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VO_(4)∶Yb^(3+),Ln^(3+)(Ln=Er^(3+),Tm^(3+))发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1
作者 张洋珲 徐振庭 +1 位作者 韩昆伯 李艳红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4-190,198,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GdVO_(4)∶Yb^(3+),Er^(3+)/Tm^(3+)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掺杂浓度和激发功率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GdVO_(4)∶Yb^(3+),Er^(3+)/Tm^(3+)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掺杂浓度和激发功率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发光粉为四方结构的GdVO_(4)。稀土离子掺杂没有影响晶体结构,高浓度Yb^(3+)离子掺杂会引起晶面间距减小。样品形貌呈现稍有团聚的均匀球状颗粒。样品在980nm红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出来自Er^(3+)离子和Tm^(3+)离子的绿色和蓝色上转换发光。GdVO_(4)∶10%Yb^(3+),1%Er^(3+)和GdVO_(4)∶10%Yb^(3+),0.75Tm^(3+)发光粉具有较强的发光强度。高浓度稀土离子掺杂由于交叉弛豫过程导致发光效率下降。样品的色坐标显示,改变掺杂稀土离子浓度和激发功率可调控发光粉发光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GdVO_(4)∶Yb^(3+) Er^(3+)/Tm^(3+) 上转换发光 发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纳米晶NaYF4:Er^3+,Tm^3+,Yb^3+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岳 翟海青 +1 位作者 杨魁胜 张月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以EDTA为络合剂,用水热法合成了Er3+,Tm3+和Yb3+共掺杂的NaYF4纳米晶。XRD和TEM的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属于六方晶系。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研究了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对Tm3+和Er3+离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光强与泵浦功率... 以EDTA为络合剂,用水热法合成了Er3+,Tm3+和Yb3+共掺杂的NaYF4纳米晶。XRD和TEM的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属于六方晶系。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研究了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对Tm3+和Er3+离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光强与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曲线表明,474,525,539,650 nm的发射均属于双光子过程,408 nm的发射属于三光子过程。讨论了样品的协作敏化和声子辅助共振能量传递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上转换 纳米晶 NaYF4:Er^3+ TM^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Tm^(3+)共掺上转材料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敏文 孟繁谊 +2 位作者 苑星海 李勇 刘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用燃烧法制备镱(Yb3+)、铥(Tm3+)共掺杂,氟化钇钠(NaYF4)为基质的上转换发光材料,样品用980 nm红外光激发能发出强蓝光。结果表明,掺杂Yb3+、Tm3+摩尔分数分别为2.68%、0.024%,温度控制在450~550℃、反应时间约110 min、燃烧剂尿素占摩... 用燃烧法制备镱(Yb3+)、铥(Tm3+)共掺杂,氟化钇钠(NaYF4)为基质的上转换发光材料,样品用980 nm红外光激发能发出强蓝光。结果表明,掺杂Yb3+、Tm3+摩尔分数分别为2.68%、0.024%,温度控制在450~550℃、反应时间约110 min、燃烧剂尿素占摩尔分数30%时,上转换蓝光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3+ TM^3+ 共掺杂 上转换材料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LiF_4:Er^(3+),Tm^(3+),Yb^(3+)中Tm^(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谡玲 侯延冰 +1 位作者 徐征 裴晓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7-600,共4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YLiF4:Er3+,Tm3+,Yb3+,其中Er3+和Yb3+的浓度保持固定不变,分别为1 mol%和1.5 mol%,Tm3+浓度变化范围是2 mol%~8 mol%。在这种共掺杂体系中,同时观察到了Er3+,Tm3+和Yb3+的吸收,且Tm3+的吸收随着其浓度的增强而增强。在...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YLiF4:Er3+,Tm3+,Yb3+,其中Er3+和Yb3+的浓度保持固定不变,分别为1 mol%和1.5 mol%,Tm3+浓度变化范围是2 mol%~8 mol%。