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QAl11-6-6合金挤压棒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1
作者 刘莹雪 刘鹏程 +2 位作者 胡克福 吕永生 林高用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硬度计,研究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等热处理参数对QAl11-6-6铝青铜合金挤压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挤压态组织由α、κ(AlFe、AlFe_(3)、A... 采用正交试验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硬度计,研究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等热处理参数对QAl11-6-6铝青铜合金挤压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挤压态组织由α、κ(AlFe、AlFe_(3)、AlNi)、γ_(2)以及剩余的β′相组成;固溶+时效热处理可有效提高该合金挤压棒的硬度,4个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合金硬度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试样在910℃固溶45 min后采用水冷淬火,再经450℃×150 min时效处理,合金硬度由挤压态的33.4HRC提升到40.1HRC,呈现明显的时效硬化特性;较多的类马氏体β′相的析出是合金时效后硬度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l11-6-6 铝青铜合金 挤压棒 固溶 时效 硬度 热处理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对巴氏合金ZChSnSb11-6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建梅 薛亚文 +1 位作者 马立新 唐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13-2518,共6页
针对巴氏合金ZChSnSb11-6工作过程中的蠕变现象,对合金进行蠕变实验。基于蠕变实验所得蠕变曲线,证实ZChSnSb11-6在实际工作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蠕变现象,同时利用WDW-E100D试验机,获得ZChSnSb11-6蠕变前后的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通... 针对巴氏合金ZChSnSb11-6工作过程中的蠕变现象,对合金进行蠕变实验。基于蠕变实验所得蠕变曲线,证实ZChSnSb11-6在实际工作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蠕变现象,同时利用WDW-E100D试验机,获得ZChSnSb11-6蠕变前后的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通过分析合金蠕变、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得知蠕变明显降低ZChSnSb11-6的强度、塑性及抗弹性变形能力,并得到合金蠕变机理,明确ZChSnSb11-6蠕变变形是应变硬化与再结晶回复长时间交替作用的结果。通过计算合金的应变硬化指数,证实蠕变使合金均匀变形的能力降低,增大合金发生断裂破坏的可能性。同时,基于硬度试验获得合金硬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确定ZChSnSb11-6的蠕变临界温度范围为50~60℃。通过观察ZChSnSb11-6蠕变前后的显微组织,发现蠕变使合金组织中SnSb和Cu 6 Sn 5明显减少,导致合金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合金 zchsnsb11-6 蠕变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合金ZChSnSb11-6的蠕变特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建梅 薛亚文 +1 位作者 侯成 马立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5-789,839,共6页
针对油膜轴承巴氏合金ZChSnSb11-6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蠕变变形,提出了巴氏合金蠕变实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蠕变实验,获得了ZChSnSb11-6的蠕变特征,并与ZChSnSb8-4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蠕变对ZChSnSb11-6显微结构的影响。... 针对油膜轴承巴氏合金ZChSnSb11-6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蠕变变形,提出了巴氏合金蠕变实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蠕变实验,获得了ZChSnSb11-6的蠕变特征,并与ZChSnSb8-4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蠕变对ZChSnSb11-6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计算应力相关指数,明确了ZChSnSb11-6蠕变系数和应力的关系,并基于通用Graham蠕变方程建立了65℃下ZChSnSb11-6蠕变模型,外推得出了65℃时多组ZChSnSb11-6不同应力作用下的蠕变曲线。同时基于ANSYS对ZChSnSb11-6试件进行的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了ANSYS用于计算ZChSnSb11-6蠕变变形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研究巴氏合金蠕变寿命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snsb11-6 蠕变特性 蠕变实验 蠕变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ChSnSb11-6/20号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扩散连接 被引量:6
4
作者 邹军涛 赵艳 +2 位作者 王婵 杨晓红 梁淑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1-1458,共8页
为了获得较高的界面结合强度,对20号钢表面采用热浸镀锡处理后,进行液固扩散连接,制备ZChSnSb11-6/20号钢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ZChSnSb11-6/20号钢结合过渡区的形貌及其元素分布,并对其硬度... 为了获得较高的界面结合强度,对20号钢表面采用热浸镀锡处理后,进行液固扩散连接,制备ZChSnSb11-6/20号钢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ZChSnSb11-6/20号钢结合过渡区的形貌及其元素分布,并对其硬度和界面结合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20号钢热浸镀锡后,再进一步进行液固扩散可以制备结合面均匀稳定的ZChSnSb11-6/20号钢双金属复合材料,20号钢中Fe与Sn形成一层互扩散组织的结合过渡层,实现了20号钢与巴氏合金ZChSnSb11-6的冶金结合;结合过渡区的硬度明显高于两侧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可达60.1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snsb11-6合金 双金属复合材料 过渡区 热浸镀 扩散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ChSnSb11-6/20钢复合材料不同结合界面结合强度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尧 项丹 孟文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6,112,共7页
针对巴氏合金与钢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建立了不同结合界面(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工件结合强度理论计算模型。以微小单元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其结合界面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场仿真模拟,得到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 针对巴氏合金与钢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建立了不同结合界面(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工件结合强度理论计算模型。以微小单元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其结合界面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场仿真模拟,得到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界面应力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三种结合界面下提出的理论计算公式与模拟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值在15%内。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不同结合界面和不同表面粗糙度的ZChSnSb11-6/20钢复合材料,得到了不同结合界面许用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表面粗糙度,其结合强度随结合界面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圆弧面(B型)和截球面(C型)两种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值较接近,差值在2MPa之内;光面(A型)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最小,约为B型、C型两种结合界面结合强度的60%。通过对比分析,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了模型评价,得到了模型评价对照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snsb11-6 复合材料 结合界面 界面影响因子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焊接工艺对QAl11-6-6铜合金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
6
作者 任智强 王晓明 +1 位作者 周超极 朱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2-64,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激光焊接工艺对QAl11-6-6铜合金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对焊缝的宏观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焊接速度较低时焊缝及热影响区较大,而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缝变窄,但焊...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激光焊接工艺对QAl11-6-6铜合金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对焊缝的宏观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焊接速度较低时焊缝及热影响区较大,而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缝变窄,但焊缝的熔透性变小。焊接速度为10 m/min时,由于热输入小、冷却速率大,焊缝区晶粒较细,其尺寸为5μm左右,且基本无氧化夹杂等缺陷;焊缝区的相组成主要为α相、β′相、K相,未发现γ2相的存在,因而可避免焊接接头出现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l11-6-6合金 激光焊接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