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_p/ZL101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与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袁曼 于家康 +3 位作者 陈代刚 于威 李华伦 曹禄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9-785,共7页
以体积比为7:3的比例混合粒径分别为75和15μm两种尺寸的SiC颗粒,将其分别在1 200℃高温烧结2、4、6、8和10 h后采用气压浸渗法制备SiC体积分数为70%的SiCp/ZL101基复合材料,研究预制件高温烧结后复合材料的界面,讨论氧化以及界面反应... 以体积比为7:3的比例混合粒径分别为75和15μm两种尺寸的SiC颗粒,将其分别在1 200℃高温烧结2、4、6、8和10 h后采用气压浸渗法制备SiC体积分数为70%的SiCp/ZL101基复合材料,研究预制件高温烧结后复合材料的界面,讨论氧化以及界面反应对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实验热导率反算实际界面传热系数。结果表明:双尺寸的SiC颗粒在Al合金基体中分布均匀;SiC预制件的氧化改变了SiC颗粒与Al合金基体之间的结合形式,从而有效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在1 200℃氧化4 h,其抗弯强度和热导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422 MPa和195 W/(m.K)。实际界面传热系数与复合材料热导率变化一致。此外,氧化钝化了SiC颗粒,其形貌的变化使得颗粒周围基体中的应力集中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但是氧化时间过长的界面却不利于载荷的传递和基体的形变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 zl101基复合材料 氧化 界面 抗弯强度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YAG激光焊接原位生成TiB_2/ZL101铝基复合材料
2
作者 崔海超 芦凤桂 +2 位作者 唐新华 姚舜 楼松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技术对原位生成TiB2/ZL101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焊接,并分析了脉冲频率对焊缝成形及其微观组织、气孔和TiB2粒子在焊缝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激光焊缝成形较好,焊缝内气孔数量较少,焊接后母材中团簇的TiB2粒子变得细小弥... 采用脉冲激光技术对原位生成TiB2/ZL101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焊接,并分析了脉冲频率对焊缝成形及其微观组织、气孔和TiB2粒子在焊缝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激光焊缝成形较好,焊缝内气孔数量较少,焊接后母材中团簇的TiB2粒子变得细小弥散且比母材分布更均匀;当脉冲频率增至200 Hz时,搅拌作用减弱且焊缝内气孔增多,TiB2粒子的弥散分布也相对减弱,激光穿透深度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激光焊接时,焊缝呈现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在凝固过程中TiB2粒子被界面前沿推移至晶界处,使得其在焊缝内的硬度增加且分布较均匀,焊接后TiB2粒子未与铝基体发生界面反应而保持了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zl101复合材料 脉冲激光 气孔 粒子分布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封装用SiC_p/ZL101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建云 孙良新 +1 位作者 洪平 华小珍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4,43,共4页
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SiCp/ZL10 1复合材料 ,测定了SiCp/ZL10 1复合材料在 2 5℃~ 4 0 0℃区间的线膨胀系数值 ,运用理论模型对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热膨胀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基体合... 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SiCp/ZL10 1复合材料 ,测定了SiCp/ZL10 1复合材料在 2 5℃~ 4 0 0℃区间的线膨胀系数值 ,运用理论模型对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热膨胀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基体合金显著降低 ,Turner模型对SiCp/ZL10 1复合材料线膨胀系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线膨胀系数 热应力 SiCp/zl101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ZL109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层的微观组织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金玲 杨忠 +2 位作者 李高宏 马玉韩 李建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对ZL10 9合金和SiCp/ZL10 9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微弧氧化 ,利用扫描电镜对微弧氧化层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比较测试两种材料微弧氧化层的硬度。发现ZL10 9合金和SiCp/ZL10 9复合材料都可以进行表面微弧氧化 ,其微弧氧化层由两层结构组... 对ZL10 9合金和SiCp/ZL10 9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微弧氧化 ,利用扫描电镜对微弧氧化层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比较测试两种材料微弧氧化层的硬度。发现ZL10 9合金和SiCp/ZL10 9复合材料都可以进行表面微弧氧化 ,其微弧氧化层由两层结构组成 ,分别为疏松层和致密层。ZL10 9合金微弧氧化层主要由不同结构的Al2 O3 相组成 ,SiCp/ZL10 9复合材料微弧氧化层由Al2 O3 和MgAl13 O40 组成。对微弧氧化层形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合金 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硬度 SiCp/zl10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相Al_3Ti状态对Al_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玉厚 周敬恩 严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共6页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的 Al3Ti/ ZL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Mg0 .35 % ,Si7% ,Ti3.5 %。