在这种共掺杂体系中,同时观察到了Er3+,Tm3+和Yb3+的吸收,且Tm3+的吸收随着其浓度的增强而增强。在980 nm光的激发下,当Tm3+浓度很小时,这种材料的上转换发光为白光。其中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Er3+的4S3/2和2H11/2到基态4I15/2的跃迁,红光既来源于Tm3+的1G4→3F4的跃迁,也来源于Er3+的4F9/2→4I15/2的跃迁。并且这种上转换发光强度随着Tm3+浓度的增强而降低,但对应不同能级跃迁的发光强度降低的幅度不同,这是因为Er3+和Tm3+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能量传递 YLiF4:Er^3+ Tm^3+ Yb^3+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长激发下YLiF_4∶Er^(3+),Tm^(3+),Yb^(3+)的发光 被引量:6
5
作者 赵谡玲 侯延冰 徐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水热法合成了YL iF4∶Er3+,Tm3+,Yb3+,其中Er3+、Yb3+和Tm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2%。当用355 nm光激发时,其发光为蓝色,峰值位于450 nm,对应于Tm3+的1D2→3F4跃迁。用378 nm激发时,发光为绿色,主要发光峰位于552 nm。980 nm光激... 水热法合成了YL iF4∶Er3+,Tm3+,Yb3+,其中Er3+、Yb3+和Tm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2%。当用355 nm光激发时,其发光为蓝色,峰值位于450 nm,对应于Tm3+的1D2→3F4跃迁。用378 nm激发时,发光为绿色,主要发光峰位于552 nm。980 nm光激发时,发光为白色,发光峰分别位于665(651),552(543),484,450 nm处,并在648 nm处还观察到了一个发光峰,其中最强的发射为红光。YL iF4∶Er3+,Tm3+,Yb3+的蓝光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Er3+的4S3/2和2H11/2到基态4I15/2的跃迁,红光既来源于Tm3+的1G4→3F4的跃迁,也来源于Er3+的4F9/2→4I15/2的跃迁。在上转换发光中,还探测到了紫外光359 nm的发射。监测665 nm得到的激发光谱不同于监测552 nm的激发光谱,在665 nm的激发光谱中出现了对应Tm3+的1G4能级的峰。在双对数曲线中,蓝光484 nm、绿光552 nm和红光665 nm的斜率分别为2.25、2.28和2.21,紫外光359 nm的斜率为2.85。因此在980 nm激发下,蓝光484 nm、绿光552 nm和红光665 nm都是双光子过程,紫外光359 nm的发射是三光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YLiF4:Er^3+ TM^3+ YB^3+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Tm^(3+)共掺杂氟化物中红色上转换发光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闫磊 刘政威 阳效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4-827,共4页
氧化铒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10倍左右时发现两种配方的发光性质有明显不同。根据情况作者研究了Er3+ /Tm3+ ,Er3+ /Er3+ 和Er3+ /Yb3+ /Tm3+ 发光系统在980nm抽运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的性质,以及在声子能量较低的氟化物中,3个发光系... 氧化铒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10倍左右时发现两种配方的发光性质有明显不同。根据情况作者研究了Er3+ /Tm3+ ,Er3+ /Er3+ 和Er3+ /Yb3+ /Tm3+ 发光系统在980nm抽运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的性质,以及在声子能量较低的氟化物中,3个发光系统建立的优先性和Er3+ 离子浓度的关系。根据实验发现当Er3+ 离子浓度由小逐渐变大时,绿光和红光的强弱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其中作者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Er3+ 离子浓度。因为在均匀体系中每个稀土离子的和另一个稀土离子的结合形成发光系统的机会是平等的,组成发光系统的稀土离子间的距离变化,即其中一种起决定作用的离子浓度变化时,那么它所组成的发光系统也就相应发生变化(稀土离子的优先结合性也会在此得到体现) ,从而发出的主色的光也就跟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 YB^3+ TM^3+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nm激发下YLiF_4∶Er^(3+),Tm^(3+),Yb^(3+)中的能量传递过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谡玲 徐征 裴晓将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YLiF4∶Er3+,Tm3+,Yb3+,其中Er3+、Yb3+和Tm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2%、1.5%和2%。在这种共掺杂体系中,在980nm光的激发下,材料的上转换发光为白光,发光峰不仅分别位于665nm(651nm)、552nm(543)、484nm和450nm处,并在648nm...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YLiF4∶Er3+,Tm3+,Yb3+,其中Er3+、Yb3+和Tm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2%、1.5%和2%。