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化人”的思想谱系与理论诠释 被引量:6
1
作者 夏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5,共6页
“以文化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命题,源于古人对人性不完美以及对“文”的丰富性、复杂性的理解。从早期“事神致福”的宗法伦理,到“以教化治天下”的政治伦理,以及“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情感伦理,“以文化人”凝聚了中国人传统的... “以文化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命题,源于古人对人性不完美以及对“文”的丰富性、复杂性的理解。从早期“事神致福”的宗法伦理,到“以教化治天下”的政治伦理,以及“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情感伦理,“以文化人”凝聚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是古代社会保持整体精神风貌向上以及形成向善力量的价值源泉,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教制度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化人 “文” “化” 思想谱系 理论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81,共15页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可能有两种不同走向但又彼此联系的起源,分别是表达与祖先神、上帝沟通的能力或状态的“通神”义,以及来自图腾、甲骨兆纹、礼器纹饰所代表的神秘图案的“纹理”义。春秋战国文献中“经天纬地”“因天之生也以养生”的“文—武”之“文”,以及赞颂圣王德行及其开创传统的“文—德”之“文”,有可能是由“通神”义所演化而来;与此同时,表示贯通隐显、具有信息指示作用的结构纹理的“文—明”之“文”,表达内在理据、法则、结构的“文—理”之“文”,以及表达显化、装饰等功能的“文—质”之“文”,有可能是由“纹理”义所演化而来。对先秦“文”观念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自知自明,彰显“文”与“心”的关联意义以优化诠释“以文化之”,提炼“文—养”的观念来深化诠释“文而化之”,发掘“观—文”的思想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拓展对“文”“道”关系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