其制备工艺为在特定温度下 ,往 ZL 10 1基体材料中加入 Ti O2 发生直接反应 ,形成 Al3Ti/ ZL 10 1复合材料 ;在正确的制备工艺下 ,所...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的 Al3Ti/ ZL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Mg0 .35 % ,Si7% ,Ti3.5 %。其制备工艺为在特定温度下 ,往 ZL 10 1基体材料中加入 Ti O2 发生直接反应 ,形成 Al3Ti/ ZL 10 1复合材料 ;在正确的制备工艺下 ,所生成的增强相 Al3Ti的形态为杆状 ,平均尺寸 0 .5μm左右 ,均匀弥散地分布于α- Al晶粒内部。与基体ZL10 1相比 ,该 Al3Ti/ ZL10 1原位复合材料热处理后的室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增强相 力学性能 正交实验 zl101陶瓷 铝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Al_3Ti结构及强化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玉厚 周敬恩 严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48,51,共3页
采用透射电镜对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中亚微米增强相 Al3Ti的形貌、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 Al3Ti的尺寸为 0 .3~0 .5μm,该... 采用透射电镜对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中亚微米增强相 Al3Ti的形貌、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 Al3Ti的尺寸为 0 .3~0 .5μm,该增强相与α- Al基体具有共格对应关系 ,它均匀分布于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 增强相 强化机理 透射分析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复合材料Al_3Ti/ZL101的正交实验研究及金相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玉厚 严文 周敬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17,共3页
通过正交实验 ,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确定了生成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分 ;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并对该材料进行了显微金相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与基体材料 ZL 10 1相比 ,Al3Ti/ZL 10 1原位复... 通过正交实验 ,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确定了生成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分 ;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并对该材料进行了显微金相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与基体材料 ZL 10 1相比 ,Al3Ti/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在其最佳成分配比下 ,强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伸长率也略有提高 ;复合材料中原位生成增强体 Al3Ti的尺寸仅为 0 .5μm左右 ,均匀分布于基体晶粒内部 ,同基体结合良好 ;由于细小增强相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正交实验 Al3Ti/zl101 金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101铝基复合材料的填加焊丝TIG焊 被引量:4
8
作者 冀国娟 谢建刚 薛文涛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4期21-23,31,共4页
研究在TIG焊焊接SiCp/101铝基复合材料时,填加铝镁和铝硅焊丝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加焊丝抑制了熔池中的界面反应,改善了熔池的流动性,但接头中缺乏增强相,焊缝与母材成分相差很大,降低了接头的机械性能。填加铝硅焊丝优... 研究在TIG焊焊接SiCp/101铝基复合材料时,填加铝镁和铝硅焊丝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加焊丝抑制了熔池中的界面反应,改善了熔池的流动性,但接头中缺乏增强相,焊缝与母材成分相差很大,降低了接头的机械性能。填加铝硅焊丝优于填加铝镁焊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101复合材料 焊丝 TIG焊 界面反应 增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f)+C_f/ZL109铝基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军 刘耀辉 +1 位作者 朱先勇 于思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5-28,共4页
利用预制体挤压浸渗法制备了 Al2 O3f+Cf/ ZL10 9短纤维混杂金属基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固溶和时效时间对该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两种纤维混杂分布均匀 ,经热处理后 ,复合材料基体组织细化 ,较佳的热处理工... 利用预制体挤压浸渗法制备了 Al2 O3f+Cf/ ZL10 9短纤维混杂金属基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固溶和时效时间对该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两种纤维混杂分布均匀 ,经热处理后 ,复合材料基体组织细化 ,较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 5 10℃固溶 4 h,170℃时效 4~ 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复合材料 热处理 氧化铝 zl109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搅拌铸造SiC_P/ZL101A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早 王狂飞 +1 位作者 南红艳 郭居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07-110,116,共5页
