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 Transfer and Photo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in WS_(2)/hBN/MoS_(2) Heterostructures
1
作者 CHEN Pengyao REN Bingyan +4 位作者 ZHANG Chengyu LI Boyuan WANG Jiaxi ZHANG Kaixuan ZHAO Weijie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1-2029,共9页
Two-dimensional(2D)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and their heterostructures(HSs)exhibit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show great promise for developing next-generation optoelectronics.However,the photo-lumines... Two-dimensional(2D)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and their heterostructures(HSs)exhibit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show great promise for developing next-generation optoelectronics.However,the photo-luminescence(PL)quantum yield of monolayer(1L)TMDs is still quite low at room temperature,which severely lim-it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Here we report a PL enhancement effect of 1L WS_(2) at room temperature when con-structing it into 1L-WS_(2)/hBN/1L-MoS_(2) vertical HSs.The PL enhancement factors(EFs)can be up to 4.2.By using transient absorption(TA)spectroscopy,we demonstrate that the PL enhancement effect is due to energy transfer from 1L MoS_(2) to 1L WS_(2).The energy transfer process occurs on a picosecond timescale and lasts more than one hundred picoseconds which indicates a prominent contribution from exciton-exciton annihilation.Furthermore,the PL en-hancement effect of 1L WS_(2) can be observed in 2L-MoS_(2)/hBN/1L-WS_(2) and 3L-MoS_(2)/hBN/1L-WS_(2) HSs.Our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ergy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PL enhancement of 2D TMDs and a fea-sible way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MD-bas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 PHOTOLUMINESCENCE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exciton-exciton annihi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SiH范德华异质结构的可调谐电子和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郭鑫 马永强 +4 位作者 鲍爱达 邓蕊 秦丽 张文琦 徐厚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预测并构建了一种Ⅱ型的GaP/SiH异质结构,并对其结构特性、电子特性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GaP/SiH异质结构属于典型的Ⅱ型范德华异质结构,展现出卓越的能量稳定性.GaP/SiH异质结构的带隙为2.24 eV,Ⅱ型能带结构的排列有效抑... 预测并构建了一种Ⅱ型的GaP/SiH异质结构,并对其结构特性、电子特性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GaP/SiH异质结构属于典型的Ⅱ型范德华异质结构,展现出卓越的能量稳定性.GaP/SiH异质结构的带隙为2.24 eV,Ⅱ型能带结构的排列有效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通过施加不同的双轴应变和垂直应变,可以对异质结的电子结构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精确调控.GaP/SiH异质结构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区也表现出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吸收率可达2.34×10^(6)cm^(−1).GaP/SiH异质结构表现出的优异性能为光电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GaP/SiH范德华异质结构 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光催化水分解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李家豪 黄欣 杨志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6,共6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是带隙值为1.32 eV的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交错排列的能带结构.在异质结界面处,形成了从ZnO指向SiS_(2)的内置电场,该内置电场的存在...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S_(2)/ZnO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是带隙值为1.32 eV的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交错排列的能带结构.在异质结界面处,形成了从ZnO指向SiS_(2)的内置电场,该内置电场的存在使得SiS_(2)/ZnO异质结中形成了特殊的“Z-型”载流子迁移模式,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同时增强了载流子的氧化还原能力.异质结构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且带边位置跨越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与单层材料相比,SiS_(2)/ZnO异质结光吸收谱出现红移现象,表现出更宽的光吸收范围(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及更强的光吸收强度(达到10~5 cm^(-1)量级).另外,通过施加双轴应变,可以有效调控SiS_(2)/ZnO异质结的带隙值.以上结果表明SiS_(2)/ZnO异质结有潜力成为新型光催化剂用于全解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_(2)/ZnO Z-型范德华异质结 光催化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γ-GeSe基异质结的电子特性研究