在这种共掺杂体系中,在980nm光的激发下,材料的上转换发光为白光,发光峰不仅分别位于665nm(651nm)、552nm(543)、484nm和450nm处,并在648nm处还观察到了一个发光峰,其中最强的发射为红光。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Er3+的4S3/2和2H11/2到基态4I15/2的跃迁,红光既来源于Tm3+的1G4→3F4的跃迁,也来源于Er3+的4F9/2→4I15/2的跃迁。不同发射对应的激发光谱略有不同,当用不同波长光激发时,得到的发光不同,由此证明了Tm3+和Er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并且这种能量传递增强了红光的发射,降低了绿光的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能量传递 YLiF4:Er^3+ Tm^3+.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到近红外Mn^(2+)掺杂NaYF_4∶Yb^(3+)/Tm^(3+)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生物成像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阳 廖正芳 +1 位作者 张伟 左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1-1377,共7页
在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8 h的温和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近红外到近红外的Mn^(2+)掺杂Na YF_4∶Yb^(3+)/Tm^(3+)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再以两亲性聚合物C_(18)PMH-mPEG作为亲水性配体修饰到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表面,得到具有水溶... 在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8 h的温和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近红外到近红外的Mn^(2+)掺杂Na YF_4∶Yb^(3+)/Tm^(3+)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再以两亲性聚合物C_(18)PMH-mPEG作为亲水性配体修饰到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表面,得到具有水溶性的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然后在980 nm近红外光源激发下,测量了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射光谱,在(800±10)nm附近,观察到了较强的单近红外光发射(~3H_4→~3H_6)。对样品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水溶性Mn^(2+)掺杂Na YF_4∶Yb^(3+)/Tm^(3+)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进一步在小鼠体内进行了近红外成像,表明其在生物成像领域将会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Yb^3+/Tm^3+ 上转换 纳米粒子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增强β-NaGdF_4∶Yb^(3+),Tm^(3+)纳米晶近红外发光 被引量:2
9
作者 贾明理 张家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7-1272,共6页
为了增强β-Na Gd F4∶Yb3+,Tm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克服外延增长钝化壳增大尺寸的不足,利用阳离子交换法制备核壳纳米结构,研究了样品在980 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性质。首先,利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直径为10 nm的β-Na Gd F4∶Yb3+,T... 为了增强β-Na Gd F4∶Yb3+,Tm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克服外延增长钝化壳增大尺寸的不足,利用阳离子交换法制备核壳纳米结构,研究了样品在980 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性质。首先,利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直径为10 nm的β-Na Gd F4∶Yb3+,Tm3+纳米晶;然后,将制备的纳米晶与Gd3+在油酸-十八烯混合溶液中在300℃进行交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表面Yb3+和Tm3+被Gd3+取代,钝化壳的形成抑制了内部Yb3+的表面去激发过程,增强了内部Yb3+(2F5)→Tm3+(3H5,3F2,3)的能量传递,上转换发光逐渐增强。交换30min后,Tm3+的3H4→3H6近红外发光增强达到最大,为对照样品的6.5倍,而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在生物成像方面,上转换纳米晶的尺寸必须与生物分子相匹配,同时发光强度要高,阳离子交换法既能增强近红外发光,又能保持原来小的尺寸,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Gd F4∶Yb^3+∶Tm^3+纳米晶 阳离子交换 能量传递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对硅酸盐玻璃中Yb^(3+)、Tm^(3+)上转换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苏俊 李聪 +2 位作者 张振华 赵会峰 姜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Li^+含量的掺杂Yb^(3+)、Tm^(3+)的硅酸盐玻璃样品,玻璃样品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下能够产生477 nm的蓝光和654 nm的红光。