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袁黄与佛教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孝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共11页
袁黄(1533—1606)是明朝后期一位著名学者、思想家。他与禅僧云谷法会等交游,受佛教"即心即佛"、因果报应等观念影响,由消极认命的宿命论者转变为积极积善改过的立命论者,佛教改变了袁黄的世界观、人生观,改变了他一生命运。... 袁黄(1533—1606)是明朝后期一位著名学者、思想家。他与禅僧云谷法会等交游,受佛教"即心即佛"、因果报应等观念影响,由消极认命的宿命论者转变为积极积善改过的立命论者,佛教改变了袁黄的世界观、人生观,改变了他一生命运。袁黄奉持立命论,奋发作为,行善劝善,传授举业,出仕为官,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袁黄护持佛教,推动了晚明佛教的复兴,对后世佛教传播也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黄 佛教 立命论 善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黄劝善思想与明清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卫平 马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50,共12页
明末以来,社会变动剧烈,道德体系紊乱。为了缓和这种情况,地方士绅编纂各种劝善书以教化民众,试图重建社会道德秩序,维持社会的稳定,在善书的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中,明代后期的江南士绅袁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善举运动的倡导者,... 明末以来,社会变动剧烈,道德体系紊乱。为了缓和这种情况,地方士绅编纂各种劝善书以教化民众,试图重建社会道德秩序,维持社会的稳定,在善书的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中,明代后期的江南士绅袁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善举运动的倡导者,袁黄的思想不仅对有清一代善书的编纂、流传发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明末以后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起到了思想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黄 善书 江南地区 慈善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黄与科举考试用书的编纂——兼谈明代科举考试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献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9,共7页
明代中后期,科举考试和商业出版都特别发达。适应市场的需求,书坊刊刻了大量科举考试用书,很多著名文人成为科举考试用书的作者,袁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编纂了至少十余部科举考试用书,这些书深受市场欢迎,在士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明代中后期,科举考试和商业出版都特别发达。适应市场的需求,书坊刊刻了大量科举考试用书,很多著名文人成为科举考试用书的作者,袁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编纂了至少十余部科举考试用书,这些书深受市场欢迎,在士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就袁黄编纂的、且在当时已经出版过的科举考试用书进行考证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明代科举考试的指导思想和二三场在整个科举考试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黄 举业用书 科举考试指导思想 二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历援朝战争初期的内部纷争——以赞画袁黄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金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154,173,共12页
万历援朝战争是16世纪末关乎东亚政治格局和明朝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但从参战伊始,日渐恶化的政治风气即渗透到将帅选拔等环节中。战争开始后,内阁与吏部之间围绕京察展开的党争,朝野关于速战还是封贡的争论,南兵与北将之间的矛盾以及... 万历援朝战争是16世纪末关乎东亚政治格局和明朝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但从参战伊始,日渐恶化的政治风气即渗透到将帅选拔等环节中。战争开始后,内阁与吏部之间围绕京察展开的党争,朝野关于速战还是封贡的争论,南兵与北将之间的矛盾以及朝鲜政府在后勤保障方面的不作为都给前线将士制造了一系列的麻烦并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走向。以赞画身份参战的名士袁黄虽然努力周旋于各派力量之间,力保战事顺利进行,却因学术思想上的分歧,无法摆脱的派系斗争,最终在立下殊勋之际黯然离任,成为内部纷争严重干扰战争进程的鲜活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援朝 南兵 北将 京察 袁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麻鸡和三黄鸡鸡肉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号川 芮汉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4-297,共4页
