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HYCOM的西南黄海沿岸上升流分析
1
作者
潘锡山
李春辉
王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沿岸上升流影响着近岸的营养物质的分布,从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分布产生影响。本文利用经遥感SST数据检验的HYCOM模式数据,对黄海西南沿岸上升流的分布进行分析。从气候态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变化等三个时间尺度对西南黄海夏季的冷水...
沿岸上升流影响着近岸的营养物质的分布,从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分布产生影响。本文利用经遥感SST数据检验的HYCOM模式数据,对黄海西南沿岸上升流的分布进行分析。从气候态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变化等三个时间尺度对西南黄海夏季的冷水斑和上升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多年平均的海表冷水斑中心纬度在33.60°N附近;在年际变化中,沿岸上升流对表层冷水斑的面积有影响,沿岸上升流的垂向流速对海面温度有一定影响;在季节内变化中,沿岸上升流的流速与冷水斑的面积及表层海水温呈中度相关性。基于ERA5风场再分析资料,从风应力和风应力旋度对Ekman输运和Ekman抽吸的影响来分析黄海西南部的沿岸上升流机制,结果表明风应力和风应力旋度与沿岸上升流的平均流速呈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上升流
西南黄海
HYCOM
冷水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
被引量:
76
2
作者
苏纪兰
黄大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7,共7页
运用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对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的垂向环流结构为双环结构:跃层以上区为中心上升,边缘下降的弱环流;跃层以下区为中心下降,边缘上升的强环流;在冷水团的中心区域,流动很弱,且无...
运用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对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的垂向环流结构为双环结构:跃层以上区为中心上升,边缘下降的弱环流;跃层以下区为中心下降,边缘上升的强环流;在冷水团的中心区域,流动很弱,且无穿越温跃层的垂向流动。同时也对以往有关黄海冷水团垂向环流结构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底层冷水团
上升流
下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海冷水团上升流对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书文
夏长水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4,共6页
利用黄海冷水团物理-生态耦合模式,对冷水团水域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物理模式为冷水团热动力模型;生态模式主要考虑叶绿素、营养盐和食植浮游动物基本状态变量的耦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上升流对叶...
利用黄海冷水团物理-生态耦合模式,对冷水团水域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物理模式为冷水团热动力模型;生态模式主要考虑叶绿素、营养盐和食植浮游动物基本状态变量的耦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上升流对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夏季上层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整个夏季,受上升流的影响,叶绿素垂向分布最大值的位置向海面抬升,量值增大,混合层叶绿素的平均浓度增加。与实测资料比较表明,考虑冷水团上升流的影响比不考虑上升流与实测结果符合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分布
黄海
冷水团
叶绿素
季节变化
上升流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探讨──潮混合锋对环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25
4
作者
赵保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0-435,T001,共17页
简述北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研究现状,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主要问题。然后用一个诊断模型给出了冷水团环流结构,得到冷水团环向流动主要存在于海洋上层接近冷水团边界处;径向运动也主要存在于断面两端,上层为离岸流,下层为向岸流;...
简述北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研究现状,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主要问题。然后用一个诊断模型给出了冷水团环流结构,得到冷水团环向流动主要存在于海洋上层接近冷水团边界处;径向运动也主要存在于断面两端,上层为离岸流,下层为向岸流;冷水团中心的上升流极为微弱,且仅存在于海洋上层;温跃层下的冷水团中心区域的流动极为微弱,几乎为“死水”一般,上述环流结构对冷水团中心部分的温、盐度长期保持不变及跃层底部溶解氧最大值的形成和保持极为有利。最后用卫星及实测海流资料佐证了所述环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冷水团
诊断模型
环流结构
潮汐
混合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黄海-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分布和低氧、酸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7
5
作者
吴林妮
韦钦胜
+2 位作者
冉祥滨
孙俊川
王保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1324,共14页
基于2019年8月与11月所获取的2个航次的水文、化学和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了夏、秋季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溶解氧(DO)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水文动力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该海区低氧特征及其对酸化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研...