4
作者 乔方卿銮 乔帅 +2 位作者 张腊梅 商继敏 冯世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181,共7页
二维γ-GeSe拥有类似石墨烯的优异导电特性.利用第一性原理,对二维γ-GeSe的结构和电子特性进行了研究;构建了γ-GeSe/SnSe 2异质结,结果表明该异质结是典型的Ⅱ型能带排列.在施加电场后,其带隙值会有明显的增大,但其能带排列类型保持... 二维γ-GeSe拥有类似石墨烯的优异导电特性.利用第一性原理,对二维γ-GeSe的结构和电子特性进行了研究;构建了γ-GeSe/SnSe 2异质结,结果表明该异质结是典型的Ⅱ型能带排列.在施加电场后,其带隙值会有明显的增大,但其能带排列类型保持稳定的Ⅱ型能带排列,这种特性表明此异质结具有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应用的潜力.构建的γ-GeSe/GaSe异质结具有典型的Ⅰ型能带排列,施加电场对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影响甚微;但能一直保持稳定的Ⅰ型能带排列,表明该异质结在发光二极管领域和激光器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γ-GeSe 范德瓦尔斯异质结 电子特性 能带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e/ZnS异质结的结构和界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鲍爱达 马永强 郭鑫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5,共7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vdWH),并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分析了该异质结构的几何、电子、输运性质。通过结合能、声子谱、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验证了所构建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的稳定性。详细计算了Ga... 本文设计了一种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vdWH),并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分析了该异质结构的几何、电子、输运性质。通过结合能、声子谱、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验证了所构建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的稳定性。详细计算了GaSe/ZnS vdWH界面性质中的平面平均电子密度差和平均静电势。结果表明,GaSe/ZnS vdWH是一种直接带隙为2.19 eV,载流子迁移率较高的异质结构。其中,沿x方向的电子迁移率可达1394.63 cm^(2)·V^(-1)·s^(-1),而沿y方向的电子迁移率可达1913.18 cm^(2)·V^(-1)·s^(-1),性能优异,有望应用于电子纳米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 声子色散谱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维材料的异维结构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旭乐 程碑彤 +5 位作者 蒋若梅 周咏 谢修敏 赵超军 张伟 宋海智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55,共10页
基于2维材料的光电探测器是新一代探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2维材料因不受晶格匹配的限制,可以利用范德华力与其它维度的材料,如0维的量子点、1维的纳米线、3维的半导体衬底等,形成异维结构的光电探测器。迄今为止,基于2维材料的异维结... 基于2维材料的光电探测器是新一代探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2维材料因不受晶格匹配的限制,可以利用范德华力与其它维度的材料,如0维的量子点、1维的纳米线、3维的半导体衬底等,形成异维结构的光电探测器。迄今为止,基于2维材料的异维结构光电探测器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现了显著优于单纯2维材料探测器的性能。归纳了异维结构范德华异质结在光电探测中的优势;指出了2维材料与0维材料、1维材料、3维材料或多层多维度材料组成的异维结构光电探测器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2维材料 范德华异质结 异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MnBi_(2)Te_(4)异质结室温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臻智 刘肇国 +4 位作者 周桓立 杨宗儒 宋元军 张晓阳 张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233,共8页
太赫兹技术因其在医学成像、深空探索、无线通信、无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常温条件下对太赫兹辐射进行高灵敏度检测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技术挑战。文中利用低热导率的磁性拓扑绝缘体MnBi_(2)Te_(4)与高热导率的石... 太赫兹技术因其在医学成像、深空探索、无线通信、无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常温条件下对太赫兹辐射进行高灵敏度检测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技术挑战。文中利用低热导率的磁性拓扑绝缘体MnBi_(2)Te_(4)与高热导率的石墨烯形成范德华异质结,进而构建了一种异质结结构的太赫兹探测器。室温条件下,在0.04 THz与0.12 THz的频率太赫兹辐射照射下,探测器展现出超快的光电响应速度(16μs)和较高的响应度(0.43 mA/W和4.61 mA/W),同时具备较低的噪声等效功率(2.04 nW/Hz^(1/2)和190.58 pW/Hz^(1/2))。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MnBi_(2)Te_(4)异质结的太赫兹探测器在太赫兹探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探测器 光热电效应 拓扑绝缘体 范德华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钼基二硫族化合物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鑫华 刘伟迪 +2 位作者 龚佑品 刘庆丰 陈志刚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57,共19页