从一般化学成分组分、鸡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对清远麻鸡和三黄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清远麻鸡粗蛋白含量略低于三黄鸡,而水分、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比三黄鸡高;清远麻鸡浸出蛋白、肌浆蛋白和基质蛋白均高于三黄鸡;除了天... 从一般化学成分组分、鸡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对清远麻鸡和三黄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清远麻鸡粗蛋白含量略低于三黄鸡,而水分、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比三黄鸡高;清远麻鸡浸出蛋白、肌浆蛋白和基质蛋白均高于三黄鸡;除了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和色氨酸以外,清远麻鸡的其它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三黄鸡;根据AAS,清远麻鸡和三黄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麻鸡 三黄鸡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元御对诸家医学流派的批判与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必安 王兆 黄作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38-841,共4页
清代医家黄元御崇阳重土,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在历代医家中别具一格。本文试从黄氏对伤寒学派,易水学派,河间学派,温病学派以及火神派的批判以及影响进行研究,以证其学术特色以及贡献。黄氏立伤寒内因传病论,以气化解六经;以六... 清代医家黄元御崇阳重土,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在历代医家中别具一格。本文试从黄氏对伤寒学派,易水学派,河间学派,温病学派以及火神派的批判以及影响进行研究,以证其学术特色以及贡献。黄氏立伤寒内因传病论,以气化解六经;以六经辨温病,慎用寒凉,痛批滋阴;上承易水学派重土学说,下开火神学派崇阳先河。对后学继承创新颇有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流派 批判 影响 @黄元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元御药性理论述要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润花 张海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861-864,共4页
自金元之际,医家开始系统研究并构建药性理论。至黄元御时,药性理论已比较成熟。黄元御在药性理论具体细节的认识上并没有超出前人。与前人不同,黄元御以前人认识为素材,试图构建一个新的药性理论,即以脏腑气机运动为基础的药性理论。... 自金元之际,医家开始系统研究并构建药性理论。至黄元御时,药性理论已比较成熟。黄元御在药性理论具体细节的认识上并没有超出前人。与前人不同,黄元御以前人认识为素材,试图构建一个新的药性理论,即以脏腑气机运动为基础的药性理论。黄元御试图构勒出每味药物在气机运动上与脏腑的相关性。虽然黄元御的尝试远不如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成熟,而且有机械之嫌,但其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而是药性理论发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药性理论 长沙药解 玉楸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王原祁《雨窗漫笔》中“龙脉”说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建平 张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中国古代受风水文化背景影响的山水画家多少会有这样的潜意识:在经营位置中寻找最吉祥的表达,这样看来,布局章法中的"龙脉"也许是他们注定的选择。本文遵循从黄公望到董其昌再到王原祁的谱系脉络,在对三者作品的排序、比对中... 中国古代受风水文化背景影响的山水画家多少会有这样的潜意识:在经营位置中寻找最吉祥的表达,这样看来,布局章法中的"龙脉"也许是他们注定的选择。本文遵循从黄公望到董其昌再到王原祁的谱系脉络,在对三者作品的排序、比对中,寻找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轨迹,并认为中国古代画论中"龙脉"说的提出,是王原祁时代对布局章法的总结,此词在这一时期与风水的关联淡化了、减弱了,更多的指向绘画作品中的气势及整体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寻找最佳章法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脉 黄公望 王原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度精神与宪制意识——《明夷待访录·原法》篇再探 被引量:13
9
作者 顾家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6,159,共9页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之精义,一是在法度精神上完成了从君主"一家之法"到"天下之法"的扭转。二是以六经所承载的三代法度精神与典范性制度作为高于君权的根本政制规范,并以太学师儒为创制立法者。由此...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之精义,一是在法度精神上完成了从君主"一家之法"到"天下之法"的扭转。二是以六经所承载的三代法度精神与典范性制度作为高于君权的根本政制规范,并以太学师儒为创制立法者。由此,其中实已蕴含了一种清晰的古典宪制意识。《明夷待访录》诸篇所构想的一整套政制设计,正展现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古典宪制安排。黄宗羲政制构想的突破性价值,在于立足于近世乃至先秦儒家的政治智慧,而对一种古典宪制理念予以了最为集中明确的表达。在其政治思想之整体中,《原法》实居于核心地位,《明夷待访录》本身即为一部以之为中心而展开的政治纲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原法 古典宪制 治法 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原1号对青海湟水流域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秀琦 罗新青 +2 位作者 丁润昕 文绍金 王志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1,共2页