通过对真空感应炉熔炼制备SiCP/ZL101A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研究,分析了SiCP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工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iCP预处理有助于改善SiCP与熔体颗粒之间的润湿性,减少SiCP颗粒聚集,其最佳预处理工艺为1000℃/2h;液面涡... 通过对真空感应炉熔炼制备SiCP/ZL101A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研究,分析了SiCP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工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iCP预处理有助于改善SiCP与熔体颗粒之间的润湿性,减少SiCP颗粒聚集,其最佳预处理工艺为1000℃/2h;液面涡流有利于SiCP颗粒均匀化,增加搅拌器转速可使液面涡流深度增加,有助于液面边缘SiCP颗粒与熔体混合;SiCP/ZL101A复合材料最佳制备工艺为搅拌转速300r/min、搅拌1h,其布氏硬度和比磨损率分别达到138.7HBS和1.35×10-4mm3·m-1·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搅拌铸造 SiC_P/zl101A复合材料 SiC_P颗粒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101铝基复合材料铜中间层TLP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蕾 侯金保 +1 位作者 郭伟 牛济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1-44,共4页
通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铜中间层TLP扩散连接试验 ,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分析了接头连接机理、微观组织与接头性能的关系 ,从而确定了其试验条件和焊接规范。
关键词 SiCp/101复合材料 铜中间层 TLP连接 扩散焊 试验研究 化学成分 接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直接反应法制备TiB_2/ZL101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切削性能
12
作者 方信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0-73,85,共5页
用熔体直接反应法制备了TiB_2/ZL101复合材料;用光学显微镜、SEM、拉伸试验机等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力学和切削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用钠盐变质处理的ZL101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制备的TiB_2/ZL101复合材料组织为细小等轴树枝状α... 用熔体直接反应法制备了TiB_2/ZL101复合材料;用光学显微镜、SEM、拉伸试验机等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力学和切削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用钠盐变质处理的ZL101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制备的TiB_2/ZL101复合材料组织为细小等轴树枝状α-Al及细小板片共晶硅,其抗拉强度高于ZL101铝合金的,但塑性却低于ZL101铝合金的;切削工艺相同时,切削ZL101合金和TiB_2/ZL101复合材料刀具后刀面磨损速率相近,而后者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低于前者的;TiB_2/ZL101复合材料的加工表面存在两种类型裂纹,第二种类型裂纹对其疲劳性能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zl101复合材料 熔体直接反应法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101(Cr)/PI纤维纸基复合材料对高温烟气过滤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赵情 张楠 +2 位作者 谢璠 杨斌 宋顺喜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3-18,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热稳定性的金属框架化合物MIL-101(Cr).再以聚酰亚胺(PI)纤维、对位芳纶沉析纤维为原料,引入预合成的MIL-101(Cr)晶体,通过现代湿法造纸技术制备出了MIL-101(Cr)/PI纤维纸基复合材料,并考察了MIL...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热稳定性的金属框架化合物MIL-101(Cr).再以聚酰亚胺(PI)纤维、对位芳纶沉析纤维为原料,引入预合成的MIL-101(Cr)晶体,通过现代湿法造纸技术制备出了MIL-101(Cr)/PI纤维纸基复合材料,并考察了MIL-101(Cr)添加量对复合材料高温烟气过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IL-101(Cr)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纸基复合材料的过滤性能,其质量因子分别在室温和260℃时增长了152.69%和55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 复合材料 高温烟气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铝短纤维/ZL109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晶 李文芳 蒙继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5,共4页
对硅酸铝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时效硬化行为以及常温和高温下的拉、压强度等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硅酸铝短纤维不仅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而且改变了复合材料的时效过程;硅酸铝短纤维也同样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 对硅酸铝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时效硬化行为以及常温和高温下的拉、压强度等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硅酸铝短纤维不仅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而且改变了复合材料的时效过程;硅酸铝短纤维也同样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室温与高温强度.同时.热残余应力是导致复合材料拉、压机械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09 硅酸铝短纤维 复合材料 热残余应力 机械性能 时效过程 拉强度 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Al_2O_3·2SiO_2_f/ZL109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