由上转换的荧光强度和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拟合直线得到,添加Li^+能够增加上转换过...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Li^+含量的掺杂Yb^(3+)、Tm^(3+)的硅酸盐玻璃样品,玻璃样品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下能够产生477 nm的蓝光和654 nm的红光。由上转换的荧光强度和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拟合直线得到,添加Li^+能够增加上转换过程中Tm^(3+)向上跃迁的几率,Tm^(3+)的3F2和1G4能级的粒子数布居增加,从而提高辐射跃迁的几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表明Li^+的添加对玻璃基质的声子能量影响不大,却使得声子态密度减小,使上转换效率提高,从而提高Yb^(3+)、Tm^(3+)在硅酸盐玻璃中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硅酸盐玻璃 Yb^3+、Tm^3+ 上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和Tm^(3+)共掺透明磷酸盐微晶盐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
11
作者 殷海荣 尚黎君 +2 位作者 高垒 张锦富 张雷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7-65,共9页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比例Yb^(3+)和Tm^(3+)的磷酸盐玻璃,通过在630℃保温1 h得到透明的微晶玻璃,对样品进行XRD测试,表明析出的晶体为Na_(3.6)Y_(1.8)(PO_(4))_(3),通过Jade6.0计算和TEM分析,其晶粒尺寸均在20~40 nm之间,小于...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比例Yb^(3+)和Tm^(3+)的磷酸盐玻璃,通过在630℃保温1 h得到透明的微晶玻璃,对样品进行XRD测试,表明析出的晶体为Na_(3.6)Y_(1.8)(PO_(4))_(3),通过Jade6.0计算和TEM分析,其晶粒尺寸均在20~40 nm之间,小于可见光波长,透过率光谱表明,经过热处理之后微晶玻璃仍保持70%以上的透过率。研究了前驱体玻璃和微晶玻璃在980 nm LD泵浦下的上转换荧光光谱,微晶玻璃的上转换效率明显高于前驱体玻璃,在上转换荧光光谱中,475 nm处发射强烈的上转换蓝光,654 nm处发射微弱的红光,795 nm处发射较弱的红外光。随着Yb^(3+)掺杂浓度的增加其上转换效率先增大后减小,Yb^(3+)的掺杂浓度为0.9%时,产生浓度猝灭现象。通过分析上转发光强度与激光器泵浦功率之间的关系,在Yb^(3+)和Tm^(3+)共掺的磷酸盐微晶玻璃中,上转换蓝光、红光和红外光的发射均为双光子过程。解释了Yb^(3+)和Tm^(3+)在磷酸盐微晶玻璃中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利用CIE1931计算,可知Yb^(3+)和Tm^(3+)共掺磷酸盐微晶玻璃的上转换发光色度坐标落在了蓝光区域,有望用在光学储存、全色显示、蓝色防伪、蓝光激光玻璃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微晶玻璃 Yb^(3+)和Tm^(3+)共掺 上转换发光 发光机制 CIE19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TeO2∶Tm^(3+),Ho^(3+),Yb^(3+)纳米材料的红绿蓝色上转换发光(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增滨 涂阳墨 +1 位作者 胡辉 白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0-1067,共8页
利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α-TeO2∶Ho3+,Yb3+、α-TeO2∶Tm3+,Yb3+和α-TeO2∶Tm3+,Ho3+,Yb3+纳米材料,用980 nm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测定了样品的室温上转换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样品α-TeO2∶Ho3+,Yb3+分别发射绿光(545 nm)... 利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α-TeO2∶Ho3+,Yb3+、α-TeO2∶Tm3+,Yb3+和α-TeO2∶Tm3+,Ho3+,Yb3+纳米材料,用980 nm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测定了样品的室温上转换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样品α-TeO2∶Ho3+,Yb3+分别发射绿光(545 nm)和红光(651 nm),分别对应于Ho3+离子的5S2→5I8和5F5→5I8能级跃迁。随着Yb3+的摩尔分数从5%增加到15%,样品在545 nm处的绿光强度明显变大,发光颜色由黄光向绿光转变。样品α-TeO2∶Tm3+,Yb3+在476 nm处发射出蓝光,对应于Tm3+离子的1G4→3H6能级跃迁,两个弱红光峰(651,675 nm)分别对应于Tm3+离子的1G4→3F4和3F2→3H6能级跃迁。随着Yb3+离子浓度的提高,蓝光与红光的相对强度也在显著提高。基于可调控性蓝光、绿光和红光的产生,α-TeO2∶Tm3+,Ho3+,Yb3+纳米材料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包括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白光 Tm^3+ Ho^3+ Yb^3+ α-TeO2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F_4∶Yb^(3+),Tm^(3+)/CdSe纳米异质结构的近红外上转换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光辉 毕雪晴 +2 位作者 宋维业 狄卫华 秦伟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1-496,共6页