三年研究表明 ,大豆高原 1号品种对青海省湟水流域上游海拔 2 32 2 .5 m左右、年≥ 10℃积温为 1876 .5℃左右、年≥10℃日数为 12 7.5 d左右、年平均温度为 4.6℃左右的生态条件十分适应。每公顷可获 2 96
关键词 大豆 高原1号 青海湟水流域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案再释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祖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3,共5页
在迄今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案史董理依然称得上是一个新领域,可以深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就拿"学案"一语的解释来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认为,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 在迄今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案史董理依然称得上是一个新领域,可以深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就拿"学案"一语的解释来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认为,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独特编纂形式。其雏形肇始于南宋初叶朱熹著《伊洛渊源录》,而完善和定型则是数百年后。清朝康熙初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它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儒林传》(《儒学传》)、《艺文志》(《经籍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这一特殊体裁的史书,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主体,合案主生平传略及学术总论为一堂,据以反映一个学者、一个学派,乃至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从而具备了晚近所谓学术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案 朱熹 《伊洛渊源录》 黄宗羲 《明儒学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学案》的层次结构与学案设置——兼论全祖望与黄宗羲思想史观之异同 被引量:3
12
作者 连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28,共17页
现行百卷本《宋元学案》的层次结构与学案设置,由其实质意义上的完成者全祖望所决定。经过全祖望的修补,在层次性质上,《宋元学案》由比较纯粹的宋元哲学史演变为宋元儒学思想史与文献资料汇编。在结构内容上,《宋元学案》的史学(史传)... 现行百卷本《宋元学案》的层次结构与学案设置,由其实质意义上的完成者全祖望所决定。经过全祖望的修补,在层次性质上,《宋元学案》由比较纯粹的宋元哲学史演变为宋元儒学思想史与文献资料汇编。在结构内容上,《宋元学案》的史学(史传)与学术谱系(家谱)色彩非常浓厚。在学案设置上,全祖望修定与次定的学案反映了全祖望与黄宗羲思想史观的共识,补定的学案反映了两人思想史观侧重点的分歧,补本的学案体现了全祖望对黄宗羲道学思想史体系的突破。全祖望设置学案的标准与黄宗羲在"黄氏原本"中注重思想流派与地域学术的立场相比有继承也有突破,在考虑学术脉络、地位及宗旨等纯学术因素的同时,也注重人品道德与政治事功等方面的因素。这体现了作为哲学史家的黄宗羲与作为史学家的全祖望在思想史观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案》 全祖望 黄宗羲 思想史 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鹖冠子》研究简评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兆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7,共4页
总结近年来《鹖冠子》研究成果,提出以下看法:1. 《鹖》的作者不只鹖冠子一人。2.《鹖》是否提出元气论仍值探讨。3.《鹖》的篇卷愈来 愈多的原因。4.《鹖》 是否伪书值得探讨,其成书年代在战国秦汉之际。5.有关《鹖》... 总结近年来《鹖冠子》研究成果,提出以下看法:1. 《鹖》的作者不只鹖冠子一人。2.《鹖》是否提出元气论仍值探讨。3.《鹖》的篇卷愈来 愈多的原因。4.《鹖》 是否伪书值得探讨,其成书年代在战国秦汉之际。5.有关《鹖》的版本和注释研究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鹖冠子》 黄老学派 元气论 伪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世纪入蕃汉医名实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英华 吉太才让 +1 位作者 范习加 甄艳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藏史记载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从天竺、唐朝和大食请来三位医师。三位医师的名字,藏史中虽有不同记载,但都是音译名。国内医史学界研究认为,唐朝医师名字是"轩辕黄帝"音译,是汉族医学的象征人物,并不是入藏医师的实名。这一观点... 藏史记载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从天竺、唐朝和大食请来三位医师。三位医师的名字,藏史中虽有不同记载,但都是音译名。国内医史学界研究认为,唐朝医师名字是"轩辕黄帝"音译,是汉族医学的象征人物,并不是入藏医师的实名。这一观点为藏汉学者所普遍接受,但是缺乏汉藏语古音对音的论证。