石墨烯因其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宽光谱吸收范围而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然而,其低光吸收率导致的高暗电流严重限制了它的光电探测性能。钼基二硫族化合物(MoX_(2),X=S、Se和Te)具有高的吸收系数,能够弥补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中暗电流较高的劣... 石墨烯因其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宽光谱吸收范围而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然而,其低光吸收率导致的高暗电流严重限制了它的光电探测性能。钼基二硫族化合物(MoX_(2),X=S、Se和Te)具有高的吸收系数,能够弥补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中暗电流较高的劣势,因此基于石墨烯/MoX_(2)范德华异质结的光电探测器能够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子特性。本综述首先回顾了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结构。之后,从材料基础的角度突出了石墨烯/MoX_(2)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探测器的重要性。接着,总结了石墨烯/MoX_(2)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增强策略。最后,强调了这类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综述将为这类高性能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探测器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钼基二硫族化合物 异质结 光电探测器 范德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调控范德华异质薄膜能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单层SiC沉积在表面氢化的BN薄膜上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美霞 冷浩 +2 位作者 姚婷珍 王磊 何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65,共6页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是目前应用最理想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之一,在半导体照明、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并考虑原子间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系统地研究了SiC沉积...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是目前应用最理想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之一,在半导体照明、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并考虑原子间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系统地研究了SiC沉积在表面完全氢化的BN衬底上形成的SiC/HBNH异质薄膜的原子结构和电学性质,并探索电场对其能隙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i和C原子相对HBNH薄膜的位置将决定其结构稳定性及异质薄膜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因此堆垛类型可有效调节SiC/HBNH异质薄膜的能隙,并且异质薄膜的导带底和价带顶分别由SiC、HBNH纳米薄膜来决定,可实现电子和空穴输运轨道的分离。当施加外电场时,SiC/HBNH异质薄膜能隙伴随电场强度的增加呈现出近似线性下降分布,会由直接能隙转变为间接能隙,甚至转变为导体,这主要是由电场增强异质薄膜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堆垛类型和电场可有效调节SiC/HBNH异质薄膜的电学性质,降低电子和空穴的结合概率,为其应用于新型电子纳米器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异质薄膜 第一性原理 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电场 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半导体材料纳米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根旺 侯超剑 +2 位作者 龙昊天 杨立军 王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9-1340,共22页
近年来,随着各领域对微电子器件集成度及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发展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新型高性能功能性器件成为了突破当前技术瓶颈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方向。目前,作为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的代表,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二维黑磷以及范德... 近年来,随着各领域对微电子器件集成度及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发展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新型高性能功能性器件成为了突破当前技术瓶颈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方向。目前,作为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的代表,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二维黑磷以及范德瓦尔斯异质结凭借其在电学、热学、机械、光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已经成为了发展高性能纳米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的最具潜力的材料之一。在本综述中,首先概述了几种用于纳米器件的常见二维材料,分析了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在纳米器件中的应用,其次重点对基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黑磷以及由其衍生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的纳米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最后对目前二维半导体纳米器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及分析,从而为未来发展高性能功能性纳米器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半导体纳米材料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 黑磷 范德瓦尔斯异质结 纳米电子器件 纳米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材料WX_2构建的范德华异质结的结构和性质及应变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淼 张磊 梁万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5-393,共9页