采用两步高温热分解法合成了纳米异质结构的Na YF4∶Yb3+,Tm3+/Cd Se。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由纯六角相的Na YF4(β-Na YF4)和纤锌矿型Cd Se组成。980 nm激发的上转换光谱表明Na YF4∶Yb3+,Tm3+和Cd Se之间存在能量传递,Tm3+将Yb3... 采用两步高温热分解法合成了纳米异质结构的Na YF4∶Yb3+,Tm3+/Cd Se。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由纯六角相的Na YF4(β-Na YF4)和纤锌矿型Cd Se组成。980 nm激发的上转换光谱表明Na YF4∶Yb3+,Tm3+和Cd Se之间存在能量传递,Tm3+将Yb3+传递给它的能量部分地传递给Cd Se,被激发的Cd Se又将能量回传给Tm3+的相应能级,最终使得Na YF4∶Yb3+,Tm3+的紫外和蓝光发射完全消失,而797 nm的近红外发射大幅增强。Na YF4∶Yb3+,Tm3+/Cd Se纳米异质结构的激发光和发射光均处于生物组织的光学透过窗口(700~1 100 nm),对生物组织的光损伤小,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4∶Yb^3+ Tm^3+ CDSE 纳米异质结构 上转换荧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3)ScF_(6)∶Tm^(3+),Yb^(3+)/CdS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帅朋飞 黄翡菲 +2 位作者 郭庆丰 廖立兵 梅乐夫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67-1476,共10页
上转换材料与光催化剂复合可以产生吸收光谱“红移”的效果,对提高光催化剂的降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CdS对近红外光的利用率,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冰晶石结构上转换发光材料K_(3)ScF_(6)∶Tm^(3+),Yb^(3+),并采用高能球磨... 上转换材料与光催化剂复合可以产生吸收光谱“红移”的效果,对提高光催化剂的降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CdS对近红外光的利用率,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冰晶石结构上转换发光材料K_(3)ScF_(6)∶Tm^(3+),Yb^(3+),并采用高能球磨法将其与CdS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K_(3)ScF_(6)∶Tm^(3+),Yb^(3+)/CdS。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其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同时,对不同复合比例下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对罗丹明B(RhB)的光降解效率和K_(3)ScF_(6)∶Tm^(3+),Yb^(3+)/CdS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_(3)ScF_(6)∶Tm^(3+),Yb^(3+)和CdS的最佳复合比为3.6∶1,上转换发光材料K_(3)ScF_(6)∶Tm^(3+),Yb^(3+)的引入协同促进了CdS的光催化作用,光催化过程中·OH与·O^(2-)均参与了对RhB的降解,并且·OH起主要作用。此外,在最佳复合比下,经过80 min,K_(3)ScF_(6)∶Tm^(3+),Yb^(3+)/CdS样品降解率达到99.9%,与未复合的CdS相比,降解率提高了近50倍。所有结果表明K_(3)ScF_(6)∶Tm^(3+),Yb^(3+)/CdS光催化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晶石结构 上转换 高能球磨 光催化 K_(3)ScF_(6)∶Tm^(3+) Yb^(3+) C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Yb^(3+)共掺LuYO_(3)上转换荧光温度传感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志宏 周慧丽 +2 位作者 吴锋 张雁 叶林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2-1881,共10页
采用CO2激光区熔法制备了LuYO_(3)∶Tm^(3+)(0.3%)-Yb^(3+)(5%)荧光材料。在980 nm激光激发下测量了样品在可见光波段的上转换(UC)荧光光谱,其中^(1)G_(4)→^(3)H_(6)跃迁产生的蓝色上转换荧光发生明显的Stark劈裂。利用荧光强度比(FIR... 采用CO2激光区熔法制备了LuYO_(3)∶Tm^(3+)(0.3%)-Yb^(3+)(5%)荧光材料。在980 nm激光激发下测量了样品在可见光波段的上转换(UC)荧光光谱,其中^(1)G_(4)→^(3)H_(6)跃迁产生的蓝色上转换荧光发生明显的Stark劈裂。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方法对样品的Stark劈裂能级^(1)G_(4)(a)与^(1)G_(4)(b)和^(3)F_(2),3与^(3)H_(4)两对热耦合能级的荧光温度传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对热耦合能级的测温范围为223~723 K。^(1)G_(4)(a)与^(1)G_(4)(b)能级在低温下灵敏度较高,在223 K处有最大绝对灵敏度5.62×10^(-3) K^(-1)和最大相对灵敏度28.2×10^(-3) K^(-1);^(3)F_92,3)与^(3)H_(4)能级比较适合高温下的温度传感,最大绝对灵敏度为1.44×10^(-3) K^(-1)(723 K),最大相对灵敏度为4.61×10^(-3) K^(-1)(516.3 K),表明所制备荧光材料非常适合用于荧光温度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3+)/Yb^(3+)∶LuYO_(3) 上转换发光 荧光强度比(FIR) 荧光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VO_(4)∶Yb^(3+)/Tm^(3+)/Er^(3+)上转换材料发光特性与温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龙菲 胡欣妍 李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8-162,共5页
