%),烯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热风干燥花椒提取挥发油含量最低,但挥发油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热风-红外联合干燥在缩短干燥时间和保持品质方面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 干燥动力学 Weibull函数 微观结构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椒风味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琪 祝磊 +3 位作者 张婷 王静雯 钟慈平 吴纯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66,共6页
目的:考察温度、光照、氧气3个因素对红花椒风味物质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等麻味物质含量;采用G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芳樟醇、柠檬... 目的:考察温度、光照、氧气3个因素对红花椒风味物质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等麻味物质含量;采用GC测定不同影响因素下花椒中芳樟醇、柠檬烯、乙酸芳樟酯等香味物质含量;采用极坐标对不同因素对风味物质的影响进行综合强度分析。结果:4℃和25℃时麻味物质含量高且差异较小,4℃时香味物质含量最高;遮光条件下麻味和香味物质含量保存最佳;隔氧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麻味和香味物质损失较慢;结合强度分析图得出红花椒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氧气、温度和光照,其中氧气对其影响最显著。结论:对红花椒风味品质的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为氧气>温度>光照,隔氧、遮光、4℃是最佳条件。该研究为花椒调味品加工、运输和储存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影响因素 麻味 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提取方法、成分分析、生物活性及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曲梦锐 刘雨辰 +1 位作者 吴浩浩 王东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5,共5页
花椒是我国广泛应用的八大调味香料之一,花椒精油是从花椒果皮或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浅黄绿色油状液体。其化学成分复杂,通常由萜类、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化学物质组成;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抑菌、镇痛、消炎、... 花椒是我国广泛应用的八大调味香料之一,花椒精油是从花椒果皮或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浅黄绿色油状液体。其化学成分复杂,通常由萜类、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化学物质组成;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抑菌、镇痛、消炎、驱虫等功效,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文章阐述了花椒精油的不同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了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花椒精油在果蔬保鲜、肉制品保鲜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花椒精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精油 提取方法 生物活性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羟基-α-山椒素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雪 黄硕 +2 位作者 杨羚 肖雯婧 呼永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4,共8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探讨羟基-α-山椒素(hydroxy-α-sanshool,SAN)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使用建立DCM模型。分为对照组(CO...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探讨羟基-α-山椒素(hydroxy-α-sanshool,SAN)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使用建立DCM模型。分为对照组(CON组)、DCM组和SAN治疗组(DCM+SAN组)。小动物心脏超声及病理染色评价小鼠心脏功能及组织形态,蛋白组学技术推测SAN对DCM的作用机制,Western blot实验验证cAMP/PKA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心脏超声与病理染色显示SAN对DCM小鼠心脏有保护作用。DCM+SAN组与DCM组进行蛋白组学检测,共鉴定160个差异蛋白,127个蛋白表达上调,33个蛋白表达下调;GO二级功能注释显示细胞过程、分子结构和细胞结构等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cAMP信号通路富集最为丰富;蛋白互作网络显示以PKA为中心节点与多种蛋白在cAMP信号通路中有互作关系。Western blot验证DCM组的cAMP和PK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DCM+SAN组的cAMP和PK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DCM组(P<0.05)。结论SAN对糖尿病心功能有保护作用,通过cAM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椒 羟基-α-山椒素 蛋白组学 糖尿病心肌病 作用机制 cAM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的苦味物质分析
15
作者 王璐 李爱君 +2 位作者 段萍 彭小伟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8-303,共6页
花椒麻感强烈、香气独特,被广泛应用于各地菜肴和食品加工中,但同时存在苦味问题。红花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大,为明确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苦味品质差异,以20种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花椒果皮苦味物质... 花椒麻感强烈、香气独特,被广泛应用于各地菜肴和食品加工中,但同时存在苦味问题。红花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大,为明确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苦味品质差异,以20种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花椒果皮苦味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苦味物质在20个地区红花椒果皮中均有分布,含量存在差异。大部分地区槲皮素和熊果苷是主要的苦味物质,含量分别为0.127~1.200 mg/g、0.451~1.918 mg/g。进一步利用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区红花椒果皮聚为五类,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筛选出异槲皮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是不同类别红花椒果皮的关键差异苦味物质。该研究可为红花椒果皮质量控制提供一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不同地区 苦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作用
16
作者 李承钊 刘玉杰 +5 位作者 王伟峰 孟宪华 曹永红 苏群 王君 杨军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2-66,共5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花椒精油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对禾谷镰孢菌、尖镰刀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和茄链格孢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552、2.243、6.064、7.078 mg/mL。GC-MS分析显示,花椒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包括乙酸芳樟酯、芳樟醇、D-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 成分分析 植物病原真菌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花椒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的结构变异