通过对相关古文献记载和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以敦煌吐蕃藏汉对音文书为工具,从语音和医史两方面对汉医之名与实做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医学史 松赞干布 轩辕黄帝 中医 敦煌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山记者黄远庸评袁世凯统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亦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黄远庸认为,民初中国应采取适度集权的新权威主义,同时,强调在统治方式上应参杂法治和现代化的统治方法;而袁世凯当时未能很好地接受此建议,其新权威主义守旧色彩过浓,没有掌握好新旧之间的平衡,不能满足新兴社会力量的要求,导致统治基... 黄远庸认为,民初中国应采取适度集权的新权威主义,同时,强调在统治方式上应参杂法治和现代化的统治方法;而袁世凯当时未能很好地接受此建议,其新权威主义守旧色彩过浓,没有掌握好新旧之间的平衡,不能满足新兴社会力量的要求,导致统治基础不稳,是其失败原因之一;黄远庸虽没有找到新权威主义与政党政治的结合点,但是,让后世实行新权威主义的统治者看到了问题所在。为中国政治向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远庸 新权威主义 法治 袁世凯统治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永镇的古韵29部表看黄侃派学者对《广韵》离析的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9,共8页
黄侃派古音研究者提出的上古韵分28或29部,其每部之内均列有所辖《广韵》韵部及离析表,这是继承清人和该派学者自身研究后提出的成果,是上古音构拟和研究上古至中古语音演变的重要依据。黄永镇1934年著《古韵学源流》一书,系统总结和展... 黄侃派古音研究者提出的上古韵分28或29部,其每部之内均列有所辖《广韵》韵部及离析表,这是继承清人和该派学者自身研究后提出的成果,是上古音构拟和研究上古至中古语音演变的重要依据。黄永镇1934年著《古韵学源流》一书,系统总结和展示了黄侃派学者古韵28部或29部说的离析成果,是当代汉语上古音研究的重要基础,应加以继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永镇 黄侃 古韵学源流 28/29部 离析《广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诠释的变迁与经典价值的重建——以思想史上原壤形象的建构及其变迁为中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124,共11页
在思想史上,对原壤形象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构。原壤先被视为一个"失礼"之人,后被皇侃改塑成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方外圣人"。前者关注原壤与孔子的"故旧"关系,从而将全章主旨放在"老而不死是为贼&qu... 在思想史上,对原壤形象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构。原壤先被视为一个"失礼"之人,后被皇侃改塑成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方外圣人"。前者关注原壤与孔子的"故旧"关系,从而将全章主旨放在"老而不死是为贼"之上,由此深入思考礼法秩序的存在根基问题;后者则侧重思考原壤的个人思想,为原壤的失礼进行辩护,进而为消解礼法秩序提供思想资源。朱子对原壤形象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构,在尊重原壤思想形象的同时对之进行了根本否定,使该章主旨得以重现。现代思想基于平等自由的诉求,消解了朱子的努力,遮蔽了该章本来严肃重大的问题,降低了该章及经典的重大价值。只有超越现代思想的视野,才能够真正重建经典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壤 “老而不死是为贼” 政治哲学 皇侃 朱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实学思潮的理论创新与本体论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光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1-27,共7页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主体”进行界定。他们不把本体当作圆满的先验预设 ,认为道德学首先应该使自身成为知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本体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戴震 阮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枚提携后学考述
19
作者 王英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5,共6页
袁枚作为乾隆诗坛盟主,于少年才俊大力提携。其中既有思想与诗学观相近者如黄景仁,诗弟子何士■ 孙原湘,亦有思想与诗学观相差较大者如姚■,并与之都结下深厚情谊,显示出袁枚宽阔的胸怀。
关键词 袁枚 黄景仁 姚鼐 何士Yu 孙原湘 诗歌 诗学观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渊《黄陈诗集注》与江西诗派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晓蔓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宋代学者任渊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很深,在《黄陈诗集注》中,他通过对黄庭坚、陈师道所用大量典故的分析,展示了黄、陈对上述理论... 宋代学者任渊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很深,在《黄陈诗集注》中,他通过对黄庭坚、陈师道所用大量典故的分析,展示了黄、陈对上述理论的运用之法,在宋代诗歌注释中有较高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渊 《黄陈诗集注》 江西诗派 诗歌理论 无一字无来处 以故为新 点铁成金 以俗为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