基于2019年8月与11月所获取的2个航次的水文、化学和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了夏、秋季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溶解氧(DO)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水文动力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该海区低氧特征及其对酸化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内DO含量及分布与流场/水团格局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夏季长江口外台湾暖流影响区具有低氧的特征,秋季则在黄海冷水团海域下底层存在一个DO低值区.在上升流影响下,夏季长江口海域的底层低氧水体可抬升至上层水体,低氧水体由长江口海域向东北方向扩展;夏季长江口外下层低氧水体的涌升、黄海冷水团区DO最大值层的抬升均与跃层的抬升趋势基本一致,不仅反应了上升流对DO垂向分布的影响,同时也指示了冷水团边界区和长江口外海域涌升流的存在.此外,夏季长江口外东北部离岸低盐水团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对局地底层低氧区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在夏季的长江口海域和秋季的黄海冷水团海域存在水体酸化区,其中长江口的酸化区范围与低氧区总体相吻合,秋季黄海冷水团底层酸化区也与DO低值区和冷水团范围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低氧和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DO)
低氧区
酸化
上升流
黄海冷水团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HYCOM的西南黄海沿岸上升流分析
1
作者
潘锡山
李春辉
王彬
机构
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项目(JSZRHYKJ202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130405)
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项目(JSZRHYKJ202206,JSZRHYKJ202001,HY2019-1)。
文摘
沿岸上升流影响着近岸的营养物质的分布,从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分布产生影响。本文利用经遥感SST数据检验的HYCOM模式数据,对黄海西南沿岸上升流的分布进行分析。从气候态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变化等三个时间尺度对西南黄海夏季的冷水斑和上升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多年平均的海表冷水斑中心纬度在33.60°N附近;在年际变化中,沿岸上升流对表层冷水斑的面积有影响,沿岸上升流的垂向流速对海面温度有一定影响;在季节内变化中,沿岸上升流的流速与冷水斑的面积及表层海水温呈中度相关性。基于ERA5风场再分析资料,从风应力和风应力旋度对Ekman输运和Ekman抽吸的影响来分析黄海西南部的沿岸上升流机制,结果表明风应力和风应力旋度与沿岸上升流的平均流速呈中度相关。
关键词
沿岸上升流
西南黄海
HYCOM
冷水斑
Keywords
coastal
upwelling
southwest
yellow
sea
HYCOM
cold
water
spot
分类号
P736.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
被引量:
76
2
作者
苏纪兰
黄大吉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7,共7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
文摘
运用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对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的垂向环流结构为双环结构:跃层以上区为中心上升,边缘下降的弱环流;跃层以下区为中心下降,边缘上升的强环流;在冷水团的中心区域,流动很弱,且无穿越温跃层的垂向流动。同时也对以往有关黄海冷水团垂向环流结构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黄海
底层冷水团
上升流
下降流
Keywords
yellow sea bottom cold water pool upwelling downwelling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冷水团上升流对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书文
夏长水
袁业立
机构
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变异
数值预测方法和对环境影响研究(G1999043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海环流及营养盐长期输运研究(49736190)资助
文摘
利用黄海冷水团物理-生态耦合模式,对冷水团水域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物理模式为冷水团热动力模型;生态模式主要考虑叶绿素、营养盐和食植浮游动物基本状态变量的耦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上升流对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夏季上层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整个夏季,受上升流的影响,叶绿素垂向分布最大值的位置向海面抬升,量值增大,混合层叶绿素的平均浓度增加。与实测资料比较表明,考虑冷水团上升流的影响比不考虑上升流与实测结果符合要好。
关键词
垂向分布
黄海
冷水团
叶绿素
季节变化
上升流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Keywords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chlorophyll
sea
sonal variations
upwelling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Q178.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探讨──潮混合锋对环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25
4
作者
赵保仁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0-435,T001,共1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金!49130015
文摘
简述北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研究现状,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主要问题。然后用一个诊断模型给出了冷水团环流结构,得到冷水团环向流动主要存在于海洋上层接近冷水团边界处;径向运动也主要存在于断面两端,上层为离岸流,下层为向岸流;冷水团中心的上升流极为微弱,且仅存在于海洋上层;温跃层下的冷水团中心区域的流动极为微弱,几乎为“死水”一般,上述环流结构对冷水团中心部分的温、盐度长期保持不变及跃层底部溶解氧最大值的形成和保持极为有利。最后用卫星及实测海流资料佐证了所述环流结构。
关键词
北黄海
冷水团
诊断模型
环流结构
潮汐
混合锋
Keywords
Radial circulations
upwelling
Northen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Diagnostic model
分类号
P731.1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海-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分布和低氧、酸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7
5
作者
吴林妮
韦钦胜
冉祥滨
孙俊川
王保栋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试验室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132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6085,4162010400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专项(GY0219JH01,GY0220S0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LMEES201808)。
文摘
基于2019年8月与11月所获取的2个航次的水文、化学和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了夏、秋季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溶解氧(DO)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水文动力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该海区低氧特征及其对酸化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内DO含量及分布与流场/水团格局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夏季长江口外台湾暖流影响区具有低氧的特征,秋季则在黄海冷水团海域下底层存在一个DO低值区.在上升流影响下,夏季长江口海域的底层低氧水体可抬升至上层水体,低氧水体由长江口海域向东北方向扩展;夏季长江口外下层低氧水体的涌升、黄海冷水团区DO最大值层的抬升均与跃层的抬升趋势基本一致,不仅反应了上升流对DO垂向分布的影响,同时也指示了冷水团边界区和长江口外海域涌升流的存在.此外,夏季长江口外东北部离岸低盐水团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对局地底层低氧区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在夏季的长江口海域和秋季的黄海冷水团海域存在水体酸化区,其中长江口的酸化区范围与低氧区总体相吻合,秋季黄海冷水团底层酸化区也与DO低值区和冷水团范围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低氧和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溶解氧(DO)
低氧区
酸化
上升流
黄海冷水团
长江口
Keywords
dissolved oxygen(DO)
hypoxic zone
acidification
upwelling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YSCWM)
Changjiang Estuary
分类号
X8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HYCOM的西南黄海沿岸上升流分析
潘锡山
李春辉
王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
苏纪兰
黄大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
7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海冷水团上升流对叶绿素垂向分布的影响
张书文
夏长水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北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探讨──潮混合锋对环流结构的影响
赵保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黄海-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分布和低氧、酸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吴林妮
韦钦胜
冉祥滨
孙俊川
王保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