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云南盈江M_S5.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 被引量:71
1
作者 房立华 吴建平 +3 位作者 张天中 黄静 王长在 杨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使用川滇地区三维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震中位置为97.901°E,24.677°N;震源深度13.1km.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余震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使用川滇地区三维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震中位置为97.901°E,24.677°N;震源深度13.1km.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余震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余震主要分布在大盈江断裂的两侧及中段和北东段的转折处,余震带长度约12km;余震自西南沿大盈江断裂带北东段向北东方向移动,在大盈江断裂中段和北东段的交界处,余震逐渐向中段断裂移动;余震震源深度有向地表迁移的趋势,主震发生后10个小时内的余震最小深度接近2km,表明这次地震的破裂已接近地表.结合地震定位结果,作者认为这次地震震中位于盆地内部、深度浅、距县城近是导致本次地震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大盈江断裂 余震序列 双差地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盈江5.9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晶琼 杨周胜 +2 位作者 刘丽芳 苏有锦 张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8-312,共5页
2008年8月21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MS5.9地震。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ML≥2.5余震波形记录,通过对S波观测记录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得到了196个ML≥2.5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 2008年8月21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MS5.9地震。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ML≥2.5余震波形记录,通过对S波观测记录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得到了196个ML≥2.5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地震矩、应力降、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在1012~1016N.m间,与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与震源半径也呈线性关系;应力降与近震震级有一定的线性趋势相关性;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遗传算法 震源谱 地震序列 盈江5.9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序列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付虹 黄浩 +1 位作者 李丽 赵小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19,566,共6页
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序列作跟踪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震序列趋势判断的部分方法。在该序列M≥4.8地震的几个子序列中,前震h值均小于1,较准确地判定了地震趋势;在前震和余震序列中b值没有出现前震序列低余震序列高的现象,因... 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序列作跟踪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震序列趋势判断的部分方法。在该序列M≥4.8地震的几个子序列中,前震h值均小于1,较准确地判定了地震趋势;在前震和余震序列中b值没有出现前震序列低余震序列高的现象,因而用b值对该序列的判断是失败的;大盈江断裂上距离不远在类型相同的地震第1天的衰减方式有相似之处,可以为快速判定地震类型提供依据;本次5.8级地震是大盈江断裂在北北东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左旋走滑错动的结果,该序列3.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主震发生后小震P、T轴出现了快速变化,从而为地震类型的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主震发生后余震震中分布出现了北西向的共轭条带分布,这可能意示着主震发生后在原震源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5.8级地震 序列衰减 震源机制 精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5月30日盈江6.1级地震序列剪切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金 高原 +3 位作者 徐甫坤 向阳 向元 刘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52,共8页
2014年5月24、30日,云南盈江分别发生了MS5.6和MS6.1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后在震源区附近架设的流动地震台卡场台(KAC)记录到的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对盈江MS6.1地震序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初... 2014年5月24、30日,云南盈江分别发生了MS5.6和MS6.1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后在震源区附近架设的流动地震台卡场台(KAC)记录到的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对盈江MS6.1地震序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MS6.1地震震前序列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前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震后相比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及更小的离散度,且盈江MS6.1地震余震序列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前震序列可能有一个偏转。对比MS6.1地震的震前、震后发现,震前6天的数据显示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总体上呈现较低的水平,而震后的时间延迟值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序列 前震 剪切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盈江M_S5.6和M_S6.1地震余震序列重定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婷 吴建平 +1 位作者 房立华 王未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7-1057,共11页