基于非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NTCL-FIR)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测温灵敏度,但是采用多项式拟合基于NTCL-FIR数据时,难以给出准确的拟合公式,对于灵敏度的计算将产生较大的误差。通过简单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VO_(4)∶Yb^(3+)/Tm^(3+)/Er^(3+... 基于非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NTCL-FIR)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测温灵敏度,但是采用多项式拟合基于NTCL-FIR数据时,难以给出准确的拟合公式,对于灵敏度的计算将产生较大的误差。通过简单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VO_(4)∶Yb^(3+)/Tm^(3+)/Er^(3+)上转换材料,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呈现蓝光(477nm)、绿光(528nm和552nm)和近红外光(801nm)发射,采用色度坐标和相关色温标定样品的发光颜色,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分析。通过程序准确地拟合FIR(I_(528)/I_(477))数据点,并获得其拟合公式。最后,对比基于NTCL-FIR和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TCL-FIR)的测温灵敏度发现,基于NTCL-FIR的绝对灵敏度(0.0290@320K)和相对灵敏度(1.506@316K)度均优于基于TCL-FIR的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综上所述,YVO_(4)∶Yb^(3+)/Tm^(3+)/Er^(3+)上转换材料在温度传感领域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VO_(4)∶Yb^(3+)/Tm^(3+)/Er^(3+) 荧光强度比 非热耦合能级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Yb^(3+)共掺含LaF_(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的上转换发光及其温度传感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波 黄立辉 +3 位作者 陈新禹 白功勋 赵士龙 徐时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78,共8页
通过传统的熔融淬火技术以及后续热处理法制备了Tm^(3+)/Yb^(3+)共掺含LaF_(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通过DTA和XRD研究其热性质和LaF_(3)纳米晶的可控析出。通过透过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研究了玻璃的光学性能。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技... 通过传统的熔融淬火技术以及后续热处理法制备了Tm^(3+)/Yb^(3+)共掺含LaF_(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通过DTA和XRD研究其热性质和LaF_(3)纳米晶的可控析出。通过透过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研究了玻璃的光学性能。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技术研究了微晶玻璃样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与温度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该微晶玻璃样品在313~573 K温度范围内的最大绝对灵敏度Sa和最大相对灵敏度Sr分别为2.6×10^(-4)K^(-1)(573 K)和2.3×10^(-2)K^(-1)(313 K)。结果表明,Tm^(3+)/Yb^(3+)共掺含LaF_(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在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酸盐玻璃 微晶玻璃 Tm^(3+)/Yb^(3+)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NaYF_(4):Yb^(3+),Tm^(3+)/g-C_(3)N_(4)复合水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18
作者 陈彰旭 陈冰冰 +2 位作者 王荣财 叶晨光 郑炳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6-3154,共9页
