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自学 陈央娣 +5 位作者 陈建设 吕水林 陈翔 李路凯 李鹏超 孙赫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08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08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试验组给予益肾通络方,1剂/d,200 mL/次,分早、晚2次饭后1 h温服;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10 mL/次,2次/d,餐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90 d,并于治疗开始前、30、60、90 d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各随访1次。以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前向运动(progressive motility,PR)精子百分比、前向及非前向运动(progressive and non-progressive motility,PR+NP)(即总活力)精子百分比及配偶受孕率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精液量、中医证候评分为次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均显著改善(P<0.001);试验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提升均优于对照组(P<0.001),而配偶受孕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仅试验组精液量提升、中医证候评分总分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精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次同时期访视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在改善腰膝酸软,小腹、腹股沟或会阴部刺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舌色紫黯,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沉迟或涩等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44/50)、66.67%(34/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较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益肾通络方治疗G1A2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臧春雪 高艺铭 高天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通络方对G1A2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DKD患者共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通络方对G1A2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DKD患者共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脾益肾通络方口服,共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albumin/urinary creatinine,UACR)、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 glucosaminidase,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所有指标均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总有效率82.69%(43/52),优于对照组的68.62%(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UACR、α1-MG、β2-MG、NAG、RBP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UACR、β2-MG、NAG、RBP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bA1c、FBG,2 h PBG水平均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A1c、FBG水平下调(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LDL-C、HDL-C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脾益肾通络方治疗G1A2期DKD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G1A2期 临床研究 补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陈景河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黄丽娜 杨毅 +2 位作者 王博 李斌 蒋希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6,I0002,I0003,共8页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探讨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该平台筛选方剂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基于方剂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匹配结果筛选方剂-疾病的关键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生物过程(Reactome)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并筛选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一步对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虚拟验证其结合能力并分析其结合模式。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40种,关键靶点18个,包括了APP、PIK3CA等,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对凋亡的调控上,Reactome信号通路涉及了凋亡途径、炎症途径、基因调控、血管通路、神经再生、突触传导、细胞自噬等多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具有结合力,川芎的萘呋内酯结合能力最强。结论益脑通络方中的萘呋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APP、PIK3CA等多靶点、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ietin,EPO)激活的PI3K等多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中主要发挥抗凋亡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分子机制 整合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益肾方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婷 付娟 张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自拟通络益肾方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通络益肾方联合针灸辅... 目的分析自拟通络益肾方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通络益肾方联合针灸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78.00%,3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as/APO-1、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5-羟色胺(5-HT)、氧化应激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Fas/APO-1、IL-17、VEGF、5-HT、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0.93±0.30)分、ODI评分(9.32±1.25)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益肾方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调节Fas/APO-1、IL-17、VEGF、5-HT的表达水平,减轻疼痛,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氧自由基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苓益肾通络方对脾肾气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志君 韩晴 +4 位作者 王春宁 宋雪 王晓 陈立祥 高福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观察芪苓益肾通络方在脾肾气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肾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脾肾气虚型IMN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 目的观察芪苓益肾通络方在脾肾气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肾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脾肾气虚型IMN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基础上加用芪苓益肾通络方,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严重程度进行积分,评价其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尿总蛋白定量(24 UTP)、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芪苓益肾通络方用于IMN中,疗效良好,相比于常规治疗来说,其在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血脂,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的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苓 特发性膜性 气虚型 功能 血脂水平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通络利咽汤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立雄 张姗姗 +2 位作者 马培 江晓敏 杨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6-230,共5页