15
作者 陈荐 符慧林 +2 位作者 沈保罗 涂铭旌 高升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23,共4页
利用电子探针、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挤压铸造法制备的莫来石(3Al2O3 ·2SiO2 )纤维增强ZL109 合金复合材料的纤维与基体界面。研究中未发现纤维与基体界面有Cu 元素偏聚及其析出相与反应产物,而界面有明... 利用电子探针、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挤压铸造法制备的莫来石(3Al2O3 ·2SiO2 )纤维增强ZL109 合金复合材料的纤维与基体界面。研究中未发现纤维与基体界面有Cu 元素偏聚及其析出相与反应产物,而界面有明显的Mg、Si元素偏聚,并发生Mg+ 2SiO2+ 2Al→MgAl2O4+ 2Si反应,反应产物MgAl2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09合金 复合材料 莫来石纤维 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TiNi纤维对增强ZL105A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安娜 何涛 +2 位作者 霍元明 东星倩 王京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获得轻质高强度铝合金,通过真空液相吸铸工艺将304不锈钢/TiNi纤维分别嵌入到ZL105A铝合金内部,制备出高性能的纤维增强ZL105A铝基复合材料。通过试验,观察纤维表面镀铜状态对接合界面的影响,探究不同纤维种类、直径对ZL105A铝基复合... 为获得轻质高强度铝合金,通过真空液相吸铸工艺将304不锈钢/TiNi纤维分别嵌入到ZL105A铝合金内部,制备出高性能的纤维增强ZL105A铝基复合材料。通过试验,观察纤维表面镀铜状态对接合界面的影响,探究不同纤维种类、直径对ZL105A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表面镀铜可改善纤维与基体的润湿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TiNi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高于304不锈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但就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来看,304不锈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要高于TiNi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一定范围内,随金属纤维直径的增加,纤维增强ZL105A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TiNi纤维 zl105A铝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原位增强TiB_(2)/ZL205A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翰 田继华 +1 位作者 邱辉 刘相法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1-84,共4页
通过混合盐反应内生的方法在ZL205铝合金基体中引入TiB_(2)颗粒增强相,研究TiB_(2)颗粒增强铝合金材料在铸态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TiB_(2)颗粒增强ZL205A复合材料的基本相组成为α-Al相、CuAl_(2)相及TiB_(2)颗粒... 通过混合盐反应内生的方法在ZL205铝合金基体中引入TiB_(2)颗粒增强相,研究TiB_(2)颗粒增强铝合金材料在铸态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TiB_(2)颗粒增强ZL205A复合材料的基本相组成为α-Al相、CuAl_(2)相及TiB_(2)颗粒。TiB_(2)颗粒的内生改善了基体和颗粒之间的润湿性,促进分散,同时将颗粒增强体尺寸控制在1μm以下。复合材料坯体挤压时,利用晶粒之间的滑动促进颗粒分散,挤压后再进行热处理,促进了颗粒的进一步分散,使TiB_(2)颗粒团聚现象得以改善,复合材料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室温下,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达到598.0 MPa、510.0 MPa和92.4 GPa。在300℃下,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为197.0 MPa,伸长率为5.5%。相比ZL205A基体,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zl205A铝复合材料 原位生成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沉积制造SiC/ZL114A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吕长生 王立权 伊俊振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5-621,共7页
为了提高铝基复合材料送粉式激光沉积制造成形工艺,本文开展了SiC/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的激光沉积制备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激光沉积工艺参数和SiC颗粒含量对显微组织及拉伸... 为了提高铝基复合材料送粉式激光沉积制造成形工艺,本文开展了SiC/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的激光沉积制备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激光沉积工艺参数和SiC颗粒含量对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组织由ZL114A基体组织和SiC颗粒组成,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沉积层中部的SiC含量增多,但表面的SiC含量减少。经多道多层沉积后,使SiC颗粒重新分布,SiC颗粒在沉积层中分布均匀;当SiC颗粒含量为10%时,材料的强度最高,随SiC颗粒含量的增加,SiC/ZL114A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持续下降。本文可促进铝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复杂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沉积制造 复合材料 zl114A合金 SIC颗粒 激光功率 扫描速度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