17
作者 杨明丽 黄仙婍 +2 位作者 喻阳华 王继玥 缪明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明不同海拔梯度对花椒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花椒遗传多样性、代谢调控及适应不同海拔生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省贞丰县板贵乡不同海拔(1054、821和645 m)下的花椒叶为试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方... [目的]探明不同海拔梯度对花椒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花椒遗传多样性、代谢调控及适应不同海拔生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省贞丰县板贵乡不同海拔(1054、821和645 m)下的花椒叶为试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差异表达基因的可变剪接(AS)和SNP/InDel变异位点进行解析,挖掘花椒适应环境的新转录本。[结果]在3个不同海拔的花椒叶片中,有2619个基因发生了可变剪切事件,主要为外显子跳跃(Skipped exon,SE)和互斥外显子(Mutually exclusive exons,MXE)2种类型,其中SE最多,且在高海拔的对比组中发生可变剪接的数量显著增多;鉴定出748331个SNP和87402个InDel位点,SNP类型中转换种类高于颠换种类,在外显子区分布最多,达40.0%。InDel位点在内含子区分布最多,达28.6%;发掘出9363个新转录本,其中有5648个在7大数据库中被注释。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花椒叶片发生可变剪接的功能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途径;而新转录本的KEGG代谢途径主要富集于光合作用、苯丙素生物合成、异黄酮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萜类生物合成等通路。[结论]本研究丰富了对不同海拔条件下花椒基因结构变异的认识,为后续研究花椒遗传多样性、代谢调控及响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差异表达基因 可变剪接 新转录本 基因结构变异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膨大期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大红袍花椒果实品质影响
18
作者 卢红 吴丽 +1 位作者 孙玲 付满意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施加GA_(3)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成为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栽培管理手段,但施加GA_(3)对花椒果实品质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为研究不同浓度GA_(3)处理在果实膨大期对大红袍花椒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优GA_(3)喷施浓度。选... 施加GA_(3)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成为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栽培管理手段,但施加GA_(3)对花椒果实品质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为研究不同浓度GA_(3)处理在果实膨大期对大红袍花椒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优GA_(3)喷施浓度。选择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在花椒果实膨大期喷施浓度为25 mg/L,50 mg/L,75 mg/L和100 mg/L的GA_(3),待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测定果粒的纵径、横径、百粒重、果皮油囊数量、总挥发油、酰胺类化合物、不挥发性乙醚萃取物以及总黄酮指标。结果表明,坐果期喷施75 mg/L GA_(3)时综合效果最好,果实纵径,横径,百粒重以及果皮油囊数量4项外在品质指标分别提升14%、11%、12%和35%。果皮总挥发油、麻味物质、不挥发性乙醚萃取物和总黄酮4项内在品质指标会显著提升33%、27%、13%和11%。本研究筛选出了提升花椒果实品质的最佳GA_(3)处理浓度,为花椒栽培管理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大红袍花椒 外在品质 内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差异分析
19
作者 熊文玮 蔡炼 +2 位作者 苏靖 杨银迢 冯世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73-86,共14页
麻味物质是评价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品质的重要特征性成分之一,为了挖掘花椒麻味物质合成途径酰化反应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基于花椒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花椒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共... 麻味物质是评价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品质的重要特征性成分之一,为了挖掘花椒麻味物质合成途径酰化反应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基于花椒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花椒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共鉴定出50个花椒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成员,这些基因可分为两大亚家族,均编码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大部分花椒BAHD成员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它成员定位于细胞核、叶绿体等细胞器中。基因表达分析显示,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在花椒果皮发育各阶段均有特异性的表达,且在果梗、刺、茎和花中表达高于种子和叶。不同花椒品种间,即使相同基因也表现出表达差异,甚至在某些品种中未检测到表达。此研究为花椒麻味物质合成途径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并将为其它高等植物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麻味物质 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质资源花椒的品质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周勇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152-155,共4页
花椒的品质主要受花椒品种、树龄、栽培环境、采收方式、加工过程等因素影响。为明确不同种质资源花椒品质差异,明确影响差异性形状的关键环境因素。测定了72个种质资源花椒的颜色、颗粒重、麻味强度和挥发油含量,同时选取了竹叶花椒ZA... 花椒的品质主要受花椒品种、树龄、栽培环境、采收方式、加工过程等因素影响。为明确不同种质资源花椒品质差异,明确影响差异性形状的关键环境因素。测定了72个种质资源花椒的颜色、颗粒重、麻味强度和挥发油含量,同时选取了竹叶花椒ZA、“北椒”ZB1和“南椒”ZB2作为代表性花椒种质资源,采用化学计量手段对指标进行深度分析,以明确不同种质资源花椒品质性状与其影响差异指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不同种质资源花椒品质性状不同。其中颜色指标、千粒重与挥发油含量在不同种质资源花椒间的差异显著,麻味强度在不同种质资源花椒间差异不显著;②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各种质资源花椒的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ZA品种的果皮挥发油含量和麻味强度受空气湿度的显著影响,而ZB1品种的果皮色泽、重量和麻味则主要受平均气温和地理经度的影响。ZB2品种的果皮质量则主要受土壤中有效钾含量、相对气压和地理纬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品质差异 影响因素 花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