目的 探讨益肾通络利咽汤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10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来医院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益肾通络利咽汤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10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来医院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以上动作重复练习2次为1组,每日练习两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肾通络利咽汤治疗,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脾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喉痹的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SSA)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和吞咽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swallowing patients, SWAL-QOL)评分,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疗效为90.74%(49/54),对照组治疗疗效为75.93%(41/54),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謇涩和肢体偏瘫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治疗后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謇涩和肢体偏瘫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F-1、BDNF、V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F-1、BDNF、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通络利咽汤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疗效,其具有机制可能与可上调神经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咽汤 吞咽训练 脑卒中恢复期 吞咽功能障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夜雨 于静 +20 位作者 姜泉 高明利 张博纶 岳月 孙蓬远 王丽敏 刘东武 齐庆 刘岩岩 姚家树 王霖 李略 任冬萌 郑建南 王晓梅 王恩隆 李佳凌 冯博 宋林萱 关凤媛 李东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7-63,共7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7月—2020年10月纳入的200例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接受益...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7月—2020年10月纳入的200例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接受益气养阴通络中药联合甲氨蝶呤,对照组接受益气养阴通络中药模拟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周期12周。结果ACR20/50/70反应标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单项评分、RA相关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活动度(DAS 28)评分、医师及病人视觉模拟(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评价、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满足ACR20/50/70改善标准者分别为32、10、3例与22、2、0例(P<0.05)。两组DAS28、VAS、HAQ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逐渐减少,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功能等级数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12周关节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12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SR、CRP滴度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有所下降,试验组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8、12周CRP滴度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12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63%(86/89),对照组总有效率52.22%(47/90),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12周中医证候积分、单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次分别为56、65例次,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可明显提高气阴两虚型RA患者临床治疗达标率,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RA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养阴 类风湿关节炎 气阴两虚证 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益气方联合椎管内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证候、血清炎症因子、睡眠、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侯俊青 倪秀萍 李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益气方联合椎管内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中医证候、血清炎症因子、睡眠、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PHN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椎管内... 目的探讨通络益气方联合椎管内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中医证候、血清炎症因子、睡眠、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PHN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椎管内阻滞治疗,观察组采取通络益气方联合椎管内阻滞治疗,临床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变化,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睡眠状况进行评估,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2、IL-6、TNF-α、INF-γ水平,PSQI、SAS、SDS、VAS评分,上述指标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消退后色素沉着、疲乏、刺痛、夜寐不安、舌黯紫苔白、脉细等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IL-6、TNF-α、INF-γ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PSQI、SAS、SDS、V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益气方联合椎管内阻滞治疗PHN有助于减轻患者症状及疼痛程度,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睡眠状况,缓解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了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证候 炎症因子 睡眠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通络方对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代谢组学的影响
9
作者 陈央娣 孙自学 +4 位作者 陈建设 陈翔 吕水林 华众 张芳 《辽宁中医杂志》 2025年第9期184-191,I0012,I0013,共10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Yishen Tongluo Formula,YSTLF)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glu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Yishen Tongluo Formula,YSTLF)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glu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肾上腺素(adrenaline hydrochloride,A)组]、益肾通络方低剂量治疗组(GTW+A+YSTLF-L组)、益肾通络方中剂量治疗组(GTW+A+YSTLF-M组)、益肾通络方高剂量治疗组(GTW+A+YSTLF-H组)、左卡尼汀治疗组[GTW+A+左卡尼汀(L-carnitine,LEV)组],每组12只。除NC组外,其余各组在实验第1~4周每日10时给予GTW悬液[40 mg/(kg·d)]灌胃,实验第4周灌胃GTW后进行皮下注射A注射液[0.3 mg/(kg·d)],隔日注射A 2 h后再将大鼠置于冰水环境10 min,建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模型;实验第5-8周期间于每日10时,GTW+A+YSTLF-L组、GTW+A+YSTLF-M组、GTW+A+YSTLF-H组大鼠分别予0.52、1.044、2.088 g/mL YSTLF混悬液灌胃,GTW+A+LEV组大鼠予18 mg/mL LEV悬液灌胃。实验8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及摘取双侧睾丸、附睾组织。观察指标包括一般状态、精子质量、凝血功能、切片苏木素-伊红(Harris and Eosin,H&E)染色后附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睾丸组织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筛选差异代谢物,富集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与GTW+A组比较,益肾通络方各剂量组均可改善模型大鼠中医证候相关症状;GTW+A+YSTLF-M组、GTW+A+YSTLF-H组大鼠在提高前向运动精子活力、精子总活力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TW+A+YSTLF-H组大鼠精子浓度亦提高(P<0.01);益肾通络方各组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显著延长(P<0.001),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均降低(P<0.05),GTW+A+YSTLF-M组、GTW+A+YSTLF-H组大鼠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延长(P<0.05);YSTLF各剂量组亦能改善附睾组织病理损伤,微血管内瘀血减少等。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YSTLF发挥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的睾丸组织潜在生物标志物有25个,主要涉及丁酸甲酯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鞘磷脂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YSTLF能够改善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相关症状及指标,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精子症 代谢组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