盈江地区位于中缅边境的苏典-昔马弧形构造带,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带,2014年5月30日发生的盈江地震是该区有地震记录以来第1次>M_S6.0的地震。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盈江M_S5.6和M_S6.1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结果表明,2次主... 盈江地区位于中缅边境的苏典-昔马弧形构造带,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带,2014年5月30日发生的盈江地震是该区有地震记录以来第1次>M_S6.0的地震。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盈江M_S5.6和M_S6.1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结果表明,2次主震均位于苏典-昔马断裂带北段的卡场-大竹寨断裂的东侧。相比于M_S5.6主震,盈江M_S6.1主震震中位置更靠近卡场-大竹寨断裂。2次地震的余震主要沿卡场-大竹寨断裂走向(NNE向)展布,M_S6.1地震的主震破裂区向N扩展了约5km。2次地震的余震区主要分布在卡场-大竹寨断裂的东侧,呈现出沿断裂明显的不对称性,并具有较大的宽度,与走滑型地震典型的余震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可能表明此次盈江地震为共轭破裂地震。地震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盈江地震主震存在明显的非双力偶成分。推测盈江地震可能与卡场-大竹寨断裂和其邻近次级断裂之间的深部介质在长期地震活动中遭受破坏以及深部热作用有关。盈江M_S6.1地震分布在南段的余震跨越了卡场-大竹寨断裂右侧的次级断裂,认为主震的动态应力可能触发了其邻近次级断裂的同震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苏典-昔马构造带 卡场-大竹寨断裂 余震序列 双差地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盈江M_S6.1地震序列近场横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楠 高原 +3 位作者 赵小艳 苏有锦 刘庚 邬成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6,共13页
使用横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对2014年5月30日盈江MS6.1地震震区内多个近场流动台站记录到的大量波形数据进行横波分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盈江MS6.1地震序列的快S波偏振方向为近NS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主震发生后,由于震源区... 使用横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对2014年5月30日盈江MS6.1地震震区内多个近场流动台站记录到的大量波形数据进行横波分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盈江MS6.1地震序列的快S波偏振方向为近NS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主震发生后,由于震源区应力状态的调整,卡场台(KAC)快S波偏振方向发生逆时针偏转,勐弄台(MNO)快S波偏振方向离散度减小,并且由于受到研究区内断裂的影响,MNO台偏振方向较KAC台偏振方向更加离散.KAC台和MNO台的慢S波时间延迟均表现出主震发生前短时间内突然减小,震后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这意味着临震前震源区地壳应力的释放和震后地壳应力的增强,预示了后续余震的持续发生.地震序列时间延迟平均滑动曲线起伏振荡,表明了余震的发生伴随着震源区地壳应力的不断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序列 横波分裂 偏振方向 时间延迟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云南盈江M_S5.8地震序列重定位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小艳 韩立波 +1 位作者 苏有锦 刘自凤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记录的2011年1 ~12月震相数据,采用Hypo2000、HypoDD定位方法对2011年盈江Ms5.8地震序列的前震、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分布较定位前更为集中.前震活动主要沿大盈江断裂呈NE走向分布...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记录的2011年1 ~12月震相数据,采用Hypo2000、HypoDD定位方法对2011年盈江Ms5.8地震序列的前震、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分布较定位前更为集中.前震活动主要沿大盈江断裂呈NE走向分布.余震呈共轭分布:一支沿大盈江断裂呈NE向分布,另一支沿垂直于大盈江断裂的隐伏错断呈SSE向分布.余震分布存在着稀疏段落,可能对应着前震主要破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盈江地震序列 共轭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12月1日新疆昭苏6.1级地震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欣 聂晓红 夏爱国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通过分析昭苏6.1级地震序列特征、震源与介质破裂特性、震源环境与历史地震活动类比及区域地震和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等,对该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震后的震情趋势等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和判定。主要结果有:①在2003年新疆境内中强地... 通过分析昭苏6.1级地震序列特征、震源与介质破裂特性、震源环境与历史地震活动类比及区域地震和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等,对该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震后的震情趋势等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和判定。主要结果有:①在2003年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背景下,于现代地震活动很弱的昭苏盆地内发生了6.1级地震;②6.1级地震为主-余型地震序列,震后序列衰减正常;③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吻合,表明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并对地震活动有着控制作用;④震源区域构造应力释放充分,区域应力场处于相对稳定的调整状态。综合各类分析结果后认为,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苏6.1级地震 地震序列 断裂 地震应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盈江M_S6.1地震前后序列分布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甫坤 张彦琪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534,共10页
利用云南测震台网提供的波形数据及观测报告,采用LOC3D速度模型对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MS6.1地震主震进行了精定位,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5月24日至6月30日期间的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分布显示出较为精细的几何结构,5... 利用云南测震台网提供的波形数据及观测报告,采用LOC3D速度模型对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MS6.1地震主震进行了精定位,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5月24日至6月30日期间的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分布显示出较为精细的几何结构,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序列与5月30日MS6.1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反映为震群型地震,且MS5.6地震序列后期的余震存在向未来的MS6.1地震的震源集中的时空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双差重定位 余震分布 LDC3D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