二维材料过渡金属硫属化物(TMDs),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在光电子器件、光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TMDs材料可以构建具有不同性能的范德华(vdW)异质结,但构建的异质结由于其固有的能带带隙大小限制了... 二维材料过渡金属硫属化物(TMDs),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在光电子器件、光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TMDs材料可以构建具有不同性能的范德华(vdW)异质结,但构建的异质结由于其固有的能带带隙大小限制了其在全光谱上的响应,因而对其能带带隙调控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WX_2 (X=S, Se, Te)从单层到体相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由此组装的vdW异质结构WS_2/WSe_2、WS_2/WTe_2和WSe_2/WTe_2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应力应变对异质结构的能带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HSE06泛函和自旋轨道耦合(SOC)效应的计算方案可以精确描述WX_2体系;异质结构WS_2/WSe_2,WS_2/WTe_2和WSe_2/WTe_2呈现type-II能带分类;在施加单轴或双轴的应力应变后,能带带隙大小发生相应改变,当晶格形变大于4%后,异质结构由半导体特性变成具有金属性。这些研究为光电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TMDS vdW异质结 应力应变 能带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载流子FN隧穿的范德华垂直异质结光电探测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苹 徐威 +3 位作者 熊峰 江金豹 黄先燕 朱志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2-321,共10页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及其范德华异质结在光电探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于光电导效应、光诱导栅控效应、光伏效应、光-热电效应等机理的器件被提出并广泛研究。其中,基于光诱导栅控效应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平面型光电器件...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及其范德华异质结在光电探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于光电导效应、光诱导栅控效应、光伏效应、光-热电效应等机理的器件被提出并广泛研究。其中,基于光诱导栅控效应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平面型光电器件因其与晶体管相近的器件结构、工艺兼容性以及较高的光电探测响应率而备受关注,然而往往存在响应速度慢、不施加栅压时暗电流大等缺点,制约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针对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光诱导栅控型光电器件,如何提高其响应速度、降低暗电流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研究通过实验构建石墨烯/MoS_(2)/h-BN/石墨烯垂直异质结构,在传统石墨烯/MoS_(2)异质结中插入宽禁带h-BN势垒层以抑制器件暗电流,同时利用光照条件下光生载流子的FN隧穿效应提升器件的光电响应速度。该研究成功实现了皮安量级的暗电流以及相对较快的光电探测响应速度(响应时间约为0.3 s),相比于传统石墨烯/MoS_(2)异质结器件(响应时间约为20 s)有近两个数量级的提升,同时验证了基于FN隧穿效应的范德华垂直异质结构对于增强光电探测性能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范德华垂直异质结 FN隧穿 MoS_(2) H-BN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在二维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扬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9-943,共15页
以石墨烯为代表,二维材料有着诸多优异的性质,在下一代电子器件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绝大多数关于二维材料的研究都集中在其电子学和光学的性质和应用,对于其力学性质的研究则相对欠缺,而力学性质在二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都... 以石墨烯为代表,二维材料有着诸多优异的性质,在下一代电子器件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绝大多数关于二维材料的研究都集中在其电子学和光学的性质和应用,对于其力学性质的研究则相对欠缺,而力学性质在二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原子力显微镜是低维材料力学性质表征的主要手段,例如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压痕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维材料的基本背景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展示了纳米压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背景,并回顾了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二维材料面内力学性质的相关实验和理论工作,同时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在表征二维材料力学性能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及来源.由于二维材料展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纳米压痕技术在能够很好地测量二维材料面内力学性质的同时,对于二维材料层间力学性质表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埃(Å)压痕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形变尺度控制在0.1 nm以内,从而精确地表征和调控二维材料的层间范德华作用力,即层间力学性质.作者在第三部分介绍了通过埃压痕技术表征和调控的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层间力学性质.最后简要介绍了范德华异质结材料的基本性质,探讨了埃压痕技术在该材料力学性质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石墨烯 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压痕技术 埃压痕技术 范德华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MoS_(2)/WSe_(2)异质结的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皇甫路遥 戴梦德 +2 位作者 南海燕 顾晓峰 肖少庆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75-2080,共6页
近年来基于二维半导体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如MoS_(2)的光电晶体管被广泛研究。虽然基于单层MoS_(2)的光电探测器表现出较高的响应度,但是其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也限制了响应时间,约在秒量级。二维半导体的相互堆垛可以形成具有低缺陷态且... 近年来基于二维半导体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如MoS_(2)的光电晶体管被广泛研究。虽然基于单层MoS_(2)的光电探测器表现出较高的响应度,但是其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也限制了响应时间,约在秒量级。二维半导体的相互堆垛可以形成具有低缺陷态且空间均匀的范德华异质结构,是提高二维光电探测器性能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通过机械剥离转移法构筑MoS_(2)/WSe_(2)垂直pn异质结,其较强的空间电荷区能有效地分离光生载流子,所以在自驱动状态下仍具有较好的光电探测能力,光响应度和探测率分别达到2.12×10^(3) A/W和2.33×10^(11) Jones,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达到40 ms。这种二维异质结器件制备方法简易,性能优异,在光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WSe_(2) PN结 机械剥离转移法 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 光电探测器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Z型In_(2)SSe/Sb范德华异质结光催化水分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5