为了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β-NaYF_(4):Yb^(3+),Tm^(3+)/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首先,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β-NaYF_(4):Yb^(3+),Tm^(3+),再将煅烧法制备... 为了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β-NaYF_(4):Yb^(3+),Tm^(3+)/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首先,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β-NaYF_(4):Yb^(3+),Tm^(3+),再将煅烧法制备的g-C_(3)N_(4)加入聚丙烯酸/聚乙烯醇水溶液,后滴入饱和硼酸溶液获得β-NaYF_(4):Yb^(3+),Tm^(3+)/g-C_(3)N_(4)/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热重分析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微孔孔隙分析仪等进行表征;利用正交试验L_(16)(4^(5))考察复合材料的投加量、复合材料的比例、温度、亚甲基蓝溶液的pH、光照时间等因素,探索降解亚甲基蓝的最佳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光照时间为20.0h、pH为7.00、复合材料的投加量0.25g、温度20.0℃、复合材料活性组分β-NaYF_(4):Yb^(3+),Tm^(3+)与g-C_(3)N_(4)的比例为1∶4,此时对30.0mg/L亚甲基蓝降解率达到94.84%,循环降解亚甲基蓝模拟废水4次后的降解率仍高达为86.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aYF_(4):Yb^(3+) Tm^(3+)氮化碳 水凝胶 亚甲基蓝 复合材料 催化 降解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Ho3+/Tm3+三掺杂LiTaO_(3)多晶材料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涛 李振辉 +3 位作者 崔彩霞 张丹燚 蔡玉东 辛一凡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4,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多组Yb^(3+)/Ho^(3+)/Tm^(3+)不同物质的量分数掺杂的LiTaO_(3)多晶材料,测试了双掺Yb^(3+)/Ho^(3+),Yb^(3+)/Tm^(3+)和三掺Yb^(3+)/Ho^(3+)/Tm^(3+)的LiTaO_(3)多晶的X射线衍射图谱、紫外-可见吸收谱和上转换...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多组Yb^(3+)/Ho^(3+)/Tm^(3+)不同物质的量分数掺杂的LiTaO_(3)多晶材料,测试了双掺Yb^(3+)/Ho^(3+),Yb^(3+)/Tm^(3+)和三掺Yb^(3+)/Ho^(3+)/Tm^(3+)的LiTaO_(3)多晶的X射线衍射图谱、紫外-可见吸收谱和上转换荧光发射谱。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稀土离子掺杂没有改变LiTaO_(3)多晶的物质结构,这表明稀土离子以取代基质离子的方式进入了晶格中。样品的紫外吸收边显示,增加Ho^(3+)或Tm^(3+)物质的量分数会导致吸收边先红移再蓝移。在980 nm泵浦光激发下,可见光区域中出现上转换蓝光(475 nm)、绿光(545 nm)和红光(663 nm和650 nm)发射,通过改变LiTaO_(3)中的激活离子Ho^(3+)-Tm^(3+)物质的量分数,可对上转换荧光色度进行调节,物质的量分数配比为2.0%Yb^(3+)/0.05%Ho^(3+)/0.4%Tm^(3+)的掺杂LiTaO_(3)多晶材料实现了最为接近标准白光的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aO_(3)多晶 高温固相合成 Yb^(3+)/Ho^(3+)/Tm^(3+)掺杂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Ho3+/Yb3+掺杂Ga2O3-GeO2-Li2O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冬梅 赵营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0,共5页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Tm^3+/Ho^3+/Yb^3+掺杂的Ga2O3-GeO2-Li2O玻璃。测试了样品的拉曼光谱、吸收光谱、980 nm和808 nm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射光谱。详细调查了在980 nm和808 nm激发下不同的Yb2O3掺杂含量对Tm^3+/Ho^3+掺杂的镓锗锂...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Tm^3+/Ho^3+/Yb^3+掺杂的Ga2O3-GeO2-Li2O玻璃。测试了样品的拉曼光谱、吸收光谱、980 nm和808 nm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射光谱。详细调查了在980 nm和808 nm激发下不同的Yb2O3掺杂含量对Tm^3+/Ho^3+掺杂的镓锗锂玻璃的上转换发射光谱的影响,分析了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研究发现:980 nm泵浦下样品观察到明显的545 nm和657 nm发射和微弱的476 nm发射峰。随着Yb^3+浓度的增大,由于Yb^3+对Tm^3+和Ho^3+的有效的能量传递增强了红光和绿光发射强度,红光的增长率是快于绿光的,Yb2O3的掺杂量为0.7 mol%时I657/I545强度比率达到最高。808 nm激发下可以观察到弱的476 nm的蓝光和545 nm的绿光及强烈693 nm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2O3-GeO2-Li2O玻璃 光谱特性 Tm^3+/Ho^3+/Yb^3+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