作者 曹圣哲 黄欣 杨志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112,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In_(2)SSe/Sb范德华异质结的光催化性质.计算结果表明,In_(2)SSe/Sb异质结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为0.82 eV,其能带结构呈交错型排列,在异质结界面处会形成由Sb指向In_(2)SSe的内置电场,构成Z型异质结结构,有利...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In_(2)SSe/Sb范德华异质结的光催化性质.计算结果表明,In_(2)SSe/Sb异质结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为0.82 eV,其能带结构呈交错型排列,在异质结界面处会形成由Sb指向In_(2)SSe的内置电场,构成Z型异质结结构,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异质结的带边位置跨越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并表现出从红光到紫外光的强光吸收.该研究结果为基于In_(2)SSe/Sb异质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_(2)SSe/Sb 范德华异质结 第一性原理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掺杂GaN/ZnO/GaN范德瓦尔斯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特性研究
16
作者 薛丽丽 李洪亮 +4 位作者 窦慧 卢金铎 高静 信天 王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5,共7页
为了减小GaN/ZnO/GaN异质结的带隙宽度,提高对可见光的吸收,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In掺杂对GaN/ZnO/GaN异质结形成能、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带边位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In掺杂GaN/ZnO/GaN异质结界面处的形成能更低,因此容易在界面处形... 为了减小GaN/ZnO/GaN异质结的带隙宽度,提高对可见光的吸收,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In掺杂对GaN/ZnO/GaN异质结形成能、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带边位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In掺杂GaN/ZnO/GaN异质结界面处的形成能更低,因此容易在界面处形成;In置换Zn和Ga使得带隙宽度由3.03 eV分别减小到2.02 eV和2.88 eV;掺杂后的吸收系数和光导产生红移,且吸收系数在2.1 eV处有吸收峰,与带隙的变化规律一致;掺杂后在可见光区间的折射率实部增大,虚部产生红移;最后In取代Ga和Zn的导带边位置分别为-0.47 eV、-0.58 eV,价带边位置为2.41 eV、1.44 eV,满足光催化制氢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德瓦尔斯异质结 结构稳定性 光催化特性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CVD法制备WS_(2)-MoS_(2)垂直异质结及其表征
17
作者 钱叶铮 丁凯旋 +1 位作者 余佳俊 肖少庆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1-496,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WS_(2)-MoS_(2)垂直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以氧化钼(MoO_(3))、氧化钨(WO_(3))、硫粉(S)作为反应物,采用改良的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实现高质量的WS_(2)-MoS_(2)垂直异质结的制备。使用拉曼光谱仪(Raman)、光致... 本文主要研究了WS_(2)-MoS_(2)垂直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以氧化钼(MoO_(3))、氧化钨(WO_(3))、硫粉(S)作为反应物,采用改良的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实现高质量的WS_(2)-MoS_(2)垂直异质结的制备。使用拉曼光谱仪(Raman)、光致发光光谱仪(PL)、光学显微镜(O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设备,对异质结的形貌、元素组成等进行了表征。最后制备了基于WS_(2)-MoS_(2)异质结的光电探测器,测量了包括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光电流曲线等光电特性。经测试,WS_(2)-MoS_(2)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在532 nm激光模式下展现了良好的光响应特性,使其能应用于高效率的光电子器件的制备,在微电子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_(2)-MoS_(2)垂直异质结 化学气相沉积 二维材料 光电探测器 范德瓦尔斯力 限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激发态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秦春博 张春峰 《物理学进展》 2025年第4期195-207,共13页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展现出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显著的激子效应,针对其激发态动力学的研究无论是对相关的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总结了单层TMDs及其堆叠形成的范德瓦耳斯异质结中的激发态动力...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展现出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显著的激子效应,针对其激发态动力学的研究无论是对相关的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总结了单层TMDs及其堆叠形成的范德瓦耳斯异质结中的激发态动力学研究。具体而言,我们介绍了单层中激子与异质结中层间激子的产生到复合动力学过程,期间着重介绍了异质结中层间电荷转移,以及层间转角和莫尔超级晶格相关激发态动力学的近期研究。最后总结了目前的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并以对未来的展望作为结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超快光谱 范德瓦耳斯异质结 层间激子 激发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